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docx
- 文档编号:7059910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455.51KB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docx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
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世界近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1、文艺复兴
①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②性质: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③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④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一位诗人、文艺先驱:
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
⑤进步性:
反封建神学,促进思想解放,孕育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文化条件;
⑥局限性:
强调个人意志,以私有制为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和条件:
西方人的贪欲,《马可西·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工商业的发展要求扩大市场和获取黄金;东西方商路被阻断;生产力发展,帆船的改进,罗盘针的运用和地圆说的传播;西班牙、葡萄牙政府的积极资助。
(2)航海家及航线: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
西班牙向西横渡大西洋经古巴、海地到达美洲;
②迪亚士、:
迪亚士到达印度洋;
③达·迦马找到新航路:
达·迦马到达印度。
④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西班牙沿南美洲海岸线向西穿越麦哲伦海峡横渡太平洋经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回到欧洲。
(3)影响:
沟通欧、亚、非、美四大洲,把世界联成一体;扩大了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西欧殖民掠夺的狂潮,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爆发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开始标志:
议会重新召开;(查理一世)③决定性役:
纳西比;
④领导人——克伦威尔:
领导“新模范军”打败王军,结束内战,建立英吉利共和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他多次解散议会,实行独裁。
⑤颁布文件:
《权利法案》
a颁布机构:
议会;b主要内容:
限制王权,议会高于王权;
c意义: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
(2)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
独立战争——实现美国独立;
1爆发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导火线:
波士顿倾茶事件;
③开始标志:
列克星顿的枪声;④决定性战役:
萨拉托加;
⑤领导人——华盛顿:
领导、指挥大陆军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建立完善民主法制,统一货币,发展民族工业,使美国步入正轨。
因此他被誉为“美国国父”。
⑥颁布文件:
《独立宣言》
a颁布机构:
大陆会议;
b主要内容:
阐述自由、民主原则,指出人人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C意义:
标志着美国独立。
(美利坚合众国建立:
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合约》)
⑦性质及意义:
独立战争是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南北战争——实现美国统一
①爆发原因:
南方奴隶制经济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导火线:
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
③开始标志:
南方叛乱;
④领导人——林肯:
主张废除奴隶制,当选总统,颁布《解放黑奴宣言》,解放黑奴;领导取得南北战争胜利,结束内战,维护了美国统一。
⑤颁布文件:
《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
⑥性质及意义: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美国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法国大革命
①爆发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导火线:
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③开始标志:
巴黎起义军攻占巴士底狱;
④领导人:
罗伯斯庇尔:
雅各宾派领导人,领导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使法国大革命成为世界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拿破仑:
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发动“雾月政变”执掌大权,进行改革,颁布《法典》,建立拿破仑帝国;对反法同盟开战,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法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从1806你起,发达侵略争霸战争,给欧洲人民造成灾难,引起被奴役人民的反抗,导致帝国灭亡。
⑤颁布文件:
《人权宣言》
a颁布机构:
制宪会议;
b内容:
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实行三权分立(目的是制约权力,防止专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积累社会财富)。
c意义:
标志者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4、“三角贸易”:
(1)中心内容:
黑奴贸易(早期为葡、西两国垄断,17世纪中叶,英国是最大的奴隶贩子)
(2)路线: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3)影响:
使殖民者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的巨额资本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6、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南美、印度人民的反殖民斗争
(1)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2)英国的殖民掠夺
①对美洲的掠夺,引起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人民的反抗,玻利瓦尔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
②对印度的掠夺:
通过侵吞土地、洗劫国库、征收赋税使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章西女王领导印度人民反抗。
第二学习主题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
19世纪下半叶
主
要
成
就
棉纺织业
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
电力开发
英—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动力
发电机:
比利时——格拉姆
水力织布机
电动机
内燃柴油机:
德——狄塞尔
动力
改良蒸汽机——瓦特
电力
的
应用
电车:
德——西门子
远距离输电:
法——德普尔
电话:
美——贝尔
交通工具
轮船:
美——富尔顿
无线电:
意——马可尼
电灯:
美——爱迪生(发明
大王;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火车:
英——史蒂芬孙
交通
工具
汽车:
德——卡尔·本茨
飞机:
美——莱特兄弟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影响
具有划时代意义,提高了生产力;巩
固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三学习主题
1、俄国农奴制的改革:
①原因: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③内容:
废除农奴制。
④进步性:
俄国历史的转折,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⑤局限性:
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
①原因:
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前提:
倒幕派(由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联合组成)拥立明治天皇武装倒慕,推翻幕府封建统治。
③主要人物:
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
④口号: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⑤措施:
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
发展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文教上:
采用欧美学制,兴办教育;
生活上:
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装,吃西餐;.
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⑥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⑦进步性: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
⑧局限性: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天皇制”。
第四学习主题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前提条件:
①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③阶级基础——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a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
政治要求:
争取普选权;组织:
全国宪章协会。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表明:
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④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所进行的革命实践活动。
(2)创立者:
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
(3)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标志者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
)
2、巴黎公社的建立:
(1)背景:
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由国民自卫军建立的“国民政府”对外与普军停火,对内解散并偷袭国民自卫军。
(2)建立:
1871年3月28日
(3)性质:
第一次无产阶级新型政权(原因:
政权由瓦尔兰等工人运动活动家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掌握;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4)结果:
失败
①原因:
未乘胜追击,使梯也尔反动政府得到喘息并疯狂反扑;普鲁士的支持)。
②标志:
“五月流血周”。
(5)意义:
是无产阶级的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失败了,但其精神鼓舞无产阶级继续斗争。
(6)革命歌曲《国际歌》的诞生
①背景:
巴黎公社失败,欧仁·鲍狄埃十分愤怒和悲痛;
②作者:
词——欧仁·鲍狄埃;曲——比尔·狄盖特;
③意义:
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第五学习主题
1、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1)原因:
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变化。
具体情况是:
19世纪70年代前,英国第一、法国第二、德国第三、美国第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第一、德国第二、有“世界工场”之称的英国退居第三、法国第四。
其主要原因是采用了先进科学技术
(2)目的(实质):
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
(3)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
类别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时间
1882年5月
1907年
标志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定
《英俄协约》签定
成员
德、奥、意
英、法、俄
核心
德
英
实质
帝国主义列强争霸
争夺焦点
巴尔干半岛(一战爆发的火药桶)
(注:
德奥结盟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俄法结盟、孤立法国,俄法结盟是为了对付德国;
铁血宰相——的铁血政策:
实质——武力征服;影响及后果:
俾斯麦成为德国的鼻祖,实现德国统一,巩固了德国的霸主地位)
(4)影响及后果:
使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备战,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成为一战爆发的火药桶。
2、第一次世界大战
(1)爆发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变化;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枪击在萨拉热窝访的
斐迪南夫妇。
评价:
奥匈帝国为征服塞尔维亚,搞假想军事演习,派斐迪南夫妇出访萨拉热窝,带有明显挑
衅性,塞尔维亚青年为挽救民族危机采取行刺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个人恐怖行为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给世界带来灾难,是不可取的。
启示:
我们应反对采用带有政治目的的个人恐怖手段,维护和平,防止战争。
(3)、一战爆发:
(一)最先战事——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
(二)全面爆发——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
(三)欧洲主战场的三条战线
①西线:
英法对德国,具有决定作用;
②东线:
俄国对德奥;
③南线:
奥匈对俄、塞。
(四)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4年;第二——1915—1916年;第三——1917—1918年。
(五)两大战役:
①凡尔登战役:
德国对法国发起却丧失主动权,十分残酷,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②索姆河战役:
英法对德发起,英国首先使用坦克。
(六)性质:
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因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变化,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种政治要求的延续便是战争,这种争霸战争必然带有侵略性、掠夺性和强盗性)。
(七)影响:
激化了交战国的国内矛盾,给人类带来灾难;促进东欧民族独立国家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有利条件,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1、自然科学的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表
姓名
科学领域
主要贡献及代表作
意义
牛顿
物理学
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建立经典力学基本体系,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现代科学之父
达尔文
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
推翻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是生物学发展史的一次革命
爱因斯坦
物理学
相对论
为原子能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2、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1)启蒙运动:
性质: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中心:
法国。
姓名
思想主张
伏尔泰
宣扬人天生自由,主张人人平等,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教士是“文明的恶棍”。
孟德斯鸠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狄德罗
宣扬理性,提倡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
卢梭
主权在民,
(2)近代思想成就
(3)意义:
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思想家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基础。
(4)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览表
姓名
国籍
领域
主张
代表作品
莎士比亚
英国
戏剧家
人文主义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
俄国
文学家
现实主义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达·芬奇
意大利
画家
宣扬人性反对神学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凡·高
荷兰
画家
同上
《向日葵》《
贝多芬
德国
音乐家
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英雄交响曲》
世界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伟大的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1、一战给俄国带来严重危机,为十月革命提供有利的国内形势;
2、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3、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4、俄军惨败,国内局势发生变化,工人、士兵游行遭镇压。
二、十月革命开始标志——彼得格勒起义
1、二月革命
(1)时间:
1917-3-12;
(2)领导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3)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意义: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5)结果:
两个并存政权:
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彼得格勒起义
(1)原因:
①一战给俄国带来严重危机,为十月革命提供有利的国内形势;
②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④俄军惨败,国内局势发生变化,工人、士兵游行遭镇压。
(2)时间:
1917年11月7日;
(3)领导者:
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
(4)胜利标志:
革命武装攻打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地位:
揭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序幕,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
三、十月革命胜利标志: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采取的措施有
①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②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③做出让步同德奥签定《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原因:
新政权面临国内反革命叛乱、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国内人民渴望和平,退出战争;评价:
利大于弊,虽然丧失大片领土,但摆脱了战争,赢得了调整经济、整顿红军、巩固政权的宝贵时机)
④迁都莫斯科;
⑤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和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工业及贸易国有化、余粮征集制、平均主义配给制)。
四、十月革命伟大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给予巨大支持和鼓舞。
3、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第二课苏联的建设成就和体制弊端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背景及目的:
解决经济困难,缓和政治危机,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措施:
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归农民;重要工矿企业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人经营;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自由交换。
3、影响:
巩固了工农联盟,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恢复经济,进一步巩固政权;
4、苏联的建立:
(1)原则:
各族人民自愿平等;
(2)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
(3)标志:
1922、12、30,苏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领导者——斯大林;
2、发展道路——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
3、成就:
实现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三、斯大林的政治经济体制
1、形成背景:
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和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2、表现特点:
以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的体制,集中表现为经济高度集中,政治高度集权,文化高度划一。
(1)经济上
①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
②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③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处于落后状态。
(2)政治上
①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开展“大清洗”运动;
②党政不分,权力过于集中,形成高度集权和个人独裁。
3、评价:
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是在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包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特定时期推动了苏联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实现了工业化,在高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之列,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冷战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
但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经济上忽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强制手段管理经济,实行单一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政治上开展全民大清洗运动,党政不分,管理过度集中,形成高度集权和个人独裁,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在世界竞争中失利,导致苏联解体。
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一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巴黎和会
(1)时间:
1919年1月;地点:
凡尔赛;
(2)性质及内容:
交战国结约、战胜国分赃;(3)主宰三巨头:
美、英、法;(4)中心问题:
如何处置德国。
(5)成果:
《凡尔赛和约》内容:
①领土问题——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政治问题——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③殖民地问题——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④赔款问题——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⑤中国问题——在山东的权利归日本。
2、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和约》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3、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建立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
(1)背景:
调整美英日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关系;
(2)、时间:
1921.11;地点:
华盛顿;(3)、发起及主导国:
美;(4)、参加国:
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5)、议题:
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中国问题;(6)、受益国——美、受害国——中国;(7)、签订条约:
美英法日《四国条约》、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条约》、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1922.2.6)(8)影响:
建立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2、《九国公约》
(1)内容:
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2)实质及影响:
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控制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3、凡—华体系的建立
(1)组成: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实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3)不能维持长久:
只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间的关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的矛盾,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的仇恨。
第二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生产的盲目扩大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
2、实质:
生产的相对过剩。
3、时间和标志:
1929—1933;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暴跌。
4、特点: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其中美国德国受打击最严重,受害最深还是人民群众。
);
5、后果及影响: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工人达到3000万以上;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1、目的:
摆脱经济危机;2、主要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主要措施
(1)财政:
整顿银行(淘汰小银行、扶持大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2)工业:
实行“产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以及组织工会、以工带赈,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以刺激消费和生产。
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3)农业:
缩减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补偿农民损失。
4、性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5、作用:
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并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范例;
6、局限性:
并为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消除经济危机。
(对新政的评价4、5、6)
第三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1)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意大利——1922年10月,墨索里尼“进军罗马”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2、德国——1933年,纳粹党头子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1934年出任国家元首,建立独裁统治;(通过剥夺人民民主权利、屠杀犹太人、把国家变成军营等方式实行统治,使德国成为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
3、日本——1936年,受日本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推行军事法西斯专政,扩大对外侵略战争,使日本成为二战远东战争策源地。
二、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形成:
1937年,德意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家,1940年《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法西斯军事同盟形成。
三、法西斯的含义及影响:
含义:
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影响:
是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构成严重威胁,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导火线——慕尼黑会议
1、慕尼黑阴谋:
1938年,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内容:
把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
影响:
是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然法西斯侵略达到顶峰的标志,促使二战全面爆发。
2、英法的绥靖政策:
①实质:
牺牲小国,纵然侵略,使法西斯进攻苏联,将“祸水东引”;②影响:
使法西斯侵略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③顶点:
《慕尼黑协定》;④破产:
德国吞并捷克,把矛头指向波兰。
二、二战的爆发1、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宣而不战);
2、德国惯用的战术:
闪电战;1940年6月,德军占领巴黎;对英国进行空袭,“不列颠之战”爆发。
3、扩大: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
消灭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军第一次遭到失败;二战的转折点: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极大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4、达到最大规模:
太平洋战争爆发。
标志是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
建立日本殖民大帝国)。
5、反法西斯战争
(1)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或发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①标志:
1921年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内容:
各国保证以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及其追随者)②意义:
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③表明:
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挑战。
(2)召开的会议及其影响①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首次会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近代史 世界历史 复习 提纲 世界 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