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
- 文档编号:7078320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73KB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实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认读称上的数值,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经历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材简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
因此这节课主要是在次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在教学本节内容时要把重点放在“1克、1千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经验。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四袋1千克的物品(大米两袋,绿豆一袋,玉米一袋),四种)物品(四袋砂子,四桶洗衣液,四袋水果,四袋积木)。
3.四个弹簧秤、四盒学具(盒中有约1克重的回形针,图钉,花生米,黑豆,一袋茶叶,一枚棋子)一袋500克的盐、每人一枚二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
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
喜欢。
师:
那现在跟随老师一起去动物乐园看看吧。
(课件出示动物图)
师:
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生:
它们在玩翘翘板!
师:
仔细观察,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
我发现小熊重,小兔轻。
师: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小熊那边低,小兔那边高,这说明小熊比小兔重,小兔比小熊轻。
其实不只动物有轻有重,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都是有轻有重的,(师手拿粉笔和数学书)比如,一支粉笔就比一本数学书轻。
一本数学书比一支粉笔重。
师:
那你都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
生1:
两、斤
生2:
克和千克
生3:
公斤
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
两、斤和公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质量单位,而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评析:
由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情景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初步建立了轻重的感知,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
(板书:
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不同的称。
师:
同学们请看,老师这儿有两袋不同的物品,一袋是绿豆,一袋是玉米。
(出示两袋不同的物品.)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比较重?
生1:
我认为玉米重.
生2:
我认为绿豆重.
——
师:
看来,意见不同,那到底哪一袋重呢,只靠眼睛观察,无法确定。
师:
那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物品的轻重呢?
生1:
用秤称一称。
师:
这种方法最准确。
师:
还有其它方法吗?
老师随机掂一掂物品。
生2:
用手掂一掂.
师:
这种方法最方便。
师:
还有吗?
(师举起一包盐指着净含量处)比如------
生3:
可以看看包装上写的重量。
师:
这种方法既准确又方便。
师:
是的,包装好的物品我们可以看包装上的重量,但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没有包装的,要想知道它们的重量就要用秤来称一称,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秤。
(课件出示盘称、电子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磅秤)学生齐读不同的称。
2.介绍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
师:
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弹簧秤来称一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先来看一看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师:
(1)我们先来看这是弹簧秤的秤钩,用来挂物品的。
(2)这是弹簧称的称面,上面还有两个字母kg,谁知道什么意思?
生:
Kg表示千克。
师:
(板书:
kg)非常正确,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
(3)这是弹簧秤的指针,当称物品是,要看指针指着几,物品就是几千克当称物品时,指针指着1就是( )千克?
指着2就是( )千克?
指着3多一点怎么说?
(大约3千克)指着快到4怎么说?
(大约4千克)。
(4)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弹簧秤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
生:
最多能称10千克的物品。
3.认识千克
(1)称量并感知1千克
师:
我们知道了弹簧秤的使用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用弹簧秤来称一些物品。
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一组称绿豆,二组称玉米,其它两个组称大米,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快速称出物品的重量。
称时注意一位同学称,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指针变化,记下它的重量。
师巡视指导。
师:
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称的是什么?
重多少千克?
生:
我们组称的是绿豆,重1千克。
生:
我们组称的是大米,重1千克。
生:
我们组称的是大米,重1千克。
生:
我们组称的是玉米,重1千克。
师:
通过称量,我们发现刚才称的这些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
师:
刚才我让同学们猜绿豆和玉米哪袋重(师手拿两袋物品),现在结果出来了,它们一样重。
因此,同学们以后遇到问题,不能光靠眼睛看,还应该像语文课文中的伊琳娜那样动手做做看。
师:
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到底有多重吗?
现在请同学们把称出的物品小组内轮流用手掂一掂,静静感觉,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好,开始吧。
师:
谁能说一说,1千克拿在手中什么感觉?
生:
有点重。
生:
稍微有点重。
生:
不是特别重。
(2)小组活动,找出1千克的物品
师:
刚刚我们感受了1千克的重量,同学们将这种感觉记在心里了吗?
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每一组桌子上还有这几样物品:
一袋砂子、一桶洗衣液、一袋积木、还有一袋水果,我们不用称的方法,就用你的手掂一掂,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请同学们找出来。
师:
在动手找之前,先来看看老师的温馨提示。
(出示课件)
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刚才称出的1千克的物品对比着掂一掂。
2找出大约重1千克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活动)
师: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生:
约重1千克的物品有:
洗衣液和水果
生:
约重1千克的物品有:
洗衣液和水果,积木。
生:
约重1千克的物品有:
洗衣液和水果
生:
约重1千克的物品有:
洗衣液和水果
师:
听了汇报,老师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桶洗衣液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
我们看的包装上的重量。
师:
其它三样物品同学们估的准不准呢?
同学们赶快动手来验证一下吧!
师:
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称量的结果?
生:
砂子重2千克,积木不到1千克,水果重1千克。
生:
砂子重2千克,水果重1千克,积木比1千克轻。
生:
砂子重2千克,积木比1千克轻,水果重1千克。
生:
砂子重2千克,水果重1千克,积木不到1千克。
师:
通过称量我们发现,这袋砂子重2千克,这袋积木比1千克轻,像这样大的5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像这样大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
(师手拿物品说)
师:
同学们,你们都找对了吗?
生:
找对了。
师:
你们找的还真准,刚才我们找到了重约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
两条鱼大约重1千克。
生:
5包饼干大约重1千克。
生:
两袋盐大约重1千克。
【评析:
在认识千克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小组内动手称一称,轮流掂一掂,使学生真正在体验中感受了1千克的重量。
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后,教师又给学生提供了先掂一掂,再称一称的机会,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内化和升华。
】
4、认识克
(1)称量并感知1克
师:
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重约1千克的物品,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刚才同学们用弹簧秤称出了砂子、石子的重量,(出示一枚2分硬币)这是一枚2分硬币,老师也想用弹簧秤称称它重多少千克?
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弹簧秤指针有变化吗?
生:
没有变化。
师:
看来,它实在太轻了,用盘秤很难称出它的重量。
那我们就换一种更精密的仪器-----天平来称量它。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这是一架调节好的天平,天平两边的这两个小圆盘叫托盘,当指针停在中间的时候,说明天平平衡,表示两边物品一样重。
现在我们用这架天平来称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用天平称物品时要用到砝码。
这是砝码,砝码的上面还有一个字母g,它表示什么?
生:
g表示克。
师:
(板书:
g)这个最小的砝码重1克,这个重5克,还有一些重量不等的砝码。
(出示课件)现在我们把2分硬币轻轻放在天平的左盘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
天平歪了。
师:
再用镊子夹一颗标有1克的砝码放入右盘,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
天平两边一样平了。
师:
天平恢复平衡,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
1枚2分硬币重1克。
师:
是的,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一克。
请每人找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到底有多重?
师:
谁来说说你对1克的感觉。
生:
很轻。
生:
十分轻。
生:
特别轻。
(2)小组活动,找出1克重的物品:
师:
虽然1克很轻,但是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请同学们找一找学具袋里或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
生:
两个回形针大约重1克。
生:
一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
生:
一枚棋子大约重1克。
生:
这包茶叶重约1克。
师:
同学们真棒,说出了这么多重约1克的物品,了解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
生:
我觉得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
师:
说的非常正确,说明你很善于思考,那么50克呢?
生:
50克应该有50枚2分硬币那么重。
师:
是的,一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克。
那么100克呢?
生:
100枚2分硬币重100克。
生:
有两枚鸡蛋那么重。
【评析:
在认识克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感受了1克究竟有多重,丰富了他们的亲身体验。
】
5、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师:
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谁能估一估这袋盐有多重?
生:
300克
生:
400克
师:
到底是多少克呢?
我们来看质量标注?
师:
噢,是500克,一袋盐重500克,那么两袋盐是多少克?
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算一算吧!
生:
1000克。
师:
(板书:
1000克)刚才我们是计算的,现在我们把这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盘秤称一称,看重多少?
(出示课件:
盘秤称两袋盐)
生:
1千克。
师:
(板书:
1千克)还是这两袋盐,我们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而用盘秤称却是这样的1千克,那么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生:
相等。
师:
你们都很聪明,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
师:
1千克等于多少克?
生:
1000克
师:
1千克里面有多少个1克?
生:
1000个
师:
(出示两袋物品绿豆)。
这是同学们刚才称的1千克的绿豆,这是老师称出的1克的绿豆,1克与1千克比你有什么感觉?
【评析:
通过实物对比,加深了学生对1克和1千克的认识。
】
生:
1克轻,1千克非常重
师:
那么什么情况下用千克做单位?
什么情况下用克做单位?
生:
称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师:
一般情况下,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
(板书重,轻)如果老师想称一袋桔子的重量,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生:
千克
师:
如果想称一个桔子的重量呢?
生:
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师:
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到数学乐园去玩呢!
(课件出示)请看我会认。
课本88页练习十八第1题
1.说出下面物品有多重,并说出你是怎么认读的。
2.刚才同学们很顺利的读出了盘称上的数据,继续看我会写,(课件出示)你能说出他们的体重吗?
课本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前面两个题同学们做的很顺利,接下来的题目可有点难,同学们可要加油啊!
请看我会填。
(课件出示)
4.克与千克的换算同学们掌握的很好。
小明的爷爷看到小明的来信,边读边笑,这是为什么呢?
请看我会改。
(课件出示)
爷爷:
您好,我已经9岁了,身体长的特别健壮,体重已达3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50千克的鸡蛋两个,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5.看来用错单位会出笑话的,下面你也来填一填,同学们可不要闹出笑话啊!
(课件出示:
课本88页练习十八第4题)
6.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好,智慧老爷爷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课件出示:
课本90页:
你知道吗?
)
【评析:
能过几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自主建立起克与千克的关系,明确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师: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生1:
我知道表示物体的重量用克和千克做单位
生2:
我知道称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
生3:
我知道1千克=1000克
----------------
师:
今天,大家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相信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
2.课外延神
最后,老师这有一个课后作业:
回家后,量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
板书设计:
克与千克
gkg
1000克=1千克
总评: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轻重的有关问题,想知道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观察,必须要有秤来称一称。
这说明学生已建立了初步的轻重观念,特别是1克、1千克的概念,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只有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
1.给学生提供充分感知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学生亲身经历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说一说等形式来感知物体有轻重之分,更很需要的是充分感知到1克、1千克有多重。
2.教学中,教师做到了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
当学生对1千克的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再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设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的群体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足够我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间里,更好地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
教学反思: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生活中主要接触到两斤和公斤质量单位,对质量单位的认识还不够。
为了使学生获得克与千克的明确概念,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进行操作活动,使较抽象的质量单位被学生具体感知。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注意了下面几个方面: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先让学生猜一猜后,再动手称重1千克的物品,然后通过1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绿豆或大米,让学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
2.给学生提供实际测量物品的机会。
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秤,再通过课件演示介绍一些常用的秤及认识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再如让学生找出1千克物品后,再动手称出2千克的砂子,1千克的苹果,1千克的梨。
3.运用对比的方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如老师一手拿1千克的绿豆,另一手拿1克的绿豆,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关系。
通过老师们的指点,我认识到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学生对“克”、“千克”的质量,体验还不够丰富,在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上注意不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和千克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千克 教学 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