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7058382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20KB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5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7题共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继英国的疯牛病、亚洲一些国家的禽流感之后,目前正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再一次发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信号:
某些人畜共患疾病至今仍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凶险杀手!
人畜共患疾病是一类可以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感染的疾病。
和其他传染病一样,这类疾病的发生也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环节。
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寄生虫等,种类繁多。
这些病原体可感染的对象十分广泛,常涉及许多种在分类系统上相距甚远的动物。
如炭疽杆菌和狂犬病病毒几乎可感染所有的哺乳动物和人类,鼠疫杆菌除老鼠等啮齿动物外,还可感染人以及羊、犬、猫、驴等。
这样就使许多动物都可被感染而成为病原体的宿主和传播者,从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病种。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达200种,其中较重要的就有89种之多。
病原体、传播者和病种的多样性,显然是这类疾病此伏彼起,时常突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畜共患疾病往往具有凶险性。
如疯牛病可使患者变成痴呆,埃博拉病毒可使感染者大量流血而死等。
为什么对如此凶险的疾病许多人常常麻痹大意呢?
原来这同此类疾病在许多动物身上所表现的隐性感染的特性以及疾病的多途径传播有关。
所谓隐性感染,就是动物被感染后,常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而不出现症状,这样就使许多人丧失了对于疾病传染源的警惕性。
疾病的多途径传播,使病原体可通过饮食、直接接触以及蚊、蝇之类无脊椎动物和空气、水、土壤等而感染人体。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不同的人畜共患病就会很容易的在具有不同职业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产生。
如从事羊毛加工的人易患炭疽,稻农易患吸血虫病等等。
现代经济、科技的发达以及地区间、国际间交往的频繁,正在为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创造更加方便的条件。
过去在人迹罕至的山野丛林,病原体、媒介动物和宿主三者可长期共存于同一自然环境,并不构成对人类的威胁。
动物虽有迁徙的特性,但由此而导致的疾病传播,范围毕竟是有限的。
如今,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正在不断加强,由于科学实验和工业原料、观赏娱乐方面的需要,加上便捷的交通,更使许多动物被人从一地带到另一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今天,人们甚至在为不少人畜共患疾病的跨国界传播而感到忧心忡忡。
1.(3分)下列关于“人畜共患疾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畜共患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像禽流感一类的至今仍严重威胁人畜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B.人畜共患疾病是指某些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通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环节在人与动物间自然传播、感染的种类繁多的传染性疾病。
C.由于人畜共患疾病在许多动物身上表现出隐性感染的特性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常常使得许多人对如此凶险的疾病掉以轻心。
D.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常常通过饮食、直接接触以及蚊、蝇之类无脊椎动物和空气、水、土壤等多种传播途径轻而易举地在具有不同职业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传播。
2.(3分)下列对“今天,人们甚至在为不少人畜共患疾病的跨国界传播而感
到忧心忡忡”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由于病原体、媒介动物和宿主三者长期共存于人迹罕至的山野丛林,动物的迁徙范围也是有限的,所以人畜共患疾病并未构成跨国界的威胁。
B.现代经济、科技的发达以及观赏娱乐方面的需要,加上便捷的交通等原因,现在不少人畜共患疾病的跨国界传播变得越来越容易了。
C.地区间、国际间交往的频繁增加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人畜共患疾病”能够跨国界传播,如今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D.英国的疯牛病、亚洲的禽流感、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感染等都曾发生过跨国界的传播,引起了人们对“人畜共患疾病”越来越多的忧虑。
3.(3分)根据原文
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被感染后,常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而不出现症状,这种隐性感染使得人们有时较难发现“人畜共患疾病”的宿主。
B.各种不同的“人畜共患疾病”会很容易地在具有不同职业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产生,不从事相关职业的人也有可能传染上这一疾病。
C.科学实验和工业原料、观赏娱乐等方面的需要,以及便捷的交通,使动物出现了跨国界流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动物的疾病检疫。
D.“人畜共患疾病”的跨国界传播已经使人们意识到,只有适当地限制人类的活动和发展,让动物回归山野丛林,才有可能阻止此类疾病的传播。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问题。
(共25分)
梅花,另一种乡愁
方华敏
①记得儿时,我唱着“雪霁天晴朗,梅花处处香”,深一脚浅一脚地疯跑在落雪的三九,摘一朵
盛开的梅,捧一团蓬松的雪,真就有了李渔“雪点寒梅横小院”的意境,小小的我哪知踏雪寻梅的情致啊。
②初识梅,是在画上。
③每年除夕,老屋厅堂正墙早早换上匾额和字画。
这古旧的字画与门楣新帖的春联相映,透着玄幻的前世色彩。
然而这匾额和字画每年只能“显身”半月,待到正月十五过后,外公就取下卷好包藏,来年春节再挂,循环往复。
我那时小,踮脚凝望画上的朵朵小花,思忖那花儿笑盈盈地开在枯老的枝干上,怎么总也不凋落呢?
长大后才知这画是有名的《九九消寒图》。
图中有诗云: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哦,原来在描述民俗中的“画九”吧?
说是旧时的闺中女画素梅一枝,枝上共有白梅八十一朵,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
从冬至起,每天用红笔将一朵白梅描红,待到白梅红遍,就出了“九”,九尽春来。
真是奇了,那时的女孩儿虽然身置寒冬,却是日日与洋溢春意的花儿相视,看似寻常的细微,也有意义的品赏,应为梅花最有美感的记载了。
我想,老屋那宽条幅画中风霜已过,描红者和写诗人是否早就化身为香如故的一朵寒梅呢?
④在我的童年,无论是画里静
止的梅,还是院梗上凌寒的梅,都开在我心里。
外婆针线活做得极好。
她在我的浅色衬衣前胸处,绣一簇粉的梅,带着一团团的喜气,仿佛要从衣裳上跳跃下来,惹得小伙伴用小手摩挲,痴痴羡慕,怜惜不已。
我的书包搭盖上檐的梅花瓣是外婆剪纸后再以细毛线缝制的,淡黄的底色突兀出炫耀的朱红,那个妖娆啊,背起书包飞跑起
来,真是热闹,把少时的岁月都染红了。
似乎每个日子都过得像班上同学名字中嵌有的“梅”字一样,含苞的美梅呀。
清清浅浅的心,盛满了生命之初点点碎碎的幸福和快乐。
哪里还念想只有春节才能看到悬挂的梅花图,只有三九才能采撷到的雪梅?
⑤夜晚,一灯如豆,外婆纺线织布。
雪白的棉线从她手中均匀地抽出,细细袅袅;棉线穿梭在她织机经纬里,像是把早春的希望也织进光洁的线条里。
我每天聆听织布纺线声音如梦,吱吱哑哑,声声寒霜意,丝丝梅
花香。
外婆用粗布温暖我,换钱养活我,用粗布成衣绣出好看的梅花,保存她对一棵棉的感恩。
她说,有梅在侧的老屋,有纺车轻摇的夜,便有端然的厚度,守得轮回始终。
从我童稚起,外婆的纺机一直织成我离乡的明月光。
⑥待我学会识文断字,再看那书里的梅,分明是染着乡愁的。
明末张岱在西湖大雪三日、鸟声俱绝之时,独往湖
心亭观雪,并青梅煮酒,酒意诗情,写下如水墨画般的西湖冬景,那份岑寂中的干净百媚多像他天府故国的梅花。
《红楼梦》第五十回,贾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为
乞嫦娥槛外梅”诗中的踏雪寻梅,则是禅心与梅心的天然合一,有藏在梅里无人知晓的春愁。
除此还有北宋林和靖、民国才女石评梅等,他们倚窗凝思,看梅著花忆故乡的惆怅总是如此打动我的心。
读着读着直到怅然若思,他们带给我的那种感觉,就像《梅花三弄》的第四拍,是那么值得挽留。
⑦待我离开故乡定居南京,这一年一度的梅花之约,俨然成为既定的仪式,怀旧而亲切。
悠悠穿行梅林,细碎的花瓣寥寥地落在脸上,抬头细看,朵朵含苞的梅尖上也噙着盈盈的雨露,默默泪珠样的就是不落下,纯净透明得像回不去的少年,含了粉色香的乡愁。
触梅思旧,故乡《九九消寒图》中描红的梅,细腻也好,精致也罢,却只是锁在老屋里的山水,只可想象不能触摸。
儿时衣裳、书包上的簇簇梅花,楚楚盛开在岁月深处也好,鲜活灵动也罢,它却只是一幅疏朗的水墨,墨色晕开染成墨梅,才能风神绰约,梅魂隐现。
此时斜斜的一枝梅红,仿佛从一曲纺机吱吱哑哑里漾出,细针密线地把我织进童年的月夜。
⑧当我走过南京梅花山长长的神道和蜿蜒的陵前路,那尽头便是连着儿时的春天。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梅花花开烂漫,又有多少随一夕风雨,洒落石阶。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正是眼前这般情景?
⑨梅花于我,是相遇故知,寻一丝慰藉,细水长流。
⑩梅花于我,是另外一种乡愁。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写我儿时唱着咏梅诗歌,在雪中摘梅花玩乐
却不懂得踏雪赏梅的意境,作用是为了衬托长大后我对梅花的深厚情感。
B.文章写画作《九九消寒图》和“画九”民俗,想象闺中女子画梅的情景,写出了儿时初识梅花时的美好印象,也表达了对老屋和外公的思念。
C.“有梅在侧的老屋,有纺车轻摇的夜,便有端然的厚度,守得轮回始终”一句写出了外婆面对艰苦生活的的坚韧和迷信思想。
D.文章第⑥段引用了与梅有关的情节和诗句,
还写到了林和靖和石评梅,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增添文章的古典韵味和文化底蕴。
E.本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
体,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5.文章以“梅花,另一种乡愁”为题有何妙处?
请简要分析。
6.解释文中字体加粗的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从我童稚起,外婆的纺机一直织成我离乡的明月光。
(2)此时斜斜的一枝梅红,仿佛从一曲纺机吱吱哑哑里漾出,细针密线地把我织进童年的月夜。
7.作者第⑨段为什么说“梅花于我,是相遇故知,寻一丝慰藉,细水长流”?
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
共7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
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
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
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
琰谏曰:
“昔孙卿有言:
‘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
’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
”绍以为骑都尉。
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
“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
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
“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琰对曰:
“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
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太祖改容谢之。
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
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琰书谏曰:
“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
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
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
况公亲御戎马,上下劳惨,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
而猥袭虞旅之贱服,忽驰骛而陵险,志雉兔之小娱,忘社稷之为重,斯诚有识所以恻心也。
唯世子燔翳①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征事。
初授东曹时,教曰:
“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
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
故授东曹,往践厥职。
”魏国初建,拜尚书。
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
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
唯琰露板答曰:
“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②仁孝聪明,宜承正统。
琰以死守之。
”植,琰之兄女婿也。
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琰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
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
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
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
“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
‘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
”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
太祖令曰:
“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
”遂赐琰死。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注:
①翳,华盖。
褶:
骑服。
②五官将,指五官中郎将,曹丕时任此职。
8.(3分)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冀州牧 领:
兼任
B.太祖改容谢之 谢:
道歉
C.太祖贵其公亮 亮:
光明
D.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 希:
迎合
9.(3分)对下列句子
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冀方蒸庶暴骨原野 蒸庶:
百姓
B.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明公:
您
C.而猥袭虞旅之贱服 袭:
沿用
D.壮士尚称而厉 称:
名声
10.(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琰宅心仁厚,关心百姓,敢于直谏,多次给上级提出合理的建议,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B.崔琰引经据典,劝说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该以社稷为重,认真思考治理国家的方略。
C.曹操对崔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能够坚守个人操守,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D.崔琰个性刚直,不屈服于权势,虽然受到惩处,仍然刚直不阿,最终因此而丢了性命。
11.(12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译文:
(2)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
译文:
(3)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译文:
12.(3分)用“/”给下文断句。
(限划6处)
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8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3.明人郎瑛认为“既云‘梨花淡白’,又云‘一株雪’,重言相犯”,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
你同意他的主张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1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惆怅东栏一株雪”中“惆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共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5)故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四、语言知识基础:
(共20分)
16.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肄业/肆扰 懈怠/亵渎 押解/浑身解数
B.聒躁/恬静 咯血/炮烙 中肯/一语中的
C.戳穿/杀戮 希冀/契约 咀嚼/咬文嚼字
D.国粹/荟萃 悭吝/信笺 拓本/落拓不羁
17.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南京市为了成功获得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举办权,南京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B.美食节上,评委们对各路厨师烧的菜浅尝辄止,往往尝一口,就能说出好与坏。
C.走进雨中的九如山,峰回路转,豁然开朗,一池青绿的湖水映入眼帘。
D.虽然英雄们的肉体消失了,但他们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这种精神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去创造更加伟大的奇迹!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省规定,有关部门在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将徽派古建筑保护纳入改造建设规划,切实避免损毁现象的发生。
B.卫生防疫部门在防治H7N9流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与之有接触的禽类市场、养殖场、流通地,就立即采取关闭、捕杀等手段予以截杀。
C.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使受教育者的学习
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推进了信息化进程,保障了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D.由于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赛期,2013年举办的第117届波士顿马拉松赛逐渐成为全球最具影响的赛事,吸引了上千家媒体前来报道。
19.下列对有关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三十为晦。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与“人生常离别,动如参与商”中的“参”“商”相同,都是星宿的名称,前者是“斗宿”和“牛宿”;后者是“参星”和“商星”,后者因为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常用来比喻亲友难以相见。
D.“苏子
”当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与“将子无怒”中的“子”同,与《核舟记》中“虞山王毅淑远甫刻”中的“甫”也相同。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B.④②①⑤⑥③C.②⑥⑤①④③D.③①⑤②⑥④
21.仿照下列句式,选择恰当的情景和诗句再写两个句子。
我想,在塞外的夕阳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我想,在夜晚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的心敞开,为要迎一只远方的青鸟,可是扑进来的总是蝙蝠,而我们不肯关上它,我们仍然期待着青鸟。
读了这段文字,你会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D
5.
(1)统领全文的作用,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整篇文章围绕着“梅花,另一种乡愁”来展开。
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分别写了我儿时摘梅唱梅歌,识画中梅;童年时外婆纺线织布,在我的衣服上绣梅;我学会识文断字后读书中梅;我离开故乡后赏梅寄托乡愁。
(2)点出主题,梅花寄托着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和对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思念之情。
6.
(1)这句话写出了外婆通过纺线织布养活我的辛苦与不易,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外婆的深挚的爱、感恩和思念。
(2)这句话写我离开故乡定居南京后,在梅花山赏梅时,由眼前的梅花想起童年外婆月夜辛勤织布的情景,表达对外婆的思念。
7.
(1)作者定居南京后,看到梅花有亲切感,梅花如同他乡故知,勾起心底的记忆,慰藉心灵。
(2)作者从儿时到离开故乡前,在雪地里吟唱梅花诗,与外公在老屋画梅花、赏梅画,与织棉纺纱的外婆相依为命,梅花贯穿儿时生活,烙印入心。
离乡后,赏梅时就会想起与梅花有关的童年生活以及故乡的人与事。
梅花如同亲人、故乡一样,亲切可感。
(3)梅花是作者遥寄思念、乡愁的载体,寄托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童年生活的浓浓思念之情。
(4)联系现实生活或者阅读体验。
8.C
9.C
10.A
11.
(1)翻译:
世子(曹丕)频繁外出打猎,(经常)变换衣服和车辆,一心扑在追逐猎物上。
(2)翻译:
现在国家贫困,(圣主的)恩惠没有遍及(全国百姓),男男女女踮起脚跟(盼望),他们所思念盼望的就是您的大德。
(3)翻译:
希望世子您烧毁猎具车辆,丢掉骑服,来堵住大家的埋怨,不要让我从老天爷那时获罪。
12.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13.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
首句“梨花淡白”即在点题“东栏梨花”,“花满城”承“梨花淡白”而言,若首句改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指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
“桃花烂漫”的意境也与诗人想感叹的春光易逝主题相差甚远。
14.诗人惆怅的是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一、二句写梨花已盛开,柳叶已深青,柳絮纷飞之景,说明时至暮春,盛极而衰,春天已一去不返,含有伤春的惆怅之情。
最后一句写如此盛景,人生难得看过几回,由梨花盛开感到人生的短促,由此感到无限感慨与惆怅。
15.
(1)砯崖转石万壑雷
(2)无边落木萧萧下(3)此时无声胜有声(4)沧海月明珠有泪(5)不积跬步
16.C
17.B
18.A
19.D
20.A
21.在崔嵬的泰山上,抒发“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在秋天的暮雨后,领悟“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在满天的星光中,欣赏“星垂平野阔”的博大。
(任意写出两句即可)
22.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达州市 大竹县 中学 学年 一月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