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malloc266源码分析.docx
- 文档编号:7043679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04.35KB
Dlmalloc266源码分析.docx
《Dlmalloc266源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malloc266源码分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lmalloc266源码分析
Dlmalloc-2.6.6源码分析
1.DougLeamalloc简介
DougLeamalloc是一个用C语言实现的非常流行的内存分配器,由纽约州立大学Oswego分校计算机系教授DougLea于1987年撰写,许多人将其称为DougLea的malloc,或者简称dlmalloc,目前最新版本为2.8.4。
由于具备高效且占用空间较小等特点,dlmalloc被广泛使用,用DougLea自己的话说,就是“它在一些linux版本里面作为默认的malloc被使用,被编译到一些公共的软件包里,并且已经被用于各种PC环境及嵌入式系统,以及许多甚至我也不知道的地方”。
dlmalloc的由来,从DougLea自己写的文章看,似乎是这样的:
1986年到1991年DougLea是libg++(即GNUC++library)的主要作者,当时他写了大量有着动态分配内存的C++程序,结果发现程序跑得比预期慢,内存消耗也比预想的要大很多,追究下去,发现是所在系统内存分配器的问题。
于是开始用C++为新类写一些特殊用途的分配器,但他很快意识到这并非一个好的策略,应该提供一个在C++和C环境下都能运行得很好的通用内存分配器,于是dlmalloc诞生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DougLea和一些志愿者一直都在不断的维护优化这个内存分配器。
dlmalloc之所以能被广泛应用,与其高标准的追求和不断的精益求精应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DougLea是JAVA编程界的大师级人物,也是JCP中的一员。
同时Doug还是一个无私的人,苹果越分越少,知识却越分越多,他深信知识的分享能激荡出不一样的火花。
本文以dlmalloc-2.6.6为分析对象,之所以选择这个版本而不是最新的版本,原因如下,一是公司项目操作系统用的是eCos,而eCos用的是dlmalloc-2.6.6;二是网友lenky0401已经很详细的分析了dlmalloc-2.8.3(见“参考文档”一节)。
另外一个顺带的好处就是,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可以找到从2.6.6到2.8.3的变迁及其缘由。
尽管dlmalloc经历了诸多版本的变化,然而malloc算法的两个核心元素一直没变:
边界标记和分箱管理。
2.边界标记
在继续深入之前,有必要解释一下chunk的概念,这个概念对内存分配器而言十分重要。
chunk,“大块”的意思,在dlmalloc中指包含了用户空间、heap控制信息空间及出于对齐需求而多出来的空间的内存空间,是dlmalloc分配释放的基本操作对象。
有两种类型的chunk,已分配的chunk和未分配的chunk,两者交错排列,占据了整个heap空间。
注意,没有相邻的两个未分配chunk,因为在调用free()释放被使用过的chunk时,dlmalloc将合并任何相邻的空闲chunk。
交错的两种chunk看起来像这样:
图1
Dlmalloc使用双向链表来管理空闲chunk,其节点数据结构体定义如下,
structmalloc_chunk
{
INTERNAL_SIZE_Tprev_size;/*Sizeofpreviouschunk(iffree).*/
INTERNAL_SIZE_Tsize;/*Sizeinbytes,includingoverhead.*/
structmalloc_chunk*fd;/*doublelinks--usedonlyiffree.*/
structmalloc_chunk*bk;
};
成员prev_size记录了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前一个chunk的大小,利用prev_size可以找到前一个chunk,这在free()时合并前一个空闲块时派上了用场;
成员size记录了该chunk的大小,dlmalloc在32位处理器上总是8字节对齐,故size的低三位对size而言是无效的,dlmalloc利用这三位来记录一些信息,具体如下:
#definePREV_INUSE0x1
bit[0]:
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前一个chunk是否被分配使用的标志,如果为0x1,说明被分配;
#defineIS_MMAPPED0x2
bit[1]:
如果为0x1,则表明该chunk通过mmap()分配而得,那么在释放时调用munmap();
fd和bk则分别指向双向链表中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
其物理布局看起来像这样:
图2
可以看出,chunk指针指向heap内部控制信息,图中head和foot区域的Sizeofchunk必须是一样的,如此nextchunk才能根据Sizeofchunk准确找到chunk的位置。
另一种是已分配的chunk,其结构体和未分配chunk结构体一样,只是不会使用fd和bk两个成员,因为被分配后已经不需要这两个域了,其物理布局看起来像下图,chunk指后面8字节的偏移处,即mem区域,是返回给用户的内存指针,该chunk的heap控制信息占据了8个字节,
图3
在调用malloc()时首先会将用户申请的size转换为系统可用的size,
#definerequest2size(req)\
(((long)((req)+(SIZE_SZ+MALLOC_ALIGN_MASK))<\
(long)(MINSIZE+MALLOC_ALIGN_MASK))?
MINSIZE:
\
(((req)+(SIZE_SZ+MALLOC_ALIGN_MASK))&~(MALLOC_ALIGN_MASK)))
在32位处理器上等同下列表达式,
#definerequest2size(req)\
(((long)((req)+(0x4+0x7))<\
(long)(0x10+0x7))?
((0x10+0x7)&~(0x7)):
\
(((req)+(0x4+0x7))&~(0x7)))
从这个宏定义中,我们可以获取三点信息:
一是系统可用的size和用户申请的size的差值,最小是0x4;
二是系统可用的size最小为16个字节,即sizeof(malloc_chunk);
三是系统可用的size8字节对齐;
说到这,或许你已经发现一个问题了,如果用户申请20个字节的空间,姑且称之为A,系统会分配24字节,而chunk的heap控制信息占了8个字节,那留给用户使用的只剩下18个字节了。
如此看来,岂不是会覆盖下一个chunk(姑且称之为B)的“Sizeofpreviouschunk”区域?
这个问题问得好,学而思,而后得解,我们才能更加充分认识到这个设计的思想。
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时候需要定位前一个chunk?
只有在释放一块空间,判断前一个chunk是否空闲时才需要该动作。
换而言之,当一个chunk被分配使用时,它根本不需要下一个chunk被释放时来合并它,既然不需要,就利用起来吧。
于是,B的“Sizeofpreviouschunk”区域也被纳入到A的用户空间中了。
图4
从这一点讲,上图中的“Sizeofpreviouschunk,ifallocated”的表述是不对的,应该是“Sizeofpreviouschunk,iffreed”。
我曾分配了大小为0x98c的一块空间,打印出来的控制信息证明了我的观点。
图5
Sizeofpreviouschunk域为0x0,属于上一个chunk的用户空间;
Sizeofchunk为0x991,bit[0]=0x1说明上一个chunk被分配使用,0x990是该chunk的大小,加上nextchunk的Sizeofpreviouschunk域4个字节,总共0x994,刚好比用户申请的0x98c多出8个字节;
Nextchunk的Sizeofchunk域为0x607f,0x607e为nextchunk的大小,bit[0]=0x1表明上一个chunk被分配使用。
3.分箱管理
bin的英文含义是”箱柜“,当我们谈到bin,是指某个双向链表的头节点,该链表的成员节点存放着某一特定范围size的空闲chunk。
通过size,我们可以快速的定位binindex,然后遍历其指向的链表,寻找合适的chunk进行分配,或者将释放的chunk插入到链表中合适的地方。
图6
程序定义了一个全局静态数组av_[]存放每种bin的头节点,
typedefstructmalloc_chunk*mbinptr;
staticmbinptrav_[128*2+2]
数组类型mbinptr是一个指针,大小为4个字节,数组大小为(128×2+2)*4=1032字节,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既然存放头节点,节点类型为malloc_chunk,一个节点就需要16bytes,总共有128个头节点,理应需要128*16=2048字节才对,现在av_[]才1032字节,是如何放下所有的头节点信息的呢?
对于头节点而言,有效的是fd和bk,成员prev_size和size并没有用到,既然没用,那空间能否节约下来呢?
可以的,看看dlmalloc是如何做到的。
#definebin_at(i)((mbinptr)((char*)&(av_[2*(i)+2])-2*4))
以分配16bytes为例,其箱号为16/8=2,于是,bin_at
(2)-->((mbinptr)((char*)&(av_[6])-2*4)),最终bin_at
(2)将地址&av_[4]强行转换为mbinptr指针,用这个指针访问fd和bk,得到的其实是av_[6]和av_[7]中存放的内容。
我们看看dlmalloc中两个特殊的分箱top和last_remainder,
#definetop(bin_at(0)->fd)/*Thetopmostchunk*/
#definelast_remainder(bin_at
(1))/*remainderfromlastsplit*/
top最初被称为wildernesschunk,指向dlmalloc可用内存的最高端的边界chunk,因为在边界处,top是唯一一个可以任意扩展的块(在Unix上可以通过库函数sbrk())。
top比较特殊,它不受任何分箱管理,当其它分箱没有可用的chunk时才会用到top。
在dlmalloc初始化刚完成时,整个受dlmalloc管理的内存就是一个chunk,top即指向这个chunk。
last_remainder总是指向最近被分割chunk的剩下那一部分。
如果malloc()在分配时没找到“精确匹配”的块,则优先去查看last_remainder是否够用。
从局部性原理来讲,连续申请分配内存的代码总是趋向于有共同的生命周期,它们释放的chunk也就有更大的机会合并成一个大的chunk。
了解完top和last_remainder,我们继续往下看。
last_remainder的箱号为1,bin_at
(1)将地址&av_[2]强行转换为mbinptr指针,访问fd和bk,得到的其实是av_[4]和av_[5]中存放的内容,即bin_at
(2)的prev_size域和bin_at
(1)的fd域重叠,bin_at
(2)的size域和bin_at
(1)的bk域重叠,看起来像这样(方格内的数字以4个字节为单位):
图7
同理,bin_at
(1)的prev_size域和bin_at(0)的fd域重叠,bin_at
(1)的size域和bin_at(0)的bk域重叠在一起。
通过这种叠加使用,dlmalloc使得本该占据2048字节空间的需求变成了1032字节。
这里体现了DougLea的一个设计宗旨:
MinimizingSpace,即用于heap控制的内存要最小化。
原话是这样说的,
Theallocatorshouldnotwastespace:
itshouldobtainaslittlememoryfromthesystemaspossible,andshoudmaintainmemoryinwaysthatminimizefragmentation--"holes"incontiguouschunksofmemorythatarenotusedbytheprogram.
好吧,你说,必须得承认,dlmalloc确实很省空间,但是从上面这个图看来,av_[0]和av_[1]似乎没有被用到,浪费好像不符合MinimizingSpace的原则哦。
当然不会,dlmalloc为达到快速检索分箱的目的,使用了一个小技巧,#definebinblocks(bin_at(0)->size)/*bitvectorofnonemptyblocks*/
即用binblocks建立了所有分箱的一个bitmap,binblocks的bit来表示连续的4个相邻的bin是否为空,只要有一个不为空,其对应的bit置1。
binblocks实际上是av_[1],一个32位数据类型,32×4=128,正好对应128个bins。
扫描时先判断binblocks的相应位,只有当bit不为空时才会真正的去扫描对应的bin。
每一个bin的用途描述如下:
#definetop(bin_at(0)->fd)/*Thetopmostchunk*/
#definelast_remainder(bin_at
(1))/*remainderfromlastsplit*/
由上宏定义可知,
top(topmostchunk)-->0
last_remainder-->1
对小于512bytes的内存申请,箱号=size/8,分箱如下:
0x0~0x1ff-->2~63;
大于等于512bytes的分箱如下(以下数据用程序打印出来):
0x200~0x23f-->64
0x240~0x27f-->65
0x280~0x2bf-->66
0x2c0~0x2ff-->67
0x300~0x33f-->68
0x340~0x37f-->69
0x380~0x3bf-->70
0x3c0~0x3ff-->71
0x400~0x43f-->72
0x440~0x47f-->73
0x480~0x4bf-->74
0x4c0~0x4ff-->75
0x500~0x53f-->76
0x540~0x57f-->77
0x580~0x5bf-->78
0x5c0~0x5ff-->79
0x600~0x63f-->80
0x640~0x67f-->81
0x680~0x6bf-->82
0x6c0~0x6ff-->83
0x700~0x73f-->84
0x740~0x77f-->85
0x780~0x7bf-->86
0x7c0~0x7ff-->87
0x800~0x83f-->88
0x840~0x87f-->89
0x880~0x8bf-->90
0x8c0~0x8ff-->91
0x900~0x93f-->92
0x940~0x97f-->93
0x980~0x9bf-->94
0x9c0~0x9ff-->95
0xa00~0xbff-->96
0xc00~0xdff-->97
0xe00~0xfff-->98
0x1000~0x11ff-->99
0x1200~0x13ff-->100
0x1400~0x15ff-->101
0x1600~0x17ff-->102
0x1800~0x19ff-->103
0x1a00~0x1bff-->104
0x1c00~0x1dff-->105
0x1e00~0x1fff-->106
0x2000~0x21ff-->107
0x2200~0x23ff-->108
0x2400~0x25ff-->109
0x2600~0x27ff-->110
0x2800~0x29ff-->111
0x2a00~0x2fff-->112
0x3000~0x3fff-->113
0x4000~0x4fff-->114
0x5000~0x5fff-->115
0x6000~0x6fff-->116
0x7000~0x7fff-->117
0x8000~0x8fff-->118
0x9000~0x9fff-->119
0xa000~0xffff-->120
0x10000~0x17fff-->121
0x18000~0x1ffff-->122
0x20000~0x27fff-->123
0x28000~0x3ffff-->124
0x40000~0x7ffff-->125
size>=0x80000-->126
dlmalloc的实现使用两个宏来完成对于bin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宏定义frontlink(P,S,IDX,BK,FD)将某个chunk放入对应的bin链表,定义如下:
#definefrontlink(P,S,IDX,BK,FD)\
{\
if(S {\ IDX=smallbin_index(S);\ mark_binblock(IDX);\ BK=bin_at(IDX);\ FD=BK->fd;\ P->bk=BK;\ P->fd=FD;\ FD->bk=BK->fd=P;\ }\ else\ {\ IDX=bin_index(S);\ BK=bin_at(IDX);\ FD=BK->fd;\ if(FD==BK)mark_binblock(IDX);\ else\ {\ while(FD! =BK&&S BK=FD->bk;\ }\ P->bk=BK;\ P->fd=FD;\ FD->bk=BK->fd=P;\ }\ } 对应的逻辑示意图如下: 图8 如果chunksize小于512,则很好挂载,先除以8找到箱号,然后插入到头节点和头节点fd域指向的第一个节点之间,因为所有的chunk大小都一样; 如果chunksize大于等于512,则稍微麻烦一点,沿着头节点fd指针开始寻找,或者碰到size相等或更大的chunk,则插在该chunk之前;如果需挂载chunk的size 在该bin中最大,则插在最后一个chunk和头节点之间。 这种最糟糕的情况会导致遍历完整个链表才能找到插入的地方,从执行效率来讲,并非最佳。 在dlmalloc2.8.3版本中,这一部分不再使用双向链表,而是使用二叉树来管理,在搜素上会更快速。 宏定义unlink(P,BK,FD)则将一个chunk从它所在的链表取走,类似于将一个节点从双向链表中解除。 其定义如下: /*takeachunkoffalist*/ #defineunlink(P,BK,FD)\ {\ BK=P->bk;\ FD=P->fd;\ FD->bk=BK;\ BK->fd=FD;\ } 4.内存分配相关函数 本节主要对dlmalloc内存分配器的核心函数mALLOc()以及相关函数进行讲解,函数mALLOc用于服务应用程序的内存空间申请请求,因此也是我们平常使用得最多的两个函数(另外一个fREe())之一。 下面我们先来直接看源码并同时进行分析。 (下面给出的源码都已标号,标号为源文件malloc-2.6.6.c内的实际行号,未标号的行都为我给出的分析注解内容。 ) 4.1函数mALLOc() 2110#if__STD_C 2111Void_t*mALLOc(size_tbytes) 2112#else 2113Void_t*mALLOc(bytes)size_tbytes; 2114#endif 2115{ 2116mchunkptrvictim;/*inspected/selectedchunk*/ 2117INTERNAL_SIZE_Tvictim_size;/*itssize*/ 2118intidx;/*indexforbintraversal*/ 2119mbinptrbin;/*associatedbin*/ 2120mchunkptrremainder;/*remainderfromasplit*/ 2121longremainder_size;/*itssize*/ 2122intremainder_index;/*itsbinindex*/ 2123unsignedlongblock;/*blocktraverserbit*/ 2124intstartidx;/*firstbinofatraversedblock*/ 2125mchunkptrfwd;/*misctempforlinking*/ 2126mchunkptrbck;/*misctempforlinking*/ 2127mbinptrq;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malloc266 源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