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论述.docx
- 文档编号:7016222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5.58KB
数学教学论论述.docx
《数学教学论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论论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学论论述
数学教学论,论述
论述补:
1、评析《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规定的教学目的。
答:
?
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
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在总的教学要求方面,彻底改变过去只提出知识要求的偏颇,逐项明确四种初步的数学能力的含义,使老师教学有方向,评估有依据。
为适应现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调整了计算能力的要求,尤其对其中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第一次做了具体的说明。
根据我国教育科研的成果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在知识与技能两方面由低到高分为若干层次,统一用语。
知识部分的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与“应用”,技能部分的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便于老师操作。
2、举例说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原则。
答:
?
以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以及四则运算为主线,以数形结合为重点,把各部分内容按彼此的内在联系进行编排。
例如:
学习整数乘法时,安排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及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学到小数、分数时,再进一步学习其他各种形体的特征和求积方法。
这样,既可利用常见几何形体的直观性加深对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又便于所学的计算能力能在几何求积中得到运用。
?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段、螺旋
上升。
如我国小学学学习整数部分、分为,,以内、,,,以内、万以内、多位数四个循环圈便是例证。
?
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置于教材的中心地位,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如,数概念方面要突出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计算方面应突出运算定律,它是数学运算的依据;几何方面则要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它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根本。
突出重点便可以简驭繁,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凡是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的知识点称为教学难点;编排教材时,要分析小学生感到难学的心理因素,将它们适当分散,减缓坡度,并预做准备。
?
寓教学方法与教材编写之中,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叙述要有启发性;低年级教材要图文并茂才能对儿童有吸引力;练习题要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结合起来。
3、试比较数学操作技能与数学智力技能在形成阶段中的异同。
答:
?
在意识的控制程度方面。
意识控制程度的减少是两种数学技能形成和熟练的主要标志。
数学智力技能的熟练表现在心理资源的节约、意志努力程度的降低,最后思维简缩到连自己也觉察不到的自动化的程度。
数学操作技能的熟练则表现在意识参与程度的减少,只有一个启动信息,全套动作便能自动和谐地完成。
?
在动作程序形成方面的区别。
动作程序形成了动作单元组成的动作结构。
数学智力技能形成的程序表现为一种认知“功能模
块”也就是由各环节构成的系统,但是更主要的是由外部活动向内部言语,最后达到思维过程的高度简缩。
数学操作技能形成的程序表现为由单个动作连结为连续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失,注意力可自由分配。
?
在活动速率和品质方面的区别。
技能熟练与否最后还以其速率及品质来决定。
两种技能都要达到一定的速率,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两者的活动品质有所不同,智力技能主要指思维方面的品质,表现为思维的正确、简约和灵活;操作技能主要指动作的品质,表现为动作的精确、娴熟与和谐。
4、传授数学知识与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的含义是什么,在教学中应怎样贯彻执行,答: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各种数学能力都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一定的数学能力又制约着知识学习的程度和水平,二者相辅相成。
同时二者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一致性,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和谐发展,必须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全面培养。
贯彻原则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
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又是重视学习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学到什么,还要重视他们是怎样学习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
?
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
在学习初级概念时,要运用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感知的基础上由具体到抽象。
对新旧知识有联系的,应充分利用其共同
因素,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实行概念的同化;对学习重点,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切实掌握;对学习难点,应适当分段,预做准备,减缓坡度,分步突破。
?
要培养学生组织自己智力活动的自觉性。
要在学生获取知识时教他们观察、记忆、思考的方法以不断改善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他们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做出评价。
5、举例说明怎样运用谈话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答:
?
全面了解学生,为谈话做准备。
谈话应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只有认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
?
精心设问。
设问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连贯性,要围绕教材中心、紧扣教学目的进行。
例如通过“车轮应做成什么形状,为什么,”来引入“圆”的概念。
?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提出问题往往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因此应鼓励学生多问。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正确引导,而不能讽刺挖苦。
特别对后进生的发问更应注意鼓励。
?
认真倾听学生回答。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人。
如当学生回答“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时”可举例反问,让学生补充完整“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谈话要面向全体。
要有意识地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6、怎样组织学生的数学练习。
答:
?
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即练习要抓住主
要矛盾,在学生认识的转折点上下功夫。
针对教学重点和学生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进行练习。
?
练习安排要有坡度,有层次。
练习一般要经过模仿、熟练和创造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选择一些基本的题目;在技能的巩固、熟练阶段,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变式题;在技能的发展阶段,练习题应有一定的综合性,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
注意练习的质与量的辩证统一。
练习要经常化,但不能简单重复.每一次的练习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才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
?
练习要多次反馈。
练习中应不断地从练习中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有目的地进行学生智力技能顺利形成。
?
注意科学安排练习时间。
?
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
除口算、笔算和应用题外,还应适当采用填空、判断、选择、改错等形式。
?
练习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要让所有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要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
练习前,应使学生明白练习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练习后学会总结。
7、在编制大规模的数学考试试题前,为什么要编出双向细表,答:
小学数学成绩考评属于目标参考性考评。
考评的目的是了解小学生学习的结果逼近预定学习目标的程度,要求学生将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通过试卷充分地显示出来,以便测评者能给予正确的评价。
为此,在正式命题之前,先要编出知识和能力两个维度的细目表,这样就能保证试卷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既能考查“双基”,又能考查智能。
8、试述小学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并举例说明。
答:
?
观察与实验。
例如:
“观察下面一组数有什么规律,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数。
1,3,7,15,31,(),()”根据观察,发现“后继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多1”的规律。
于是填出“63,127”。
实验是有目的、有控制地创设一些有利于观察对象,并对其实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方式。
?
分析与综合。
在数学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或问题分成几个组成部分,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排列成一个严密的顺序,然后再一步步的综合。
如复合应用题,当把它分解成若干连续的简单应用题后,便要一个个的解答,这些连续简单应用题的联合,便完成了整个应用题的。
?
比较与分类。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联系紧密而又容易混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例如,平均分和平均数、奇数和偶数、合数和偶数等,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相同性质的事物归为一类,不同性质的归入不同类的思维方法。
?
抽象与概括。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我们并非指任何具体形状、颜色、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而是舍弃其具体事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只指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这是一种抽象,继而再概括出“两条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的结论。
?
归纳与演绎。
小学数学中的不少概念、法则、公式都是从对一些数学事实中逐步归纳出一般结论的。
然后再根据已掌握的定义、法则、公式去解决相应的计算、应用题及其他数学问题时,就是由一般回到特殊,便是演绎的方法。
?
类比与联想。
小学数学学习中,经常利用新旧知识间的某些相似处进行类比。
联想则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
9、怎样帮助学生克服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答:
?
增强感知准确性。
教师要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培养学生细心抄写、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增强感知的准确性。
?
加强意志锻煤炼。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计算出现错误时,要鼓励学生不怕麻烦,自觉分析错误原因,认真订正错题;还要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要求学生养成算前审题,细心计算,算后检查的良好习惯。
?
重视培养注意力。
计算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注意。
特别注意学生的有意注意。
如安排学生进行听算练习;观察一组易混计算题,比一比谁又准又快地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
防止定势干扰。
?
做好“记忆”训练。
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分层次的记忆能力训练。
如低年级连加、连减计算,开始可让学生把第一次计算的结果写在算式下面,以后要求学生把得数记在脑子里,再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通过由易到难的听算练习,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中高年级还可以让学生口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训练和培养
学生的短时记忆与瞬时记忆。
10、复合应用题教学的难点是什么,怎样突破这个难点,(怎样引导学生寻找“中间问题,”)答:
复合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形式上的“分离”现象。
解答时要根据题目中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由于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形式多样,学生很难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提出恰当的中间问题。
首先在学习简单应用题时,加强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等形式的训练,其次还可以用以下方式做好由一步应用题到两步应用题的过渡。
?
连续两问改一问。
如,东升商店上半月进电视机250台,下半月进电视机300台,这个月共进电视机多少台,卖出去485台,还剩多少台,去掉题中第一问,成了一道两步应用题。
这种过渡方法坡度小,学生容易找到中间问题,一般适合学生初学时采用。
?
改变问题,例如,二一班有男同学23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少2人,女同学有多少人,把问题改为“二一班有多少人”成了一道两步应用题。
?
改变条件。
改变一步应用题的条件,使之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有两种情况。
一是扩充条件,二是把直接条件变为关系条件。
11、举例说明算术解法与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答:
它们的共同点:
都要掌握四则运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式解答,它们的区别不仅是解题的形式不同,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不同。
例如,育英小学体操队
有男生84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15人,女生有多少人,代数解法:
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女生人数的3倍+15,男生人数。
解设女生有X人,3X+15,843X,84,153X,69X,23答:
女生有23人。
用算术方法解。
分析:
男生比女生的3倍多15人,如果从男生的人数里减去15,剩下的正好是女生人数的3倍,列式为(84,15)?
3,69?
3,23(人)答:
女生有23人。
用代数法解,先把未知量用字母表示出来,使它和已知数处于平等地位,直接参加运算。
分析时只要找出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
而算术解法中所求数始终是一个目标,不参与计算,只能根据已知数与未知数的联系,用算式把未知数求出来。
解答时难度较大。
12、怎样设计练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答:
?
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可以使有关知识相互沟通,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从不同角度去揭示一同事物的数量关系,较为合理的思考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题多解要引导学生选择最佳方案,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
一题多变可以揭示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一题多变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一捆电线长100米,用去30%,用去多少米,一捆电线长100米,用去30米,用去了百分之几,一捆电线用去30米,正好用去30%,这捆电线长多少米,一捆电线长100米,用去
30%,还剩多少米,一捆电线用去30米,还剩70%,这捆电线长多少米,一捆电线用去30米,还剩70米,用去了百分之几,前三题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篇题思路。
后三题有利于学业生理解复合分数应用题的结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易混易错的对比练习。
应用题中的一字之差,会使数量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安排这类易混易错题目的对比练习,能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
如:
一堆煤35吨,用去七分之五,还剩多少吨,一堆煤35吨,用去七分之五吨,还剩多少吨,?
自编应用题的练习。
它有利于学生较深入地了解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用数学观点观察问题的能力。
13、举例说明明显要素与不明显要素对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影响。
答:
任何一个几何图形都是由几何要素组成的,这些几何要素总是和图形的整体结合在一起构成几何图形的。
小学生认识图形时,对各种几何要素是有一定选择的,它们首先感知的是那些最明显的部分,容易忽视不太明显的部分,例如,对两个同样大的角,学生总认为边长的角就大,边短的角就小。
为此,要注意揭示不明显要素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14、小学生为什么不能根据掌握的图形特征正确辨别图形,答:
小学生识别图形一般还停留在直观水平,是以知觉为主的直观认识水平。
根据概括的图形特征来判别图形,是以思维为主的间接的认识水平,是高一级的水平。
成人以这种方法识别
图形更加准确,但小学生与成人不同。
在正确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他们也能掌握常见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但要求他们根据这些图形特征判别图形,特别是辨别变式图形时,中间仍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有时甚至脱节。
所以,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各种实物。
多积累感性认识,再抽象出图形特征。
当学生直观判断失误时,注意引导学生用掌握的图形特征进行判断,逐步提高其认识水平。
15、怎样恰当地运用标准图形和变式图形提高观察的效果,(举例说明恰当运用标准图形与变式图形对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作用。
)答:
?
提供标准图形。
学习任何一个图形,都应先提供标准图形,例如开始认识等腰三角形时,首先出示的是左右两边相等的三角形,这有助于学生形象记住它们的特征。
?
呈现变式图形。
一般要交替利用以下两种变式。
一种是异中求同。
指是的变化图形的非本质属性,保留或突出其出其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把握图形的本质特征。
如认识三角形,就要出示形状、大小、方位、用料等不同的三角形,在比较上述各种图形中得出,只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才是三角形。
二是同中求异。
同中求异是变化其本质属性,而保留非本质属性,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业生从相似图形中精确地辨别其本质差别,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加精确。
教学时,把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恰当地配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掌握。
16、操作实
验在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通过对物体模型的测量、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分析器官共同活动,更宜于形成空间观念。
例如低年级学生通过把长方形纸对齐,获得“对边相等”的认识;中年级学生通过拉三角形框架的实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别是立体图形,只是观察模型,学生很难建立起正确的表象。
如果让学生动手用纸折长方体,或用文具盒里的小棒和拐角去插拼一个长方体框架,那么对长方体6个面,12条棱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便十分清晰了。
几何课的实验操作方式很多,如划分、剪拼、折叠等,都能帮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17、为什么要强调在运动变化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答:
几何图形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如果注意在运动变化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就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图形之间的联系。
例如,学过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后,可以利用自制的由4根小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进行演示,把宽边慢慢往里移,使之成为正方形,再往里移又成了长方形,从而使学生悟到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
这样学生就十分清楚地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弄清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几何要素的运动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各图形之间的异同,有利于他们辩证地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方面是很有价值
的。
1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明如何以“等积变形”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几何求积方法,答:
现行教材的几何求积教学,是以长方形求积公式为基础,其他平面图形采用划割补的方法,用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或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
教学时首先通过由直接度量到间接度量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
启发学生想:
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呢,”要求学生用平行四边形进行操作实验,“在平行四边形上画一条线段,然后沿这条线段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再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应该怎样画这条线段,”学生动手画、剪、拼,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问:
“你们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为什么都要沿着高把它分成两部分,现在你们面前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学生明确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和面积不变的基础上,找出割补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的关系,顺利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的计算公式。
19、论述课堂教学中“暴露认知建构过程”原则的含义、要求并举例说明。
答:
暴露认知建构过程的原则是设计小数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则。
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
按皮亚杰的观点,是主客体的相互
作用中,主体认识的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
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中,必须着重抓准学生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便架起“认知桥梁”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以加强新旧知识的可辨性,采取各种途径,让学生充分展现建构过程,以了解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做到主动地学会数学。
例如:
?
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试题进行练习,复习通分、约分等内容。
?
让全班学生做题十五分之三加十五分之十等于多少,学生按同分母分数加法自然得出,利用约分将题改为五分之一加三分之二等于多少,启发学生去思考答案并说出为什么。
?
展开广泛的讨论。
20、论述是非题的功能及编制要则。
答:
是非题是客观式试题的一种。
它只考虑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即二择一。
它适用于概念的判断,在低年级较多采用。
编制要则有:
?
测试题涉及的应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或规律,防止出现不证自明的内容。
?
不要用书上现成的结论作命题,或只加一个否定词组成错误的题目,应将命题组织或表述。
?
题目要有确定性和隐蔽性,使被试既能确切地辨别真假,又不能轻易地看出是非?
根据测验专家的研究,答案中的“正”“误”比例不必相等,而且可多用误句可少用正句?
是非题的最大缺点是机遇性大,光凭猜测每题答对的概率是50%。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科研人员提出要被试将认为有错的项目提出正确的表述,以克服机遇性大的缺点,颇
有参考价值。
2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哪些主要项目,为何各项还要有不同的权重,答:
?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正确处理大纲、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知识、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做出统一考虑。
?
教学内容。
处理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内容和范围,要注意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和内容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
教学过程要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下,环绕教学目标有序地展开,要使各教学环节联系紧密,过渡自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合理。
?
教学方法。
要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要求,恰当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
教师素质。
教师的基本素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作用。
?
教学效果。
包括是否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智能是否有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的是否恰当等?
教学特色。
应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
由于他们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应有不同的权重。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比“教学目标”的权重大,就是因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22、论述小学生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
答:
?
观察与实验。
观察是思维的窗口,在数学教学当中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实验是有目的、有控制地创设一些有利于观察对象,并
对其实行观察和研究的活动方式。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便是通过撕拼三角形纸片而得出的。
?
分析与综合。
在数学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或问题分成几个组成部分,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排列成一个严密的顺序,然后再一步步的综合,直到达到解答问题的目的,如复合应用题,当把它分解成若干连续的简单应用题后,便要一个个的解答,这些连续简单应用题的联合,便完成了整个应用题的解答。
?
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抽象和概括的基础。
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相同性质的事物归为一类,不同性质的归入不同类的思维方法。
如将自然数按照“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自身以外有无其他约数”的标准,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
抽象与概括。
数学中的任何一个数、一个符号、一个概念、一个公式和一个规律都是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
?
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同类事物中的各种特殊事物所含有的同一性或相似性中,得出这类事物的一般结论。
演绎与之正相反。
?
类比与联想。
例如,由整数乘法的意义来推出分数乘法意义时,就是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类推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用乘法”的。
联想则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与其关联的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
例如,学习乘法交换律时就联想到加法交换律。
23、论述怎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直觉思维,答:
?
重视知识“组块”
的积累。
直觉和灵感的产生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备之上的。
对小学生来说,要重视其知识“组块”的积累,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背景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其整体感知的能力?
鼓励合理猜想。
数学猜想是运用非逻辑手段所得到的一种数学假设,它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时的一种策略。
数学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合理猜想。
?
敢于创新。
直觉和灵感的出现,往往存在于对问题寻求解答的反复思考和艰苦的探索之中,当“灵感”爆发时,学生就能将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信息重新组合,解决新的问题。
但它与逻辑思维不同,这种组合加工的过程自己是意识不到的真所谓“功到自然成。
”2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答:
?
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
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数学中应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
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
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例如,对于计算题要根据题里的数据与运算符号考虑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对于几何初步知识问题,则要根据几何图形的特征思考与解题有关的公式,找到相应的条件与数据,并搞清计算单位。
?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求学生做到:
肯于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本的一项任务,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体现智慧与能力的
主要手段,而且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25、为什么要重视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答:
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
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求,由探求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如此往复循环,推动数学学习的不断前进。
但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教学 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