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
- 文档编号:7050087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93
- 大小:94.21KB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长城和运河》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
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
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
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
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
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
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
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2.《美丽的南沙群岛》教案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
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
广大。
浩淼:
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
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
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
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组讨论。
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
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
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3.《庐山的云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教学课件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
(板书:
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
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
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
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
“秀丽”是什么意思?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
“尤其”是什么意思?
(“特别”。
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
(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云多)启发想象:
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引读: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
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
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
(板书:
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
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
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
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教学板书: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4.《翻越远方的大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2.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看课文插图。
2.你们认识他吗?
谁能介绍一下他?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
翻越远方的大山)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
掣字形区分:
纪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
让我们再次读课文,这一次请同学们默读,感受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想一想刘翔是在翻越这座大山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读完后试着完成这样的填空:
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大山)。
我们能按照这条时间线索把课文分成对应一座的三大部分呢?
第一部分(一至二自然段),主要写刘翔刚练跨栏那会儿,把约翰逊当成一座要不可及的大山。
第二部分(三至七自然段),写刘翔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来到了“大山”脚下。
第三部分(八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讲刘翔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最终战胜了约翰逊。
“远方的大山”对于刘翔来说是什么呢?
他是怎么样翻越的?
在翻越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最终成功了吗?
在翻越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2.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10道高栏、110米的距离、潇洒的动作,炮弹般的速度、不仅改变了一个民族关于速度的记忆,弥补了一段想象中的记录空白,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刘翔——它已经成为了大家心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名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刘翔的自传体作品——齐读课题。
二、研读文本,感受历程。
1.自由读全文,说一说,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题目?
2.出示:
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
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
(1)这段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的作用)
(2)这句话后面的“!
”表示什么?
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
(激动、欣喜)
3.“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
你是从文中哪儿找出来的?
(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
啊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
(奢望)
(2)“遥不可及”是什么意思?
(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和约翰逊相差甚远)
(3)指导朗读。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重读“根本就不敢”“遥不可及”“更别提”)
(4)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
展开想象谈一下。
事实上,阿兰约翰逊从1989年出道至今,已经在110米栏界奋斗了20年。
4枚世锦赛金牌、1枚奥运会金牌、3枚室内世锦赛金牌,是110米栏界的霸主,无法超越的对象。
所以这样一个强劲的的对手在刘翔看来是一座“远方的大山”,翻越它便成为了他的一个很难实现的希望,一个——梦想。
过渡:
那么,刘翔是怎样成功翻越这座大山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10自然段。
4.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文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证了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然后填图吧!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请学生根据时间在相应的位置填空。
(1)学生自由填空读课文。
(2)全班交流。
①谁能来说说2001年“我”和约翰逊的表现?
②“风驰电掣”是什么意思?
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③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④作业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决心赶超约翰逊)
⑥那么,2002年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呢?
⑦当看到约翰逊的背影时,“我”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过渡:
在不断的训练中,在坚定的决心下,“我”的成绩越来越好,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和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⑧在2003年的近10次比赛中,“我”和约翰逊的差距终于缩小了!
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一点?
(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拿第一!
)
⑨你从“总是”和“!
”体会到了什么?
⑩三年的时间,“我”的进步是神速的。
请你想一想,“我”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
虽然“我”在不断进步,但是约翰逊这座大山依然横在“我”的面前,而“我已经站在山脚下”!
2004年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久久等待的那一天”指是什么?
“我”的成绩是多少?
此时“我”心里怎么想?
为什么反而迷糊了?
展开想象:
如果你是一名体育记者,你会如何祝贺刘翔?
师生合作:
师当刘翔,生当体育记者。
听到你们的祝贺声,“我”才回过神来。
(齐读:
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
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
“那一刻”指的是什么?
(约翰逊祝贺“我”的时候)
“这一切”指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
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三、感情精神,进行教育
1.你从刘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在生活中,你有崇拜的人吗?
你打算怎样努力来超越自己崇拜的人呢?
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我会再次飞翔,这就是真我的刘翔!
”
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2.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员的名字?
简述有关他(她)的故事。
板书:
翻越远方的大山
阿兰·约翰逊
力
努
的
懈
不
持
坚
刘翔
5.《雪儿》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白鸽之间的故事,题目是:
雪儿。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你知道的"我"和雪儿之间的故事。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⑶运用“理解六法”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明媚 敷药 喃喃 哀伤 艰难险阻 忠实 盼着 弧线 施展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⑵指名逐个读,指名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子音。
⑶指名解词。
明媚:
鲜明艳丽。
敷药:
涂药、搽药。
喃喃:
小声叨唠。
哀伤:
非常悲伤。
艰难险阻:
繁重的困难和危险的阻挡。
忠实:
忠诚可靠。
盼着:
迫切地希望。
弧线:
圆周的一段,本文比喻白鸽飞行的轨迹。
施展:
发挥、显示。
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在精读课文时去体会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⑸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讨论:
四、精读第一部分
1.导读。
从第1自然段看,你能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从第2自然段看,“我”是怎么对待受伤的白鸽的?
2.讲读。
⑴用○圈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情感的词。
“向往”是什么意思?
"明媚的春光"又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明媚的春光指哪些?
"我"为什么非常向往明媚的春光?
⑵爸爸捡回一只受伤的白鸽,什么样子?
读一读这些语句,说说“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用横线画出第2自然段中"我"对刚到家的“小客人”的做法。
读一读,谁能概括一下?
为何给它取名“雪儿”呢?
这一系列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⑶过了几天,雪儿和“我”的关系怎样?
具体表现是什么?
“飘飘悠悠”可以换成哪个词?
“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
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3.指导朗读。
4.过渡:
“我”的盼望有没有成为现实?
请同学们课后预习下面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⑴有钢笔描红。
⑵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2.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口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3.“我”的盼望成为现实了吗?
请看地第二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我”了解到雪儿有哪些本领?
这使“我”的心情更加怎样?
2.讲读。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描写信鸽本领的词。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正因为信鸽有以上高超的本领、忠实的品格,人们称赞它是什么?
也正因为如此,“我”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更盼着”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过渡。
三、精读第三部分
1.导读。
自由放声朗读第三部分,侃侃哪些动作能够作者的情感。
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作者“惊喜——矛盾——快慰”的情感变化。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看看“板书”,口述全文。
2.讨论:
“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3.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6.《花瓣飘香》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2.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
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苏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