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docx
- 文档编号:7086144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89.65KB
江西九江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docx
《江西九江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九江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九江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
2016-2017学年江西省九江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商颂玄鸟》说: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
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B.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
C.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D.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据《荀子•儒效》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
A.周公已经破坏宗法制度B.周公分封的主体是王族
C.周公开创了西周分封制D.周公直接有效控制地方
3.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4.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
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
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5.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
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
“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
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6.费孝通说: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7.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 )
A.分权与制衡B.天人合一C.皇权至上D.大一统
8.杜牧在《阿旁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满足皇帝的私欲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D.彰显皇帝的权威
9.顾炎武认为: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制度法令的统一
11.《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12.有学者指出:
(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
A.刺史制B.分封制C.郡国并行制D.郡县制
1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4.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远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该观点中的“空前之世局面”指的是( )
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15.“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
”这一评论是针对( )
A.西周分射制瓦解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C.西周分裂割据局面D.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
16.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还有一个职责: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由此可见,通判( )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17.有当代学者评论道:
它“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所握权力大而不专,七百年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深且巨。
”这里的“它”指( )
A.郡B.封国C.行省D.内阁
18.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
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此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
A.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B.传统君臣关系观念不复存在
C.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19.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期的军机处
20.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1.公元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先后在各地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城邦。
希腊城邦的特点不包括( )
A.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差异较大
B.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
C.君主专制没有发展起来
D.公民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
22.在古希腊,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在这个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这反映了古希腊( )
A.提倡民主排斥专制B.格外强调个人的权利
C.注重法治反对人治D.具有民主与人文精神
23.张广智《西方史学史》载:
“一般来说,古希腊历史和文明的领域内,并不存在什么能够有权要求管辖全希腊的和某个地区的最高政治权力”,“即使在结盟的各个城邦之间,也是始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这反映出古希腊( )
A.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B.人文主义使人性张扬
C.平等互利的传统观念D.城邦政治体制的特点
24.在古希腊语中,“人民”主要指公民;美国宪法起草时所用的“人民”一词原义极为狭窄;光荣革命后,有些英国作者所说的“人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于希特勒而言,则只有纯雅利安人才是真正的“人民”。
由此可知“人民”一词( )
A.范围随时代发展而扩大B.内涵具有较强不确定性
C.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D.是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25.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
色诺芬认为:
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B.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
C.雅典体制优越于斯巴达体制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某朝代疆域图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哪几类?
(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
指出其渊源。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
今天的西藏地区属于哪个机构管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规律。
27.(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
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
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
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
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果我们接受“民主是个好东西”论,那么与希腊文明同时演进的中国文明就将以其集权性质而成为坏东西。
但这显然是高度贫智的结论。
邓公已经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任何制度的好坏优劣,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为标准来作出判断。
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维持了中国五千年高速发展的集权制度肯定是好东西,而由于内部分裂而瓦解,最终在时髦的基督教手中进入中世纪的西方文明肯定是坏东西。
看得出来,那位断定“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学者采取了多数中国“精英”的思维方式,轻率而幼稚地决定忘记掉马克思的所有观点,而宁愿以一种感性的视野来分析理论问题。
不过,当他如愿以偿地忘记了已经不太时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时,他也就无法看到真正的历史规律乃是: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像考CET4(英语四级考试)一样,在区区几个固定的选项中选择某种合意的政治组织形式;相反,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
﹣﹣整理自《联合早报网》
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中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要求:
提炼作者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16-2017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商颂玄鸟》说: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
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B.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
C.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D.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考点】14: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本质”和对“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的分析理解.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本质”,依据题干“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可以看出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本质,应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诗经•商颂玄鸟》中的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对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据《荀子•儒效》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
A.周公已经破坏宗法制度B.周公分封的主体是王族
C.周公开创了西周分封制D.周公直接有效控制地方
【考点】12:
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解答】题干材料中的“周公”指的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武王去世后,他辅佐周成王管理天下,在平定“三监”叛乱后,周公大行“封建”,分封功臣和贵族.结合材料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姬姓贵族在封国中占居的比例很大,周朝成为姬姓贵族统治的天下,以此形成了“宗国一体”的政治理念,对后世影响最大,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点评】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3.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考点】13:
西周的宗法制.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殷商制度”“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切入,结合宗法制进行思考.
【解答】“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说,任由天命能够得到稳定,任由人为就会引起争斗.用天命将其(由谁来继承王位或诸侯、卿等)规定下来,就不会发生为抢夺继承权而产生的争斗.商周时期的宗法制主要是关于继承问题的规定,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是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所以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宗法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法制的核心,宗法等级制度要掌握.
4.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
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
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考点】13:
西周的宗法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宗法制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解答】从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制度”是指宗法制度.
根据所学知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
宗法制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贵族政治而不是官僚政治,故A项表述错误;
宗法制度主要为了解决在权力、财产等方面的继承问题,不是解决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C项表述错误;
宗法制有利于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故D项表述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拜年这一春节习俗为切入点,实际考查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
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
“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
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考点】12:
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解答】根据材料“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说明受分封的国家实际上是由周王室控制的领属地,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点评】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费孝通说: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考点】13:
西周的宗法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材料描绘传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亲属关系.其远近体现了血缘关系的亲疏,符合宗法制的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
A项“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材料没有反映它与国家的关系;
CD项中的“三纲五常”、分封制也没有体现.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宗法制及其影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宗法制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7.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 )
A.分权与制衡B.天人合一C.皇权至上D.大一统
【考点】1U: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皇帝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皇帝制度的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皇帝的御座高高在上,表明皇权的独尊与威严,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点,故C项正确.
分权与制衡、天人合一以及大一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D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中国式建筑体现的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对皇帝制度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杜牧在《阿旁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满足皇帝的私欲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D.彰显皇帝的权威
【考点】15:
秦朝统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学生结合秦国灭六国的具体知识来分析材料.
【解答】把握材料中的“政治目的”,秦迁六国贵族、富豪,是让他们与根据地分离,从而削弱可能的地方割据,来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故B项正确;满足皇帝的私欲,只是表面现象,强化君主权力和材料没有必然关系,A、C、D与政治目的相差较远.
故选B.
【点评】秦朝将六国的王室贵族迁往秦国,是希望隔绝六国贵族与本国的联系,削弱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从而加强秦国对地方的控制,材料,一是表达相对比较准确,学生一定要联系秦朝,统一以后巩固政权的目的来分析.
9.顾炎武认为: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考点】37: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影响(评价):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解答】题干的核心信息是,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一定的弊端,故排除B;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主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故D正确;
AC均不符合题意,故AC错误.
故选D.
【点评】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制度法令的统一
【考点】18:
郡县制.
【分析】本题考查郡县制,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解答】材料中“公天下”是指郡县制采用依据才能政绩任免官吏,打破了以往仅凭血缘世袭垄断政权的现状,从以往的私人任用转变为公开以才能政绩为标准的选拔模式,实现了由私向公的转变,故C正确;
AB两项均是维护君主私立的表现,排除;
D项与题意明显不符,排除.
故选C.
【点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1.《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 九江市 历史上 学期 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