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一年上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材料.docx
- 文档编号:7032179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9.72KB
科学一年上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材料.docx
《科学一年上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一年上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一年上册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一年级科学上册集体备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
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
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
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5.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6.不同的工具可用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2.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3.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4.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去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处和不同点。
5.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2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3.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4.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2.不同的工具可用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教学难点:
认识到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维持生存和生长,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四、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比较、记录等方法
第一单元《植物》
1、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有趣“课程”,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三、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2.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3.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3、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五、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比较记录方法
六、教学准备
七、课时安排(详见教学进度表)
八、安排单元测试时间(单元学习后)
九、重点课时教案
第3课观察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
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
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
都有什么特点?
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
(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
“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
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
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
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
”“叶的大小如何?
”“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
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
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
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
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
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
”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
”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
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
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
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五、拓展
做叶画。
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好是实物作品。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
作品可做展示。
第二单元《植物》
一、单元教材分析
“比较与测量”单元:
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
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他们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
所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把《科学》课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三、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2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4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5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6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7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3.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5.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6.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7.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8.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乐于在情境中学习,能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兴趣。
5.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6.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测量数据。
7.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分析、反思测量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能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3.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
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四、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比较记录方法
五、教学准备
六、课时安排(详见教学进度表)
七、安排单元测试时间(单元学习后)
八、重点课时教案
第7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科学探究
1.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3.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聚焦
(1)引入尺子。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历。
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
(2)明确任务。
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探索
(1)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
分发材料:
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纸带。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观察、比较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
(2)用尺子测量物体。
教师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
①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
②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
③介绍如何读数。
请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
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3.研讨教师提问:
“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4.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一年 上册 第一 单元 集体 备课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