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
- 文档编号:7119477
- 上传时间:2023-01-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07.15KB
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
《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
高二地理《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
题型一:
表现类
一、常用的行为动词一般有:
判断、说出、指出、写出等,一般没有关键词。
二、表现类试题解答的关键:
1、是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
2、是根据材料先寻找依据,再判断。
三、常考知识点:
1、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
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主要的资源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频临耗竭。
4、主要的生态问题:
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典型例题
【典例1】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典例2】表2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4分)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3分)
【典例3】读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
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6分)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4分)
题型二:
原因类
一、常用的关键词一般有:
原因、成因等。
二、原因类试题解答的关键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
一般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洋流、矿产、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10个方面来分析。
人为原因:
一般从市场、交通、人口、政策、科技、工业、农业、历史条件、城市、工程建设、军事、宗教等12个方面来分析。
解答的关键:
一是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即答题模式);
二是根据材料和分析成因。
三、常考知识点: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见课本】;
2、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可吸入颗粒物、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原因);
(1)水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水域较封闭,水体自净力较差;②风向、风速;③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湖泊水位低);④水温:
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人为原因:
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的N、P等营养物质。
(2)大气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地形:
盆地(谷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②风向、风速;③降水;④气温:
逆温天气;⑤植被覆盖率。
人为原因:
污染物或污染源
(3)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少,地表沙土较干燥;②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
③城市汽车猛增尾气排放多;④工业、家庭燃煤多,大气污染大;⑤建筑工地、沙土废土随意堆放。
(4)形成酸雨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气候:
降水;②地形;③土壤;
人为原因(污染物、污染源):
④有色冶金工业发达⑤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
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
(5)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导致污染气体不易扩散;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云量少,湿度低,太阳紫外线强,易发生光化学反应,
人为原因:
汽车数量多,排放大量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尾气。
生光化学烟雾。
(6)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
工业生产中任意排放含汞的废水
(7)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
略。
人为原因:
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与堆积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②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垃圾的品种多、变化大,垃圾的处理技术难度大。
3、水、耕地、矿产资源短缺的原因;
(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很不均匀。
人为原因:
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措施,导致水浪费严重;②水体污染严重;③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2)耕地日益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地形: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②气候:
气候干旱(高寒)区域大;③耕地地区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地区差别很大。
人为原因:
①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人均耕地的减少(如城市建设,交通、水利、工矿业等建设用地);③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退化严重;④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农药,耕地污染严重;⑤生态退耕,耕地减少(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3)矿产(化石燃料)频临耗竭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矿产资源非可再生性;②地区分布不平衡;③矿产资源总量有限。
人为原因:
①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消耗增加;②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③矿产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④富矿少,贫矿多,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⑤有些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4、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产生的原因。
(1)森林破坏的原因:
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②过度开垦和毁林开荒(过度的迁移农业);③乱砍滥伐(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⑤过度放牧(开辟大型农牧场)。
(2)草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鼠害和虫害严重;②气候异常--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发等
人为原因:
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等。
(3)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人为:
①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大增;②环境污染,生活、农用、工业污水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③围湖、围海造田。
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入流水量减少
(4)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
自然:
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
人为:
①滥捕滥杀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③外来物种入侵
四、典型例题
【典例4】图13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6分)
【典例5】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之一。
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型三:
影响类
一、常用的关键词一般有:
影响、评价、优势劣势
二、评价类试题解答的关键是:
1、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
2、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3、是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
4、是注意限定词。
“从××方面进行评价”。
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这样就缩小了答题范围。
“与A相比,评价B优势(不足)”,就要先分别分析A与B的各自优势(不足),只答B的独特优势(不足),不答A与B的共同优势。
分析××的不利影响。
(简述××的危害。
)
分析××的有利影响。
(简述××的生态效益。
)
环境污染危害(改善)类答题模式:
危害(有益)人体健康;
污染(改善)环境(大气、水、土壤),导致(改善)环境(大气-能见度和太阳能、水-鱼和渔业、土壤-植被和农作物)质量下降;
破坏生态系统,影响野生动物生存(或生物多样性减少)(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的生态环境);
占用土地(提高土地质量,扩大耕地面积)、建筑物
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影响类答题模式:
污染(改善)环境(大气<具体表现>、水、土壤);危害(有益)人体健康;
导致植被破坏;引发自然灾害;占用土地(提高土地质量,扩大耕地面积)
(改善)生态破坏影响类答题模式:
导致(植被-森林、草地、湿地)退化(面积增加),进而导致生态的环境功能(生态效益)下降<展开回答>、(遏制)荒漠化扩大(的进程)。
市场(产品质量)、交通(荒漠化、湿地)、劳动力、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的变化。
三、常考知识点:
1、环境污染防治的危害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影响;
4、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
5、资源开发的条件;
6、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干涸、物质减少等生态破坏的影响。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它区域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
四、典型例题:
【典例6】图16为“我国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甲、乙图例各代表一类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图中A地乙图例所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简述该生态环境问题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典例7】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图13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
题型四:
措施类
一、常用的关键词一般有:
“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
二、解答措施类试题,解答的关键:
1、是从原因找措施;
2、是尽可能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3、是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答题的一般思路:
即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找出针对性的措施。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先设问原因,再设问措施,即使题中没有针对原因的考查,分析时也应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
解题时注意两点:
1、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
2、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答题术语】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湿地萎缩
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工程措施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三、常考知识点:
1、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水、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固体废弃物、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2、针对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耗竭,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
5、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质减少等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四、例题精讲
【典例8】(2013高考题海南卷)(10分)环境保护
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图11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典例9】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要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典例10】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沙尘暴常有发生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A周边地区沙尘暴现象的出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4)B地区酸雨现象严重,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部分河流水质严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1)甲地区以防治环境污染为主。
原因:
位于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人口、城镇、工业密集,环境污染严重。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防治水土流失等生态保护为主。
位于河流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2)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修建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倒灌
2.答案
(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4分)
(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
(3分)
3.答案:
(1)甲: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
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
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
(答出两点即可)
4.答案:
①、(位于热带地区)物种丰富;②(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
③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④人类过度扑杀。
5.答案:
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2分)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3分)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
(3分)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2分)
6.答案:
主要原因:
A地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多石灰岩、植被覆盖率低;地势崎岖,坡度较陡;植被的破坏(8分)。
不利影响:
河湖淤积,洪涝加剧(4分)。
7.答案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只答大气污染的得2分)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8.答案:
原因:
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2分),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分)
主要措施:
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分)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2分)跨区域调水,增加水资源供给。
(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总分不超过6分。
)
9.【答案】 潜在危害:
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
加固尾矿矿渣库;兴修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10.【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2)降水少,春季风力强
(3)退耕还牧,植树种草。
(4)该区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放的废气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且降水较丰沛易形成酸雨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或进行回收利用
(5)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保护 选修 综合 常见 题型 及其 答题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