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管和热管系列讲座.docx
- 文档编号:7036626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546.74KB
翅片管和热管系列讲座.docx
《翅片管和热管系列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翅片管和热管系列讲座.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翅片管和热管系列讲座
翅片管和热管系列讲座
主讲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刘纪福教授
第一讲:
翅片管的传热原理和选用原则
翅片管,又叫鳍片管或肋片管,英文名字叫“FinTube”或”FinnedTube”,也有时叫做“ExtendedSurfaceTube”,即扩展表面管。
顾名思义,翅片管就是在原有的管子表面上(不论外表面还是内表面)加工上了很多翅片,使原有的表面得到扩展,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传热元件。
下面展示的是两张翅片管的照片。
为什么要采用翅片管?
在原有表面上加工上翅片能起到什么作用?
要回答这一问题,还需要从传热过程的某些基本原理说起。
首先,要介绍一个传热学上的定义:
固体表面与和它接触的流体之间的换热称为对流换热。
我们最熟悉的对流换热就是暖气片外表面和空气之间的换热。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暖气片面积越大,表面温度越高(即表面温度和空气间的温差越大),供热时间越长,则换热量越大,房间越暖和。
这说明对流换热量和换热面积成正比,和温度差成正比,和时间成正比。
为了比较不同情况下对流换热的强弱,我们需定义一个物理量:
叫做“换热系数”。
换热系数是指单位面积,单位温差(壁面和流体之间的温差),单位时间的对流换热量。
其单位是J/(s.㎡.℃)或W/(㎡.℃).对流换热系数常用符号h表示。
换热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
1.流体的种类和物理性质:
例如水和空气是截然不同的,其换热系数相差甚大;
2.流体在换热过程中是否发生相变,即是否发生沸腾或凝结。
若有相变发生,则其换热系数将大大提高;
3.还和流体的流速和固体表面的形状有关。
等等。
4.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主要是通过实验研究来确定,下面给出一组常用情况下的数值范围:
水蒸汽的凝结:
h=10000---20000W/(㎡*℃)
水的沸腾:
h=7000---10000W/(㎡*℃)
水的对流:
h=3000---5000W/(㎡*℃)
空气或烟气的强制对流:
h=30---50W/(㎡*℃)
空气或烟气的自然对流:
h=3—5W/(㎡*℃)
由此可见,不同情况下其换热系数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
请记住上述换热系数的数值范围,这对以后翅片管的理解和选用是大有用处的。
下面将讨论一个具体的传热设备的实例:
有一台用热水加热空气的换热器,热水在管内流动,空气在管外流动。
例如采暖用的热风幕或汽车上的散热器(radiator)都属于这一种传热类型,即热水的热量经过管壁传給管外的冷流体—空气。
由此可见,传热过程是与间壁两侧的两个对流换热过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上述实例:
管内水侧对流换热系数约为5000,而管外空气侧的对流换热系数约为50,二者相差100倍。
由于空气侧的换热“能力”远远低于水侧,限制了水侧换热“能力”的发挥,使得空气侧成为传热过程的“瓶颈”,限制了传热量的增加。
为了克服空气侧的“瓶颈”效应,在空气侧外表面加装翅片将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加装了翅片以后,使空气侧原有的传热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禰补了空气侧换热系数低的缺点,使传热量大大提高,如下面的附图所示。
关于加装翅片的作用还可以用下面更形象的例子来说明:
在一个边境口岸的出入境处,假定甲方口岸有十个检验口,每小时能放行5000人,而乙方口岸只有一个检票口,且办的很慢,每小时只能放行50人。
这样,乙方侧就成了旅客通关的瓶颈,使得甲方的“能力”不能发挥。
为了提高通关流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乙方侧多开几个检验口。
这与加装翅片的原理是一样的。
在了解了翅片管的原理和作用以后,在甚么场合选用翅片管,有下面几个原则:
(1)管子两侧的换热系数如果相差很大,则应该在换热系数小的一侧加装翅片。
例1:
锅炉省煤器,管内走水,管外流烟气,烟气侧应采用翅片。
例2:
空气冷却器,管内走液体,管外流空气,翅片应加在空气侧。
例3:
蒸汽发生器,管内是水的沸腾,管外走烟气,翅片应加在烟气侧。
应注意,在设计时,应尽量将换热系数小的一侧放在管外,以便于加装翅片。
(2)如管子两侧的换热系数都很小,为了强化传热,应在两侧同时加装翅片,若结构上有困难,则两侧可都不加翅片。
在这种情况下,若只在一边加翅片,对传热量的增加是不会有明显效果的。
例1:
传统的管式空气预热器,管内走空气,管外走烟气。
因为是气体对气体的换热,两侧的换热系数都很低,管内加翅片又很困难,只好用光管了。
例2:
热管式空气预热器,虽然仍是烟气加热空气,但因烟气和空气都是在管外流动,故烟气侧和空气侧都可方便地采用翅片管,使传热量大大增加。
(3)如果管子两侧的换热系数都很大,则没有必要采用翅片管。
例1:
水/水换热器,用热水加热冷水时,两侧换热系数都足够高,就没有必要采用翅片管了。
但为了进一步增强传热,可采用螺纹管或波纹管代替光管。
例2:
发电厂冷凝器,管外是水蒸汽的凝结,管内走水。
两侧的换热系数都很高,一般情况下,无需采用翅片管。
第二讲翅化比,翅片效率和翅片参数选择
上一节讲了翅片管的传热原理和选用原则,本节讲述翅片管的两个重要概念:
翅化比和翅片效率,并指出在选择翅片参数时应考虑的问题。
不过,首先须对翅片管和翅片本身结构参数的标注方法提出如下的建议:
(1)翅片管和翅片结构的标注方法
首先,用CPG代表翅片管(CHIPIANGUAN)的缩写,翅片管的结构特性,材质,及加工方法可用下面的系列数字或符号表示:
CPG(φDb×δ/Df/P/T–X/Y–A)
其中:
CPG:
翅片管;φDb×δ:
基管外径和厚度;Df:
翅片外径,mm;P:
翅片节距,mm;
T:
翅片厚度,mm;X:
基管材质;Y:
翅片材质;其中:
Fe:
铁;Al:
铝;Cu:
铜
A:
加工方法:
I:
高频焊(不标出即默认);其它待定。
见下图之标示。
例如:
CPG(φ32×3.5/64/8/1–Fe/Fe)说明该翅片管的基管外径为32mm,壁厚为3.5mm,翅片外径为64mm,(即翅片高度为16mm),
翅片节距为8mm,翅片厚度为1mm,基管和翅片皆为碳钢,为高频焊管。
此外,有时需要单独对翅片本身的结构参数进行标注,标注方法如下所示:
CP(Db/Df/P/T–Y)
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与翅片管的表示方法相同。
举例如下:
例如:
CP(32/62/8/1–Fe)说明该翅片的基管外径为32mm,翅片外径为62mm(翅片高度为15mm),
翅片节距为8mm,翅片厚度为1mm,材质为碳钢。
(2)翅化比
翅化比是指光管表面(基管表面)在加装翅片以后表面积扩大的倍数,可用“β”来表示,即
β=(原光管外表面积)/(翅片管总的外表面积)
计算举例:
有一翅片管,CPG(φ25×2.5/50/4/1–Fe/Fe),试计算其翅化比
1米管长的翅片数目n=1000/4=250
1米管长的翅片面积
Af=250×[π/4{(Df2-Db2)×2+π×Df×T}=0.775m2
1米管长上的裸管面积,即翅片之间的光管面积
Ao=π×Db×1×(P-T)/P=3.1416×0.025×1×3/4=0.0589m2
1米管长上的光管面积
Ab=3.1416×0.025=0.0785m2
翅化比
β=(Af+AO)/Ab=(0.775+0.0589)/0.0785=10.62
即加翅片后的传热面积为原光管面积的10.62倍。
对几个常用规格的翅片管,其翅化比的计算结果示于表-1中,以供参考:
(3)翅片效率
当翅片被“根植”在光管表面上以后,在由管内向管外传热的情况下,热量将从翅片根部沿翅片高度向外传递,同时不断地以对流换热的方式传给周围的流体,其结果就使得翅片温度沿高度方向逐渐下降。
如下图所示。
翅片温度沿高度方向逐渐下降,说明翅片温度与周围流体温度的差值在逐渐缩小,单位面积的换热量在逐渐缩小。
这样,翅片表面积对增强换热的有效性在下降。
翅片越高,其增加的面积对换热的“贡献”就越小。
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翅片效率。
翅片效率η=(翅片表面的实际散热量)/(假定翅片表面温度等于翅根温度时的散热量)
因为翅片效率小于1,说明增加1倍的翅片散热面积,并不能增加1倍的散热量,要打一个“折扣”,这个“折扣”就是翅片效率。
翅片效率的数值取决于翅片的形状,高度,厚度,材质,更重要地还取决于管外换热系数。
计算比较复杂而费时。
下面对于工程上常用的翅片管,给出一组已计算好的数值,供选用。
见表-1。
计算表明,翅片高度对翅片效率的影响最大,翅片越高,翅片效率就越低;其次,翅片材质的热传导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铝的导热系数高于碳钢,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铝翅片比钢翅片的效率要高。
此外,翅片效率还和管外的换热系数有关,下表中的翅片效率值就是在一定的换热系数h=50W/m2.℃的条件下计算出来的。
表—1翅片的结构特性
翅片规格
翅化比β
翅片效率η
有效性(β×η)
讨论
*--推荐程度
CP(25/50/6/1—Fe)
7.4
0.82
6.07
*
CP(25/55/6/1—Fe)
9.2
0.78
7.18
**
CP(25/55/6/1—Al)
9.2
o.92
8.46
**
CP(32/62/8/1—Fe)
6.62
0.78
5.16
*
CP(32/70/8/1—Fe)
8.71
0.71
6.18
**
CP(32/62/6/1—Fe)
8.49
0.78
6.62
**
CP(38/68/8/1—Fe)
6.32
0.79
4.99
*
CP(38/76/8/1—Fe)
8.25
0.72
5.94
**
CP(38/68/6/1—Fe)
8.10
0.79
6.40
**
CP(51/81/8/1—Fe)
5.92
0.81
4.80
*
CP(51/89/8/1—Fe)
7.60
0.73
5.55
**
(4)翅片的有效性
翅片的有效性是指在加装上翅片以后,以基管(光管)外表面为基准的换热系数到底增加了多少倍。
经推导,有下列关系式:
ho=h×[(Ao+Af×η)/Ab]
此处,ho----以光管外表面积为基准的对流换热系数,它代表加装翅片以后的总效果;
h----翅片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AO,Af,Ab翅片间隙处的裸管面积,翅片面积,和原光管面积。
因为Ao< ho=h×η×[(AO+Af)/Ab]=h×η×β 由此可见,翅化比和翅片效率的乘积(η×β)成为翅片有效性的最终指标。 对表-1所列举的一组翅片管,其有效性(η×β)的数值也列入表中。 例如,对上表中的CP(38/68/8/1--Fe)而言,假定翅片外表面的换热系数h=50W/(m2。 ℃),翅片的有效性为5.94,最后,以光管外表面为基准的对流换热系数ho=50×5.94=297W/(m2.℃)。 (5)翅片参数选择的考虑 5-1。 翅片高度的选择: 由上面表格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工程上常用的高频焊翅片管,当翅高为15mm时,翅片效率为0.8左右, 而当翅高为20mm时,则翅片效率降为0.7左右。 这说明,选择15mm的翅高是合适的,若选取20mm以上的翅高,则要特别小心,由于其翅片效率太低,一般不被采用。 对于空冷器上用的铝翅片,由于铝的导热系数远远高于碳钢,其翅片效率较高,将翅片高度提高至22-25mm 也是可以接受的。 5-2。 翅片节距的选择: 选取小的节距,可有效地增加翅化比。 但在选择节距时,也要特别小心。 应考虑的因素有: *绕流气体的性质及积灰的可能性。 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积灰特别严重的场合,例如: 钢铁厂的电炉,转炉,及某些工业窑炉的排气,含灰量很大,如果用翅片管换热,一定要选用大的翅片节距。 例如节距在10mm以上,还要辅之以合理的排灰设计及选用吹灰器。 第二种情况是积灰不一定很严重,但也要给于重视的场合,例如: 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的排气,翅片节距采用8mm左右比较合适,但要辅之以具有自吹灰能力的设计方案。 第三种情况是没有积灰或积灰轻微的场合,例如燃烧天然气设备的排气,或空气冷却器,其翅片节距选择4-6mm是可以的。 对于铝制的空冷器,其翅片节距往往在3mm左右。 *翅片的加工工艺及加工成本也是在选择翅片节距时应考虑的因素。 5-3。 翅片厚度的选择: 主要考虑绕流气体的腐蚀性和摩损。 对于腐蚀和摩损严重的场合,可选用较厚的翅片。 好了,在本节最后,请放松一下,欣赏一张“靓丽”的翅片管照片。 并请考虑: 为甚么这些翅片管与我们所熟悉的如此不同? 它们都是用在甚么地方呀? 第三讲: : 翅片管束 主讲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纪福教授 前两节讲述了翅片管的传热原理和结构特点,主要针对单支翅片管而言。 本节要讲述的是翅片管束,是更接近翅片管应用的一个课题。 本节将引用较多的翅片管换热器的照片,其目的在于增加对翅片管换热器的感性认识,即增加一点“阅历”吧,为以后讲述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做必要的准备。 1翅片管束的定义: 由多支翅片管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而组成的换热单元叫翅片管束(FinnedTubeBundle).一个翅片管换热器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翅片管束组成。 对翅片管束的了解有助于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和应用。 2翅片管束的组成: (1)翅片管(多支),是传热的基本元件; (2)管箱(集箱)或管板: 连接翅片管两端的箱体,弯管或钢板。 当翅片管与箱体或管板连接以后,翅片管之间的间距也就固定了,同时,管箱使管内的流体形成了连续的流道。 (3)构架: 使整个翅片管束得以支撑和固定。 下面,是两张翅片管束的照片。 第一张照片显示,管箱或弯管将各翅片管连接起来;而第二张照片则没有看到管箱,而只是将各翅片管按一定规律“架”在一起,为什么? 原来这是一个热管管束,热管是不需要管箱的,以后会讲到这一点。 左边的第一个管束有两个管箱,很显然,一个是进口管箱,一个是出口管箱,中间用弯管相连 下图所示的翅片管束是一组热管式空予器的翅片管束,由图可见共有七排管组成,端部虽没有管箱,但管板是不可缺少的,用管板将各热管(翅片管)定位。 3翅片管的排列方式 在一个管束中,翅片管排列方式的选取是致关重要的。 有两种排列方式: 顺排和叉排。 如下图所示: 所谓叉排,是指在气流方向管子交叉排列,而顺排是指在气流方向管子顺序排列。 下图是指对于不同翅片结构的翅片管,如矩形翅片或整体的板状翅片(又称板翅),同样有叉排和顺排之分。 图中的箭头代表管外流体的流动方向,S1代表横向管间距,S2代表纵向管间距。 顺排和叉排的优缺点: 顺排: 流体管外绕流时,受到的扰动较小,换热系数较低,但优点是阻力小; 叉排: 流体管外绕流时,受到的扰动较大,换热系数较高,但缺点是阻力大。 当对阻力降没有严格限制时,应首选叉排排列;当要求的阻力降很小时,应选取顺排方案。 管间距S1和S2的大小对换热和阻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用相对值S1/Db和S2/Db来表示,这儿,Db为翅片管基管的直径。 有时也可以用与翅片外径Df的比值来表示。 对于叉排管束,经常采用等边三角形排列,又时也采用等腰三角形排列,下图所示的是在空冷器上所应用的几种等边三角形排列的尺寸规格。 4管箱的结构形式 如果说管束的排列形式(顺排或叉排,及管间距的选取)主要是考虑管外流体的换热要求而确定的话,那么管箱的形式和结构则主要是考虑管内流体的压力和换热要求。 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若管内流体的压力较高,一般选用大直径的圆管作为管箱,见下图(a)。 例如,在锅炉应用上,几乎都选用圆管作为管箱。 (2)在空冷器应用上,喜欢采用方形箱体,见图(b)。 方形箱体的优点是可以同时连接多排翅片管。 当管内是蒸汽的凝结时,需要有大的蒸汽空间,一个管箱与多排管子相连是必要的,见图©。 (3)当管内流体的进出口温度相差很大时,管箱可能会因为管排的热膨胀不同而变形,这时,宜采用分解式管箱,如图(d)所示。 (4)除了管束的第一排和最后排,必须采用相应的管箱连接之外,其它各排最好用弯管一对一连接。 其优点在于: A、能提高换热效率。 理论证明,一对一连接能避免各排管流体的掺混,而流体的掺混使传热温差和传热效率降低;B,能减少流体的流动阻力。 因为一对一连接保证了流动截面积不变,避免了流体不断地膨胀和收缩;C,弯管能“吸收”热膨胀而产生的变形。 图(a) 图(b) 图(c) 图(d) 下面介绍几张翅片管束的产品照片,并分别加以评说: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翅片管束,第一排和末排采用大直径的圆管管箱,而中间各排采用一对一的弯管连接。 GOOD! 这台设备共有七排翅片管,每排十根管,分两个管程,共14个管程。 每一管程有一引出管,通过弯管与其他管程连接。 之所以选取这么多管程,可能是因为管内流体的流量太小所至。 这一组很漂亮的翅片管束都是由四排管组成。 除了圆管状的进出口管箱之外,其它都是一对一的弯管连接。 是合理而标准的管束结构。 这两组翅片管束都是采用的方形管箱,看来管内流体的压力不太高。 流体一面进一面出,可能用于采暖吧? 很显然,这台设备的每一排翅片管都用方形管箱将其分为两个管程,再用粗的弯管将各管程连接起来。 上图是一组空气冷却器的翅片管束。 可以看到,其中有方形管箱,圆管管箱,有一对一的弯管连接,也有的是全部用管箱进行连接。 好了,本讲座基本讲完了,主要内容是翅片管的排列方式和各种管箱的结构及优缺点,希望能对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和应用会有所帮助。 致谢: 本讲所用的照片主要选自相关厂家的产品样本,特致以谢意。 最后,请欣赏一张翅片管束的照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铜管和铝翅片是怎样加工在一起的? 2.在整体的铝翅片上开了很多长方形的孔,起什么作用? 3.在铜管内表面还有很细的槽道,起什么作用? 4.请设想这种管束可用在什么地方? 第四讲: 翅片管束的换热和阻力 主讲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纪福教授 在第一讲和第二讲中,曾多次提到翅片管的管外换热系数(h)的概念,并提到由于空气侧或烟气侧的换热系数很低,需要采用翅片管的道理。 本节将要讲解换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此外,当流体流过翅片管束时,须克服一定的流动阻力,因而会产生压力降△P,压力降越大,说明消耗的动力越大。 所以压力降的计算也是一个应该关注的问题,本节将同时介绍压力降的计算方法。 1.流体绕流翅片管束时的管外换热系数 首先,重温一下换热系数的定义: 换热系数是指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温差时的换热量。 应注意,这儿说的单位温差是指固体壁面和流体之间的温差。 本讲座中,换热系数用h来表示,其单位是: W/(m2.℃). 在上节中曾提到,翅片管的排列有顺排和叉排之分,如下图所示。 由于顺排和叉排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不同,因而其换热系数的计算式是不同的。 顺排流动叉排流动 所有翅片管束管外换热系数的计算式都是由实验得出来的,实验中要考虑很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所得出的结果又叫实验关联式。 不同研究者进行的实验可能会得出形式上不同的实验关联式,但在同一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应该是相近的。 我们的任务就是选择信得过的关联式进行计算。 这儿,推荐Briggs和Young的实验关联式。 他们曾对十多种环形翅片管束进行了实验研究,所有的实验管束都是叉排排列,管心距呈等边三角形布置。 其标准误差在5%左右。 下面只介绍对于高翅片管束的实验结果: 当(df/db)=1.7~2.4,db=12~41mm时, h=0.1378(λ/db)(dbGmax/μ)0.718(Pr)0.333(Y/H)0.296 式中,df,db: 翅片外径和基管直径;Y,H: 翅片间隙和高度;λ,μ和Pr分别为流体的导热系数,黏度系数和普朗特数。 根据流体温度查流体物性表得到;式中的Gmax是流体在最窄截面处的质量流速,单位是Kg/(m2.s). 所谓最窄截面是指相邻两翅片管之间夹缝中的截面。 由上式可知,影响换热系数h最大的因素是流速,与Gmax的0.718次方成正比。 如何应用这一关联式进行计算,后面将通过一个例题加以说明。 1.流体绕流翅片管束的流动阻力 Robinson和Briggs对十多种叉排环形翅片管束进行了等温条件下的流动阻力测试。 实验范围是: Re=(dbGmax/μ)=2000~50000 Pt/db=1.8~4.6,此处,Pt即插图中的S1,为横向管间距; df/db=1.7~2.4 db=12~41mm 阻力即压力降的表达式为: △P=f×(NG2max)/2ρ单位是Pa 上式中,N是纵向管排数,f是摩擦系数,是一个无因次数。 对于按等边三角形排列的管束,由下面的实验关联式计算: f=37.86(dbGmax/μ)–0.316(Pt/db)–0.927 由上两式可见,影响翅片管束压力降△P的主要因素是: 第一是流速,与Gmax的2-0.316=1.684次方成正比;第二是管间距,几乎与Pt的一次方成反比。 所以,为了降低阻力,可以选用较大的管间距和降低流体的流速。 3计算举例 有一翅片管束,等边三角形叉排排列,其迎风面积为2m×2m,流过管束的空气流量为32000kg/h,该翅片管束的几何结构为: CPG(φ38×3.5/70/6/1)------(关于这一表示的含义请看第二讲) 管间距: 92,纵向(流动方向)的管排数为10排。 空气的进口温度为20℃,而出口温度为100℃。 试计算空气流过该管束时的对流换热系数和压力降。 3-1查取在平均温度下的流体物性: 平均温度=(20+100)/2=60℃,在此温度下空气的物性值为: 密度: ρ=1.06kg/m3黏度: μ=20.1×10–6kg/(m.s) 导热系数: λ=0.029W/(m.℃)普朗特数: Pr=0.696 3-2计算流速: 迎风面上的空气质量流速: Gf=32000/3600/(2×2)=2.22kg/m2s 最窄截面积/迎风面积 [(Pt×1000)-(2×db/2)×1000-(1000/6)×T×H×2]/(Pt×1000) =(92×1000-38×1000-166.6×1×16×2)/(92×1000)=0.529 最窄截面上的质量流速: Gmax=Gf/0.529=2.22/0.529=4.2kg/m2.s 3-3计算换热系数 h=0.1378(0.029/0.038)(0.038×4.2/(20.1×10-6))0.718×0.6960.333×(5/16)0.296=34.3W/(m2℃) 经计算并参阅第二讲,该翅片管的翅化比为8.72,翅片效率为0.78,这样,以基管外表面为基准的换热系数为: h=34.3×8.72×0.78=233W/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翅片管 热管 系列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