七年级数学第五章教 案修改.docx
- 文档编号:7120199
- 上传时间:2023-01-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2.09KB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教 案修改.docx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教 案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第五章教 案修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教七年级数学第五章教案修改案修改湄潭县中小学教案第一周2015年3月日星期第1课时课题5.1.1相交线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教学方法六步导学法教学准备相交线模型三角尺量角器教学过程教学过一、情境导入1.阅读课本P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
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
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三、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P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征?
2学生讨论3.学生代表回答归纳4.学生自学课本余下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的概念和性质5.学生讨论程6.学生代表回答归纳四、教师点评注意:
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五、当堂练习1.例题: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提示:
未知角与已知角有什么关系?
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
规范地写出求解过程.六、当堂检测练习:
完成课本P3练习.小结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
2.让学生认真理解相交线的相关知识内容。
板书设计5.1.1相交线1.相交线定义2.相交线所成的角及性质
(1).对顶角相等
(2).邻补角互补作业课本P8复习巩固2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湄潭县中小学教案ba4321第一周2015年3月4日星期三第2课时课题5.1.2垂线
(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难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教学方法六步导学法教学准备相交线模型,三角尺,量角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找一找:
在你身边,还能发现哪些“垂直”的实例?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三、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P3的内容,画图实践并用语言概括垂直定义及垂直符号的画法2学生讨论3.学生代表回答归纳4.学生自学课本余下的内容,探讨垂直的表示方法及垂直定义的推理应用,完成P4探究内容5.学生讨论6.学生代表回答归纳四、教师点评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
即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五、当堂练习请完成课本P5练习第2题的画图画完图后,归纳总结:
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六、当堂检测练习:
完成课本P8练习.小结垂线的定义及性质板书设计5.1.2垂线
(1)1.垂线的定义2.垂线的画法3.垂线的性质1: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作业课本P8复习巩固6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湄潭县中小学教案第一周2015年3月日星期第3课时课题5.1.2垂线
(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
毛2.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重难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方法六步导学法教学准备相交线模型,三角尺,量角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什么什么最短”的几何知识,还记得吗?
2.思考课本P5图5.1-8中提出问题:
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2.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学课本P5-6页的内容后,探讨垂线的性质2出示问题如果把小河看成是直线L,把要挖的渠道看成是一条线段,则该线段的一个端点自然是农田P,另一个端点就是直线L上的某个点。
那么最短渠道问题会变成是怎样的数学问题?
(提示:
用数学眼光思考:
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3.学生讨论4.学生代表回答归纳四、教师点评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以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五、当堂练习完成课本P6练习
(2)六、当堂检测完成课本P6练习
(1)小结垂线的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以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长度.板书设计5.1.2垂线
(2)1.垂线段定义2.垂线段性质:
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长度作业完成课本P8复习巩固5,8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湄潭县中小学教案第一周2015年3月日星期第4课时课题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毛2.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教学重难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教学方法六步导学法教学准备相交线模型,三角尺,量角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图中的1与5,3与5,3与6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6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毛2.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学课本P6内容后回答如上问题2.学生讨论3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六、学生讨论与交流: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四、精讲点拨归纳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同位角:
“F”字型,“同旁同侧”“三线八角”内错角:
“Z”字型,“之间两侧”同旁内角:
“U”字型,“之间同侧”五、当堂练习完成课本P7例题2六、当堂检测完成课本P7练习1小结板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湄潭县中小学教案第一周2015年3月日星期第5课时课题5.2.1平行线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教学重难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教学方法六步导学法教学准备相交线模型,三角尺,量角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2,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请同学门观察黑板相对的两条横及格本中两条横线,若把他们向两方延长,看成直线,他们还是相交直线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学课本P11内容,思考并探讨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2.学生讨论3.学生代表回答问题4.学生自学课本P12内容,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5.学生实践:
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四、精讲点拨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五、当堂练习完成课本P12练习
(1)六、当堂检测完成课本P12练习
(2)小结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推论以及平行线的画法板书设计5.2.1平行线1.平行线的概念.2.平行公理、推论3.平行线的画法作业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湄潭县中小学教案第一周2015年3月日星期第6课时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四种判定方法,并初步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2、初步学会简单的论证和推理,认识几何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过程的严密性。
教学重难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公理的概括与定理的推导教学方法六步导学法教学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如果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平行。
但是,由于直线无限延伸,检验他们是否相交有困难,所以难以直接根据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那么,有没有其他的判定方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初步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2、初步学会简单的论证和推理,认识几何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过程的严密性。
三、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P1213平行线判定方法1,探讨其推理。
回答判定方法1的推论2.学生小组讨论3学生代表回答归纳4.学生阅读课本P13平行线判定方法2、3,探讨其推理,回答思考中的问题及判定方法2、3的推论5.学生小组讨论6学生代表回答归纳四、精讲点拨平行线的5种判定方法,简单说成: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平行公理)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五、当堂练习阅读课本P14探究,完成如下例题六、当堂检测完成课本P14练习1小结1.如何判定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在习题中的应用板书设计5.2.2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有5个判定方法作业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湄潭县中小学教案第一周2015年3月日星期第7课时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教学重难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教学方法六步导学法教学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关系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三种性质2.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三、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P18平行线性质1,探讨其推理。
回答性质1的推论2.学生小组讨论3学生代表回答归纳4.学生阅读课本P19性质2、3,探讨其推理,回答思考中的问题及性质2、3的推论5.学生小组讨论6学生代表回答归纳四、精讲点拨平行线的三种性质,简单说成: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五、当堂练习完成课本P19例1六、当堂检测完成课本P20练习1小结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平行线的应用板书设计5.3.1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简单说成: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作业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湄潭县中小学教案第一周2015年3月日星期第8课时课题5.3.2命题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2.能判断命题的真假教学重难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教学方法六步导学法教学准备三角板教一、情景导入思考: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学过程教学过程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对顶角相等;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2.能判断命题的真假三、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0-21页,5分钟内完成下列问题。
要求先自主学习,对有困难以组为单位,组长组织讨论解决,仍解决不了的可跨组讨论。
1、叫命题,命题是由和组成,2、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那么”后接的部分是3、命题分为两种和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四、尝试应用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你吃饭了吗?
()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4)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下列命题中的题设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对顶角相等五、当堂检测下列语句是命题吗?
如果是请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小结1.命题的题设,结论.2.命题的改写:
如果那么板书设计5.3.2命题、定理、证明1.命题的定义2.命题中的题设和结论3.真命题作业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湄潭县中小学教案第一周2015年3月日星期第9课时课题5.3.2定理、证明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定理和证明的概念,2.能对命题的正确性进行证明教学重难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对命题的正确性进行证明教学方法六步导学法教学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情景导入回顾:
在前面,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的性质,都是真命题,其中有些命题是基本事实,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等.它们的正确性是怎样证实的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定理和证明的概念,2.能对命题的正确性进行证明三、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1-22页,5分钟内完成下列问题。
要求先自主学习,有困难以组为单位,组长组织讨论解决,仍解决不了的可跨组讨论。
1.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如:
平行线判定定理平行线性质定理2.证明的根据可以是四、当堂练习独立完成课本21页例2(不看解答过程),将答案写在草稿纸上五、当堂检测课本22页练习1.习题5.3综合运用部分题小结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命题的相关知识及命题的定理,证明板书设计5.3.2定理、证明1.定理2.证明作业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湄潭县中小学教案第一周2015年3月日星期第10课时课题5.4平移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
2.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识别。
3.感受图形的平移现象,在具体情境中获得对象的初步认识,探索影响平移的决定因素。
4.在观察、操作、推理等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归纳平移定义及性质;2.能找出平移图形中的对应元素。
教学方法六步导学法教学准备三角板教学过一、情景导入
(1)、仔细观察P28课本图5.4-1,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
(2)、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雪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程教学过程1探索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识别。
2.感受图形的平移现象,在具体情境中获得对象的初步认识,探索影响平移的决定因素。
三、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P28内容,探索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识别。
2.学生小组讨论3学生代表回答归纳四、教师点评1.平移的概念:
图形中这种移动叫平移变换,简称平移2.平移的基本性质:
平移前后图形的情况连接平移各对应点.五、当堂练习完成课本P29例六、当堂检测完成课本P30复习巩固1小结1.平移的概念2.平移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5.4平移平移1.定义2.性质:
平移前后图形的情况连接平移各对应点作业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签章:
年月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教 案修改 七年 级数 第五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