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素材积累18.docx
- 文档编号:7088555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6.23KB
新闻热点素材积累18.docx
《新闻热点素材积累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热点素材积累18.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热点素材积累18
2019年新闻热点素材积累
整理人董营涛
现实题材那么多,《我不是药神》凭什么让人泪流满面1
《我不是药神》爆红,解锁“现实主义”的正确打开方式2
首日票房过3亿!
《我不是药神》打了那些“好看”的脸4
社评:
华盛顿的贸易霸凌主义必败5
宁南山:
美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全球产业链6
社评:
迎接贸易战,中国必将更开放而非保守7
“告别分数”,难在哪里8
圈圈红”引发争议,方言词进语文试卷要慎重9
别让“政策保障”折损教育公平10
江湖书法,距江湖近,离书法远11
有书相伴的夜晚是美妙的12
现实题材那么多,《我不是药神》凭什么让人泪流满面
作者:
李勤余
《药神》凭什么红?
在舆论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现实主义。
一部事先并未卖力宣传的国产电影在正式公映前,靠着分时段超前点映场,已经收入超过1.2亿元票房,更获得了一向标准严苛的豆瓣网友9.0的打分,把时钟拨回一周前,有几人能信?
《我不是药神》(以下简称《药神》)的无预警爆红,创造了一个不小的神话。
据说,上一部获得相同评分的华语电影,还是《无间道》。
《药神》凭什么红?
在舆论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现实主义。
论剧情,和众多大片相比,《药神》算不上跌宕起伏、高潮迭出,甚至有些简单。
但这部电影胜出在,足够贴近普通人,尤其是癌症患者及家庭的生活,直戳这一群体隐秘心酸的痛点,能够引起银幕前广大观众的感情共鸣。
它的走红,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可是且慢,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不该是文艺工作者的本分吗?
也许,正是因为这项本职工作被遗忘得太久,才使终于干了正事的《药神》封了神。
如今,电影获得高票房的两大利器路人皆知:
流量明星和狗血剧情。
小花旦、小鲜肉,只需在镜头前摆几张面瘫脸,就能换来无数粉丝的疯狂尖叫,乖乖献上钱包。
玄幻、修仙、玛丽苏、霸道总裁,总有那么几部电影会让观众怀疑人生,不知自己身处何种世界。
所谓物以稀为贵,《药神》的成功,首先离不开同行衬托。
不过,仅用“现实主义”来解释《药神》的成功,未免太过简单粗暴。
并不是每一部关注现实的文艺作品,都能成为佳作。
应该看到,《药神》塑造出了生动的人物形象,为观众带来了细腻的情感细节,用这些要素丰富了电影的血肉。
电影主人公程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人物,从前期的利益至上到后期的侠义助人,转变过程虽有些生硬,但大体上真实可信,令观众倍感亲切。
主人公原型陆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影将其刻画为对抗法律的个人英雄令其感到不满。
其实,这或许是电影创作者精心设计的戏剧冲突,意义就在于让观众更为深刻地理解癌症仿制药所面临的伦理与法制困境。
而面对电影中年轻生命留下的黑白遗像时,观众又怎能不黯然神伤、潸然泪下?
这些,都是一则平实的社会新闻所不能带来的艺术效果。
说到底,创作态度的认真与否、创作功力的高下之分,决定着一部作品的质量。
《药神》的成功,也证明了中国观众的艺术鉴赏力。
文艺作品可以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探讨与思考,但并没有直接解决现实问题的魔力。
我们在点赞电影时,也不妨回到现实,关注影片所涉及的问题在现实中的艰辛进步。
据《南方周末》报道,2014年3月19日,陆勇在缴纳了4.9万元保证金后,被取保候审,回到无锡。
2013年,进口的伊玛替尼(格列卫)专利到期,国内正大天晴和豪森药业的仿制药上市。
国产仿制药的面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电影中所描述的印度仿制药市场。
不过,仍有不少病友继续吃印度药,因为与印度“格列卫”200元的价格相比,上千元的国产药还是太过昂贵,且不能入医保。
不过,现实中,不乏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上映后,推动相关领域公共事件的解决,比如韩国电影《熔炉》,上映6天后,影片所涉真实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就被全部抓获。
放映第37天,韩国就公布了《性暴力特别法修正案》(又称“熔炉法”)。
可见,轰动过后,如何进一步化解癌症患者在法律与现实之下的两难处境,才是当务之急,也是《药神》更大的价值所在。
影片中的程勇最终出狱,或许这本身就是好转,预示着希望永远都在。
正如网友所说,现实很艰难,但正在往好的方向走。
医疗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又何尝不是如此?
因为事关民众疾苦,所以要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努力;因为道路艰难,所以更要永抱希望、只争朝夕。
《我不是药神》爆红,解锁“现实主义”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
封寿炎
文艺作品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
《我不是药神》为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那就是要讲中国故事,更要艺术地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迎来了一部现实主义佳作。
《我不是药神》于7月5日凌晨起正式在全国上映,但在此前的大范围点映中,这部影片已经收获了爆棚的票房和口碑。
其市场表现超出主创团队的预期,也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在影视界一片架空历史、脱离现实、玄幻穿越的风潮中,《我不是药神》的脱颖而出,很自然被人贴上一枚“现实主义”的标签,也成为相关话题讨论的核心聚焦点。
这当然没有错,但如果只是片面强调它现实主义题材这一点的话,可能反而会忽略掉它的艺术价值。
好的艺术当然来源于生活,但更要高于生活。
艺术有其内在规律,它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再现,而是以艺术化的语言和手段,建构、重塑和阐释我们的日常生活,为它增加人文的温度和思想的深度,拓宽、挖掘人类精神世界的广度和深度,进而赋予生活新的价值。
《我不是药神》取材于社会真实事件,故事情节也没有什么脑洞大开的“无巧不成书”。
但到了电影这里,之所以能让那么多人泪洒影院,引发那么大的社会讨论,就是因为现实题材经过电影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段的创作之后,以情感打动人心,以提问引发思考,以法、理、情的多重困境,甚至是难以化解的伦理悖论,触发人们讨论甚至争论的热情。
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功用,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日常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静水流深,它在不动声色之间处处暗流汹涌、震撼人心。
因为,人类生活常常置身于困境之中,困境推动着人性的展开,成就艺术作品的戏剧和情感张力。
当然,戏剧的张力未必就要来源于善恶的冲突对决,最耐人寻味的悲剧往往反而是善的冲突。
事实上,在《我不是药神》里,我们很难找到反派,也找不到反面的邪恶势力。
现代药品的研发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而且研发周期长,科研和市场方面的风险都极大,需要高额的市场定价、严密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保护,才能保证药品企业研发和经营的可持续性,更好帮助人类克服更多的疾病和伤痛。
当现代医药面临的这一困境落实到普通患者个人身上时,伦理悖论就更加尖锐激烈。
在影片《我不是药神》里,青年演员王传君饰演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普通市民,过着卑微而懦弱的生活。
然而,当电影的镜头聚焦在他的身上,透过那些平凡、琐碎、不足挂齿的生活细节,观影者情感的触角,早已被深深卷入影像之下汹涌澎湃的波澜。
他甚至没有一处过激、张扬的表演,没有所谓的戏剧高潮,但在永远的谦逊卑微里,却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感受到巨大的情感张力。
面对这个年轻生命留下的黑白遗像,那种来自命运的重击,怎能不让人唏嘘惋惜、潸然落泪。
影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各自陷于自己的人生困境之中,承担各自命运的重量。
这里有疾病伤痛,有中年危机,有公平正义,有家庭伦理,当然也有幸福和欢笑。
它们交织共振,谱成了一部社会和生活的交响曲。
而且,每位个体都成为一个辐射源,往外一层一层辐射,对人性、命运、家庭、社会、法律和制度提出一系列追问,在充沛丰富的情感之外,增添了冷峻的思想深度。
文艺作品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
《我不是药神》为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那就是要讲中国故事,更要艺术地讲好中国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尽管上海的街景,偶尔一两句上海话的俏皮对白让我们倍感亲切,取材于社会新闻的故事原型也让人倍感接地气,但真正打动情感、震撼人心的,还是它所蕴含的情感力量、人文温度和思想深度。
这部影片的爆红,也许会引发一轮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勃兴,但愿在后来者的创作里,并不是只有对“真实”的再现,而忘记了文化艺术的真正精髓。
首日票房过3亿!
《我不是药神》打了那些“好看”的脸
发布时间:
2018-07-0619:
36 来源:
中青在线 作者:
王钟的
好久没有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引发舆论场上如此激烈的讨论。
电影《我不是药神》背后的真实故事更值得揣摩。
2002年8月,江苏无锡一家纺织品出口企业的老板陆勇被确诊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寻找骨髓配型期间,他需要花高价购买名为“格列卫”的抗癌药来延续生命。
后来,他发现印度出现了仿制“格列卫”抗癌药,并帮助很多病友以较低的价格购买。
2014年7月,检察院以销售假药罪等罪名对陆勇提起公诉,但最终将其无罪释放。
不仅在电影里,现实中,“正版”抗癌药和生产于印度的仿制药之间,同样存在着令人惊愕的差价。
看完电影,也许有人会得出药品研发企业过于贪婪的结论。
平心而论,为了强化艺术表达和矛盾冲突,《我不是药神》确实没有给药品研发企业的形象打高分。
但是,正如医药圈人士的流行说法,“靶向药之所以昂贵到要卖几万元,那是因为你买到的已经是第二颗药,第一颗药的价格是数十亿美金”。
抗癌药动辄二三十亿美元的研发成本,新药研制的巨大风险,是外界难以设想的。
在药品生产上市初期,药品研发企业不得不制定较高的定价,才有可能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盈利。
如果药品上市以后不能确保盈利空间,企业就会对研发新的抗癌药失去动力,进而影响医药事业的整体进步,而普通患者也无法从中受益。
一边是中低收入的患者与生命赛跑,一边是药品研发企业合理的营利动机,问题陷入了僵局。
而像印度那样放开仿制药生产,也似乎有悖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潮流。
CRT显示器、双色直板手机等《我不是药神》中富有年代感的元素,无不在提醒观众:
癌症病人为了与命运抗争,是如何一年又一年地伸张权益的。
历史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现状并非尽善尽美。
近年来,除了购买印度仿制药,到美国等地治疗癌症也成为中高收入群体的选择。
生命是无价的,也理应是平等的,但在现实中,因为患者经济实力的差异,生命的长短确实跟金钱密切相关。
像电影主人公程勇那样走私药品,在当下依然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但是,更合理的解答出现在电影尾声的字幕中——药价改革、纳入医保、抗癌药零关税……让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新型药品的研制更快地惠及普通患者,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主导的公共事业。
幸运的是,《我不是药神》并不是一个中国版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悲剧。
这些年,每一个患者和家属都可以看到公共医疗事业的进步,而慈善和公益事业的迅速发展,也让许许多多无力承担治疗费用的人们看到了延续生命的一线曙光。
《我不是药神》的走红,也能对电影行业产生有益的启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实题材电影成为冷门,不被投资商和制作人看好,在产品宣发上无力。
近几年,国内电影市场中票房居前的现实题材电影确实不多,“叫好不叫座”成为无奈的现实。
而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看,《摔跤吧!
爸爸》这样取材于硬邦邦的现实佳作,并不少见,甚至比纯虚构类作品延续更长的生命力。
从诞生之日起,电影工业就与商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商言商,电影生产者追求票房利润并不可耻。
问题在于,电影市场出现过多脱离现实的“注水大片”,不仅推高投资成本,加大营利难度,也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无益。
最近,一些演员拿着天价片酬却演技堪忧的现象,在舆论场上备受争议,甚至在全国两会上被代表委员点名。
《我不是药神》上映首日票房破3亿元,有力地反驳了花天价片酬请“一张脸”的模式。
因为主要演员的演技都在线,才能打下电影被市场认可的基础。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我不是药神》的成功,说明向现实生活题材取经,依然是文艺作品葆有魅力的不二法门。
不管电影题材是什么类型,是古装片还是科幻片;电影风格是什么路线,是文艺片还是喜剧,都离不开现实经验和逻辑的支撑。
反言之,脱离现实的无病呻吟,则给人带来满满的荒谬感。
文艺作品不脱离现实,是其站在合格线以上的标准;而体现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照,则是让人们表达敬意的根本办法。
社评:
华盛顿的贸易霸凌主义必败
2018-07-0615:
14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
7月6日,美国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打响了贸易战第一枪。
这随即触发中国对美的贸易报复。
特朗普总统还威胁将对价值5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将恐吓级别提升到顶点。
但这不可能吓倒中国,必将给予强有力的反制。
首先要说,美国此举让它在世界贸易史上留下极不光彩的永久记录。
华盛顿彻底违反世贸规则,执意发动一场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其对全球经济可能造成的全面破坏性影响,远非华盛顿的小算盘能算得过来的。
说的重一点,美国就此成为世界贸易史上的罪人。
第二要说,华盛顿的贸易霸凌主义必败无疑。
贸易战从来就没有赢家,但华盛顿非觉得自己会赢,铁了心要打。
现在它已经听不进去道理了,或许只有在“战场”上遭到痛击,才能让它恢复理性。
如今已是深度全球化的21世纪,各国经济尤其是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彼此切割,不可能美国打中国它自己不痛。
华盛顿踩的是两条红线,一是多边规则的红线,二是中国发展权的红线。
践踏多边规则,全世界都会反对它;挑战中国发展权,中国当然要坚决自卫并反击。
显然,华盛顿大大低估了,世界的反对和中国的反击,所能产生的巨大力量。
对中国来说,美国现在打上门来了,我们不得不坚决应战。
我们要在每一次“战役”中都击退美国。
中国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决心和意志。
表面上看起来,美国气势汹汹,这场对抗的规模确实也是空前的,有个别意志薄弱者发出患失患得的声音,也很正常。
但总体而言,美方对中国的步步紧逼,激起了中国社会的极大愤慨,让中国人变得更清醒,更团结,更自强。
这场战,关于国家利益,还有国家尊严。
我们要相信,中华民族有着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低于任何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是把全社会的智慧和热情充分释放出来,把人民真正有效地团结起来,形成党的领导下既众志成城,又百花齐放、充分鼓励个性张扬的局面。
如是,眼前的贸易战算不了什么。
我们以沉着应对华盛顿的狂躁,追求效果而不是追求出气。
要挑着打,精准打击。
美国政府以及社会,对贸易战的看法也是分裂的。
我们要厘清,到底谁才是发动贸易战真正的鼓噪者,并研究出具体办法,让这些人利益受损更大。
我们团结一切尽可能团结的力量。
华盛顿现在是单挑全世界,站出来反对它的国家将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团结的力量会越来越多。
总之,我们做好最坏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忍短期的痛,谋求长远利益。
从历史上看,中国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从来就不是田园牧歌,将来也不会是。
华盛顿这次的发难,有一定的必然性。
而中国正是在与外界复杂的博弈和斗争中,一步步强大起来,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跨过了这次的坎,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强大、自信的中国。
宁南山:
美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全球产业链
2018-07-0701:
15 环球时报 宁南山
2018年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的贸易保护主义阴云一直笼罩在地球上空。
如果说之前特朗普只是口头威胁,那么进入6月,贸易战已经逐渐实质性开始。
美国从6月1日开始正式对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钢铝产品征收关税,而此举也迅速遭到报复,特别是加拿大正式对约126亿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的做法,可谓是自二战以来加最猛烈的贸易报复行动。
在中美之间,美国于6日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打响贸易战第一枪。
作为反制措施,中国也在当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
光是以上涉及的贸易金额,就已经高达1300亿美元了。
然而,特朗普还嫌不够,还威胁要对所有欧盟出口的汽车征收20%的关税。
有数据显示,2017年欧盟向美国出口436亿美元的汽车。
如果欧盟再进行对等报复,那么全球贸易战涉及的金额就有可能超过2000亿美元。
如果说世界经济是一块蛋糕,那么世界各国就是通过全球贸易的形式,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来共同把蛋糕做大。
时至今日,全球产业链协作之深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其中电子和汽车这两个全球规模巨大的产业颇具代表性。
苹果公司2018年的全球200大供应商,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等15个国家。
如果看更下一级的供应商,会发现全球更多国家都参与了电子产品的制造。
2017年中国郑州市生产了1.03亿部苹果手机,占苹果公司全球销量的将近一半,它们作为中美贸易的一部分被大量出口至美国。
因此,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影响的不仅是中美两国,而且还包含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美国每年制造的汽车,有380万辆是来自日本汽车制造商在美工厂,其中很多随即出口到欧洲等国家,日本汽车制造商从美国每年出口额达到230亿美元。
而且,一辆汽车涉及到零部件高达数万个,2018年全球100大汽车零部件公司,分布在德国、韩国、墨西哥等17个国家。
由此可见,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的贸易争端,绝不会只影响到一两个国家,全球主要的经济大国都会被卷入,进而影响到全世界的经济。
然而,在明知共同把全球经济蛋糕做大才是最佳解决方案的背景下,特朗普却试图通过贸易战的形式挑起各国争斗,把共同做大蛋糕,变成了争抢蛋糕。
这无疑将致使全球经济增长减速,而最终损害的也将是所有国家的利益。
诚然,在全球贸易协作过程中,各国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摩擦。
但是,实践也已经证明了,只有经过友好协商解决,共同获利才是最佳的出路。
与之相反,世界各国之间大打贸易战,在全球产业链和经济利益纵横交织的今天,绝不可能出现仅仅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自己毫发无损的情况。
最后,我们希望看到是世界各国在全球贸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借助他国力量帮助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他国从自己的发展中受益,进而推动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壮大。
(作者是财经评论人)
社评:
迎接贸易战,中国必将更开放而非保守
2018-07-0701:
14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
中美贸易战6日正式拉开帷幕。
中方宣布对美反制措施已于当天中午正式生效,中国商务部在声明中特别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护企业家精神,强化产权保护,为世界各国在华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中国全社会都对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倍感气愤,绝大多数人都强烈支持政府坚决回击的时候,官方声明不忘强调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让人看到了国家面对这场风浪时的定力和稳健。
中美这一轮贸易战大约会涉及500亿美元产品,这个数字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的经济总量来说都很小,但它给全球舆论带来的震动还是很大的。
它必将影响中美社会对两国关系性质的认识,严重增加双方相互战略防范的心态。
接下来,不仅中美贸易战可能进一步升级,经济冲突带来的紧张向中美关系其他领域扩散亦不能排除。
从中国社会的角度说,我们经历了40年比较顺利的改革开放与发展,除了短暂的中西关系紧张,中国的国际大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
中美贸易战会让很多人感觉到中国发展的战略环境在变,我们将面对很长时间没有过的外部压力和风险。
外部压力的增大必然会影响中国人对内外政策的审视,如果这种压力持续攀升,就会形成倒逼力量。
我们希望的是,这种压力的绝大部分都能转化成中国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不断营造社会活力和韧性的动力,而不是变成我们全面加强社会管控、执行更多限制社会自由的保守政策的推力。
其实,中美贸易战不仅是两国的利益博弈,还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中国是搞多边主义、自由贸易,我们已经站在了历史的前进方向上,恰恰美国是倒退的。
而且中国之所以拥有了今天的经济实力,就是走改革开放路线的结果,美国实际上要打的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同美国打贸易战和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切不可因前者而废掉后者。
改革开放不简单是几项政策,它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宏大社会实践系统。
它必须有从经济活动到社会建设各领域广泛的自由度做基础,从而带来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成为“人民战争”。
客观说,当面临某种困难和风险时,有针对性地加强管控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清楚的是,额外的管控应有临时性质,加强管控的目的是对营造更大活力过程的调控。
这个方向不能搞反了,管控的结果不能是经济社会生活越管越紧。
中美所谓的“战略竞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缘政治竞争,它其实就是两个国家各自持续发展能力的竞争。
大国要保持发展,一要有团结、组织能力和社会秩序,二要有充分的社会活力和以此为基础的创造性。
中美比起来,中方的前一项有优势,美方的后一项更加厚实。
美国的前一项因体制原因无法弥补,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国的后一项也因体制性原因难以变成强项。
这有可能就是中国崛起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必须将我们的社会活力提高到这个世界的一流水平,实现在中国政治体制下社会微观活动对人的智力、热情、探索精神的最大释放,形成整个国家千帆竞发的昂扬向上局面。
而且说到底,这个层面的竞逐将最终决定中美整体竞争的面貌。
危机同时意味着机会,中国哲学比西方哲学更注重对这一规律的强调。
如果中国确能因贸易战的触动而朝着深化改革开放的方向进一步奋发图强,那么这场贸易战就很可能成为促进中国更健康崛起的历史机缘。
我们希望历史的真实情形就是这样。
“告别分数”,难在哪里
戎国强
2018年07月06日08:
04 来源:
钱江晚报
杭州凤凰小学一学生家长最近向市长热线12345投诉称,他向学校了解自己五年级孩子的期末考分数,但是该校拒不回答。
该校校长缪华良回应称,学校在2017学年定下了一条铁规矩,任何一位教师不得将分数告诉学生及家长,也不能在校内相互公布,分数只是对学生等第评价的一种参与转换方式。
这样做的依据,是早在1998年杭州市下发的《杭州市小学生等级制学业评定方案的通知》,上城区从1998年起作为杭州市的试点城区,就着力改革学业评价制度,推行小学生取消分数,实行等级制学业评定。
报道说,部分家长赞同“取消分数”(或“告别分数”),说这样能减轻学生和家长因公布分数而产生的压力与焦虑。
这里需要澄清的问题是,这是一种什么压力和焦虑?
分数代表着一个人参与升学竞争的能力,“一分干掉多少人”已是参与竞争者的共识——说得明白一点,分数就是“干掉”他人的能力,过度的竞争已经让人与人之间变成了敌对关系,你的成功就是我的失败。
另一种压力来自学习活动本身。
学习新知,学会思考,不可能没有难度,难度就是压力。
学生在克服难度中体验成长,这样的压力是促人成长的压力,克服压力的过程是人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凤凰小学不公布分数的做法,就是想淡化竞争,强化人的完善的努力,小学生处于个性形成过程中,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尚未成熟、定型,可塑性很大,淡化分数有利于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
不公布分数,保护了自尊心和个人隐私,淡化差别意识,有利于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对学生成长来说,淡化分数意识是一件好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人”,不是为了把人区分为成功者与失败者。
但是,在现实环境中,这又是一种理想色彩颇浓的做法。
从现实立场出发,学生家长希望知道孩子考试分数,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实的教育环境,仍然是凭分数录取,尤其是高考,从来都是分数论输赢;自己孩子期末考分数多少都不知道,家长心里不踏实、不放心,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令人同情的。
升学竞争压力之下,人们衡量成败的标准非常单一、刻板,只看到分数的多少,看不到为获取分数付出的惨重代价,即“人”的贬值,自然也不能理解凤凰小学不公布分数这个做法的良苦用心。
因此,凤凰小学坚持不公布分数的做法显得非常孤独,非常艰难。
凤凰小学的理念当然值得认可,也有相关政策支持,无奈现实很骨感,我担心的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倒逼之下,这么做会面临较大压力。
毕竟,学校可以不公开排名,不披露学生具体分数,但家长哪有不关心孩子学习情况的道理,而在多数家长看来,分数就是了解这一点直截了当的方式。
换句话说,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以及缺乏教育改革配套机制的情况下,学校的做法也很容易因人而异,出现反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 热点 素材 积累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