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
- 文档编号:7056272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62KB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课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一年级下册音乐
第一课《春天》
第一课时
课型:
欣赏、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知识技能: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
聆听、绘画、律动、讨论、演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时值、内容和情绪。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此曲为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
有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杜鹃圆舞曲》。
1、 完整聆听全曲。
问:
听乐曲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
模仿杜鹃的叫声。
2、 复听乐曲。
操作:
(1)、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
(2)、说说音乐具有怎样的旋律线条。
(3)、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画出音乐的图形谱。
(4)、展示学生完成的图形谱。
(5)、评议。
(6)、讨论:
如果用木鱼、碰钟等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应该怎样敲击比较合适?
(7)、分组演奏。
(8)、评议:
看那组演奏的效果好,好在哪?
(二)、唱歌《布谷》。
1、感受。
(1)、聆听歌曲,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
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用动作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
(2)、再听歌曲录音,学生边听,边用手有节奏地指点歌词,感受音的长短。
(3)、说说你听到的哪些音长,哪些音短?
2、律动。
方法:
(1)、分组。
(2)、个小组成员拉起手围成圈。
(3)、听歌曲录音有节奏地走动。
听到第一段,顺时针转;第二段逆时针转;第三段再次顺时针转。
3、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歌曲。
(2)、完整演唱。
4、分组创编动作进行歌曲表演。
5、评议。
(三)、小结本课。
1、请学生比较一下歌曲《布谷》和《杜鹃圆舞曲》节拍上有什么共同点?
2、唱唱相似的旋律。
第一课《春天》
第二课时
课型:
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知识技能:
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过程方法:
聆听、观看影像资料、设疑、讨论、创编舞蹈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学习内容包括聆听和唱歌。
设计了听、看、想、议、做、舞等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准备:
磁带《小燕子》、《小雨沙沙》、录音机、关于“春”的影像资料,琴等。
五、板书设计:
一、春 天
1、小燕子 2、小雨沙沙
‖滴答 滴答︱0 0 ‖
‖ ︱X X ‖
‖0 0 ︱沙沙 沙 ‖
‖X X ︱ ‖
第二课《放牧》
课型:
欣赏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了解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知识技能:
能安静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
聆听、讨论、讲授、演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内容,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三、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
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
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
《牧童到哪里去了》
1、 看P10图。
说说牧童到哪里去了。
2、 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步感受。
问:
歌中唱的牧童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
3、 师讲。
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4、 再听。
学生轻声跟唱,边听,边唱,边想,为歌曲创编动作,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二)、乐器:
双响筒
1、探索:
让学生观察其形质,视听音色。
2、说说这种乐器的制作材料是什么。
3、师简介双响筒的乐器名称、形质、音色特点、演奏方法。
4、创编:
小组分别敲击双相同,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创编的节奏连起来敲击,或变换连接方式敲击,并未每一次敲击起一个有趣的名字,如:
火车开了、小马跑等。
(三)、聆听:
《牧童》
1、完整聆听《牧童》。
问:
你都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再听。
问:
歌曲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3、播放歌曲,学生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相筒。
第三课《手拉手》
第一课时
课型:
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演唱《一对好朋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2、知识技能:
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一对好朋友》。
2、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
3、过程方法:
聆听、模仿、律动、唱歌、演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唱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分三部分:
聆听、唱歌、编创与活动。
在多次的聆听中了解歌曲的内容、情绪,并熟悉旋律。
在熟悉的基础上再学习唱歌,这样,学生能更完整、准确和有感情地唱歌。
最后,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编创活动,更好的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
四、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
3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五、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一对好朋友》。
1、 完整聆听歌曲录音。
问:
你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歌曲的内容。
2、 再听。
在鸭、牛的叫声之处模仿出它们的叫声。
3、 再听。
边听便随音乐拍手,拍出节拍。
(二)、唱歌。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播放录音,随录音填词唱歌。
3、分小组演唱,比一比那组学得快。
4、学生之间展开评议,找出不足。
5、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1、在歌曲第五、六小节处随录音分别加上牛或鸭的叫声。
2、分组演唱,请每一名同学加上叫声,试一试,看谁加得好。
3、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大家一起唱一唱。
4、看P14-15图谱,学生试着自己先奏一奏。
5、老师指导学生边奏边读词。
6、一组演奏,一组唱歌,集体表演歌曲。
(四)、小结。
第三课《手拉手》
第二课时
课型:
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2、知识技能:
认识四分休止符。
3、过程方法:
聆听、律动、读词、表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四分休止符;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唱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先学习四分休止符,用卡片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四分休止符,并在节奏练习中学会使用;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之后用动作表现音乐。
四、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
五、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认识四分休止符:
1、 出示卡片,认识四分休止符。
2、 播放歌曲录音。
要求学生听处在标有四分止符的地方。
问:
歌曲的演唱这是怎样处理四分休止符的?
3、律动:
(1)按要求在四分音符处“走”,在四分休止符处“停”;
(2)按要求在四分音符处“拍手”,在四分休止符处“打开”。
4、节奏练习:
44 X O X O ︱X O X O ‖
走 停走停 走 停走停
5、 数一数歌曲中出现了几个“四分休止符”。
6、 听歌曲《数鸭子》录音,并随录音拍手,在四分休止符处空出不拍。
(二)、唱歌:
1、听歌曲录音。
问:
歌曲中讲述了什么内容?
2、 随伴奏按节奏读词。
3、 边拍手边按节奏读词。
4、 播放歌曲录音,听唱法学会歌曲。
5、 讨论:
如何用动作表演歌曲?
6、 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7、 评价,看那组表演得好。
(三)、小结。
第四课《长鼻子》
第一课时
课型:
欣赏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让学生懂得爱护动物,渗透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
2、知识技能:
感受音乐的情绪和形象。
3、过程方法:
猜谜、聆听、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和形象。
三、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猜谜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利用动、听、演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和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体验,在实践中积累对音乐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四、长鼻子
小象 大象
五、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
乐曲轻松活泼,形象的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聆听《小象》。
1、 猜谜导入。
2、 说说你知道的有关大象的知识。
如:
吃什么?
住哪里?
我们该怎样对待大象?
3、 聆听管弦乐《小象》。
(1)、伸出左手食指随音乐节拍指点书中小象的脚印。
(2)、说说你听到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轻松活泼)
4、表演:
再次播放音乐,请一组学生表演小象,表现出小象的步伐和愉快的心情。
注意:
要和着音乐的节拍。
(二)、聆听《大象》。
1、播放管弦乐《大象》。
问:
大象与小象相比,音乐是缓慢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问:
说说为什么这说乐曲与上一首乐曲比起来,音乐为什么情绪缓慢沉重?
2、 再听。
3、 教师简单讲述,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4、 复听音乐。
轻声伸出左手食指随音乐节拍指点书中大象的脚印。
5、 问:
大象有哪些习性?
他怎样走路?
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6、 再次播放音乐。
分别请学生表演大象走路的样子。
(三)、小结。
1、问:
今天我们欣赏了两首描写小象和大象的乐曲,谁能给大家总结一下,音乐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不同的两个形象?
2、搜集有关大象的资料,以及人们是如何保护大象的,在保护大象方面还应在做些什么?
还有那些需改进的措施?
第四课《长鼻子》
第二课时
课型:
唱歌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教育学生懂得爱护动物。
2、知识技能:
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3、过程方法:
聆听、朗读、活动、表演、演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歌曲学习分四个阶段:
聆听、唱歌、创编、表演。
在听的基础上学唱,在唱会的基础上再进行创编、表演。
创编与活动是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设计的,进而了解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四、教学资料剪贴、摘抄: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
34拍,才拥有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五、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设计:
(一)、复习:
分别聆听《小象》、《大象》,让学生说出曲名。
(二)、交流有关大象方面的资料。
(三)、唱歌:
1、 完整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说说这首歌曲情绪怎样?
2、 分角色朗读歌词。
师:
小象,小象,你的鼻子真呀真正长。
生:
哎呀呀,我的妈妈鼻子也很长。
师:
小象,小象,你喜欢谁呀快说话。
生:
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妈妈。
3、 再听。
边听边用手指着图谱,体会旋律的起伏。
4、 再播放音乐,听唱歌曲,学唱歌曲。
5、 小组比比,看那组唱得好。
(四)、创编:
1、 请学生说说其他动物有什么特点,将这些特点编成歌词。
2、 师介绍三种象(非洲象、亚洲象、猛犸象)的特点及习性。
3、 分组演唱歌曲,看哪组编创得好。
(五)、表演。
1、 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 将学生分成三组:
两组对唱歌曲,一组表演。
3、 分组讨论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一组唱,一组演,一组奏。
五、小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一年级 下册 音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