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企业会计学计算题汇总.docx
- 文档编号:7039085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47KB
自考企业会计学计算题汇总.docx
《自考企业会计学计算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企业会计学计算题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企业会计学计算题汇总
自考企业会计-计算题汇总
学习过程中,很多案例都是企业中遇到的,要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会计和老总去关心了解记忆
第二章
1、未达账项调整公式: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已付企业未付=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第三章
1、应收票据利息=应收票据面值*票面利率*期
2、限票据贴现所得额: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票据利息;
票据贴现值=票据期限-持票期限;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所得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第四章
1、加权平均法:
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寂寞结存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2、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单位成本=(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成本+本次收货实际成本)/(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货数量)
3、毛利率法: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成本(发出存货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本期发生存货成本;
4、零售价法:
期末存货的售价总额=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售价总额-本期销售存货的售价总额;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存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存货售价)*100%;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
本期销售成本(发出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5、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技术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第六章
固定资产折旧
1、直线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本月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4、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各期期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各期期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总和;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第八章
1、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2、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 进项税额转出
第九章
1、债券发行价格=到期偿还的本金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票面利息按市场利率折算的现值
2、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的发行价格=债券面值*复利现值系数+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年金现值系数
3、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发行价格=债券面值*(1+票面利率*期数)*复利现值系数
第十一章
1、本期完工产品总成本=起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2、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损失)
3、营业总额=营业利群+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十二章
1、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4、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
5、权益乘数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上期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利息调整额=票面利息-实际利息
摊余成本=上期摊余成本-利息调整额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销售净利率=税后净利÷营业收入×100%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股东权益平均总额=(期初股东权益余额+期末股东权益余额)÷2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总额×100%
典型例子:
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本月有关资料如下:
(1)月初“原材料”账户余额为80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余额为24000元;
(2)5日,购入原材料,计划成本为400 000元,实际成本为 380 000元;
(3)10日,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为700 000元;
(4)26日,购入原材料,计划成本为600 000元,实际成本为650 000元;
要求:
(1)计算本月末原材料成本差异额(标明“超支”或“节约”);
答案:
原材料成本差异额=24000+(38000-4000000)+(650000-600000)=54000(元)(超支)
(2)计算本月原材料成本差异率;
答案: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54000/(800000+400000+600000)=3%
(3)计算本月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额;
答案:
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额=700000×3%=21000(元)
(4)计算本月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答案:
发出原材料实际成本=700000+21000=721000(元)
(5)计算本月末“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余额(标明“借”或“贷”方向)。
答案: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余额=54000-21000=33000(元)账户余额为借方
2、某企业本年度有关资料如下:
(1)商品销售收入400万元,商品销售成本26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0万元;
(2)投资收益200万元;
(3)管理费用50万元,销售费用3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
(4)资产减值损失10万元;
(5)营业外收入4万元;
(6)企业所得税费用50万元;
(7)应收账款年初余额52万元,应收账款年末余额48万元。
要求:
(1)计算营业利润;答案:
营业利润=(400-260-20)+200-(50+30+10)-10=220(万元)
(2)计算利润总额;答案:
利润总额=220+4=224(万元)
(3)计算净利润;答案:
净利润=224-50=174(万元)
(4)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答案:
应收账款周转率=400÷((52+48)÷2)=8(次)
(5)假定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28万元,分析说明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对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影响?
答案:
应收账款周转率=400÷((52+28)÷2)=10(次)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表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加快,资产的流动性更强。
3、某企业2008年开始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提取比率为2%。
2008年年末“应收账款”账户余额为400000元。
2009年发生坏账损失3000元,2009年年末“应收账款”账户余额为600000元。
2010年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2000元,2010年年末“应收账款”账户余额为500000元。
要求:
(1)计算2008年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
(2)计算2009年“坏账准备”账户期末余额;
(3)计算2009年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
(4)计算2010年“坏账准备”账户期末余额;
(5)计算2010年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
答案:
(1)2008年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为:
400000*2%=8000(元)
(2)2009年“坏账准备”账户期末余额为:
8000+600000*2%-3000=17000(元)
(3)2009年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为:
600000*2%-3000=9000(元)
(4)2010年“坏账准备”账户期末余额为:
17000+500000*2%+2000=29000(元)
(5)2010年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为:
500000*2%+2000=12000(元)
4、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购入需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92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5.64万元,另支付安装费用10万元。
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
要求:
(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
(2)计算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的年折旧额;
(3)计算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的第二年年折旧额;
(4)试比较分析第二年采用两种折旧方法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答案:
(1)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92+10=102(万元)
(2)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的年折旧额为:
(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102-2)/4=25(万元)
(3)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的第二年年折旧额为:
(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各期期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各期期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总和=(102-2)*3/(4+3+2+1)=30(万元)
(4)略
5、丁工业企业库存商品核算采用实际成本法。
2011年4月份该企业生产销售新产品M,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5日,完工入库M产品100件,单位成本79元;
(2)15日,完工入库M产品600件,单位成本100元;
(3)16日,销售M产品300件;
(4)20日,完工入库M产品300件,单位成本76元;
(5)24日,销售M产品600件。
要求:
(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销售M产品总成本;
(2)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销售M产品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3)比较分析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对当月利润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先进先出法:
本月销售产品总成本=(100×79+200×100)+(100×400+200×76)=83100(元)
(2)加权平均法:
本月销售产品单位成本=(100×79+600×100+300×76)÷(100+600+300)=90.7(元) 总成本=900×90.7=81630(元)
(3)影响:
本月采用加权平均法算出的利润高于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利润。
理由:
采用加权平均法算出的销售产品总成本低于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销售产品总成本。
6、2010年,戊公司期初资产总额为1100万元,期末资产总额为1300万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净利润72万元。
2011年,该公司拟增加一条生产线。
该生产线投产后,预计期末资产总额为1500万元,预计营业收入达到1225万元,预计净利润达到98万元。
要求:
(1)计算2010年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净利率;
(2)计算2011年预计销售净利率和预计资产净利率;
(3)分析说明该生产线投产后获利能力的变化。
答案:
(1)2010年销售净利率=72÷1000×100%=7.2%
2010年资产净利率=72÷[(1100+1300)÷2]×100%=6%
(2)2011年销售净利率=98÷1225×100%=8%
2011年资产净利率=98÷[(1500+1300)÷2]×100%=7%
(3)因为增加生产线使得本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净利率均提高,所以获利能力增强。
年折旧额=(原始价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丁公司的一台环保设备,原始价值6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3万元。
会计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要求:
(1)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各年折旧额;
(2)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前两年的折旧额;
(3)计算两种折旧方法前两年计提折旧额的差异;
(4)分析采用两种折旧方法对企业前两年利润的影响。
答案:
(1)平均年限法下各年折旧额 =(600-3)/5=119.4(万元)
(2)第一年折旧额=600*40%=240(万元)第二年折旧额=(600-240)* 40%=144(万元)
(3)第一年差异=240-119.4=120.6(万元) 第二年差异=144-119.4=24.6(万元)
(4)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一年企业利润减少120.6万元,第二年企业利润会减少24.6万元
7、2010年12月20日,戊公司召开经营状况分析会,采购部经理提出,12月份准备购入原材料50万元。
假定12月份除购入原材料业务外涉及的其它资产、负债数据不变。
2010年11月,戊公司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简表)
戊公司 2010年11月30日 单位:
万元
资产
期末余额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期末余额
货币资金
70
短期借款
90
应收账款
180
应付账款
70
存货
150
应交税费
40
长期资产
400
长期负债
250
所有者权益
350
资产总计
8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800
要求:
(1)计算戊公司2010年11月末的流动比率;
(2)若采取现购方式购入原材料50万元,计算戊公司12月末的流动比率;
(3)若采取赊购方式购入原材料50万元,计算戊公司12月末的流动比率;
(4)分析说明上述两种不同付款方式对流动比率和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
答案:
(1)戊公司2010年11月末的流动比率=(800-400)/(800-250-350)=2
(2)若采取现购方式购入原材料50万元,戊公司12月末的流动比率=(800-400)/(800-250-350)=2
(3)若采取赊购方式购入原材料50万元,戊公司12月末的流动比率=(400+50)/(200+50)=1.8
(4)通过计算可知,若采取现购方式购入原材料,则企业的流动比率不变,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没有影响;若采取赊购方式购入原材料,则企业的流动比率降低,从而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变弱。
8、A公司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200 000元,其中生产甲产品耗用120 000元,乙产品耗用80 000元;分配工资费用80 000元,其中甲产品生产工人工资30 000元,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2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 000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10 000元;当月生产车间发生办公费10 000元。
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要求:
(1)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并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计算甲产品的生产成本;
(3)计算乙产品的生产成本;
(4)分析产品的成本构成,并说明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区别。
答案:
(1)计算制造费分配率:
制造费分配率=(10000+20000)÷(30000+20000)=0.60
甲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0.6×30000=18000(元)
乙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0.6×20000=12000(元)
(2)甲产品的生产成本=120000+30000+18000=168000(元)
(3)乙产品的生产成本=80000+20000+12000=112000(元)
(4)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9、B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有关财务数据如下:
要求:
(1)计算B公司201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
(2)计算B公司2012年l2月31日股东权益比率;
(3)计算B公司2012年12月31日产权比率;
(4)若B公司向银行申请长期借款,分析取得银行借款后,对公司上述财务指标的影响。
答案:
(1)资产负债率=(720÷1200)×100%=60%
(2)股东权益比率=(480÷1200)×100%=40%
(3)产权比率=720÷480=1.5
(4)取得银行借款后,资产负债率提高,股东权益比率下降,产权比率上升。
10、A 公司 2012 年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如下:
(1)8 月 20 日,以每股 10.20 元购入 S 公司股票 10 000 股。
其中含有己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每股 0.20 元;另支付交易费用 500 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全部款项。
(2)9 月 30 日,S 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到每股 11 元。
(3)10 月 15 日,以每股 11.80 元将持有的 S 公司股票全部售出。
要求:
(1)计算购入 S 公司股票的成本,并说明对 8 月份利润表具体项目的影响金额;
(2)计算说明 S 公司股票上涨对 9 月份利润表具体项目的影响金额;
(3)计算出售 S 公司股票的损益;
(4)分析说明 10 月份出售 S 公司股票对利润表具体项目的影响金额。
答案:
(教材出处P69)
(1)S 公司股票的成本=(10.2-0.2) ×10 000=100 000(元) 购买股票对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影响金额=0.2 ×10 000=2 000(元)
(2)股票上涨对利润表中的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金额=(11-10)×10 000=10 000(元)
(3)股票的损益 =(11.8-10)×10 000=18 000(元)
(4)因为出售后要将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的部分转出计入到当期投资收益,所以出售 股票对利润表中的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金额为 10 000 元; 出售股票对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影响金额=(11.8-10)×10 000=18 000(元)
11、B上市公司 2012 年度部分财务数据如下:
2012年B公司部分财务数据表
年度
金额(万元)
期初净资产(股东权益)余额
l4 000
期末净资产(股东权益)余额
18000
营业收入
10000
税后净利润
2000
2012年末B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2000万股。
要求:
(1)计算该公司销售净利率;
(2)计算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3)计算该公司普通股每股盈余;
(4)分析说明净资产收益率的作用。
答案:
(教材出处 P308)
(1)销售净利率 =税后净利÷营业收入×100% =2 000÷10 000×100%=20%
(2)股东权益平均总额=(期初股东权益余额+期末股东权益余额)÷2
=(l4 000+ l8 000)÷2=16 000(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总额×100%
=2 000÷16 000×100%=12.5%
(3)每股盈余=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
=2 000÷2 000=1(元/股)
(4)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每1元股东资本赚取的净收益为0.125 元,是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反映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尤其能反映所有者投资的效益髙低。
12、某公司为弥补生产经营资金不足,于2008年1月1日发行一批面值1000000元,期限4年,票面利率6%、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
债券发行时市场利率为7%,该公司按966132元的价格发行。
9-208
要求:
(1)计算2008年债券票面利息、实际利息、利息调整额和摊余成本;
(2)计算2009年债券票面利息、实际利息、利息调整额和摊余成本。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1)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1000000×6%=60000(元)
实际利息=上期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966132×7%=67629.24(元)
利息调整额=票面利息-实际利息=60000-67629.24=-7629.24(元)
摊余成本=上期摊余成本-利息调整额=966132+7629.24=973761.24(元)
(2)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1000000×6%=60000(元)
实际利息=上期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973761.24×7%=68163.29(元)
利息调整额=票面利息-实际利息=60000-68163.29=-8163.29(元)
摊余成本=上期摊余成本-利息调整额=973761.24+8163.29=981924.53(元)
13、某公司20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金额如下:
流动资产合计数为3600万元,其中存货为1200万元;流动负债合计数为2000万元;资产总额为8000万元,负债总额为4400万元。
【见12-303】
要求:
(1)计算该公司2009年的流动比率;
(2)计算该公司2009年的速动比率;
(3)计算该公司2009年的资产负债率;
(4)假设该公司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合计数不变,请分析说明存货金额下降会对速动比率和短期偿债能力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3600÷2000=1.8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600-1200)÷2000
=1.4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4400÷8000=55%
(4)在公司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均不变的情况下,存货金额下降会提高企业的速动资产,进而提高企业的速动比率,使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企业 会计学 算题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