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7036619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7.84KB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语文
(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
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②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
古人有言: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③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
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
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④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
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
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
⑤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却不乏平庸狭隘之作,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
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的散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
⑥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高大上”题材就是好散文。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已不再是单一性的“载道”或“言志”,更趋于精神生活的趣味提升。
现在的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就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历史负载,更没有什么“救亡图存’’的宏大志向,它将人们带入到一种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去感悟历史、咀嚼人生,以及品味生活,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
娱乐与享受。
⑦但散文创作不可止步于简单的“娱乐与享受”。
要写好散文,作者需要具备卓异的审美素养、从容有致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有襟怀、有情怀、有高品质和高品位的情思理趣。
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一个成熟、健旺的人,他在思想、在行动,并通过一种朴素的话语来见证这个思想着、行动着的人,这便是散文写作之所以感人的真实原因。
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散文读者,与这个“人”顺畅地交流,则须放弃分析和阐释,更多地去阅读、感受、体悟。
只有会读散文了,才能了悟、阐释散文的精微和妙处。
(选自王国平、吴春燕《散文如水何以悟“道”》,有删改)
1.联系全文,下列关于散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散文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是民族精神的基本载体,也滋养着蓬勃发展的华语散文。
B.散文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C.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生活世界的感觉。
D.散文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联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遵照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划分,将散文与其他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散文文体平淡而几近于道的基本特征。
B.②至④段紧承上文,分别从精神载体、文化传承、传播纽带等三个不同角度,论述了散文文体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特征。
C.⑤⑥段首先对新时期散文创作实践进行评价,然后指出现在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在于其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
D.⑦段分别从创作与阅读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新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在于既拥有优秀的散文作者,也拥有真正的散文读者。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这一文体看似平淡如水,但我们的散文创作有着悠久的传统,取得了辉煌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B.创作散文至少需要具备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阅读散文则需要放弃分析和阐释,多些感受与体悟。
C.散文既可以“宏大”,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也可以“简单’’,将人们带入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
D.从文学和文化历史来看,传统四大文体中的散文是“文体之母”,所以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都是散文。
语文试卷第3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4页(共12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文言文阅读(19分)
乌重胤,潞州牙将也。
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师加讨。
潞帅卢从史虽出军,而密与贼通。
时神策行营吐突承璀与从史军相近,承璀与重胤谋,缚从史于帐下。
是日,重胤戒严,潞军无敢动者。
宪宗赏其功,授潞府左司马,迁怀州刺史,兼充河阳三城节度使。
会讨淮、蔡,用重胤压境,仍割汝州隶河阳。
自王师讨淮西三年,重胤与李光颜掎角相应,大小百余战,以至元济诛。
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转司空。
蔡将有李端者,过溵河降重胤。
其妻为贼束缚于树,脔食至死,将绝,犹呼其夫曰:
”善事乌仆射”。
其得人心如此。
元和十三年,代郑权为横海军节度使。
既至镇,上言曰:
”臣以河朔能拒朝命者,其大略可见。
盖刺史失其职,反使镇将领兵事。
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
所以河朔六十年能拒朝命者,只以夺刺史、县令之职,自作威福故也。
臣所管德、棣、景三州,已举公牒,各还刺史职事讫,应在州兵,并令刺史收管。
又景州本是弓高县,请却废为县,归化县本是草市,请废县依旧属德州”.诏并从之。
由是法制修立,各归名分。
及屯军深州,重胤以朝廷制置失宜,贼方凭凌,未可轻进,观望累月。
穆宗急于诛叛,遂以杜叔良代之,以重胤检校司徒,兼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召至京师,复以本官为天平军节度、郓曹濮等州观察等使。
李同捷据沧州,请袭父位,朝廷不从。
议者虑狡童拒命,欲以重臣代。
乃移镇兗海,加太子太师、平章事,俾兼领沧景节度,仍旧割齐州隶之,盖望不劳师而底定。
制出旬日,重胤卒,赠太尉。
重胤出自行间,及为长帅,赤心奉上。
能与下同甘苦,所至立功,未尝矜伐。
而善待宾寮,礼分同至,当时名士,咸愿依之。
身殁之日,军士二十余人,皆割股肉以为祭酹,虽古之名将,无以加焉。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
B.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
C.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
D.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牙将”即牙门将,负责在防御工事“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被称为牙门将,后来演变成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副将的职位。
B.“迁”,意思是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但有时候也表示降职远调,如《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和《琵琶行》中的“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使集军、民、財三政于一身,威权甚重,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D.“河朔”,地区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古代又可以表示时间概念,朔日是农历每个月的初一,而晦日是农历每个月的三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乌重胤足智多谋,当朝廷征讨叛军王承宗时,潞州节帅卢从史却暗自勾结叛军,乌重胤与吐突承璀谋划,在军营中活捉了卢从史。
B.乌重胤洞悉形势,向皇帝进言,分析河朔抗拒朝廷命令的原因,直陈恢复州刺史的职权,将各州的士卒交由刺史管辖。
C.乌重胤谨言慎行,他认为朝廷处置贼兵方法失当,虽然贼兵迫近,不宜操之过急,仍需进行观望几月,向穆宗献言献策。
D.乌重胤为人谦和,身居高官却能与士卒同甘共苦,立下赫赫战功之后,从不自我夸耀,对待宾客僚属,均礼节周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所管德、棣、景三州,已举公牒,各还刺史职事讫,应在州兵,并令刺史收管。
(5分)
(2)及屯军深州,重胤以朝廷制置失宜,贼方凭凌,未可轻进,观望累月。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8.试分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
(6分)
9.谈谈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出处士卢岵是怎样一个形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语文试卷第5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6页(共12页)
(1)庄子《逍遥游》中认为“,”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印证了这句话。
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3)南宋教育家朱熹说: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论语〉十则》》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3、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骑桶者
卡夫卡
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炉子散发着凉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
我必须有煤!
我不能冻死!
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
因此,我现在必须快马加鞭,到煤贩子那里去寻求帮助。
对于我一般的请求,他一定会麻木不仁。
我必须向他非常清楚地表明,我连一粒煤渣都没有了,而他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天空中的太阳。
我必须像乞丐一样前去,——当那乞丐由于饥饿无力地靠在门槛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主人家的女厨师才决定给他喂点残剩的咖啡——煤贩虽然很气愤,但他一定会在“不可杀人”的戒律光芒的照射下,不得不把一铲煤扔进我的煤桶里。
怎样前去无疑会决定此行的结果,所以我骑着煤桶去。
像骑士那样,我双手抓住桶把手,——一个最简单的辔具,费力地转下了楼梯。
但是,到了楼下,我的桶就上升起来,了不起,真了不起!
那些伏在地下的骆驼,在指挥者的棍棒下晃晃悠悠地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如此而已。
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了冰冷的街道,它的高度好极了,有几次我被升到了二楼那么高,但从来没有下降到门房那么低。
我异乎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贩的地下室门前,那贩子正蹲在地下室的一张小桌子边写着什么。
为了放掉屋里多余的热气,他把门敞开着。
“煤店老板!
”我急切地喊,低沉的声音刚一发出便被罩在呼出的哈气中,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混浊。
“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
我的煤桶已经空了,所以我都能骑在它上面了。
行行好,一有钱,我马上就付给你。
”
煤贩把手拢在耳朵边,“我没有听错吧?
”他转过身问他妻子,她正坐在炉边长凳上织毛衣,“我听得对吗?
有一个买主。
”
“我什么都没有听到。
”那妇人说,她织着毛衣,平静地喘着气,惬意地背靠着炉子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一个老主顾,忠诚老实,只是当下没有法子了。
”
“老婆,”煤贩子说,“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个老主顾,肯定是一个老主顾,说话才这么中听。
”
“你这是怎么了,老头子,”妇人把手中的活贴在胸脯上,停顿了一下,说:
“谁也没有,街道是空的,我们给所有的顾客都供了煤,我们可以把煤店关几天休息一下子。
”
“可我还在这儿,坐在煤桶上。
”我喊着,没有知觉的眼泪冷冰冰的,模糊了我的双眼,“请向上面看一下,你们会立刻发现我的,我求你们给我一铲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会高兴得发疯。
其他顾客确实都关照了,但还有我呢,啊,但愿能听到煤在桶里发出格格的滚动声。
”
“我来了,”煤贩子说着便迈起他那短腿上了地下室的台阶,可那妇人抢先一步站在他面前,紧紧抓住他的胳膊说:
“你呆着,如果你坚持要上去的话,那就让我上去吧。
想想你夜里那吓人的咳嗽声,为了一桩生意,而且是臆想出来的生意,就忘了老婆孩子,也不想要你的肺了。
好,我去。
”“告诉他我们仓库中所有煤的种类,价格我在后面给你报。
”“好吧,”妇人说着,上了街道。
当然她立刻就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问你好。
我只要一铲煤,一铲最次的煤,就放在这桶里,我自己把它拉回去,我当然要如数付钱,但现在还不行,现在不行。
”“现在不行”这几个字如同一声钟响,它又刚好和附近教堂塔尖上传来的晚钟声混合在一起,足以令人神魂颠倒。
“他想要点什么?
”煤贩问道,“什么都不要,”妇人向下面大声喊,“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听见,除了6点的钟响。
我们关门吧,天太冷了,也许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
她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但她却解下她的围裙,试图用它把我赶走。
遗憾的是她成功了。
我的煤桶具有骑乘动物的一切优点,它没有反抗力,它太轻了,一
语文试卷第7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8页(共12页)
个妇人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走。
“你这个恶魔,”当她半蔑视,半得意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回店时,我回头喊着,“你这个恶魔!
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
”于是,我爬上冰山,让自己永远消失。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我”因为贫穷没有煤烧而去向煤贩子求助,竟然是骑着空桶去的。
B.本文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展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骑桶者的形象。
C.最后,煤店老板娘凶狠、冷漠地拒绝了“我”借煤的请求,但如果老板出来的话,他就会借给“我”。
D.小说中将“现在不行”比喻为钟声,说它“令人神魂颠倒”,写出了残酷的现实对“我”精神的震撼。
E.“我”在去向煤贩子借煤之前信心满满,认为煤贩子一定会借给“我”,却遭遇了现实残酷的打击。
(2)文章第一段通过哪些内容表现了骑桶者的贫困和绝望?
(6分)
(3)这篇小说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十分精彩,请找出两组并简析其作用。
(6分)
(4)请探究骑桶者所骑之桶的形象特点及其寓意。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张纯如:
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
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
纯如之名出自《论语》:
“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
”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
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
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
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
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
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
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
“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
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
”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
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
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
语文试卷第9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10页(共12页)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
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丈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
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
年仅36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
“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
他曾对记者说:
‘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
”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B.引用一些友人对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
C.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D.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成为历史的见证。
E.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
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情的张力,使文章的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2)张纯如是—位出色的作家,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6分)
(3)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6分)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仍然存在,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
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________的感觉。
②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__________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③原来一些领导干部喜欢看上级脸色,专拣领导爱听的话说,汇报工作时________,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实情少、水分多;现在有所收敛了。
A.言不尽意辞不达意言不由衷
B.言不及义含糊其辞言不由衷
C.言不及义辞不达意言人人殊
D.言不尽意含糊其辞言人人殊
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B.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等方面的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
C.夜郎国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存在约300年,之后神秘消失。
其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索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
①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④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怡然。
⑥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语文试卷第11页(共12页)语文试卷第12页(共12页)
A.①③②⑥⑤④B.①③⑥②④⑤C.②⑥④①③⑤D.②④③⑥①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前人有诗说:
国家不幸诗家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银川 一中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