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字.docx
- 文档编号:7078174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42.85KB
第三章 汉字.docx
《第三章 汉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汉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汉字
第三章汉字
第一节汉字概说
一、文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交际作用的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关于文字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是以语言为基础的。
文字之所以能够产生和存在,是因为也仅仅是因为它记录了语言,将有声语言的听觉性符号转化为视觉性符号。
文字是怎样记录语言的呢?
文字是通过用点、线的有机配合而构成的视觉符号代表语言成分来记录语言的。
点和线就是构字单位的基本形式,即笔画(笔画)。
具体地说,“人”字是由一“撇”一“捺”两个笔画构成的,但一“撇”一“捺”可以构成“人”、“八”、“入”等。
怎样组合,怎样安排,最后构成一个什么样的视觉形象,这就是笔画的有机配合。
有了“人”这样的视觉形象,用它来表示“ren”这个声音和“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个意义的结合体。
于是,“人”这个文字形象便获得了音和义。
在这个意义上,人们通常说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不过我们应该注意:
形音义对于语言和文字的价值是不同的。
语音和语义是语言的两个要素,而形体则是文字所独具的。
总之,文字只是为了记录语言才产生和存在,也只有记录了语言才能产生和存在,如果不记录语言,文字这种视觉性符号无法获得音和义,也就不会发挥辅助性交际工具的作用,也就不成其为文字了。
因此,语言是文字的基础。
同时,我们又要注意不要把语言和文字混同起来。
(没有语言,无从产生;脱离语言,不能表义。
)
2.文字是一种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对于被记录的语言来说,文字只是代表语言的一种标记,这种标记即是一种符号。
文字将有声语言转化为视觉符号。
这种转化过程是使用书写工具(笔、刀)把记录语言的符号在其它物体(竹、板、骨、金属、纸…)上,刻画下来完成的。
这个过程就是书写过程。
经过书写过程,文字才实现对语言的记录,因此文字是一种书写符号。
文字符号又是各成系统的,每个民族的文字都是记录该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而各种文字符号之间,从形体的规定到形体的组合原则,都有各自的特点,各自成为一个系统。
我们还应该明确,文字这种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假定性的符号,与它所记录的语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具有或然性联系。
不同民族可以采用同一种文字,同一民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汉字不仅为汉民族所使用,也曾为日本、朝鲜、越南借用,记录本民族的语言。
印度尼西亚曾先后使用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记录本民族的语言。
一个民族使用哪种文字符号记录自己的语言取决于社会的约定俗成,文字的假定性、人工性和可变性是显而易见的。
正是因为如此,文字可以改革,记录某种语言的一种文字形式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替换为另一种文字形式:
日本改革文字,使用假名;朝鲜改革文字,使用谚文字母;越南改革字喃,使用拉丁字母。
我国也在进行汉字改革,目前进行的是汉字的简化。
文字符号改变了,但是所记录的语言形式却没有因此而改变,文字符号的改变不会改变语言的本质。
3.文字可以扩大语言的交际作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语言这种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的听觉符号又有它的局限性:
只能口耳相传,它的使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种局限性使语言在担负记事任务上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把思想感情传达给不在身边的,做不到;要想把经验、功过传达给后人,也做不到。
光凭头脑记忆是不行的,没有任何记忆不能被时间所消损、磨灭。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弥补语言的局限,文字应运而生了。
①文字弥补了语言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缺陷,使语言因被记录下来而得以传到远方,保存长久。
②文字也弥补了单凭口耳相传和大大脑记忆的缺陷,使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知识、技术、经验系统地流传下来,传播开去,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文字还将有声语言的听觉性符号变成可视性的符号,形成书面语言,这样更有利于对语言进行加工,使语言更加丰富,更加严密,也更加精练,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既然语言受时空限制,而文字可突破这种限制,是不是文字优于语言呢?
不是。
因为:
①没有文字,语言的交际作用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有声语言可以单独存在,这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文字产生之前的几十万年的人类社会的情况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现代仍有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存在也是证明。
②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所以语言是文字的基础,没有语言的基础,文字是无从产生的,也无法存在。
4.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和语言都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但是,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从属于语言的,为语言服务的,所以语言是基本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辅助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人类社会中,辅助语言扩大语言交际作用的工具很多,如:
红绿灯、旗语、手势等,这些辅助性交际工具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因为:
①文字可以记录全部语言,其它工具则很难做到。
②文字是运用的最广泛的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其它辅助交际工具使用上受到各方面限制。
二、汉字的形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是汉族人民在汉语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汉族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创造出来的。
有了社会,便有了语言。
据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估计,“人类社会至少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了。
即使从北京猿人算起,汉语社会也已经有五十多万年的历史了。
而汉字的产生却晚得多,现丰最大胆的估计,也不过六千年的历史。
这是郭沬若根据西安半坡村遗址的出土文物作出的。
他认为,半坡彩陶上的简单刻画,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可见,汉族社会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没有文字的时代。
人类产生的初期,人们只是口说耳听心记,交际范围、内容都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有声语言,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先后采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等来记事。
记事图画,经过长期实践,逐渐简化,并与一般的艺术图画逐渐分离,成了能说的图画,文字学家们称为“文字画”。
文字画还只是画,不是文字,因为它是用整幅画同整套语言相联系,还不能作为完整的符号体系来记录有声语言,还不能表示语言中的每一个词。
但它已孕育了原始文字的雏形。
文字画再继续发展,继续简化,一旦记录了语言中的词,那么,文字便产生了。
这时的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文字,是一种图画形式的文字,更多图画色彩,因而人称“图画文字”,表明它是一种图画性很强的象形文字。
图画文字虽可把实物描绘得很“逼真”,但使用起来却不方便。
为了方便实用,人们就把不易书写的图画文字简单化,保留特征,略去不必要的部分——即减弱它的图画色彩,加强它的符号性质,这样,一种完整的符号系统——甲骨文便在我国殷商时代形成了。
[例](牛字的甲骨文)
图画发展而来,逐渐失去图画的性质,逐渐发展符号的性质的过程就是汉字产生的过程。
甲骨文距今有四千多年左右的历史,从甲骨文本身的特点分析,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距汉字最初出现的时间不是很远的,而殷商时代是奴隶制社会,这时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国家,许多部落逐渐集中,语言也逐渐形成部落的共同语,在此基础上,原有的许多带地方性的原始图画文字被整齐划一,从而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所以说,汉字是汉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汉字是什么人创造的?
历史上流传着“仓颉造字”的说法。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淮南子》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这是不可信的。
把史官同汉字形成联系起来是有道理的,认为汉字的创造是件大事也是对的,但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的,应是汉族人民的祖先集体创造的,甲骨文中一个字多种写法的情况就说明汉字不是一个人创造的。
假如实有仓颉其人的话,也只不过搜集整理过汉字,对汉字作过整齐划一的工作,但不能因此说汉字是仓颉一个人创造的。
三、汉字的特点
汉字作为文字的一种,除了具有一般文字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汉字自己的特点。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人们通常根据文字符号代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词或语素还是音节或音素把世界上现行的文字分成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大。
用符号表达词或语素的文字叫表意文字,如汉语汉字。
用符号代表音节或音素的文字叫表音文字,如日语的假名、英语的字母。
又可以分为音节文字、音素文字。
汉字就是一种用符号表达词或语素的表意体系的文字。
如“山”“水”都是词,“语言”中“语、言”都是语素。
其实这里的词也同时是一个语素,并且可以作为语素参与构词,基于这个特点,所以有人认为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
汉字的形体本身并不直接与被记录的词或语素的读音相联系,而是按照被记录的事物的形象来设计字形的,并以此作为表示词的意义的符号,这就是汉字的表意性。
汉字中的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充分体现了汉字表意性。
如:
*(“人”字象人之侧形);*(人依木休息之意);*(木根加符号表根)。
汉字中许多多音字依义定音也显示汉字表意性。
正因为汉字和语音没有直接关系,具有较强表意性,所以它才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而经历了几千年语言发展变化的考验,并且在方言复杂、方言严重分歧的情况下,具有超方言的作用。
如上古汉语中的一些著作,可以用现代方言来读,理解本来的意思;同一段用汉字写下来的话,使用不同方言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言读出来,达到理解。
2.汉字记录的是汉语的音节。
汉字是用符号表示语素的文字,一个汉字所记录的语素通常都是语言中的一个音节,因此,从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的长度来说,汉字是记录音节的。
需要明确的是汉字代表的是具体的音节,不是概括的音节。
如:
一衣带水。
文字记录语言便形成书写形式与语音形式的结合体。
书写形式所记录的语音单位越大,书写形式与语音形式的矛盾也往往越大,有些地方就会有记录不严的情况。
汉字是代表音节的,它所表示的语音单位较大,所以汉字与汉语语音有较明显的矛盾之处。
表现在:
①轻声无法表现:
大意(yi/yi)
②儿化不能表示准确地表示:
冰棍—冰棍儿
③有些口语中的词,书面上没有相应的字。
在这种矛盾中,由于语言是文字的基础,所以就要求汉字总要不断变革来适应不断发展的语言形式。
虽然汉字表示音节,但它与一般的“音节文字”又不同:
“音节文字”是一个符号表示一个概括的音节,儿汉字却是代表具体的音节,不同的汉字可以表示同一个概括的音节。
因此,人们才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不是表音文字。
3.汉字是通过点、线的有机配合构成的方块形文字。
写成方块形,是汉字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所以汉字又称方块字、方块文字,这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文字。
汉字的方块形式大约在西周末年已经完全奠定下来了,在今天能见到的西周青铜器上,有些就是先划了方格子再写字的。
由于汉字是方块形的,因而一个汉字的每个笔画都要在这个方块中求得平衡。
由于汉字是由点、线等笔画组合而成的,因此,笔画的长短、疏密、粗细、大小及其部位都有机地统一在汉字的方块中。
如:
木、本、末。
4.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汉字这种表意文字是用无数独立的符号记录语言中的词或语素的,这就使得文字符号的数量必然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于是形成字数繁多的特点。
从甲骨文到现代文字,汉字字数越来越多,积累到现在,总数有六万以上,通用字也有六七千。
另一方面构造汉字的笔画只有有限的“点、横、竖、撇、捺、挑、折、钩”八种,要构成六万多汉字,必然造成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缺点和差别细微的缺点。
如:
戊、戍、戌、戎,差别很小,难记难认。
字数繁多,结构复杂是由汉字性质决定的,也是汉字的一大缺点。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演变
一、汉字的字体
字体:
即文字的形体,是一种文字的各种书写形体的总称。
(整个系统形体特点)
1.字体是对同一种文字而言的。
不同的文字是文字类型不同,它们之间谈不上字体差别问题。
只有在同一种文字中,用不同的书写方法写出的不同的形体,才形成不同的字体。
2.字体是用不同的书写方法书写同一种文字而形成的。
A篆书书写上,粗细一致,圆笔居多,字形长方;
B隶书书写上,粗细不一,多有波磔,字形扁方;
C楷书书写上,笔画平直,字形方正;
正因为书写方法上的差别,因而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的字体的不同。
3.文字学上的字体有别于书法上的字体。
这里所谈的文字学上的字体,一定是用不同的书写方法书写而成的,如真草隶篆之别那样的文字外在形象的不同。
书法上的字体是指不同流派的书法家书写的具有不同风格的、不同特点的书写形式。
如柳体、颜体等等。
书法上的不同流派可以书写文字学上的同一种字体,换言之,书法上的不同字体可归为文字学上的同一种字体。
如颜体楷书于柳体楷书。
4.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不是字体的差别
由于汉字的发展,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异体字;由于简化字的出现又形成了一批繁体字;
考——(异体字)
礼——(异体字)
这是文字学现象,但不是字体差别,不同的写法属于同一种字体。
综上,汉字的字体是指汉字书写上由不同的书写方法造成的不同的外在的形象。
(整体、系统的)
汉字在其自身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八种各具特点的字体形式,这些字体反映了汉字发展的脉络。
二、汉字字体的演变
从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汉字——甲骨文算起,汉字的形体演变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漫长的演变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后出现了八种字体。
1、图形化阶段:
甲骨文、金文
2、线条化阶段:
大篆
3、笔画化阶段:
以隶书和楷书为代表
具体地说:
1、图形化汉字
图形化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两种字体。
A甲骨文
甲骨文就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全称应该是“龟甲兽骨文字”。
这些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最初于1899年(清·光绪25年)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被发现,经过八十多年的挖掘,获得了大约十六、七万片。
这里原是殷商时期的首都,因此被称为“殷墟”,这里发现的龟甲兽骨文字也称为“殷墟”。
——殷墟卜辞
后来在陕西歧山县西周宫室原址又挖掘出一万七千片刻有文字的甲骨。
这样看来,甲骨文应该是殷商时期到西周早期所使用的了,距今约有三四千年历史了,是今天所见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可以说是现代的汉字的原始形式。
甲骨文的特点:
①具有很强的象形性:
如*(壶)*(龟)*(燕)*(车)
②字形不固定
同一个字可以繁简悬殊,正反可变换,偏旁可有可无,异体字很多。
如:
羊*、射*、羌*(上羊下人,表牧羊民族,*表绳子)
③线条细瘦,方笔为多
甲骨文极少是用笔写的,大多都是用刀刻的,加上甲骨坚硬,所以笔形一般都是瘦硬的细线,拐弯也多是方角。
④字形无一定格局,结体大小不一。
甲骨文多是随所画之物而定字形的,所以笔画多的,字大,笔画少的字就小,同时,字的个体性不强,有时几个字挤得像一个字,有时一个字又写得很分散,好像几个字。
B金文
金文就是指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古人称金、银、铜、铁、锡为五金,铜为“吉金”,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就称为“金文”或“吉金文字”。
青铜器主要包括两类,一为乐器,二为礼器,乐器以钟为最多,礼器以鼎为最多,所以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
金文内容多是庆功、勉励、征伐、祭祀,因而又称“铭文”、
金文起于商末,盛于西周(字数渐多,毛公鼎竟有497字)。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上,铭文已经用篆书、隶书了,所以金文一般限指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
金文的特点:
①笔画粗壮丰满,渐趋圆转
金文大都是先用笔写在软坯上,再刻出来,然后浇铸而成的。
由于书写工具不再是甲骨和刀,而是笔和模子,而且要适应浇铸的需要,于是笔画不能细瘦了,而变得较为肥满,方折的笔形也变得圆转了。
如:
石**(甲)*(金)
②字体大小匀称,已初具方块字形
由于金文是先在模子上事先刻写的,可以修改,所以字体已经比较匀称了,在“小克鼎”、“宗妇鼎”等很多青铜器上都可以看到事先画好刻上去的方格,行款整齐,大小整齐。
③金文一般比甲骨文简单易写。
(从甲骨文演变而来)
金文继承了甲骨文的较强的象形性,同时具有一定符号化的倾向,因此金文同甲骨文形体很相近,同时又比甲骨文简单易写。
如:
采*(甲)*(金)
④字形仍不固定,异体字仍然很多。
射:
***
家:
**
2、线条化汉字
从图形化汉字发展到线条化汉字是汉字字体的重大变革,它使汉字“象形”的特点失去了大半。
线条化汉字包括两种字体:
大篆、小篆,统称篆书。
A大篆
“篆书”之名,素有争论。
《说文解字》说:
“篆,引书也”,也说是把笔画拉长的意思。
可见,篆书中拉长金文笔画而成为圆转线条的一种字体。
大篆,一般教材上是指西周晚期至秦统一六国前的文字,是与秦统一六国后所用的小篆相对而言的。
大篆一般以籀文、石鼓文以及秦国的一些青铜器铭文为代表。
由于大篆最早以周室王时的《史籀篇》为代表,所以大篆又称籀文。
但《史籀篇》早已夫传,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有《说文解字》中所收223字。
大篆的真迹是所谓“石鼓文”。
唐初在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顶圆底平的石墩,有圆桌那么大,像一个圆馒头,前人说像鼓,故称石鼓。
四周刻有四言诗辞,一般认为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石刻,字体特点与籀文类似。
大篆的特点:
①大篆是由金文演变而来的。
大篆直接承袭周代文字的写法,所以字形同周代金文大体相同,只是作了一些减省或改变,所以说由金文演变而来。
如:
②笔形圆转,字形匀称,结构整齐,完全线条化。
行:
*(金)*(大篆)
③有些字笔画繁复,书写不便。
与减省金文笔画相对,有些大篆的字却更繁复了。
如:
行雷*(金)*(大篆)
B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文字。
在大篆通行的同时,还有与之并行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文字,纷纭复杂。
所以秦统一中国,发布了“书同文”的政策,秦相李斯对秦使用的大篆进行整理,加以简化,把大篆改造为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使用,同时废除六国文字。
所以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的字体。
小篆对大篆的简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①形变,即改变笔形。
通过形变,减少了图画性,向符号化迈了一大步。
例
②省变,即减少笔画,减少偏旁,简化写法。
通过省变,使汉字由繁到简,写法也得到规范。
例
小篆的真迹现存“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说文解字》所列的篆书就是典型的小篆。
小篆的特点:
①线条圆转,粗细一致。
小篆直接从大篆简化而来,所以继承了大篆的线条化特征和圆转的笔形,只是线条粗细一致。
②写法定型,更加简化。
小篆是对长期自然发展的汉字进行有计划、有领导的整理,简化的结果,结束了杂乱纷纭,异体繁多的混乱局面,是我国第一次卓有成效的改革运动,做到了字有定形,更便于书写,奠定了汉字发展的基础。
③字形长方,大小匀称。
小篆经过整理加工,形成了长方形的字体,而大小匀称,绝无大小不一的现象,进一步奠定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3.笔画化汉字。
由线条化到笔画化的变化,是汉字字体发展上的重大的根本性变化,这是构成汉字的线条变成了笔画,汉字图形意味消失。
笔画化汉字主要以隶书和楷书为代表。
A.隶书
隶书是由小篆简化而来的一种文体。
隶书最早产生于秦朝初年,当时官方用小篆,而民间则通行隶书的简捷写法——隶书,由于这种字体都是下级徒隶——掌管狱讼文书的人所用,故名,后世称为秦隶。
有人说是秦程邈所创,先下狱,后经十年铁窗,创出秦隶三千字,献给秦皇,得到重用,封为御史。
因隶书只是篆书的潦草、简捷的写法,所以还保留小篆的特征,因此说,隶书是由小篆简化而来。
秦隶,主要保存于秦竹简以及汉初的竹简帛书上,这是小篆演变为隶书的重要阶段。
隶书始于秦朝,但盛于汉朝,成为汉代的正式字体。
隶书在秦末基础上逐渐发展变化,到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才完全成熟定型。
这时的隶书,后世称为“汉隶”,汉隶已经很少有篆书的痕迹了。
隶书的特点:
①文字点画化。
隶书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最深刻最根本的变革的结果,它彻底改变了小篆以前古文字的面貌,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小篆的线条,变曲线为直线,变圆转为方折,所以后人称隶书这次变革为“隶变”。
如:
*禾(小篆、隶书)
②字形扁方,结构简易。
笔画的变化也带来了字体结构的变化,使汉字由长方形变为扁方的结构形式,而且使汉字进一步简化,更易写。
如:
*下
③笔画粗细有致,带有波磔。
隶书已用毛笔书写,书写工具的改变使笔画不再是粗细一致,而是有粗细之分,同时,隶书的长横、撇、捺还带有波磔,使字体更美观、工整。
如:
汉隶继续发展,便分为两个方向,两个支脉:
一个方向是发展为草书。
草书是隶书革化而成的字体。
据说是打草稿而用的字体,因而得名。
特点是书写便捷,笔画简单,又连绵不断。
草书开始成为有书法价值的字体是东汉章帝时,因而得名“章草”,今天能见到的是三国吴国“皇象”写成的《急就草》。
章草后来又发展成为今草,今草以完全失去了隶书的意味,特点是一笔而成。
晋王羲之《十七贴》为今草代表。
今草后来又发展为狂草,已极难辨认,特点是龙飞凤舞,从实用的角度价值不大。
张旭、怀素是狂草著名书法家。
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发展成为楷书。
B.楷书
楷书是始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的一种字体,是去掉隶书波磔之势而成的一种字体。
隶书笔画清楚,但“俯仰波磔之势”太难写成;草书易写,但难于辨认;而楷书纠正了难写难认的缺点,改变隶书笔势,加以简化,便形成了楷书,在当时人们的眼里,楷书是最理想的字体,可作“楷模”,故称“楷书”、“正书”、“真书”。
楷书的特点:
①形体方正。
小篆形体长方,隶书形体扁方,而楷书则最后发展成为方方正正的字形。
②笔画平直。
楷书与隶书最大的不同,就是笔画,汉隶的长横、撇、捺都有波磔之势,要上挑,而楷书则是横平竖直,构形清楚,易写易认。
楷书是一种端端正正的字体,后来用草书的笔法来写楷书,便形成了楷书的一个支流——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吸收草书笔画连绵的特点,把楷书略加简省和改变而成,所以它没有楷书那么端正工整,也不象草书那么狂放潦草,特点是书写便捷。
行书中,草书成分多一些的称为“行草”;楷书成分多一些的称为“行楷”。
由于行书兼有楷书草书的优点,好写好认,所以魏晋以来,一直于楷书并行流行千余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三、汉字字体演变的规律
在汉字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中,有简化和繁化两种趋势自始至终地推动着汉字向前发展。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工具,这个性质决定了汉字必然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文字要书写简便决定了汉字要朝着简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这个性质又决定了汉字必须适应汉语的发展,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繁化的趋势。
但是,简化和繁化的两种趋势是不平衡的,在汉字发展的任何阶段中,简化的趋势总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汉字由甲骨文发展到楷书的过程就反映了简化总是取得优势的过程,反映了汉字不断简化的总趋势。
简化主要反映在下面几个方面:
1.把图画性的符号变为笔画性的符号。
例*受(演变过程)。
图画形式——线条——笔画渐趋简便。
2.省去重复的部分。
古文字近于图画,不可避免的有重复的部分,省去重复的部分,也是一种简化。
如*围(简化过程)
3.省去不重要的部分。
古汉字是描绘实物的,各部分重要性不同。
在汉字发展中将比较次要的部分略去,也是一种简化。
如*行、*中
4.向简化的字集中。
在古文字描绘实物过程中,各人画法不尽相同,有简单的,有复杂的,出现多种写法,繁复的字总是向简单的字集中转化。
如*步
繁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增加笔画。
结果是笔画增多,或者一字分化为两个字。
*例
2.增加偏旁。
结果是字数增加。
*例
在简化和繁化的矛盾过程中,简化总是处于优势地位,这样,虽有繁化但又不断简化,促进了汉字的发展。
由此可见,现在的汉字简化工作也是符合汉字发展规律的。
但是,无论怎样简化,汉字总是表意体系的方块字,它不能直接简化为表音文字,因而还不具备表音文字的优点。
我们对汉字的性质、优缺点应该有全面的认识。
第三节汉字的造字法
一、六书理论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结构所归纳出的六种造字方法的总称。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可见当时分析汉字的结构已经很有条理了,但当时只有“六书”总名,没有细目,更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汉字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