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学案修辞.docx
- 文档编号:7094009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93.22KB
古代汉语教学案修辞.docx
《古代汉语教学案修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教学案修辞.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教学案修辞
古汉语修辞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二OO四年十月
古代汉语修辞
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古汉语修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的古人是非常重视修辞的。
早在先秦古籍中,就已经出现了“修辞”一词。
《周易·上经·乾》: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意即一个高尚的人,“进德修业”除了具有品德上的忠信,还要讲究语言,修饰文词,借以表达自己真诚的思想。
“言有物而行有格”(《礼记·缁衣》)。
古人常把“立言”与“立行”相提并论,正是他们重视修辞、讲究语言美的明证。
古汉语修辞,即通过研究古代流传下来的语言,揭示和总结古人是怎样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和方式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是怎样把未加工的语言变成美的语言的。
概括起来,所谓美的语言不外乎表现出“四美”,即:
浓缩美,形象美,音乐美和风格美。
第一节浓缩美
浓缩美又叫精练美。
是指用尽可能少的词语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
浓缩的语言,比一般的口语更洗练、集中、典型。
它是具体的又最能概括一般;它是具有个性的,又颇能体现共性。
用于写景,能抓住“浓枝万绿红一点”来表现“姹紫嫣红满园春”;用于表意,则“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用于叙事,就能“睹一事于句中,反一隅于字外”。
总之是“取一于万,收万于一”,以少总多,小中见大。
古汉语使语言表达到精练美的修辞方式,主要有炼意,炼字,互文等。
一.炼意
即从无比丰富的口语矿藏中,开采、提炼出富于概括性和表达力的典型化语言,揭示矛盾和本质,以收到以少总多的效果。
中国古典诗词中往往仅用几十个字便能表达一种深刻思想和意境,就得力于炼意这种修辞方式。
例如: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短短二十个字,表面朴素无华,实则感人至深。
原因就在于诗人从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抓住吃鱼的优雅闲适与打鱼的艰辛危险的矛盾进行对比,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者之间的深刻矛盾,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古人讲“炼意”,不但得抓住社会生活的深刻矛盾反映重大主题,而且还善于捕捉人们的思绪和自然景象中的对立统一现象,造成鲜明的意境,表达细腻的感情。
例如: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寓静于动,愈见其静。
②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谢眺《游东田》)
——动中见静,更显其动。
③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这首诗中包含有七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㈠动与静:
鹂鸣鹭飞和积雪泊船。
㈡远和近:
白鹭青天是远景,黄鹂鸣柳是近景。
㈢大和小:
翠柳大而黄鹂小,青天阔而白鹭小。
㈣声与色:
鹂鸣鹭叫是其声,黄鹂柳翠乃其色。
㈤时与空:
“千秋雪”是“观古今于须臾”。
“万里船”乃“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
㈥两种意境:
从窗口看雪山,自门内看江船,为小处望大;苍穹下见白鹭,密叶里闻黄鹂,为大处见小。
㈦情和景:
杜甫精心描绘四种景物,构成一幅动人的江畔风光图,表达了他经过长期漂泊后定居成都草堂后欢快喜悦之情。
诗人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现象,巧妙的安排在四句诗中,既真实的反映了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自然景象的内在联系,又借以形成工稳和谐的匀齐美,可谓十分概括,高度浓缩。
二.炼字
即根据题旨和情景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词。
古人作诗解文讲究炼字,特别是诗人,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
”(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王力先生说:
“炼句,也常常就是炼字。
就一般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所谓谓语的中心词。
把这个中心词练好了,这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变得生动、形象了。
”(《诗词格律》中华书局1977年P128)动词多作谓词,因此炼字又常是炼动词。
动词有他动词和自动词之分,属于他动词的炼字多在句中,且常为五言诗的第3字和七言诗的第5字。
例如:
⑴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李白《题苑溪馆》)
月色是白的,照在沙上显的更白。
写月照沙,用一个“留”字,不仅白沙与月色互相映衬,更增其白,而且又赋予白沙以拟人化的特点——有意留住月色来使自己增色。
“助”字也是同样的作用。
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必吹《折杨柳》这样哀怨的曲子呢,春风可从来没到过玉门关外啊!
暗含讽喻朝廷不关心边关将士的疾苦,从来不到边关。
“怨”、“度”二字情与景合,事与心谐。
自动词的炼字常在句末。
如: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木槛遣兴二首》)雨大则鱼伏,风猛则燕避,“出”、“斜”二字缘情体物,自然工巧。
形容词的炼字也很多。
例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有的形容词临时改做动词用,会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
炼字除了炼谓词外,也炼其他各种成分的中心词。
例如:
⑴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这里描写的是一夜骤风疏雨,绿叶锐长,红花飘谢的景象,词人用了四个字:
“绿肥红瘦”。
其中“肥”、“瘦”,拟人形体,活灵活现,不愧“诗眼”;两个主词“绿”、“红”,以色代物,别致动人,堪称精选。
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九个名词性词组排列起来,即能表现出一幅景象凄凉的夕阳图。
原因在于名词前都选用了精巧、恰当的形容词修饰。
古人除注重炼实词,也常常炼虚词。
例如: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但他们也觉得“炼实字有力易,炼虚字有力难。
”(施补华《岘傭说诗》)
一、互文
又叫互体,互文见义。
指前后句中的相应位置的词语相互渗透,彼此补充,须参互理解方能完整理解其义的修辞方式。
例如:
王昌龄《出塞》诗中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常见的有本句互文、邻句互文、隔句互文三类。
⒈本句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月光和烟雾一起笼罩着河水与沙滩。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入船。
⒉邻句互文: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杜甫《潼关吏》)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
⒊隔句互文:
公入而赋:
大遂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大遂之外,其乐也洩洩。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第二节形象美的修辞方式
所谓形象美,是运用以形象的基本特征的语言表情达意给人带来的美感。
形象美的语言具有实在性、可感性、具体性和鲜明性。
古汉语中使语言达到形象美的修辞方式,主要有起兴、比喻、比拟、借代、映衬、摹状、夸张等七种。
一.起兴
用一种表面无关实则有一定联系的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叫起兴。
后汉郑众说:
“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
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举辞也。
”这种修辞方式多用于诗歌、韵文。
例如:
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前两句为起兴,引出:
美丽端庄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对象。
前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雎鸠鸟常成对并游,相互鸣叫,“雌雄相应之和声”,有求偶的表示。
⑵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诗经·邶风·雄雉》)
用雄野鸡在天边飞翔,引出思念出外求取功名的远方的丈夫。
⑶常棣之华,鄂石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诗经·小雅·常棣》)
从盛开的花蒂花萼非常美丽,引出今世之人都不如兄弟亲密。
⑷墙有茨,不可埽也。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诗经·鄘风·墙有茨》)
用墙头上的蒺藜不可扫除,引出卫国统治者宫室淫乱不可公开。
⑸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借神话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出一位苦思丈夫的女子。
⑹南山矸,白石烂。
生不逢尧与舜禅。
短布单衣适至骭。
从昏饭中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烘托气氛,点缀环境,和谐音律。
二.比喻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同陈述的对象相比。
比喻的成立须有三个要素:
一是陈述的对象叫本体,二是另外的事物叫喻体,三是相似点。
根据这三要素的隐现异同,比喻又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类。
㈠明喻:
直接点明本体与喻体相似。
即在本、喻体之间直接使用喻词(如、若、犹、似)以指出其相似性。
例如:
⑴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诗经·卫风·伯兮》)
⑵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⑶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诗经·北风·燕燕》)
⑷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⑸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趋下也。
(《国语·越语上》)
⑹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韩非子·十过》)
⑺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如辔策而御旱马,此不知之患也。
(《韩非子·五蠹》)
⑻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杜牧《读韩杜集》)
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㈡隐喻(不用喻词)
⑴赵衰,冬日之阳也;赵盾,夏日之日。
(《左传·文公7年》)
⑵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孟子·藤文公上》)
⑶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史记·屈原列传》)
⑷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⑸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密《陈情表》)
⑹申韩百家爇天起,孔子大道寒于灰。
(王安石《寄王逢原》)
⑺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上,燕巢于飞幕之下。
(丘迟《与陈伯之书》)
⑻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
㈢借喻
比隐喻更隐。
不用喻词,也不出现本体。
而是用喻体径代本体,语言更形象生动,又富意趣。
例如:
⑴子贡曰:
“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
“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美玉待贾比喻等待时机施展抱负。
韫匵:
包含在匣中。
⑵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⑶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报蝘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
(杨雄《解嘲》)
鸱枭、蝘蜓喻卑鄙小人,凤凰、龟龙喻高尚君子。
⑷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文心雕龙·情采》)
⑸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作》)
新松喻新生力量。
恶竹喻腐朽势力。
⑹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明月喻晁衡,白云喻李白。
⑺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听颖师弹琴》)
“冰”喻悲,“炭”喻喜。
⑻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王安石《木末》)
“白雪”喻丝,“黄云”喻麦。
⑼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闺意》)
用新妇婚后第二天早晨问夫婿含蓄巧妙地探问自己的文章是否“入时”。
古人对比喻这一重要的修辞方式,运用的既普遍,又成熟,格式有多种多样。
有人曾分列为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互喻、倒喻等多种。
但归纳起来也可归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如苏轼《少年游》:
“去年相送,余行门外,飞雪似扬花。
今年春尽,扬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有人把“飞雪似扬花”和“扬花似雪”称为“互喻”,但若以有无喻词为标准,实可归入明喻一类。
又如刘禹锡《竹枝词》: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有人把“芙蓉如面柳如眉”一句称为“倒喻”,句意为“郎意似花红意衰,侬愁似水流无限”,是一位失恋少女顾影自怜、伤心垂泪的情景。
(这里我们可以将“倒置”视为一种修辞)
三.比拟
把物当人或人当作物来描写的修辞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把物写活,静写动,抽象写具体,移情寄意,语言多姿多彩,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情感的共鸣。
㈠拟人
把物拟作人,或仿物自述,或与人对话,或把人之动作行为、声情笑貌移就于物。
例如:
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用拟人法来阐述观点。
⑵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汉乐府《艳歌何常行》)
写一对白鹄生离死别,雌鹄因病不行,雄鹄不忍离去,说出“衔汝”、“负汝”这样感人至深的话,这也是人类真挚爱情的写照。
⑶驿外断桥边,寂寞无开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他虽饱受排挤迫害而始终不改初衷的高风亮节。
⑷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辛弃疾《摸鱼儿》)
以美女自比,是隐喻;美女又与春共语,让春留住,是拟人。
⑸岸花飞送客,墙燕语留人。
(杜甫《发潭州》)
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⑺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陶潜《乞食》)
⑻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其状者,殆不可胜数。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⑼做冷期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史达祖《绮罗香》)
⑽东风似旧。
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刘辰翁《摸鱼儿》)
㈡拟物:
把人拟物或把此物拟彼物。
⑴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刘邦《鸿鹄歌》)
汉高祖想废太子,改立赵王如意。
后未成功,戚夫人泣涕,高祖为唱此歌。
比太子为鸿鹄,羽翼已丰,奈何他不得了。
⑵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罗绮筵,只照逃亡屋。
(聂夷中《伤田家》)
把“君王心”拟为“光明烛”。
⑶醉里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把做梦拟为可以装载的东西而“满船”。
⑷桃面儿通红,樱唇儿青紫,玉笋纤纤不住搓。
(《董西厢》)
把女子的脸、唇、手拟为桃、樱、笋。
⑸一丝柳,一寸柔情。
(张先《一丛花令》)
四.借代
又叫代称,是借用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
可以使语言变得具体、生动、婉曲。
增强形象性和感染力。
借代的范围很广,可以分八类来介绍。
1.借用特征、标志。
例如:
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左传·僖22》)
“二毛”,指花白头发,代老年人。
⑵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马良眉白,故用以称之。
⑶大耳儿最不可信。
(《后汉书·吕布传》)
刘备耳大,吕布以“大耳儿”称之。
⑷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赠韦左丞》)“纨绔”代富贵子弟,“儒冠”代读书人。
⑸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黄庭坚《戏呈孔毅文》)
“孔方兄”代钱。
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黄发”是高寿的象征,代老人,“垂髫”是小孩垂下来的头发,代儿童。
⑺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高适《燕歌行》)
“铁衣”代将士,玉箸代其妻子。
⑻何为弃坟井,在山谷为寇也。
(《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坟井”乃古代的乡里。
2.借用属性例如:
⑴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贾谊《论积贮疏》)
“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⑵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晁错《论贵粟疏》)
“坚”指坚车,“肥”指肥马
⑶身被轻暖,口厌百味。
(曹植《求自试表》)
“轻暖”代衣服。
⑷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
“红”代花,“翠”代叶。
3.借用事物的所在、所属:
⑴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
(《孟子·滕文公下》)
“四海之内”代全国的百姓。
⑵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史记·鸿门宴》)
“杯杓”代杯中之酒。
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代大江之水。
⑷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
“金闺”代闺中女子。
⑸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李斯《谏逐客令》)
“诸侯”代诸侯的领土。
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鸡犬”代鸡犬之声。
4.用原料代成品:
例如
⑴许子以斧甑爨,以铁耕乎?
(《孟子·滕文公上》)
“铁”代铁制农具。
⑵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
(《文心雕龙·情采》)
“鱼网”代纸张。
鸟迹代文字
⑶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报任安书》)
“金铁”代刑具
⑷履丝曳缟。
(晁错《论贵粟疏》)
“丝”代丝鞋,“缟”代缟衣(绢做的衣物)
⑸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
(杜甫《羌村三首》)
“柴荆“代柴荆做的门
5.以特殊代一般:
例如
⑴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赵女”代美女。
(赵地多美女)
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桑麻”代农业。
⑶不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时后世而不闻也。
(黄宗义《原君》)
传说尧欲传天下给许由,许由逃隐;汤想传天下给务光,务光自杀。
“许由”、“务光”代隐居而不慕君位的人。
⑷嗟予学书苦浊恶,百廿种病无参芩。
(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
“参芩”代药。
6.以部分代全体(较为普遍)例如:
⑴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战国策·齐策》)
“长铗”是剑把,代剑。
⑵远弃风雅,近师辞赋。
(《文心雕龙·情采》)
“风雅”代《诗经》。
⑶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樯橹”代战舰。
7.以具体代抽象。
例如:
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礼记·礼运》)
“男女”代男女关系
⑵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庄子·胠箧》)
“轩”是官员乘坐的车辆,“冕”为官员佩带的帽子,用代官职,“斧钺”为刑具,代刑罚。
⑶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乐府《上山采蘼芜》)
“手爪”代纺织工艺。
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丝竹”代音乐,“案牍”代公务。
8.以地名、官名代人。
⑴骠骑发迹于祁连。
(扬雄《解嘲》)
“骠骑”代霍去病。
⑵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
(《文心雕龙·颂赞》)
“三闾”代屈原
⑶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世说新语·自新》)
“平原”代平原内史陆机,“清河”代清河内史陆云。
⑷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王勃《滕王阁序》)
“彭泽”代彭泽县令陶渊明。
“临川”代临川内史谢灵运。
五.映衬
为了突出某一思想或事物,用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思想或事物加以对照的方法。
宋代画家郭熙说: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
映衬分为陪衬和反衬两类
1.陪衬
用相似或相关的思想、事物来烘托某一思想或事物,即所谓“烘运托月”。
例如:
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用鸡栖、日落、牛羊归家衬出女子思念外出的丈夫。
⑵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楚辞·九歌·湘夫人》)秋风吹拂,湖泛微波、树叶飘零,烘托了湘夫人的哀愁心情。
⑶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子·养生主》)
用良庖,族庖衬托庖丁高超的解牛技艺。
⑷日光寒兮草短,月光苦兮霜白。
(李华《吊古战场文》)
“日光寒”与“草短”,“月光苦”与“霜白”互相衬托,共同烘托了古战场的萧杀、凄凉。
⑸夕殿莹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白居易《长恨歌》)
“夕殿萤飞”、“孤灯挑尽”衬托了唐玄宗孤独、寂寞的心境。
⑹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出者忘其锄。
(《乐府·陌上桑》)侧面描写衬托罗敷之美。
2.反衬
用相反的思想或事物相对照。
通过相互映衬,鲜明对比,用于写景抒情,则富有形象性和立体感(全方位、多角度);用于说理晓义,能增强逻辑性和说服力。
反衬手法一般较正衬更为有力。
例如:
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两层反衬:
一是为了表现“今来”,用“昔往”反衬;二是“昔往”、“今来”又用景与情反衬。
“昔往”是被迫出征,虽然杨柳依依,春色宜人,但心情是凄凉的;“今来”是凯旋还乡,虽然风雪交加,道路泥泞,但心情是愉快的。
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上)
⑵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楚辞·卜居》)
用比喻和反衬两种修辞手法,揭露了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黑暗社会。
⑶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两层反衬:
一是先汉兴隆与后汉倾颓相比;二是讲兴隆与倾颓的原因时,又将亲贤同远小人、亲小人同远贤臣相对比,点出了先汉远佞亲贤因而兴隆,反汉远贤亲佞而倾颓的原因关系,总结了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告诫刘禅要保持政治清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⑷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缓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罇罍溢九醖,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张。
是岁江南旱,衢洲人食人。
(白居易《秦中吟·轻肥》)
这类用反衬来揭露社会矛盾的句子还很多。
例如:
杜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李绅: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张俞: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杜荀鹤:
去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陈陶:
战地三尺骨,将军一身贵。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刘禹锡:
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里来。
六.摹状
即直接摹写事物的形状或声音。
分为摹状、摹声两类。
1.摹状古代诗文常用重叠词或部分重叠词来描摹事物的形状。
例如:
⑴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夭夭”形容桃树茁壮,“灼灼”描绘桃花盛开。
⑵蒹荚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⑶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
⑷临冲闲闲,崇墉言言。
(《诗经·大雅·皇矣》)
“闲闲”形容临车、冲车缓慢沉重,“言言”形容城墙巍峨高大。
(以上为单纯词)
⑸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诗经·卫风·淇奥》)
⑹视而梦矣,我心惨惨。
(《诗经·大雅·抑》)
⑺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诗经·大雅·大东》)(以上为完全重叠词)
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诗经·周南·关雎》)
⑼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楚辞·渔父》)
“憔悴”:
形容衰弱而面色不好。
⑽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楚辞·哀郢》)
“郁郁”:
重叠词,形容压抑,郁结;“侘傺”联绵词,形容失意的样子。
⑾非倜傥之才,不能任也。
(《论衡·超奇》)(以上为双声)
⑿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孟子·梁惠王上》)
“觳觫”:
形容恐惧的样子
⒀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妨。
(《离骚》)
“顑颔”:
形容饿的面黄肌瘦。
⒁若我,南游手冈浪之野,北息乎沉薶之乡。
(《论衡·道虚》)
“冈浪”形容无边无际。
⒂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陈风·月出》)
“天绍”:
形容心头郁结忧闷。
(以上叠韵)
2.摹声
⑴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诗经·魏风·伐檀》)
⑵启呱呱而泣。
(《尚书·益稷》)
⑶交交黄鸟,止于棘。
(《诗经·秦风·黄鸟》)
⑷况雷雨扬軯之声,成王庶几能不怵惕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教学 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