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docx
- 文档编号:7063218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62KB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docx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
教育的契机
做教育是需要等待的。
等待什么?
一个是等待孩子们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小时候不明白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懂事了。
所以,有时候看上去老师并没有教给他们什么或刻意地去影响他们,他们也自然就会了,其实老师的影响始终都在,只是没有显现出来,有时就连学生本人,也不一定意识得到。
正如我们有时看到孩子的举动很奇怪,说我没教过你你怎么就会呢?
孩子的回答通常是:
我也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反正就是会了……
另一个等待,就是等待一个最佳的教育机会。
教育的契机有时候是需要耐心等待的。
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讨论一个老话题:
德育的实效性。
因为这个问题始终在困扰着教育工作者。
我们会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学生身上投入的教育精力都打了水漂,学生要么徘徊不前,要么反复无常,要么甚至在你的教育之下反而在退步。
如果用物理学的概念来解释什么是高效的德育工作,那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和孩子成长的需要形成“共振”。
如荡秋千,你用的力和秋千摆动的节奏吻合,秋千就会很快荡得很高;如果你用的力和秋千的运动方向不一致,结果是什么大家都明白。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教育的效果很好而用同样的方法有时候却根本没有效果的原因。
教育是很复杂的工程,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太多了,不是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多少的。
我们能否在平时大量“无效”的教育基础之上,抓住学生成长中的关键点,促成他的飞跃?
这是很考验教师的耐心和智慧的。
等待并非消极地守株待兔,而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时刻注意学生情绪、心理的变化,等到那个机会来临时,不惜工本也要把难关攻克下来。
捕捉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很重要,就像球星,他的过人之处就是总能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在最合适的地点,完成决定成败的关键一击。
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
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如果我们能经常琢磨它,就一定能练就这种洞察力。
以下我们做一点简单地分析。
教育的契机何时出现?
在我看来,有三大类情况:
一个是利用常规的活动发掘德育的内涵,及时地进行教育。
任何官方组织的重要活动或班级的集体活动都是很好的德育题材,即使打扫卫生也有深入挖掘的余地。
但我们发现,越是正规组织的活动,学生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就越差,这里的原因有两点:
一个是活动是自上而下的,并非来自学生自发的要求,或者即使学生有需求也因为是官方组织的,学生因逆反心理而不合作;二是我们的教育形式过于老套、手段过于陈旧,就那么三板斧,学生都能背下来了。
低年级学生的因为新鲜,还当回事,在学校时间长了,看到每年都是那一套,谁还会感兴趣?
走形式、走过场,是德育工作实效性差的最大原因。
以上两个原因是互相有联系的。
我们经常怪现在的学生听不进正面教育,搞不懂他们真正对什么感兴趣?
其实我们也可以反思,如果你是学生,你愿意每次都听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吗?
内容是正面的,但是再好的内容也要学生愿意接受才会有效果。
我们把学校每年的教育活动梳理一下就会发现,重大的节日、纪念日(比如六一、五四、国庆、元旦、教师节、青年志愿者日),常规的活动(比如春秋游、运动会、家长会、黑板报、大扫除)从组织到形式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是最没有创意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当然也是没有多少效果的,甚至还有反效果。
学生在这种毫无生气毫无新意的活动中变得麻木而厌恶。
这样,我们就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育机会。
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就是在传统的活动中寻找新的突破,把自上而下的发动变成自下而上的推动,具体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总之思路要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班级,学校只提供统一的时间、地点,方案各个班级自己拿,然后组织评比,给好的方案发奖,这不就比自己辛辛苦苦为学生设计方案学生还不领情好得多吗?
很多事情,换个思路,来个逆向思维其实就变复杂为简单了。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这类活动比较典型的如《我带学生做生意》系列、排练运动会入场式,等等,都是依托学校的大活动搞出自己特色的真实案例。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优秀班主任的素质之一就体现在能挖掘活动的德育内涵上,如同一个精明的商家能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嗅出商机。
常规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得到的收获是不同的,而第二种情况的针对性就更强一些,那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组织引导下开展的活动,比如我曾经带学生开展的户外拓展训练、毕业旅行等,这类活动方式很灵活,首先是学生自己喜爱的,当然效果比较好。
我主要想讲的是第三类:
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机会。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现象:
如果你的力不用在点子上,即使很用心用力地去做教育,效果也是很有限的。
教育不是靠使蛮力的,不是说时间、精力投入进去马上就能见到效果的。
反过来说,如果你的付出没有回报,你会怎样?
是就此放弃,还是再坚持一下,还是再思考一下策略是否得当?
我觉得后两者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放弃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当我们的教育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时,我们得去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们投入的精力是否帮了倒忙?
因为明摆着有时你越教育他,他越反感你。
我认为关键不在我们说什么话,而是在说话的时机上。
那么,我们怎么去发现教育的契机呢?
首先,打个比方,如果给你一个任务,要你在一面墙上开一个洞,你会怎样做才最省劲?
当然是先把墙面仔细敲打一遍,找到有空洞的地方然后再动手。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也是这样,你要首先研究了解学生,找到他最关心在意的地方予以突破。
所以,不要盲目动手,教育之前先调研,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医学上有个方法,叫“试探性”治疗,意思是在我们不明确或暂时无法查出病员的病因时,先根据初步的推断用一些方法试着治疗一下,如果哪种方法见效,就选择这种方法继续治疗,同时可以借此从反向找到病因。
我们可以通过看似漫无目的的闲聊去了解学生真正需要帮助的地方,就像你用锤子敲打墙面听声音一样,找对了地方再下功夫。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开口说话,不是你去训导他,一定要隐藏你的真实目的,闲谈就是闲谈,要让学生放下心理戒备,在不知不觉中被你引出真心话来。
其次,从机会的偶然性上讲,学生遭遇重大事件就是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千载难逢,千万不要让它溜掉了!
智慧的班主任总能抓住这样的良机,也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
比如学生打架了,而且比较严重,你的第一反应是:
“机会来了!
”而不是:
“糟了,又出事了!
”,因为事情已经发生,抱怨除了把自己心态搞坏之外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此时应该抓住机会,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来教育他,比空洞的说教有用得多。
在学校里处分学生算是最高规格的处罚了,处分之前要教育,不能光宣布处分就完事了,那除了让学生沮丧和记恨之外就没有更多积极的意义了。
处分之后更要加强教育,因为有“撤销处分”这个现实的目标,这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让你始终把握着教育的主动权。
我曾经把班上被处分的学生组织成一个小组,选一个组长,让他们定期开会,定期写思想汇报,定期征求各科老师的意见,做好事加分,做坏事减分,可以用做好事来抵消做坏事的恶劣影响,表现好提前撤销处分,表现不好延期,想撤销前先写申请,一次不行来两次,设定目标去完成……不断花样翻新,轮番轰炸,让他们眼花缭乱,个个被制得服服帖帖。
学生的家庭状况、个人情感问题,这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其实都是教育的良机。
学生在遭遇重大事件时,最需要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此时他的内心有强烈的依靠感,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在他们最矛盾、最难过、最孤独的时候,就是你乘虚而入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此时的教育效果可以最大化。
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
钓鱼时,如果一条大鱼咬钩,此时硬拉反而容易将弦崩断,正确的方法是拉一拉、放一放,反复地收线放线,一张一弛,时松时紧,在反复地拉锯中等待最后收获的良机,而最后收线的时候,一定是鱼精疲力竭之时,这种精疲力竭不仅是体力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实战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反抗力气最大的时候,硬碰硬的教育不仅费力,而且效果极差,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和经验,完全可以和学生“耗下去”,控制着局势但并不急于发起最后攻击,因为你知道时机尚未成熟,必须珍惜这宝贵的“最后一击”,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要一剑封喉。
为了一个学生剪头发的小问题,我足足和他耗了将近一年,(参见《到了翻越高山的时候》),这一年,我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因为所有人都在看我怎么收场,堂堂的老班连一个学生的头发都搞不定,还在这里吹什么牛!
领导不信任我,认为我软弱无能,对刺头学生束手无策。
这一年,我打打放放,如同七擒孟获,最后抓住机会连头发带其他顽症一并消灭。
我有时更多地是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做教育,不太计较一时的得失,这其中,不仅有等待,更有忍耐,还有无奈。
按功利主义的观点,我的教育可能是不成功的。
是的,我的教育可能是不成功的,但是我要么不改变,要改变就是本质上的,从人性的层面上的。
话说回来,什么是成功的教育?
用高压政策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表面的省心省事,把学生制住就是成功了?
我不稀罕。
再其次,如果机会抓住了,但是最终没有成功,那就太遗憾了。
为了不让机会白白溜走,一旦实施教育行动,就要竭尽全力,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是比拼耐力和信心的时候,也是考验你决心的时候,一旦学生出现思想上的松动,就赶紧跟进,步步为营,不断巩固阵地并扩大战果,直至取得胜利。
学生的任何动摇、反复都不能撼动你的决心,一路将战斗打到底。
典型的案例我收录在《教育是这样做的》中了,仅供参考。
对于一些经过设计的教育活动,一定要注重它的系列性、渐进性,谋求通过一次活动后续的系列教育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并不容易,如果轻易把它放过去了,机会也就丧失了。
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一个套路,在几次骨干班主任培训讲座上,我都给老师们推荐了,那就是:
搞活动——写感悟——重提升——出效果。
一年多前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户外拓展训练,结束后,让同学们写小结,然后点评讨论,围绕着一次活动开了不下三次班会,反复对活动的意义予以强化、迁移,对当时处于低迷期的班级起到了很好的振奋人心、增强集体凝聚力、鼓舞士气的效果。
那次活动的案例《翻越毕业墙》被载入教育部的全国班主任培训教材《精神家园共营造》,成为一篇经典案例。
成功与失败永远是相对的,也是瞬息万变的,有时仅在一念之差。
刘邦和项羽楚汉相争多年,刘邦总是吃败仗,怎么也打不过项羽,刘邦只赢过项羽一次,就是垓下之战,但是就是这一次胜利,让项羽体验了霸王别姬的悲壮,也成就了刘邦的霸业。
那是决定性的,改变了历史。
可见机会的重要性。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
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只要抓住一次机会,让学生幡然醒悟,也不枉我们长期的坚持——这是愚钝还是智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种命题,不仅在教育上存在,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哲理?
问题学生
中午在食堂又碰到我的爱徒徐老师,记得我上次把在食堂和徐老师的对话写成了一篇短文《关于做班主任的几句胡言乱语》。
两年后的徐老师,比过去更加成熟了,带班的经验也比过去又丰富了许多。
我们平时交流很少,用他的话说,是不好意思老是麻烦我,我也惭愧,收徒快五年了,也没有好好地指导徐老师,都是他自己在摸索。
当然,一个班主任必须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别人再怎么教,也不抵自己的切身感悟。
和过去一样,我们一坐下来吃饭,就会谈论一些班级管理管理方面的事情。
徐老师总是很谦虚地问我一些问题,我也尽可能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然不知道这些话对他是否有一些帮助。
我们谈到了个别学生的教育问题——问题学生,是永恒的话题。
我静静地听着他的描述,他说到班上一个孩子对教育的反感,可能是小学或初中的阴影吧,蔑视一切教育,老师关心她,她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一旦批评到她,她马上就会翻脸。
她拒绝批评,但是像她那样的问题学生肯定是经常犯错误,不批评也不行,批评了矛盾更大,两难啊!
的确,现在像这样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还不让人说的学生真是越来越多了。
她和父母的关系也很不好,老师和她父母沟通,她总是认为老师在她家长面前说了她的坏话,在班上公开和老师叫板。
“今天的自习课,我帮他们补数学,全班只有她一个人在底下说:
烦死了!
明摆着和我对着干。
”
“那你怎么处理的?
”
“我的涵养也比过去好多了,当时我没理会她,不和她纠缠,我上我的课,然后辅导其他同学,把她晾在一边……”
“你的处理是正确的。
也许她就在等着你批评她,她好借此机会和你干上一架。
”
“是的,我对她冷处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过去关心她,她就会在同学面前炫耀,好像老师对她特别关照,是她的靠山一样,弄得我没办法。
但是她有错误我批评她,她却一点也碰不得,马上会翻脸。
她总是在同学面前吹牛,说她自己怎么怎么样,她的家长怎么怎么样,同学对她很反感,甚至要揍她。
”
“那么她过去一定是很少被老师关心关注过,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就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至于后面的这种表现,我也经常遇到,现在很多学生都这样。
那么,你对她又有什么措施呢?
”
“我干脆不理她了,冷处理,然后按照规定处理她。
过去她从来不交作业,但是我们现在有规定,不交作业是会受到处罚的,几次不交就会有相应的处理,然后逐渐升级,直到处分,所以现在她也交作业了……”
“很好。
我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这个学生并非无药可救,因为她还在乎学校的规定,不管交来的作业是自己写的还是抄来的。
如果她什么都无所谓了,那才难办呢。
她开始交作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你对她的冷处理我没意见,但是,不能一直冷下去,要在适当的时候让她感知你的存在和对她的关心。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你的语言不是强项,但是你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比如,给她发个短信;她把作业交来了,除了批改,不妨在后面写上两句批语,鼓励一下,这种方法很管用的。
我知道你很忙,教两个班的数学还要当班主任,但是如果你有时间,可以让你的学生写写周记,即使不要每周写,两三周写一篇,也是很好的沟通。
语言和文字是可以互补的,
“第二,我们要去理解学生产生一些行为的原因,深入去了解他们的背景。
应该说,现在学生的表现是他过去多年积累的结果。
凡事都有前因才有后果,有时我们单独去看一个学生的表现,会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正常的学生怎么会那样呢?
但是,如果把他放到一个他所处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中去看,从他成长的历程去看,你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那样,一切都可以得到解释了,我们也就理解了学生。
只有找到了学生行为异常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抓。
一个是用规则约束他,让他明白规则的重要性,明白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规则的处罚的。
像你对她不交作业的处理,就是这种方法。
第二,用人文关怀去感化她。
如果没有第二种做法,光是冷冰冰的规则,也就不成其为教育。
没有规则是绝对不行的,而没有了人文关怀,教育还有什么魅力?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在强调规则意识的同时,要用精神力量去感召他们,帮助他们脱离做人的底线。
对于自觉遵守规则的人,规则是不存在的,只有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才会很难过,他们会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和他作对,追根溯源,其实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在班级展开教育活动,一定要反复强调利益一致性原则,即学生和老师的最终利益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
老师不是生来就是整学生的,而是来帮助学生的。
学生的行为得到矫正,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本人,当然,整个集体和老师也将是受益者。
学生犯了错误,不是损害了老师的利益(尽管客观上老师也受到了损害),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自己;学生取得成绩,受益者也是学生自己。
我们要始终向学生灌输这种理念,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做到。
处理学生问题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而不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或权威。
从你的谈话、行为中,学生应该能明白地看出来你的动机,
“同样,和家长的沟通也是这个利益一致的原则。
让家长了解并信任你,确信你不会为了自己的业绩伤害到他的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帮助他的孩子。
这种信任一经取得,你对学生的教育就放开了手脚。
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利益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老师夹在家长和学生之间、学生夹在老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不信任,勾心斗角,那还谈什么教育。
三方的沟通顺畅了,你也就省心了。
如果你觉得学生不信任你和家长的交流,你可以下次约家长谈话时,把学生也带上,把你要说的话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清楚,以免信息传达有误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现在,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毫无办法,他们教育不好,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指望你的教育。
所以,你不要对这样的家长教育抱有太大的希望。
那么,为什么还要经常和家长联系呢?
因为家长有知情权。
你必须把对问题学生的处理、进展、变化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知道你都做了些什么,你的责任是告知。
我们过去在处分一些学生的时候,家长会来和学校纠缠,其最大的理由就是,孩子平时在学校表现怎样我们一点也不知道,现在忽然说要处分他,我们无法接受。
可见及时告知信息的重要性。
告知的义务同样存在于和学生的沟通中,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把将要告知家长的内容先告诉他,不要给他造成你会当面不说背后向家长告状的感觉。
对他违纪的情况需要及时确认,让他在过失单上签字,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也为将来进一步处理积累资料。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特别会赖,就是不承认自己的问题,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
对于这样的学生,尤其需要做好记录、确认工作,但是记录又不仅限于错误,有了成绩和进步也要及时记录,允许学生发挥特长、将功补过。
我经常对问题学生说:
"你看你为集体带来了多少麻烦。
一个人不能总成为别人的负担啊,要为集体做一点好事,做一点贡献,要救赎自己,这样,你在遇到麻烦时,大家也愿意帮助你。
如果做一个大家都讨厌的人,除了捣乱破坏,不做一点善事,你不觉得太失败了吗?
"我为什么说让你在她的作业本上写批语,这就是及时鼓励她:
有进步、你不错了。
人都是需要被肯定的,如果你认为交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鼓励,那就错了。
对于一个从来不交作业的人来说,现在她能交作业了,不是进步是什么?
“学生因为犯错误收到相应的处罚,是十分必要的。
处分容易,处分后的善后才是关键。
不能处理过就算了,应该让这次处理始终成为他纠正行为偏差的标尺。
我的意思不是说总要拿学生的错误说事,而是在处理之后要给他各种机会去改正错误消除影响。
处分,创设了一个情境,也创设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用积极的表现撤销处分,缩短撤销处分的时间。
当学生的注意力放到这个上面去的时候,他自然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为此,必须为他制定一个整改的计划,定期地谈话,定期地写思想汇报,定期地总结一段时间以来的得失,定期地征求各科老师的意见……总之,用各种办法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保持下去,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学生是很容易遗忘的,处分当时很痛心,过后很快就忘,行为照样不改。
这就失去了处分的意义。
“最后,我还是要说,在所有的教育方法中,情感的投入是最重要的,因为规则不讲人情,必须严格执行,那怎么让学生心悦诚服地遵守规则?
情感啊!
规则是一视同仁的,是大家的,只有情感才是属于私人的,属于自己的,也是真正能在关键时刻引导自己不走弯路的。
情感的投入要不计回报,因为学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但越是这样,才越需要加大情感的投入。
对学生给你的伤害一笑了之,但是对他们取得的进步不要忽视,这就开始了你的成功之路,
“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一定有他的原因和背景,所以也就需要用不同一般的教育方法:
刚柔并济,规则约束、情感感化,缺一不可。
希望我的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或启发。
”
第六感觉
人人都可以做班主任,但是,成为一名优秀而智慧的班主任,是需要有一点天份的。
有人生来就是那种适合当班主任的,无论怎样的班级到他手上都能带得顺顺当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把他教育得像模像样。
当然,再优秀的班主任也有搞不定的时候、搞不定的学生,这很正常,如果万能,也就不是人了。
卓越的班主任只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动性、对班级有着强有力的掌控能力、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着持续的影响……这里,我还想加一条,卓越的班主任对教育有着异乎寻常的感觉。
成为卓越的班主任要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但是如果缺少最后的百分之一,终究差一把火。
这百分之一,就是感觉,或者说灵感。
真正实现质的飞跃,往往就靠这决定性的百分之一。
感觉是什么呢?
如果你的眼光对班级做一次快速扫描,能发现其中潜藏的问题;如果你从孩子的眼神和只言片语中嗅到什么;如果你能从孩子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中预感到什么可能将要发生,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感觉。
闪烁的言辞、游离的目光、突然的失态、意外的冲动,学生的一切实际上都写得明明白白,但是,没有感觉的班主任会不明就里或者视而不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事有预兆。
而有经验的班主任一定会敏锐地察觉到什么,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要么防患于未然、要么将危机化解于萌芽、要么能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话说得虽然有点玄,但是同道中人都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
有一次秋游,自由活动期间,学生三五成群地在玩耍,老师也有了一段难得的休息放松时间。
我和我们德育校长以及几个同事坐在草坪上打牌。
职业的习惯让我们时刻注意观察周边的情况,就像猫头鹰在打盹的时候一只眼睛还睁着,一点也不敢大意。
正在打着牌,远远地一个男生急匆匆走过,没穿校服,手里抓着手机,表情有些异样。
虽然距离比较远,看得不是很真切,但是我和校长当时都觉得有点不对劲。
校长当时就对那个孩子的班主任说(那个班主任也在和我们一起打牌):
这个孩子有些不对头,如果你们班要出什么事,第一个就是他。
话说了没两分钟,一个电话打到那位班主任手机上,是另一位带队老师打来的,说你们班的学生聚在一起,好像有事。
电话里说得很含糊,因为打电话的老师也吃不准。
我们都要班主任赶紧过去看看,班主任走了没几步,我也站起来说:
我也跟去看看。
到了现场,除了几个学生站在那里,一片安宁,看不出有什么事。
我们叫住几个学生问情况,都说没什么,大家准备去爬山,然后就离开了,刚才那个男生也在场。
看着学生离开,我总觉得有问题,我赶紧对同事说:
把那个男生扣下来,再问一问。
这时,校长带着德育处的老师也赶了过来。
男生对我们的询问依然是矢口否认,说真的什么事也没有,态度非常诚恳。
看看问不出什么,就准备就不穿校服的问题教育他几句然后放行。
我在旁边怎么看怎么不对劲,于是开始问他:
“脖子上的红印子怎么回事?
”
“爬山时树枝划的……”
“身上的泥哪里来的?
”
“刚才爬山时不小心摔了一跤……”
“摔了一跤怎么摔出鞋印子来了?
”
“……”(无法回答)
“已经打过了吧?
和谁?
在哪里打的?
”
学生无奈,说了刚才确实打过架了。
再问:
“刚才是不是去喊人的?
吃亏了,心里不服气是吧?
一定要把面子找回来,对吧?
”
“……”
突破口打开,迅速问明情况,展开工作,事态得到控制。
你说校长的感觉灵不灵?
这是多年从事德育工作练就的本领,能透过现象看见本质,从孩子的一个细微的举动能窥见他的潜台词。
故事还没说完。
我们在现场立即对其进行教育,校长亲自谈话,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再告诫此事到此为止,绝不能因为心理不平衡,继续寻衅报复,把事情扩大化了。
那个男生态度依然诚恳,对校长的话频频点头称是,并保证绝不会再惹事,一切到此为止。
谈了很长时间,又吩咐班主任继续教育并注意观察,众人散去。
我总感觉事情没完,对那个男生的班主任说:
今天要注意他,不要让他离开你的视线。
这事没这么简单,他虽然答应校长了,但是明天他一定还会招集人马杀过去,要控制住他。
后来发生的事很简单,那个男生用电话招集了一些人,和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成为 优秀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