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7049127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5.62KB
多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docx
《多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2022年《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2022年《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
一、案例
师:
刚才大家学习,合作得特别好。
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一次,来个分角色比赛,怎么样?
生:
(学生兴奋,跃跃欲试)
师:
大家可以自己找学习伙伴,先练习读一下自己喜欢的部分。
生:
(学生组成小组,分角色练习读,教师指导、参与。
)
师:
哪一组有信心先来比一比?
生:
(二、四组都抢着比)
师:
各组组长以先举手为先。
生:
(轮读、抢读、评读)
师生:
评选擂主。
(鼓掌祝贺)
师:
刚才大家读的语气和表情太形象了。
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
生:
(大声喊)我能画。
师:
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在画一画。
生:
(找、读、想、画)
师:
谁愿意到黑板前在图片上画一画?
生:
(一男一女到黑板前画。
)
师:
这两位“小画家”画得怎么样?
生:
我觉得画得都不错,但我想问一问:
为什么这样画?
男生:
因为铁罐说话时,特别生气,后来恼怒了,大发雷霆。
所以我把它画出眉毛竖起,两眼圆瞪瞪的样子。
女生:
老师,我是想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所以说话时,它的表情是平静的。
生:
那你为什么把它画成笑咪咪的样子呢?
女生:
因为铁罐奚落陶罐时,陶罐谦虚不懦弱,它能心平气和的跟铁罐讲理,可铁灌罐怎么也不听,这时陶罐不理它了。
所以陶罐的表情是平和的。
师:
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生:
(点头示意)
师:
谁能用恰当的词形容陶罐和铁罐?
生:
(想一会儿,纷纷举手)
师:
举手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写一写吗?
生:
(七名同学板演)
师:
这些同学,能想出这些恰当的词,真是了不起,这说明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
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
生:
(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二、分析
本教学片断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注意了指导和参与。
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但并意味着“放任自流”。
合作应该是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的合作。
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
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了教学活动。
“竞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的需要。
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竞争的。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是教学组织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需要,以评选擂主的形式,展开朗读比赛,同时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调动每一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既面向了全体又照顾了个性的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朗读竞赛中,教师还注意了读中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3、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可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
特别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
)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可见,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
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4、探究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串讲串问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
我们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汇。
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
本片断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
例如,片断的最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
“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
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
三、问题
如何真正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四、策略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问题浅显易懂的不需要浪费时间而合作研究。
“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
如出现新知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的问题,拓宽学习面的自学汇报形式等,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
探究同时还要要求小组学习,有明确的分工,有主持人和中心发言人,教会学生倾听意见,此外,要保证合作的时间,教师也可参与。
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新课程理念还指出:
语文阅读,要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使学生学到语言文字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有一定创新能力,强调了实效性。
切不可一味追求时髦,追求气氛,做无用的劳动。
2022年《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
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认识事物规律,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陶、谦、虚”等10个生字;理解“奚落、轻蔑、懦弱、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2.初读感知3品读课文4布置作业。
在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学习书面词语,二是理解句子联系,三是领悟寓意,揭示主旨。
一、学习书面词语
这课需要学习的词语包括:
奚落、傲慢、懦弱、轻蔑、和睦相处、相提并论等,这些词语多是书面词语,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词语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我把这些词语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奚落、轻蔑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懦弱是采用换词的方法理解”;“相提并论”是运用的方法理解;和睦相处则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理解。
其余则放在教学中自然渗透。
比如,在教学“奚落”这个词语时,一开始,我用导入下文的方式,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
学生读下面的对话,这样对奚落有个初步的了解,使用语言讽刺别人。
那么在下面的教学中,读到课文的第四段,也就是铁罐讽刺陶罐的话时,我又回过头来,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话,让学生理解“奚落”的意思,轻蔑的意思,这样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容易读懂铁罐的傲慢,和对陶罐的嘲讽。
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这样做,目的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词语的存在,在词语的表达方式上揣摩体会。
二、感受句子之间的联系
中年级教学中,读懂段落并运用段落去表达是读写训练的重点内容。
这篇课文在三年级上册,我觉得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理解和学习段落做铺垫。
课文第一个场景里,铁罐的语气神态变化十分明显,由傲慢,到恼怒,再到火冒三丈,程度层层加深,我引导学生“铁罐一直在嘲笑陶罐的什么短处?
”让学生回顾之前铁罐说了什么话,再读懂这些话都是围绕“陶罐易碎这个短处来说的”,这样也就更能体会铁罐的傲慢和他不听别人的解释、劝解,只是认准了自己的长处,更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
这样的联系,学生也能感受到铁罐的蛮横无理。
回过头来再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就会更深。
这样教,学生就会在课上对课文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同时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
三、领悟寓意,揭示主旨
本篇课文说明了一定的道理,事物的强弱或者人的长处和短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要发展地看问题。
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更不能恃强凌弱——要和谐相处。
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气、表情、语言的词句,认真揣摩,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生动细致的画面,铁罐肆意欺凌弱者,他无缘无故地挑衅,侮辱对方时丝毫不留情面,总认为自己不可一世,强调自己身份不一般,强调别人没有资格和自己说话甚至没有资格表达观点,直至最后欲将对方置于死地。
我从陶罐为突破口,渗透尊重别人、平等对待、和谐相处的思想,突破教学难点。
这其中,我力求发展语言、感受文化、滋养心灵为一体。
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评价不够及时,引导不够到位等等。
2022年《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3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比如:
通过“你敢碰我吗?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
通过“不敢,铁罐兄弟。
”“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
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
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
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
读铁罐的话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
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
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
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陶罐有他的优点:
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结实、美观,易携带,用途广。
然而,三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以读为本,学生在多读中认字解词,体验感悟,凸现语文的可感性和整体性。
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悟,使本堂阅读课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2022年《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4
回顾《陶罐与铁罐》的教学,感受颇深。
本课的教学目标,以人文目标为基本点,透过文本的学习,与文本交流,感受本课透过神态和语言描述表达人物内心的写法。
以期到达对学生待人处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朗读,却忽略了文本内涵的挖掘;对铁罐的反面教育过于注重,却忽略了以陶罐为住的正面引导。
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1、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资料。
课程标准指出:
“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
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说的语句,透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来体验。
课后拓展设置了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鼓励学生进行续写。
但是对续写思考不够周全,要求不够明确。
能够让学生仿照课文,透过神态和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
2、本课教学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我多次安排学生自读,指名读,表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铁罐,进行分主角表演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努力调动每一个成员学习的用心性,目的想把学习的主动权、选取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3、在教授本课时不仅仅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注重了透过反复朗读中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如“傲慢、轻蔑、相提并论”等。
在反复朗读和老师的激发下,以读带讲,学生能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在讲解轻蔑一次时,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解学,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当你这样看人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从而理解文本。
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
4、本节课让学生反复自读、展示读的资料比较多。
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每一次的朗读做出了鼓励性的有效评价,不再是空空而谈。
比如:
学生在读到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时,我给出“透过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师感受到了你的轻蔑。
从你的动作和上扬的语调中我们明白了你瞧不起陶罐。
”学生读到铁罐恼怒时,我给出“你眼睛瞪得圆圆的,从嗓子里吼出的话语,我明白你恼怒了。
你指着它,跺着脚,我感受到你恼怒了。
从你咆哮的声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气了。
”有效评价,不是“好,再来。
读得太好了!
”而是要细心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出准确、具体的指导。
教师要融入其中与学生,还有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
从而教师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5、由于太过投入铁罐的主角,课上教态显得略有生硬。
课后有老师向我提出教态要具有亲和力,语速再慢些,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会更好。
2022年《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5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
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
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
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
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
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夸张的表情等。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老师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2022年《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是篇童话故事。
是小孩子最喜欢的话题,__通过陶罐与铁罐精彩的对话的生动神态,展开了故事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针对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大部分学生能读懂课文,都能用自己的话总结__中心。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有好些孩子完全能用自己的观点总结__中心。
作为老师我,根本就没作多的准备,就是让学生自愿组合角色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种办法比老师指定的角色配合,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情感交流。
不过我也没闲着,巡视听听后指导学生读出双方角色的语气。
比如、铁罐的语气是:
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的变化。
语调上要以上扬为主,这里我配合学生角色演读了,并反复领读了,还有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讲道理,自然平稳的语气,语气要坚实有力,语调要不卑不亢。
接着我出示了一些词语:
骄傲、奚落、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兴奋、懦弱。
为了理解这些词语,我将文中四个人物设计了出来,分别由学生扮演,甲:
铁罐。
乙:
陶罐。
丙、丁:
考古人员,具体操作程序(略)。
通过这样课本剧的表演,词意自然会懂。
这里我作了过高的点拔,因为语文就得靠积累感悟,即使学生暂时不明白,感觉一下也好。
如:
我适当点拨了背景知识。
寓言,文学的一种体裁样式,它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了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这里我讲了《焰火北斗》的故事。
(具体故事略)。
本单元的作文训练也是让学生利用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特点自编童话。
于是我将课前自己的下水习作“小狗减肥记”,因为是自己写的,我就自编自演,学生可来劲儿了,还给我鼓掌,我又让学生评价,我哪儿写的好或者说的好?
举手的学生不少,有的说我抓住了“狗与猫”的对话,还有“狗与狗妈妈的对话”也有学生说我表情好……
我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也像我一样,选自己的喜欢的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
我给了学生30分钟,大多数学生写好了。
不过学生的与我的下水习作思维差不多,什么“小鸭减肥记”“小兔减肥记”虽然学生习作雷同现象较多,可我还是高兴,因为作为三年级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雷同现象”因为“雷同现象”隐含着深层价值。
学生这样“由不会写到会写”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如果没我的范文引路,学生还真不一定写的这么快。
所以我把学生习作的雷同现象归纳为“完全正常,是必然的”。
接下来,我拓宽了本课的知识面。
比如、我突然用手指“嘘”学生看见我手势,教室里安静了,我神神秘秘地说:
“听,是谁在哭?
好像是书包里发出来的……?
”教室里活跃了,有个调皮的男孩说:
“是我的铅笔……”接下来说的可多了,题材也多了“教室里的哭声”“书包里的哭声”“厨房里的哭声”“月亮和太阳想成家”“月亮和星星”……这下学生对童话故事真是略知一二了,我将自己的教学回峰一转,又回到教材,去感悟文中的角色神态的描写。
这也是我要在__中所渗透的重要写作知识点。
“阅读感悟写法”怎样运用神态描写,这是我要教学生的写作技巧。
__生动刻画了陶罐和铁罐的神态。
让学生去具体勾画文中语句。
比如、“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住房嘴!
”铁罐恼怒了。
这些生动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
那么怎样进行神态描写呢?
上完本课,我反思了,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必须以“阅读与写作”为教学中心和目的。
这样完全可以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始终贯穿在语文的实际意义中。
比如、本课要突出的语文知识点。
首先描写人物神态要与动作,语言等描写相结合。
老师戴着一幅深度近视眼镜,每当老师进教室,她总会用右手去推眼镜,然后什么也不说,把教室从四角到每个同学都得扫视一遍,然后又推推眼镜,上课……“这些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出老师既亲切又严肃,突出了个人的特点。
然后,要注意描写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表现人物心理。
如、”我感到身后有人,转身吓了我一跳,一位又高又瘦的老妇人坐在石头上,平静地望着我。
我的脸顿时热乎乎的……”这段描写将我内心的细微变化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总之,上完本课,我悟出了一点写作技巧的指导,描写人物神态要考虑__的情节和人物的处境,不能生搬硬扯。
将阅读与写作相柔和,相互穿插,要注意观察人物在各种场合的神态点滴做到心中有数,展现人物个性,看来语文真的是浩荡而又沉静,广博而又精髓。
2022年《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7
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围绕“考虑练习”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同学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颇佳。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听一听,画一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我让同学听完课文后,让同学添画表情后问:
“你为什么要这样画?
”一个同学说:
“铁罐在说话时十分生气,后来还恼怒成怒,大发雷霆,所以我要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
一位同学画完陶罐的表情后说:
“我想表示陶罐当时的谦虚,说话时心情的平静。
”所以它的表情应该是笑眯眯的。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掌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2、让同学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
阅读课文时,让同学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
为了指导同学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同学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
同学很快抓住了“高傲”、“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同学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示得淋漓尽致。
3、让同学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在同学掌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同学扮演。
同学先选定自身乐于扮演的角色,再戴好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扮演。
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身设计的动作。
同学的扮演可以是绘声绘色,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
同学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扮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陶罐和铁罐 多篇 陶罐 铁罐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