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考试经验.docx
- 文档编号:7072953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91KB
注册建筑师考试经验.docx
《注册建筑师考试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建筑师考试经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建筑师考试经验
我的独门经验
我花了三年时间,先后通过了一级、二级注册建筑师。
去年拿到了二注,一注册是新鲜出炉的。
可以说,自从题目改革之后,我经历了一、二注的考试。
希望我的经验对考一级、二级的朋友有帮助。
说实话,考二级的时候,也确实没有费多大的精力去准备。
因为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大院,一注很多,对二注根本不在乎。
领导对我考二注似乎还耿耿于怀,报名时候,考试前还总说“二级没有用,马上就考一级拉,何必去考这个试呢,浪费时间。
”反正我不管他,我做好事情,不影响工作就行了嘛!
工作很忙,也一直没有很多时间去看书,直到考试前三个月才开始复习的。
我的二级注册复习资料,就是北京注册委员会出的那套书。
我花了三个月时间,把他过了一遍。
我觉得那套书编得很全面,二级考试,那套书绰绰有余!
二级的通过,相对比较容易,我基本上没有准备方案设计,只把北京那套书从头到尾复习了一遍,然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了技术设计。
二级的技术设计相对一级来说,考查面很窄。
根据那么多年的出题情况来看,题目就只有以下几个内容:
1.大剖面,一般来说,是两~三层楼的小别墅的剖面,复杂一点的就是带坡屋面。
从底到天的做法。
我复习这道题目用了一天时间,早上,把各个部分的做法手勾了一遍,从底往上,先是基础的几种做法,墙身防潮,散水,台阶或坡道,入户门及雨棚,墙身及保温,窗户(窗台及落地窗的护栏),外天沟、内天沟,女儿墙,泛水及屋面防水,坡屋面的做法要单独的复习,这几年难度加大,几乎没有不考坡屋面的。
光了解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考试的时候,还要细致,剖到的面,如:
地面,楼面和屋面,最后每个做法都要详细标出来。
标高要标细,容易忽略到的楼梯定层栏杆标高,千万不要标错,一定要大于1050;窗户的窗台、窗顶要标清楚;每根梁底标高标上;转折点标高标上;还有最容易被忽略的看线,一定要画全(此条款同样适用于一级考试)
技术设计的第一个内容非常重要,分数占到一半以上。
如果你把他完成得很完美的话,胜利就离你不远了。
技术设计的第二个内容是:
小剖面。
这个内容就没有很好的捷径可以走了。
第一,要靠平时的积累。
因为二级的考核内容跟我们平时应用的知识很接近,所以,只要平时多用功,应该没有问题。
我还是总结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得复习方法:
了解每种构造的原理。
比如说:
墙身变形缝的几种形式,不同的作用,他们的做法也不同。
沉降缝是建筑的两个部分沉降不一致的,所以盖缝板要两个可以上下活动;伸缩缝是热胀冷缩,变长变短,所以盖缝板在水平上要有伸缩活动的余地。
通过这样的理解记忆,就可以举一反三,很快把同类型的构造理解、记忆。
并区分清楚。
技术设计的第三个内容是:
结构设计和设备布置。
二级的经验我不会花很多时间去介绍,因为最终目的还是过一级。
而且,一级的难度远远大于二级。
如果以一级的准备去考二级的话,肯定会一下子就通过的。
据说,现在二级通过率低的原因,是国家在限制二级的人数,因为二级的应用范围还是很窄的,我们院去年就我一个通过二级,今年好像一个人也没有……但是,从我个人观点来看,还是建议要考二级。
很多人认为,考二级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趁年轻多赚点钱,或者多HAPPY几年,等到可以考一级的时候再考。
可我不这样认为。
首先,二级的考试,就当是练兵。
从学校出来以后,就没有经历过考试了,第一次上考场肯定会紧张,所以,经历了二级的考试,真正考一级的时候才不会紧张。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考试,不管是一级,还是二级,只是一种途径和手段,并不是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记住了,仅仅是合格,而不是优秀。
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有驱利避害性。
没有注册考试这个鞭子,我想是很少有人能够自主的去学习知识的。
所以一开始我就把它当成一个鞭子,促进我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
前几天,我找同事借一本构造书看。
他问我:
“你不是已经过一级了吗,还看什么书啊?
”我回答:
“这本书里面有好多新知识,我还不清楚。
”问:
“考过了还看什么书呀?
”答:
“考试不是我得目的,学习知识才是目的。
”我一直觉得我学得不够,看到院里面得老总,已经退休了,还在钻研知识,换了我,早就在哪里悠哉游哉拉!
跟他们比,我感到自己太不够好学了。
有些年轻人也许会说:
“我天天做方案,很少画施工图,那些构造的东西我都不清楚,别人工作那么多年,经验那么丰富都过不了,我怎么能过呢?
”嘿嘿,告诉你,别灰心,我也是天天做方案的人,而且还做得不错。
可是,机会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在有限的施工图中学到无限的知识,这才是硬道理。
刚好,在去年第一次考一级前夕,我做一个中学的教学综合楼的项目负责人,也是我第一次做项目负责人。
从设计前期的甲方沟通,立项,到签合同、报规划局,到最后的施工图,我把我所学到的知识都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上有不清楚的东西,又回过头来翻书。
那年的考试是6月15日,我的施工出图时间是7月10日。
从设计总负责人的甲方沟通,到内部的专业协调,到真正的画图,建筑只有我一个人。
这个项目做下来,我并不觉得影响我的复习,反而对我受益菲浅。
所以,学习要与实际结合,会事倍功半。
我的一级备考经验。
我考二级,考了两年。
第一年,考过了两门作图和一门建筑知识,第二年,一级、二级一起考,过了二级以外的所有报考的知识题(有一门建筑知识没报),所有作图题全军覆没。
今年,才把剩下的三门作图和建筑知识过了。
所以,实际上,我的二级备考和一级备考是穿插进行的。
在二级考试中,我当时觉得很难,所以,考试之前,一级给我的感觉更是难于上青天。
可是,不管怎么说,心态要放好,就当是学习知识,考不过了,明年再来,所以,好的心态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的复习过程中,我亲身的感受和收获就是:
“建筑知识是一个整体。
”就象人体一样,有骨骼,有肌肉,有血液,有皮肤,还有各种神经系统。
结构体系就是建筑的骨骼,外装饰就是皮肤,给排水和通风管好像是血液和排泄系统,强弱电好比神经系统。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把各种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整体去认识,而不是把他们一个个专业割裂开来学习。
这也是事倍功半的学习方法之一。
现在,我还是有点后悔,应该在第一年的时候全部报名,也许作图题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因为我那年没有复习建筑知识,所以,在考试方案设计的时候,对消防的相关规范没有背牢,所以,导致了方案设计的没有通过。
考场地的时候,也是因为规划知识没有复习,所以场地也没有通过,技术设计纯粹是因为没有复习。
所以说,建筑的学习,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过程,哪里稍有疏忽,就会在很多地方出现漏洞。
所以,我建议那些准备考试的朋友,第一次考试,最好全报名,最好全复习。
如果再给我一个重新考试的机会的话,我会采用以下方法来复习,达到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全面的知识,学习得最系统。
我会分三条线来学习,三条线是平行线,同时进行。
第一条线,是建筑知识线,是“文科线”。
包括建筑的基本知识;建筑史,城市规划、已经业务管理等,也就是北京那套书的第一本知识。
(对了,我的复习书,主要就是北京出的那套书五本,加上后来出的三本针对作图的书,还有规范,就这些,toomuch!
)。
我会把这条文科线学习得很有趣味性,就把它们当小说来看,建筑历史就当游记来看,还有业务管理,就结合日常的工作来看,很多知识读书时候就讲过,温故而知新,很多平时看专业杂志也看到,真的很有意思,一点不觉得累。
第二条线,就是建筑技术知识,套用前面的说法,就是“理科线”。
这条线包括建筑材料、结构、设备、物理、构造等。
也许很多人会问,都是不相干的专业,怎么会套层一条线呢?
呵呵,其实,比起文科线来,他们才是真正的密不可分!
第三条线,是建筑绘图训练,也就是“工匠线”,呵呵,顾名思义,就是练手头功夫的。
这年头,谁还用手画图呀(当然草图例外)。
可是,考试可不是考我们的草图功夫,它可是要再如此短的时间内把设计用尺规绘出来的。
所以,没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是很难过这一关的,当然,除非这人天生是“快子手”,呵呵~
先从第一条线说起吧。
先说建筑知识题吧。
根据我这几年的观察,发现建筑知识考过的人越来越少了。
在过去的美好日子里,只要是学过建筑学的人,不用复习,直接上战场,这门都铁定能过。
可是,现在,好日子到头拉!
因为题目类型越来越分散,难度也越来越大,问题也越来越偏。
所以,先要过这门考试,还要有一定的方法。
在考试内容中,很大的比重就是规范知识。
所以,想要考过,这部分的分数一定不能丢。
对于建筑规范的复习,一句老话“温故而知新”。
多看多背,结合工作尤其记得牢。
在我对规范的系统复习中,也发现了规范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这个时候,就以强条为最大,接着是无障碍和消防规范,接着是通则和技术规程,然后才是各类建筑条文。
强调一定要背得滚瓜熟烂,年年考,而且不少。
无障碍和消防规范也很多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范的分也不少,然后就是中小学、图书馆呀,各种类型一样来一点,一般要记住最重要的,与众不同的几点。
比如,中小学的教学楼间距要大于等于25米等。
要想过这门,一定要把这有把握拿到的分数给牢牢抓住。
建筑知识另外一个比较有把握拿到的分数,就是建筑史和规划知识。
中建史的复习其实很简单,首先,你要对中国的建筑年代有个清晰的认识,从夏商周一直到元明清,要记住每个朝代的先后顺序。
只有做到这一个基本点,才能谈复习好中建史。
然后,根据历史一直在进步的原理,将每个朝代在建筑上有进步的东西给记住。
什么时候开始有铜器,什么时候开始有瓦,什么时候开始筑长城等。
不过,这已经是考试题库中的古董了,现在的题目已经没有那么简单了,不过,我们还是要有基本的了解。
现在的考点已经很成熟,也很科学。
中国建筑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在园林建筑。
所以我感觉这几年会考这些内容比较多,考中国的造园,考古建筑构造,考有名的古建筑,其实,这部分的内容是很多的,只能考日常的积累。
相比之下,外建史会好考很多,(因为外建史的资料有限,不向中建史的资料那样丰富和详尽。
)所以,大家尽可以看读大学时候的外建史课本就好了。
这部分的分数也相对好拿。
规划知识的分数也很好拿,读大学时规划原理的课本再复习一遍,重点看居住区规划。
建筑知识还考些乱七八遭的东西,建筑构造的、结构的、物理的、材料的,各种考点都有。
只要是经过全面的复习,这里的分数也好拿到手。
建筑知识的详细应试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顺利通过这一门考试。
文科线的第二门课是建筑施工与业务管理。
其实,这是一门最好通过的功课,以前是,现在也是。
因为他的考点最有限。
不过,好好多人始终过不了,那是因为他始终没有看对书。
业务管理的内容就不用说了,太简单,也不用说了,哈哈,免得有人要说我写长篇小说了。
建筑施工光看北京那套书是远远不够的,不过,只要你看了两本规范,一切都会收入囊中。
一本是施工规范,一本是验收规范,这两本规范我们平时接触得少,很容易忽略掉的。
好,这门课,保证你们过拉!
“文科线”还有一门功课,就是场地与前期。
这可以说是文科线中最难的一门,好多人始终过不了。
可我觉得这是最好复习的一门,哈哈!
前期就不用多说了,要跟业务管理结合起来看,而且最好结合平时的工作来学习这门课,一定会事半功倍。
场地是一门很调皮的功课,很多人总琢磨不透它出的题目,因为,北京那套复习资料也讲得很简略。
其实,很简单的,要捉住它复习原则,把与复习原则相关的知识复习到了,及格线就离你不远拉,我考得最满意的三门功课之一,一门是结构,去年及格线是88,我考了一百多分,还有一门是场地,具体分数我现在也不记不请了,好象也是比及格线多十几分。
还有一门是材料与构造,我完全没有复习构造,就考过了,并不是这三门课是我考得最高的分数,而是这三门是非作图题中最难过的三门,并且我考得都比周围的人高得多,说明我这两门课的复习方法最科学。
所以,我希望把我的学习方法与大家分享。
接下来,讲“理科线”。
我把结构、材料与构造、物理与设备划分为理科线。
以前,我考一级以前,有人介绍经验,说把结构这门要单独拿出来复习,第一次报名的时候,可以不报结构,先报剩下的八门。
其实,他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因为,对于我们建筑学的人来说,结构用的是逻辑思维,而且,结构复习的内容也很多,把结构甩出来,就可以节省很多复习时间。
可是,我的复习方法是“一个都不能少!
”
考过的朋友可以回忆一下考题,其实,在题目里面,结构、材料和构造、物理里面,有很多内容是穿插在一起的。
结构试题里面出材料上面的内容,物理也有材料的内容。
构造那就不用说了,绝大部分要用到材料的知识。
特别是结构与材料,有几个部分考试的内容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甚至是拿这材料的题目丢到结构的试卷中:
混凝土和钢材。
所以,“一个都不能少”的复习原则出发点是及目的是:
复习了材料,再复习结构,其中一部分内容就相当于复习两遍。
有了材料的基础知识,对于结构的理解也就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印象也就更为深刻拉!
,同理可证,这一条对于物理设备和构造也同样适用。
材料,在我们建筑的地位,好比物质中的分子或者原子,它是我们建筑中最基本的元素。
不管是什么专业,不管是什么地方,都离开不了建筑材料的存在。
了解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在建筑物理中才能明白传热、隔声等问题,才能明白结构中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木结构的不同特性,才能在构造中不同部位合理应用不同的材料……不一而足。
所以,要认识到材料的重要性,并把它学扎实,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我在考试的时候,在构造完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把材料与构造这门科给过的。
材料的复习方法:
材料的复习要结合中学时代的物理化学知识来复习。
看来,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认为没用的只是还未到用的时候。
总结起来,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根据以前的知识,就知道,金属是由金属原子组成,他们的结合主要靠原子之间的键,好像叫共价键吧,他们形成的金属晶格作用力不大,容易断裂,所以导致金属物质的很多特性,比如密度很大,导电、有延展性等等。
而非金属则是由分子组成。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相对稳定。
所以,造成非金属的与金属材料相反的特性。
通过对他们化学本质的了解,就很好的认识到他们。
接着还要从物理上了解他们。
举例说明,保温材料都是孔隙率很高的物质,因为他们有很多洞洞,所以很轻,洞中间的空气导热性能小,所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可是,并不是孔隙率越大,保温性能越好。
其一,当孔隙是开口型的,空气就会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保温性能就下降;其二,当孔隙率超过一定的范围,这时,孔率的腔变大,内部的空气形成对流。
大家知道对流换热远大于辐射换热,这时候,导热性能也下降了。
刚才讲到要去化学和物理上去学习材料,其实,还有一个最简单的途径去学习材料,那就是日常生活。
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材料,很多建筑材料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多留心,多看多想,我想,是很容易把材料学好的
随带给大家提个醒,现在偏重靠新材料,特别是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前的教材和复习资料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少,大家要留意。
下面介绍“理科线”中最简单的一门,物理与设备。
以前,这门不算好过,因为物理与设备相对来说,跟我们专业没有设计构造那么密切,而且大家也不怎么重视,也不清楚要看什么书,所以不算好过。
现在,随着其他内容的难度增加,这门课反而成了最容易过的一门拉。
因为,它的内容很有限,只要复习得当,绝对能考个高分的。
虽然好过,我还是要介绍一下的。
物理呢,中学是大家应该都学过物理了,再加上看北京的那套书就够了。
最简单。
设备就更简单了,除了把水、暖、电的系统理解一遍外,剩下的就是背规范。
与消防有关的是重点,不管是什么专业。
就这么简单。
设备还要提醒一点:
如果你这门复习得很好的话,对于过技术设计也是很有利的。
所以,除了简单的背规范以外,还要从三维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几个系统。
给排水的给水排水系统是二级要掌握的内容,一级着重考查消防系统,消火栓的布置和喷淋,这是通常考的范围(其实除了这,也没有什么好考的了)掌握了布置的原则,就很容易画了,简单吧,哈哈哈!
电气好象每年都考得很少。
以往都是考强电,今年会不会考弱电也不一定……(都有可能)二级一般是考布线。
一级考核的内容,以往的内容有吊顶灯具布置,(跟水的喷淋结合起来考),灯具、开关与插座,还有卫生间的排气。
现在好像喜欢考消防,指示灯的种类和布置方式。
还有防雷的知识,也别忽略了。
总之,电气考核的内容比较多,我还有很多知识也没有掌握(特别是弱电)。
去年没有考电气知识,今年极有可能考,所以,大家要多花点心思。
暖通的知识也相对好复习。
不过就是空调与通风两个大系统。
空调又分为集中空调与风机盘管两个系统。
以前比较喜欢考风机盘管,它相对简单些,不外乎给水、回水管、冷凝管、新风管及他们的干管与支管,要注意防火阀的位置。
去年居然考了个集中空调系统的管线综合。
这要靠三维去分析,其实,了解原则也很简单。
幸好这难不到我,呵呵~
暖通还有通风系统,着重点在走廊和核心筒的通风原则:
多长的走廊要自然通风,多长的走廊要机械通风,都要搞清楚。
至于核心筒的通风,有一个表格,大家只要把它弄清楚,就OK了。
还有卫生间的排气属于暖通的内容,当然,跟电气也相关联啦!
顺便也把这方面的知识过一遍吧。
排气扇的安装原则是,在最不利点的大便器上方。
最不利点也就是离门或者窗最远的位置。
继续“理科线”的最后一门功课,也是公认的难度最大的一门功课,建筑结构。
去年的分数线是88分,我考了108分,自我感觉还可以。
哦,再讲这门考试之前,我还想罗嗦两句,是关于前面一门科《物理与设备》问题。
其实物理与设备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担任负责人的时候。
物理,尤其是热工知识,对我们的建筑节能设计的帮助很大;设备更不用说,当你掌握了足够的设备知识,在工作中不但可以很好配合其他专业,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协调各个专业的工作。
所以,学以致用,考试其实只是一条鞭子,督促你去学习工作中都要用到的知识。
在工作中,建筑与结构碰面的时间是最多的。
所以,对结构知识的学习,不仅来自书本,还要来自工作。
所不同的是,工作中,不可能接触到那么多类型的建筑,书本的知识更全面、更概括。
我们在边学习边工作的时候,要学会把书本里面的知识用到工作中,这也是事半功倍的一种学习方法。
我考试的时候,总共只请了两天假,学习的时候,是白天上班,晚上不加班就学习。
我曾经在论坛中看到有人发贴问“要不要辞职考注册”我个人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与工作并不矛盾。
反而因为工作的原因,本来三天还领会不到的问题,再讨论中三十分钟就掌握了。
还要另外一个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就是多问。
问谁呢?
当然问专家是最好的了。
那,谁是专家呢?
对我们来说,结构的同事就是结构的专家,暖通的同事就是暖通的专家,哈哈,这个道理不用解释拉吧!
在我考试前的一个月,我每天早上都在结构办公室守株待兔,呵呵~
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的结构真的很难,有的问题,他们要一个办公室一起来讨论,真是谢谢他们啦,可爱的老同事们!
后来调动部门离开了他们,现在还是很怀念啊!
!
!
补充,我问他们的问题一般不问那些计算题。
对我们来说,那些题目只要我们用功,还是做的出来的。
我问他们的都是跟工作有关的问题,而却很难遇上,与建筑关系不大,也难于理解的问题,例如剪力墙的墙肢、暗梁等问题
我今天写的是学习方法,明天会写学习的内容以及应试方法。
结构的基本知识,主要是结构力学。
考试的时候,有1/3的内容在这里。
很多人认为力学知识很难,其实,掌握了原理,这里的分数是最好拿的,因为,第一,记忆量很小,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背;第二,不需要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知识。
所以,我们要尽量争取多拿这里的分数。
力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就是力的三要素。
我们在初中物理课本里面就学到了的。
别小看这三要素,在以后的力学分析里面,这是最重要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我认为,作用点是第一要素,作用点的不同,将力分几种类型。
(也形成成了以后我们在结构实践中接触的各种类型的荷载)。
第二要素是方向。
在力的分析中,方向非常重要,这两点,我认为是力的“质”的内容。
第三个要素才是大小,是量上面的内容。
我在后面的力的分析中,首先是分析他们的“质”,最后才定“量”,这样分析以来,才会思路清晰。
第二个基本的知识点,是力的分析。
要牢记,而且要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可以说,“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万能法则,在任何你搞不清楚力的地方,毫不犹豫的用它!
可以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不过,别忘分清了力的方向哦!
力的形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运用了力的分析方法,就什么力都不怕了!
力学分析往往离不开跟支座。
所以,我们还要分清不同类型的支座,及他们的特点。
支座是根据力在上面作用的不同来区分的。
有三种类型。
先把他们分为两类:
刚支座与铰支座,他们间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弯矩,再把铰支座分为固定与活动,固定是有两个方向的力,活动是只有一个方向上的力,可以把刚支座想象为焊死的钢筋,固定铰支座想象为合页,把活动铰支座想象为滑轮。
这样,就把几种支座分清呢。
力学方面的考试内容,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求力,或求支座反力。
求力,是直接的思维,相对比较简单,求支座反力,要进行多次思考,比较难一些。
这就要用到力学知识的第三个基本法则,力与反力的关系。
在建筑力学上,一般是支座反力。
有力的作用,比有支座反力的作用。
两个力之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在计算中,如果在外力的作用下,必然存在支座反力。
不同的支座,反力的情况不同。
活动铰支座只存在一个方向的反力,固定铰支座存在两个方向的反力,刚支座除了有反力,还要有弯矩。
不管多么复杂的外力形式,多么复杂的结构形式,都可以通过这几条基本法则,将问题简单化。
力的形式,有压力、拉力,还有弯矩和剪力,要把他们的计算公式背熟,特别是后面两种。
有了这些力学知识的准备,力学试题中,除了后面的20道题目中的绝大多数,都应该没有问题了。
那20几道题目的确有点难度,不过,考试内容都是我们在大学建筑力学中曾经学到的知识。
我在考试前,做模拟题目的时候,还解出过大部分的题目。
可是在考试当中,等我做到这部分时,已经疲惫不堪了。
等我好不容易解出第一题的时候,已经用去30分钟!
时间已经剩下不多了,后面的题目都是草草计算了事。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太浪费时间在后面的题目上面,还不如多花点时间来检查。
关于力学的知识,我只能讲到一些基本的方法和学习的诀窍,还真正要考大家自己去真正理解和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关于静定和超静定的问题,其实,掌握了原则,可以拿分拿到手软,它一般不用计算嘛,呵呵~不掌握的话,一分都拿不到。
首先,我们首先要学会判定,静定与非静定。
(以下的名词定义均为俺自己由于懒,没有翻书,根据自己的理解下的,官方定义以教科书未准)
顾名思义,静定结构,就是稳定的结构,非静定,就是不稳定的,可变的结构。
从小就知道,三角形是稳定的结构,所以,三角形是静定结构。
同理可证,平行四边行是非静定结构。
可惜,没有纸和笔,有些最关键的图无法演示。
只好口述了。
郁闷……
o
/ \
0-----o
三根连杆加三个铰支链,形成最常见的静定结构,(我往往喜欢用这个方法来判定)
一个连杆有三个约束的话,它就是静定结构,少于三个,是非静定,多于,就是超静定。
当然,这三个约束还有一定条件:
三个不同时平行,三个不同时共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注册 建筑师 考试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