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毕业设计.docx
- 文档编号:7038042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40.39KB
四等水准测量毕业设计.docx
《四等水准测量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等水准测量毕业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等水准测量毕业设计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
项目名称:
校内四等水准测量
学生姓名:
******************
专业班级:
测绘0902
指导老师:
******************
系主任:
甘孝君
评阅人:
甘孝君
2012年5月
第一章项目概述
四等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进行的工作大致相同,都需要拟定水准路线、选点、埋石和观测等几大程序,所不同的是四等水准测量必须使用双面尺观测、记录计算观测顺序、精度要求不同等。
按照学校的毕业设计要求,本人承担了校内四等水准测量,主要范围在学校主干道,学校提供的四个已知点,起始高程为50m。
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10个测站位宜。
测量工具:
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1对、尺垫2个、记录板1块、四等水准记录表2份、脚架1个。
第二章项目主要步骤
(1)一人观测、一人记录、两人立尺,施测两个站后应轮换工种。
(2)四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程序如下:
1、照准后视标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2、照准前视标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3、照准前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4、照准后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这种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黑、黑、红、红)。
(四等水准测量每站观测顺序也可以采用“后后前前”(黑、红、黑、红)的观测程序。
)
第三章外业观测要求与外业观测数据
3.1外业观测要求
1.水准测量工作要求全组人员紧密配合,互谅互让,禁止闹意见。
2.中丝读数一律取四位数,记录员也应记满四个数字,“0”不可省略。
3.扶尺者要将尺扶直,与观测人员配合好,选择好立尺点。
4.水准测量记录中严禁涂改、转抄,不准用钢笔、圆珠笔记录,字迹要工整、整齐、清洁。
5.每站水准仪置于前、后尺距离基本相等处,以消除或减少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的误差及其它误差的影响。
6.在转点上立尺,读完上一站前视读数后,在下站的测量工作未完成之前绝对不能碰动尺垫或弄错转点位置。
7.为校核每站高差的正确性,应按变换仪器高方法进行施测,以求得平均高差值作为本站的高差。
有关技术指标的限差规定见表
等级
视线
高度
(m)
视距
长度
(m)
前后
视觉差
(m)
前后视距
累积差
(m)
黑、红面
分画读
数差
(mm)
黑、红面
分画所测
高差之差
(mm)
路线
闭合差
(mm)
四
0.2
80
3.0
10.0
3.0
5.0
注:
表中L为路线总长,以km为单位。
3.2外业观测数据
原始数据记录表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时间:
2012年5月31日天气:
晴成像:
观测者:
刘帆记录者:
刘春华班级:
测绘0902小组:
测
站编
号
点
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中丝读数
(m)
黑+K-红
(mm)
高差中数
(m)
备注
上丝
上丝
后视距(m)
前视距(m)
黑面
红面
视距差d(m)
∑d
(m)
1
A
1344
1191
后47
1550
6337
0
1755
1600
前46
1396
6082
+1
41.1
40.9
后-前
+0154
+0255
-1
+0.2
+0.2
2
B
1281
1327
后46
1454
6138
+3
1623
1660
前47
1495
6280
+2
34.2
33.3
后-前
-0041
-0142
+1
+0.9
+1.1
3
1498
1324
后47
1606
6392
+1
1712
1536
前46
1430
6116
+1
21.4
21.2
后-前
+0176
+0276
0
+0.2
+1.3
4
C
1433
1278
后46
1558
6246
-1
1684
1518
前47
1398
6186
-1
25.1
24.0
后-前
+0160
+0060
0
+1.1
+2.4
5
1377
1343
后47
1478
6264
+1
1577
1568
前46
1456
6142
+1
20.0
22.5
后--前
+0022
+0122
0
-2.5
-0.1
6
1372
1382
后46
1447
6134
0
1522
1534
前47
1457
6245
-1
15.0
15.2
后--前
-0010
-0110
+1
-0.2
-0.3
7
1288
1290
后47
1454
6240
+1
1620
1600
前46
1445
6132
0
33.2
31.0
后-前
+0009
+0108
+1
+2.2
+1.9
8
D
1290
1171
后46
1431
6118
0
1573
1434
前47
1301
6089
-1
28.3
26.3
后-前
+0130
+0029
+1
+2.0
+3.9
9
1058
1600
后47
1301
6089
-1
1548
2077
前46
1838
6525
0
49.0
47.7
后-前
-0537
-0436
-1
+1.3
+5.2
10
A
1439
1501
后46
1591
6277
+1
1741
1794
前47
1648
6434
+1
30.2
29.3
后-前
-0057
-0157
0
+0.9
+6.1
检核计算
∑后
∑前
∑后-∑前
注:
K为水准尺常数,K=4.687m或4.787m
第四章水准测量数据处理要求与处理结果
4.1数据处理要求
全路线施测完毕后计算:
1.路线总长(即各站前、后视距之和);
2.各站前、后视距差之和(应与最后一站累积视距差相等);
3.各站后视读数和、各站前视读数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应为上两项之差的1/2);
4.路线闭合差(应符合限差要求);
5.各站高差改正数及各待定点的高程。
4.2数据处理成果
点名
距离L
(km)
平均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备注
A
50
0.1495
+0.112
-1
+0.111
B
50.111
0.0917
+0.336
-1
+0.335
C
50.446
0.1915
+0.150
-2
+0.148
D
50.594
0.1562
-0.593
-1
-0.594
A
50
Σ
0.5889
+0.005
-5
0
辅助计算
mm
mm
第五章成果一览
1、四等水准数据一份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时间:
2012年5月31日天气:
晴成像:
观测者:
刘帆记录者:
刘春华班级:
测绘0902小组:
测
站编
号
点
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
及
尺号
标尺中丝读数
(m)
黑+K-红
(mm)
高差中数
(m)
备注
上丝
上丝
后视距(m)
前视距(m)
黑面
红面
视距差d(m)
∑d
(m)
1
A
1344
1191
后47
1550
6337
0
+0.154
1755
1600
前46
1396
6082
+1
41.1
40.9
后-前
+0154
+0255
-1
+0.2
+0.2
2
B
1281
1327
后46
1454
6138
+3
-0.042
1623
1660
前47
1495
6280
+2
34.2
33.3
后-前
-0041
-0142
+1
+0.9
+1.1
3
1498
1324
后47
1606
6392
+1
+0.176
1712
1536
前46
1430
6116
+1
21.4
21.2
后-前
+0176
+0276
0
+0.2
+1.3
4
C
1433
1278
后46
1558
6246
-1
+0.160
1684
1518
前47
1398
6186
-1
25.1
24.0
后-前
+0160
+0060
0
+1.1
+2.4
5
1377
1343
后47
1478
6264
+1
+0.022
1577
1568
前46
1456
6142
+1
20.0
22.5
后--前
+0022
+0122
0
-2.5
-0.1
6
1372
1382
后46
1447
6134
0
-0.010
1522
1534
前47
1457
6245
-1
15.0
15.2
后--前
-0010
-0110
+1
-0.2
-0.3
7
1288
1290
后47
1454
6240
+1
+0.008
1620
1600
前46
1445
6132
0
33.2
31.0
后-前
+0009
+0108
+1
+2.2
+1.9
8
D
1290
1171
后46
1431
6118
0
+0.130
1573
1434
前47
1301
6089
-1
28.3
26.3
后-前
+0130
+0029
+1
+2.0
+3.9
9
1058
1600
后47
1301
6089
-1
-0.536
1548
2077
前46
1838
6525
0
49.0
47.7
后-前
-0537
-0436
-1
+1.3
+5.2
10
A
1439
1501
后46
1591
6277
+1
-0.057
1741
1794
前47
1648
6434
+1
30.2
29.3
后-前
-0057
-0157
0
+0.9
+6.1
检核计算
∑后
14870
62235
+0005
∑前
14864
62231
297.5
291.4
∑后-∑前
+00006
+00004
+6.1
+6.1
注:
K为水准尺常数,K=4.687m或4.787m
2、高程配赋表:
点名
距离L
(km)
平均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备注
A
50
0.1495
+0.112
-1
+0.111
B
50.111
0.0917
+0.336
-1
+0.335
C
50.446
0.1915
+0.150
-2
+0.148
D
50.594
0.1562
-0.593
-1
-0.594
A
50
Σ
0.5889
+0.005
-5
0
辅助计算
mm
mm
3:
水准路线略图
第六章技术总结
6.1技术总结
四等闭合水准测量的好坏,固然决定于测量质量的好坏,固然决定于所选择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但更重要的是实际施测工作的质量。
一方面在重要工程开始施测前,要充分做好人员准备,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质量保证体系的贯彻落实。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采取如下措施:
(1)在水准点已知点或待定点上立尺时,不得放尺垫。
(2)水准尺应该立直,不能左右倾斜,更不能前后俯仰。
(3)在观测人员未搬站之前,后视点尺垫不能动。
(4)前后视距离应大致相同,立尺时可用步丈量。
(5)一切外业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用铅笔直接记录在手簿中,记录的文字和数字应端正、整洁、清晰,杜绝潦草模糊。
(6)外业手簿中的记录和计算的修改以及观测结果点的作废,禁止擦拭、涂抹于刮补而应以横线或斜线划去,并在本格内的上方写出正确数字和文字。
除计算数据外,所有观测数据的修改和作废,必须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及重测结果记与何处。
重测记录前需要加重测二字。
6.2技术结论
(1)通过顺利完成后的误差计算证明,四等测量采用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符合设计书和相关规程的各项要求,达到了技术设计的目的,满足了工程的需要。
第七章个人总结
在这次学校的进行的四等水准测量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测量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由于是同组合作,所以在实习程中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首先要拟订准确的计划,分工明确,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考虑同组人的工作,尽量要为别人带来便利。
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在各项工作中不能达到质量和速度并进的方式,还需虚心学习他人的工作方法结合自己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工程有多样工种时应对症下药针对性解决问题。
在工程中不论大小事工作流程要快速合理。
总之,我觉得态度是很重要的,态度决定着我们的工作成绩,无论在哪个单位,做什么事情,只要自己的态度端正和积极,我们总会找到辛苦工作的价值和乐趣。
也许,我做得不是很优秀,但我对这次实习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因为我一直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我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修改完成的。
在此,我要向他们的细心帮助和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他们身上不仅学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他们工作中的兢兢业业,生活中的平易近人。
此外,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非常感谢大家在我的毕业设计中,给予我极大的帮助,使我对整个毕业设计的思路有了总体的把握,并耐心的帮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同时,他们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并给我解决了一些专业性问题。
感谢多年来传授我知识的老师们,更要感谢那些对我学习上支持和鼓励的人。
同时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同学、老师和学校。
总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以加倍的努力对给予我帮助的学校、老师及同学们的回报。
参考文献
(1)宁津生,等测绘学概论.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王侬,过静君.现代普通测量学.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高井祥.测量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4)靳祥升.测量学: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5)陈秀棠,许天均.测量学.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准测量 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