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x
- 文档编号:7049659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93KB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x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
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
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
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
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
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
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
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
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
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
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
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
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
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
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
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
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
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
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
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
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
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各课程模块的内容
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
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1思想政治2思想政治3思想政治4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
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
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
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
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选修课程
科学社经济学常国家和科学生活中公民道
会主义识国际组织思维的法律德与伦理
常识常识常识常识常识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
节。
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
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
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
二、分类目标
知识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意义。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能力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
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
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
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
世界眼光。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
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
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
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
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
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
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
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
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
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四)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
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
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评价要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及《教育部
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基本精神,对课程的组织实
施和教学效果进行监控,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评价要求
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
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2.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
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包括教与
学两个方面。
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
如
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各自不同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
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
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
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
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
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
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5.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
考试,包括结业和升学考试,作为高中学习成绩
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提供多种题型
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
而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要更为关注
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
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
6.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有利于激发教师不断进
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做出良好的行
为表现,保持对本课程教学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采取
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特别要关注教师是否认同并完成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
格完善,而不能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二)评价意义
1.对知识目标的评价。
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
规范。
要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
要注意“内容标准”对有
关概念、原理、观点、方法等内容目标的陈述,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在不同意义
上表达了对相关知识评价的不同要求。
7.对能力目标的评价。
主要伴随着相应的活动展开,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
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
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
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评,又要强调对
“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评估。
8.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
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
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
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
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
切、所持有的观点。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一)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教科书的编写要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思想政治的要求,突出课程的政治性与思
想性,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知识点的选择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
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克服说教式和成人
化倾向的同时,鲜明地为学生提供基本价值标准,有力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
向学习。
(二)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与编写教科书的关系
教科书的编写要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
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精神,
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
体现德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同时,要考虑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按照内容标准的
规范和规则,参照有关提示和建议,创造性地编写有特色、高水平的教科书。
(三)发掘教科书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
教科书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
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尽可能提供多种活动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
料、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发挥教科书主动、积极引领教学活
动的功能。
(四)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别学生使用的需要
教科书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
技发展的新成果;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
各自的潜能;既要表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又应提供自主思考、交流、感悟、
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从而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求。
(五)倡导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呈现方式
教科书基本内容的表述,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可读性,板式设计的可
视性。
在此基础上,应力求引用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案例和问题,采用
能够启迪思维的活动设计,以利于在吸引学生阅读的同时,促进教学互动、合作
探究。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
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一)丰富、拓展课程资源
文字与音像资源。
最主要的资源是思想政治教科书,其他涉及经济、政治、
文化、哲学等各类社会科学,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报刊、书籍、图片、录音、
录像、影视作品等,也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资源。
人力资源。
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
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重要的课程
资源。
人力资源还包括家长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
实践活动资源。
广义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也包括课堂
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
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
地等,都是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信息化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
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
(二)主动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
动。
自主开发。
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发挥主体作用,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
的目标和内容;分析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评估课程资源的特点
及其价值;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
特色开发。
学校要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出发,
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有效实现
特色开发。
共同开发。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充分发
挥全体师生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共同收集、处理、展示课程资源,有效
利用。
人生中每一次对自己心灵的释惑,都是一种修行,都是一种成长。
相信生命中的每一次磨砺,都会让自己的人生折射出异常的光芒,都会让自己的身心焕发出不一样的香味。
我们常常用人生中的一些痛,换得人生的一份成熟与成长,用一些不可避免的遗憾,换取生命的一份美丽。
在大风大雨,大风大浪,大悲大喜之后,沉淀出一份人生的淡然与淡泊,静好
与安宁,深邃与宽厚,慈悲与欣然⋯⋯
生活里的每个人,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给别人什么,别人就会回待你什么。
当你为一件事情不悦的时候,应该想想你给过人家怎样负面的情绪。
世界上的幸福,没有一处不是来自用心经营和珍惜。
当你一味的去挑剔指责别人的时候,有没有反思过自己是否做得尽善尽美呢?
假如你的心太过自我,不懂得经营和善待,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那么你永远也不会获得真正的爱和幸福⋯⋯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所行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丰富生命的意义。
我们一边穿越在陌生的吸引里,一边咀嚼回味着一抹远走光阴的旧味,一切都是不可预料,一切又似在预料之中。
人生看的多了,走的多了,经历的多了,也就懂得多了。
每一份深刻的感悟大多来自一个人深刻的经历。
人生总有那么一两件重大的事情让你成熟和改变。
这份错失,会让你反思自己,检讨自己,叩问自己,也让你意识到了自己真正的缺失,这或许就是一份痛苦的领悟吧!
人生可以平平淡淡,亦可以异彩纷呈。
相信只要自己的德馨足够善美,上天就会把最好的一切赐予你。
予人快乐,收获快乐;予人幸福,收获幸福;予人真情,收获厚意。
人生的一切往
来皆有因果,生活只善待有心人⋯⋯
假如你有一颗计较的心,你就会很难获得一份幸福。
当一个人放下了自己内心的那份累心的奢求,你的心空就会变得更加蔚蓝干净。
宽容,不仅是一种豁达的态度,更是一种心灵的品德,是一种处事的修行,宽容别人不是低矮了自己,而是释放了自己,升华了自己。
你把世界宽待在心中,世界也同样装饰了你的一份
美丽。
当你简约、释然了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另一份生命中的快乐。
那快乐是发自一颗简单的心,那快乐是从心灵的草地里欢快的迸发出来,通过你温柔的眼眸和开心的笑声来传递。
所以,心宽便心悦,你人生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往往取决于你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于自己情绪的驾驭⋯⋯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那么多,有缘来到你的身旁,被你握到掌心的却又那么少。
所以一切在的时候请学会珍惜,因为大多美丽的东西只会为你来过一次。
你一不小心就会失落,无处找寻,
增加了你人生的又一次遗憾⋯⋯
过往,终是回不去的曾经。
人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人总是在回味的时候才知道甜美。
往事已矣,该放下的终归要放下,该忘记的一定要学会忘记。
其实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是我们的,在人间,我们只是一场心灵的路过而已⋯⋯或许唯一属于过我们的,只是生命刹那的快乐与悲伤,以及自己一颗思索的灵魂⋯⋯
站在时光的路口回望曾经,盘点每一份经历过的心情,人生有太多得不到的美好,有太多想不到的结局。
终有一天,我们热望过的,贪念过的,彷徨过的,握紧过的,放手过的,都将化
作尘埃随风飞去⋯⋯
人生渺如尘埃,小如露珠,寻常如泥土,从不可知处而来,到不可知处而去。
我们用灵魂结伴身体,走过这短暂的一朝一夕的寒暖,踏过流年的坎坷与花香,便是在世间真正的来过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思想政治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