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
- 文档编号:708766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90KB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与龙的文化缘
庞 进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
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
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
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
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
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
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
“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
”
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
”《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
“马有三分龙性。
”柳宗元《龙马图赞》:
“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
”
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
20世纪70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
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
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
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
一是该龙头不是近似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马头的长方形;二是该龙头上无猪耳那样的大耳朵;三是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乎占到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马鬃而不是猪鬃。
但“马龙”说因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而遭到质疑,因为,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
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
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发现的年代最早先民养马的痕迹,推断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
鉴于赤峰地区史前文
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主要
取材马鹿。
马鹿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
《尔雅翼·释兽》:
“……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
”马鹿还像马一样体格强健,性情机警,奔跑迅速。
马与龙的文化缘,也表现在成语“龙马精神”上。
辞典把“龙马”解释为“骏马”。
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
“龙马”还可有一解,就是龙和马。
“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身体好、体质强、魂魄健——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龙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而其中的“奋进”和“福生”,就很适合马。
这样,龙马精神就可以理解为龙与马精神的结合,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造福众生的精神。
(选自2014年2月7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马是龙的“模特儿”依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甲骨文中,龙字的头部窄长,和马头的形状相似,说明在最初创造“龙”字时就参考了马的形象特征。
B.《论衡·龙虚》《尔雅翼·释龙》《录异记·王宗郎》
三则材料中的文字都说明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
C.《周礼》《吴承恩诗文集》《龙马图赞》中关于龙和马的描述,都表明“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D.由于龙也和马一样具有头颅高扬、身姿飘逸、刚毅坚强、友好善良等特征,所以说创造龙这一神物时模仿了马。
解析:
A项,只是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某些”二字不能漏掉。
B项,引《录异记》的文字是用来证明“龙形似马形”这一说法的。
C项,这三则引文只是“古人心目中”的看法和想法,不能以此断定“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答案:
D
2.关于赛沁塔拉玉龙取材对象的争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赛沁塔拉玉龙取材于猪,因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而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
B.玉龙的造型,龙头不是近似于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于马头的长方形,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
C.“马龙”说遭到质疑,原因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痕迹,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即距今4200年左右。
D.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应是主要取材于马鹿,因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
解析:
强加因果,后一句是质疑“马龙说”的原因。
答案:
A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融合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创造出的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B.在对红山文化“玉龙”研究的三种观点中,显然,前两者都是据外形而得出的结论,而后者更重考古发现和史料。
C.辞典上对“龙马精神”有另一解释就是,“龙马”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D.“龙马精神”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
解析:
A项,文中说龙已成为中华民族“广义图腾”,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不确切。
C项,这并不是辞典上的解释,文中说“‘龙马’还可有一解”,这是作者的推论。
D项,“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龙的精神”。
答案:
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邵道人传
[明]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
至庆阳,年七十余矣。
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
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
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
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
“瘥矣!
”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
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
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
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
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曰:
“更为造美食?
”道人则不食。
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
“第择去荤物。
”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
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
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
以问道人,道人曰:
“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
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
此其祟也。
”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
“奈何?
”道人曰:
“今遇我,三日解矣。
”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
“吾将归欤。
”诸弟子曰:
“先生福庆之人。
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
”道人不应。
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
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
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
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
子不语怪。
若道人者,何如人哉?
二氏①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
急人所难,弊而后已。
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 ①二氏:
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当:
适合
B.道人微笑颔然之颔:
点头
C.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始:
起初
D.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弊:
通“毙”,死亡
解析:
C项,“始”:
才,方才。
答案:
C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3分)( )
①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 ②道人出其袖中
铁尺横饭上 ③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④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⑤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 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D.①③⑥
解析:
①②是他给人看病的方法,⑥是他临死之前的镇静表现。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做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C.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
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解析:
B项分析不正确,原文说“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
答案:
B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
“第择去荤物。
”终不欲人更造也。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
究、自、异、以、指、示、或、荤、第、更。
答案:
(1)所以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然而见过他的人大都知道他是个奇异的人。
(2)患者家属请问患者死亡的日子,道人便伸出手指示意,忌日与他指出的相同。
(3)如果看见饭中有时混杂荤菜,道人就说:
“只需将荤菜挑出去就行了。
”终归是不想让人为他重新做饭。
参考译文:
邵道人是蜀地人。
到庆阳时已经70多岁了。
道人(平常)不愿说话,大凡想要表达的都用面部表情示意,所以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然而见过他的人大都知道他是个奇异的人。
邵道人授馆在钟楼街周家,用土筑屋,身披僧衣,无论白昼黑夜都坐在露天处。
郡中的那些子弟少年争相前来侍奉道人。
道人都用面部表情告诉他们自己的意思,那些子弟少年没有不合道人心意的。
道人喜欢替人看病。
患者家属请他出来看病,他便让患者张开眼,又让患者呵气。
倘若患者是可以救活的,道人就给弟子们示意,弟子们便把饭放在患者身前。
道人拿出他袖中的铁尺横放在饭上,口诵大悲咒,念完后,拿起铁尺抚摸着患者说:
“病好了!
”假如是救不活的,道人便快步走出。
患者家属请问患者死亡的日子,道人便伸出手指示意,忌日与他指出的相同。
然而道人从不收钱,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救活一人,便拿取一尺布作衲衣里子,做里子的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患者家属假如有现饭给他吃,就用碗装好放在案桌上。
不问饭多饭少,道人都吃了;如果另外还添饭,又用碗装好放在案桌上,道人便不再吃了。
假若发现是粗劣的食物,道人就高兴地吃了。
如果(患者家属)问:
“要另外替你烹制美食吗?
”道人也就不再吃了。
如果看见饭中有时混杂荤菜,道人就说:
“只需将荤菜挑出去就行了。
”终归是不想让人为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阅读与实践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单元 质量 检测 新人 选修 新闻 阅读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