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docx
- 文档编号:7097223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73KB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docx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摘要】酒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形成了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强烈需求,培养与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可从构建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课程模块、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和规范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建设具有关键能力的师资队伍以及重构教学评价体系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就业导向关键能力酒店管理专业
近年来,我国酒店的数量迅速增长,但酒店专业人才的供给却远跟不上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奇缺。
学校培养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但学校毕业生往往欠缺关键能力,难以适应岗位和职业变化,因此,培养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了当务之急。
一、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及现实意义
“关键能力”最早是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梅腾斯于20世纪70年代初向欧盟提交的报告《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中第一次使用。
这一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博得广大同行广泛认可,并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建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框架。
“关键能力”这一概念发展到今天,已经为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接受,但在不同国家,其名称和含义存在差异:
在德国被称为“软能力”或“关键能力”;在美国被称为“基本技能”;在英国被称为“核心能力”;在澳大利亚被称为“关键能力”;在新西兰被称为“必要能力”,等等。
我国则多采用“关键能力”这一称谓。
关键能力的基本内涵是指一种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能力。
(一)关键能力培养理念。
梅腾斯从未来劳动领域需求的角度,强调人的能力培养,而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一项专门技术内容上,应适应多种职业,即为劳动者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而进行培训。
梅腾斯认为,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以及胜任人生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
一般地,关键能力可以理解为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梅腾斯在《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命》中指出,关键能力由4种基本要素构成。
一是基本能力,即包含各种具体的特殊能力所具有的共同特性的、高于具体专业能力之上的能力。
同时它们又可以自上而下地向特殊专业能力迁移和转化,包括逻辑性、计划性和连贯性思维能力等。
二是水平能力,即获得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运用信息提升知识水平和保证信息在不同领域之间的水平迁移。
三是可迁移知识原理,即在不同职业或知识领域共同具有的能力。
如测量技术、机器维护、劳动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计划安排、合作精神等能力。
四是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能力,即当职业发生变更或随着劳动者年龄变化,劳动者在过去所具备而现在依然起作用的能力。
如社会法律知识、经济常识、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等。
“面向全球的职业教育,要培养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职业人才。
这种人才不仅表现在掌握企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关键能力’。
”这是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院长李德威在于哈尔滨举办的国际职业教育论坛上提出的,他介绍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
认真做事,诚实待人的品质必不可少;团队合作、大局意识尤为企业所看重;不断进取、创新精神是价值观必修课。
(二)关键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首先,培养关键能力是实现全面教育的核心。
教育的本质就是全面教育,而全面教育的核心既不是能力本位也不是知识本位,而应该是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能力的理论基础虽然是能力本位,但能力本位侧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更多地联系企业和接触社会。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学完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比让学生接受知识更加有效。
使学生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比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更符合社会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其次,培养关键能力是当今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变,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而传统的高职教育主要侧重“工具性”操作技能培养,难以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
“工具性”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往往只落实在“只要上岗”“马上有工作”上,能力本位的教学课程往往只注重“操作技能胜任”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准确把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发展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素质,即关键能力,让每一个学生找到满意的丁作,幸福快乐地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培养关键能力是学生就业与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学生的就业机制虽是双向选择,但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除采用笔试和技能操作来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职业关键能力,如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现实工作中具备服务、管理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由此可见,学生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较强的关键能力来支撑。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分析
对于各专业包括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
大致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与关键能力等,尤其是关键能力,它对人生历程的各个方面如职业生涯、个性发展和社会存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笔者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酒店、度假村、旅行社、旅游景区等部门内部或部门间可迁移的跨职业能力,是学生适应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备的能力。
从以就业为导向的角度来看,可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分为交流沟通能力、学习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手脑并用”的应用性能力、外语口头表达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一)交流沟通能力。
它是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条件。
一个人不会交流、不善于沟通,就不会有成功的事业,尤其在服务对象是人的酒店行业。
在对客服务过程中员工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主动去沟通协调。
因此,学生应具有交流沟通的意识,掌握交流沟通的原则,懂得交流沟通的礼仪规范,学会运用交流沟通的工具。
(二)学习思考能力。
它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必须培养的最基本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学习思考能力比单纯地掌握知识、理论要重要得多,对职业生涯发展影响也更大。
对于酒店行业来说‘,从内部层面来看,消费者经常变动;从外部层面来看,由于国际著名酒店管理公司的快速进入,经营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凶而酒店服务和管理必须随机应变。
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善于在现实工作中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判断,对发生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经常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改善管理和服务。
(三)团队协作能力。
一个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已是现代用人单位用人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
员工只有具备了团队意识,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才能达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服务行业中有一个说法,即“100-1=0”,意思是说,在100个服务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全部服务的效果就为零。
酒店产品生产和消费同步的特性,决定了员工更应该注重团队协作,强调团队意识,这样才能使酒店产品成为高附加值产品。
(四)“手脑并用”的应用性能力。
现代酒店设备的现代化,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客人来源的多元化与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一线员工需要利用心智技能进行创造性活动。
这种心智技能不再只是传统的“手艺”、“绝活”,而是经过反复练习巩固起来的,借助内部知识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技能,是随着服务和管理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结合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的技能,是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整合。
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应能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用“心”去服务,用“脑”去思索和管理。
(五)外语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客人在酒店的消费比例日益上升。
这就要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外语必须过关,尤其应具备口头表达能力。
酒店的产品是服务,客人到酒店来享受的是服务,如果酒店员工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与客人交流,满意的服务就无从谈起。
(六)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是指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事物或新的理论观念的能力,是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体现为运用创造性的劳动进行产品开发、技术改进,创造出满足或超越消费者需求和期望的优质产品。
创业能力则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创立自己的企业,是劳动者职业生涯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途径
(一)构建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课程模块。
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目标正经历着第一次重大转变,即从传统的“以升学为导向”逐步朝着“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以是否满足行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作为价值取向和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
因此,重视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劳动者,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围绕对劳动者关键能力的培养,构建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式高职课程体系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酒店管理专业应根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打破原有的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注重客房、前厅、餐饮服务等技能培养,实现岗位目标要求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1)。
课程体系中应重视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设置环环相扣,强化实践环节与动手能力培养,注重开辟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进行以导游证、客房服务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为主的考试制度改革和课程设置上与职业资格要求接轨。
(二)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职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在校外根据市场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
工学结合是贯通专业教学、职业指导、实习就业、校企对接的基本路径。
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正处于此模式的探索之中,其内涵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和酒店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酒店双向介入,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酒店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其核心内容是学生到酒店实践和顶岗实习。
因此,整个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并加强实习过程管理,注重思想教育管理、组织纪律管理,制定实习成绩考核方案及建立有效的工学结合评价模式。
只有真正实现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才能真正面向社会、对接行业、服务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
(三)加强和规范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实训与就业相结合以及多个专业互相融合,把学生实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以市场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将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实现了学习与实践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更好地将学生推出就业市场。
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一是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利用实训基地来开发针对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加大操作训练的力度,采用项目开发、综合实训等新的实践教学方式,推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也可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规范和大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实践环节,注重技能培养,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创造性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关键能力。
二是应善于建设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
培养现代人才应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这是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环节建设最难解决的问题,而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加强校企合作。
酒店可为院校提供长期实训基地,为实训、实习提供固定场所。
高职院校利用实训基地与社会、企业加强联系,发挥实训基地的窗口作用,有利于促进先进技术的交流,有利于不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实践证明,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解决一系列校内实训基地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可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供较好的环境,而且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机会。
(四)建设具有关键能力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往往直接走上生产、管理、经营一线的岗位。
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是高职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这项教育内容对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
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特征决定了高职教师的角色与职能的变化。
高职教师除了应具备普通高等教育教师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外,还应具备符合高职教育特殊要求的专业实践能力、职业分析与课程开发能力、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能力、合作共事和社会交往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等六种关键能力。
仅仅考查专业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及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是不够的,还应考查其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因此,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鼓励基础理论课教师到酒店、旅行社等去熟悉技术的应用,不断把行业和技术领域巾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
高职院校还可以从酒店、旅行社等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帮助他们通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以建设一支质量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五)重构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中应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模式。
一是应重塑高职教育核心理念。
教师的教应当是教“学”、教“用”、教“悟”,学生的学应是学“用”、学“悟”、学“教”。
应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核心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能力。
二是应设置关键能力的评估标准。
酒店管理专业可经过对酒店、旅行社、学生、教师、游客等进行问卷调查和充分了解,设置对学生职业行为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关键能力的评估标准。
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评估标准对学生进行关键能力的训练和评估,针对学生缺乏或比较差的关键能力进行专项培训,在反复的培训和评估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三是应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如笔试、现场实际操作、辩论、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考核方法,同时,应提供多次考试机会,还可分类分项进行考试。
总之,应改变传统的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展重在实效的评价机制改革,从行为表现的一贯性、发展性,以及特殊事件的表现中,构建关键能力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方法等),以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获得。
【参考文献】
[1]丰捷.面对困难提升就业能力最重要[N].光明日报,2009-01-14
[2]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刘琴.新加坡: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7-10-01.
[4]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侯明贤.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Jl.教育与职业,2007(21)
[6]朱美珍.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高职课程模式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7]任伟宁,滕祥东,顾志良高职教师的关键能力和师资队伍结构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15)
[8]宣仲良.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就业 导向 高职 酒店 管理 专业 学生 关键 能力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