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7066562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543.04KB
高中地理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测试题.docx
《高中地理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测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测试题
高中地理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唐诗《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诗句描述的聚落具有的特点( )
①规模较小 ②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③聚居的人口较少 ④呈团聚型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2.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
3.广东各地街道两旁多见的特色建筑“骑楼”,主要是与何种人居环境要素相适应( )
A.气候B.地形C.水源D.土壤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乔家大院建筑特色与设计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A.院门向东——日落方向B.正房高大——尊卑有序
C.屋檐倾斜——冬季防风D.高墙深院——遮挡阳光
5.在乔家大院众多传统题材的木雕中出现了现代火车(如图),说明
A.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B.传统文化容易被破坏
C.铁路最早出现在山西省D.建造者的想象力丰富
图(a)是昆明市及附近地区地形图。
“一颗印”是当地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如图(b),空间紧凑,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
据图表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6.昆明市
A.位于青藏高寒区B.地处高原上的小盆地
C.属热带季风气候D.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
7.滇池流域最大河流螳螂川是金沙江的支流。
据记载:
“滇者,‘颠也’之说(螳螂川水似倒流),故曰‘滇池’”。
读图2(a),真实情况是
A.螳螂川自北向南流入滇池B.滇池是一个外流湖泊
C.周边小河自滇池流向四周D.滇池流域位于内流区
8.“一颗印”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读图2(b),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①外围高墙小窗,用于防风②重檐屋顶,应对又夏季多雨③地狭人稠,楼房节约空间
④全年干热,天井便于通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古诗云:
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
该地区的聚落特点是( )
A.呈点状,分布在山间盆地
B.呈点状,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
C.呈带状,分布在高原边缘
D.呈团状,分布在盆地中央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③聚落是一种文化景观,不受该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④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图中聚落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12.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火地岛夏凉冬冷,气温较低,岛上雪山重峦叠嶂,森林密布。
下图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
材料二乌斯怀亚是火地岛地区的首府、行政中心,也是一个自由贸易港。
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风光每年吸引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乌斯怀亚传统民居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
(1)分析形成火地岛气温特点的原因。
(2)乌斯怀亚常年风暴强劲,请说明理由。
(3)简述乌斯怀亚的传统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4.新疆哈密盆地内有很多古城堡和古墓群,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该地的古迹为研究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证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形成照片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
(2)说明该区域地理环境变迁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5.(城乡规划)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古城区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有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四地中建一高级住宅区,宜布局在________,理由主要有________。
(3)该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如何保护古城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一个聚落,只听到一两家鸡鸣,说明住户少,人口少,聚落的规模小。
这种分散的聚落形态是山区聚落的特点。
平原地区聚落是团聚状的。
山区影响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1.雨里鸡鸣一两家,诗句描述的聚落人家少,规模小,①对。
空间分布相对分散,②对。
聚居的人口较少,③对,平原区村落住户多,该地住户稀少,不是平原区,不可能是团聚型,④错。
应是山区,D对,A、B、C错。
2.结合前面分析,该聚落位于山区,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
气候、河流、土壤不是主要因素,B、C、D错。
【点睛】
根据山区聚落、平原聚落的形态特征差异,山区聚落规模小、分散,人口少,分析诗句中聚落分布区域,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
3.A
【解析】骑楼的主要作用是避雨、遮阳,与气候有关,故A项正确。
4.B
5.A
【解析】
4.院门向东,应是朝向日出方向,A项错误。
正房高大,显示尊卑有序,B项正确。
屋檐倾斜是为了雨季排水,C项错误。
高墙深院,冬季可以防风,D项错误。
5.在传统题材的木雕中出现了现代火车,说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A项正确,B、C、D项无法体现。
6.B
7.B
8.A
【解析】
6.昆明市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坐落在云贵高原的小盆地上,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B项正确。
7.由螳螂川是金沙江的支流,又与滇池相连,滇池海拔高,位于螳螂川的上游可知,滇池是一个外流湖泊,滇池水经螳螂川注入金沙江,故B项正确。
8.昆明纬度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位于山间小盆地,全年气候干热,天井可以通风;春季多大风天气,高墙小窗可以起到防风御寒的作用;夏季多暴雨,重檐屋顶可以及时排雨,①②③对;西南地区地广人稀,民居的形成主要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④错,故A项正确。
9.B
【解析】由材料“一阵风来一阵沙”可知,该地多风沙天气,应为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水源缺乏。
在水源缺乏的地区,聚落一般分布在水源地(泉眼、河流等)附近,形成点状或带状的分布形态,西北地区表现为分布在点状的绿洲周围,故B项正确。
10.B
11.A
【解析】
10.聚落是指聚居地,它包括人们居住、生活、休息、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和劳动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②④对,故B项正确。
11.该聚落呈多边形,应该分布在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带,故A项正确。
12.D
【解析】由题干可知,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A项错误。
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且靠近坡地上部生产、生活取水不便,BC项错误。
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D项正确。
13.
(1)纬度较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终年受西风影响(或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多;地形复杂,多山地,海拔高,故气温较低。
(2)位于沿海,全年西风强劲;以南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海域狭窄,狭管效应显著
(3)当地房屋低矮,可以抵御强劲风暴;当地气温低,房屋低矮也有利于保温;当地降水量较大,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不利于积雪;岛上森林资源丰富,木屋可以就地取材;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木屋也可以防震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火地岛为材料背景,考查影响气候、气温的因素,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度一般,重在考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形成火地岛气温特点的原因要结合其气温特点从影响气温的因素:
纬度、地形、洋流以及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
读图可知,火地岛纬度较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终年受西风影响,阴雨天气多;地形复杂,多山地,海拔高,故气温较低。
(2)乌斯怀亚常年风暴强劲的原因要从大气环流以及地形对风力影响的角度分析,读图可知,该地位于沿海,且地处西风带,全年西风强劲;从地形看,其南侧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海域狭窄,狭管效应显著。
(3)乌斯怀亚的传统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从气候、地形以及资源角度分析。
当地房屋低矮,可以抵御强劲风暴;当地气温低,房屋低矮也有利于保温;当地降水量较大,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不利于积雪;岛上森林资源丰富,木屋可以就地取材;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木屋也可以防震。
14.
(1)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2)变迁:
河流干涸或变短,土地荒漠化。
影响:
河流下游聚落减少,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疆地形示意图和地表景观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外力作用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分布影响,综合性一般,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图中天山及荒漠提示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环境,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照片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2)图中出土大量木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的古墓群、古城堡现在地处荒漠区,结合该区域现代城镇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地段即可得出答案。
河流干涸或变短,土地荒漠化,导致河流下游聚落减少,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15.
(1)地形平坦;取水方便
(2)①;交通便利;临近湖泊等环境优美;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地势高(3)颁布保护条例和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分类、分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协调配置新老建筑;注重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以城市规划图为材料背景,考查聚落形成的条件、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建设中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措施,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图示古城位于河流沿岸且在凸岸位置,地形平坦开阔,取水方便。
(2)高级住宅区宜建在空气质量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
①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地势高,可观湖景,环境优美。
(3)保护古城的措施主要有:
颁布保护条例和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严格的法律或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分类、分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注意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测试题 聚落 形成 发展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