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教案评课反思.docx
- 文档编号:710952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64KB
将进酒 教案评课反思.docx
《将进酒 教案评课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进酒 教案评课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将进酒教案评课反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研讨+自我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二)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三)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
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设想
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章理解的难度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时数
2课时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语: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实他还有一个雅称——“酒仙”。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酒仙”李白的写酒名篇《将进酒》。
(一)介绍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读qiāng。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单元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本诗便是读,在此,我先提出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1、 ①听范读,读准字音:
将进酒(qiāng) 金樽(zūn) 馔玉(zhuàn)
恣欢谑(zì)(xuè)沽酒(gū)将出(jiāng)
②听范读,读准句读和重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学生质疑,师生一起疏通疑难诗句。
课本注释补充:
古今异义词:
人生得意须尽欢
得意:
此处是指有兴致的时候,与今义不同。
词类活用: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为动用法,为……而悲
文言句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于天上来”。
陈王昔时宴平乐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宴于平乐”。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激荡的思想情感。
三种主要情感:
①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②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③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
①感伤之情:
如“君不见”两句。
②欢乐之情: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愤激之情:
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④狂放之情:
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
(四)具体鉴赏,解决问题、难点。
1、诗歌开头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
比兴、反衬
第一句写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势不可当,一去不回;第二句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间的事。
作者以河水的一去不返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用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作者用排比性的长句开头,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虽然悲感之极,但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
2、诗歌从哪一句开始点酒入题?
作者的情感 有何变化?
明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句中虽没有用一“酒”字,但诗人用“金樽”“对月”这样的形象语言,更把饮酒行乐诗意化了。
诗中的李白“悲感”但并不“悲观”,他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情绪由“悲伤”转为“乐观”。
3、如何评价李白在失意的暮年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高度自信的豪迈诗句?
明确:
说“必有用”,可见“此材”未被用。
但李白从没有真正悲观消沉过,心中始终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
在《行路难》的最后也坚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才是真正的李白,从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
“有用”且“必”,何等自信,何等乐观,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这既是李白愈挫愈奋的性格写照,更是其人生价值的宣言与呐喊,成为全诗中最精彩夺目的诗句,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已化为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4、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明确:
这两句诗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应。
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欢作乐,不以国事以重,社会腐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方式进行反抗,因而又写了“但愿长醉不愿醒”。
5、如何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明确:
“圣贤”不单指孔子、孟子,也包括所有怀才不遇的贤能之士;“饮者”不是一般的酒徒,而是“圣贤”中逃避于酒乡的人。
这些人有抱负却不能实现,用经天纬地的才能却不被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并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
这两句诗也是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揭露。
6、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明确:
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到兄、侄的猜忌,终不得用。
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
7、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作客,而他却高踞一席,反客为主,颐指气使,怪责主人少钱缺酒,缺乏“千金散尽”的豪气,提议“典裘当马”换取美酒,一醉方休;而且“呼儿”“与尔”口气甚大,狂放无礼,让人简直搞不清谁是“主人”,这说明了什么?
?
明确:
李白本性狂放洒脱,加之“他乡遇故知”的兴奋和已酩酊大醉,以至“忘形至尔汝”。
最主要的是诗人与朋友的关系非同一般,非“尔汝相称”的豪迈知交不能如此。
8、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1)感情上的大起大落
怀才不遇的愤懑 傲岸不屈的豪气
人生易逝的悲叹 及时行乐的狂放
(2)夸张的写法
①凭借数字夸张:
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 现愁的深广。
②感觉的夸张:
用“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
源头之高;用“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五)、课外引伸、拓展
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
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
正如他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所写: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酒并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也就不能真正消解他的忧愁,但是酒可以暂时麻痹痛苦的灵魂,寻得暂时的内心平衡。
而李白的喝酒也不像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喝法:
“菜来一碟乎,两碟乎?
酒要一壶也,两壶也?
”而是整只的牛羊,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罢休,宁愿舍弃一切,也要换得美酒。
在夸张的语言背后,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
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2.你能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吗?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
九、小结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
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
李白生活在盛唐,但就在“开元之治”如日中天之际,唐玄宗就已开始失去励精图治之心,封建统治阶级渐渐脱下开明的外衣,朝廷广开才路的诏令也越来越变成一纸空文。
不过在“安史之乱”前,阴影还潜伏在光明下面。
因此,他一方面对唐王朝产生了怀疑和失望;一方面又对它还抱有很大幻想。
一方面感到青春易逝,功业未成,而自悲自叹。
十、布置作业
1.背诵李白《将进酒》
2.就《将进酒》的艺术手法写一篇赏析性小作,题目自定。
十一、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感知思想内容:
矛盾苦闷
解读艺术手法:
比兴夸张
领悟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
【评课研讨】
教师通过范读建设了一种积极的诗歌诵读氛围。
老师具备较好的诵读能力,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诵读普通话标准、感情充沛、表现力强,读出了李白诗歌的那种豪迈、飘逸的感觉,将学生带入一个美好的审美境界中。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态老练、奔放,自然,有感染力,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讲解清朗,层次分明,富有感情。
基本功扎实,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收放自如,充分体现了学科特点。
指导朗读非常到位,由诵读指导引出对内容的分析,很有层次感,由浅入深,由内容理解到主题,诵读贯穿始终。
在学生启发式教学上,有一定的讲究,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形成开放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双边活动较好。
能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强调提高。
教学设计巧妙,从饮酒场面展开,貌似论“酒”,实则抒“愁”。
水到渠成,主旨自如得到体现。
板书过于简单没能起到提纲挈领的功能,应该逐步出现核心,重点。
讨论过程中有些放的过开,收拢时有所欠缺,整体朗读还可以加强,个别提问的人应更多一些,时间把握欠精准。
《将进酒》自我反思
李白的《将进酒》写于天宝三年,是唐朝最黑暗腐朽的时期,李白对现实的不满之情蓄积已久,却又无力排解,只能借酒以倾吐胸中的不平之气。
整首诗读来荡气回肠、潇洒飘逸。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其中一些重要的思路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之后的教学。
一、整体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对诗歌与散文的教学:
要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朗诵教学,是诗歌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漫长的语文教学的历史中,朗诵教学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灵魂。
在观摩了很多诗歌教学之后,我认为,在初专阶段的学生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朗读只是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
尤其是朗读不但是技法,更是受限于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将进酒 教案 评课反思 进酒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