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 文档编号:6995660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124.72KB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复习建议] 本专题建议用时6课时
课时划分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对应课时
第1课时(讲授课)
明确设误类型,把握高考考向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课时25
第2课时(讲授课)
点拨读文技巧,锁定命题区间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课时26
第3课时(讲授课)
掌握解题技法,快速准确作答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课时27
第4课时(习题课)
模拟高考限时检测,综合提能,专题验收
(一)
教师批阅 查漏补缺
习题讲评课时27
第5课时(习题课)
模拟高考限时检测,综合提能,专题验收
(二)
教师批阅 查漏补缺
习题讲评课时28
第6课时(习题课)
模拟高考限时检测,综合提能,专题验收(三)
教师批阅 查漏补缺
习题讲评课时29
[考题试做]
(2012·江西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是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
比如,红、橙、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空和寒水的颜色,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
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
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
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
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
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5是红色、数字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喻形式。
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提出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
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
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
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
“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
”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
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
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这种互相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
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联觉现象。
一些人用基因来解释这个问题。
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一人具有联觉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
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备同样能力。
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数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也有人认为,联觉能力与一个人的创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
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许多专家指出,联觉现象的研究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打开了大门。
一些针对联觉现象的研究提出,使声音和物体形状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可以成为语言和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粒种子。
1.下列关于“联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联觉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它是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和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
B.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
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D.联觉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者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解析:
选D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项,将选择关系改为并列关系,原文是“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见第2段)。
B项,将“可能存在”转述为“存在”,原文是“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见第3段)。
C项,将“似乎可以”转述为“已经”,原文是“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见第3段段首)。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以表现为:
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到,形状能够“嗅”到,等等。
B.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
“近山浓抹,远树轻描”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C.联觉现象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
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
D.联觉现象的研究对于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解析:
选C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备同样能力”,是42%的“联觉者”而不是“亲属”。
3.根据文意,下列诗文中,不含联觉现象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B.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
(牛汉《悼念一棵枫树》)
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D.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采桑子》)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项,“清香”与“歌声”,是将嗅觉用听觉来感知。
B项,“清香”与“秋雨”的“阴冷”,是将嗅觉用触觉来感知。
C项,“暖响”是将听觉用触觉来感知;“冷袖”是将视觉用触觉来感知。
D项,没有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只是将人比喻成了“江楼月”。
[锁定考向]
一、考纲在线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命题分析
近几年,江西省对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情况如下:
年份
2012年江西卷
2011年江西卷
2010年江西卷
考点分析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由上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选文特点
从江西连续三年和2012年全国各地的命题情况看,选文基本都是社科文,只有很少省份为自然科学类文章。
篇幅一般在800~1400字之间。
文章内容多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自然、社会热点问题和文化传统、人文精神问题。
内容广泛,涉及美学、文化学、文艺学、天文学、气象学等方面。
有的选文是属于学科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或者是某个行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出于命题的需要,选文大都经过了命题者的一定处理,以使之适应中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
2.考点分布
《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理解、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和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六个能力考查点在试卷中均有所体现。
无论是江西卷还是其他省的试卷,都侧重于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词语)的含义、文中内容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推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考查题型
江西卷的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体现出高度的稳定性。
三年来,全部为客观题,题量为3道,赋分9分。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选择题各选项的设置上往往采用多种方式来造成干扰,因此了解常见的命题点,明确常见的设误类型,有利于透彻把握命题者命题思维和命题方式。
知道高考“怎么考”,掌握命题规律,备考才能更针对,解题才能更高效。
(一)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类型阐释: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儿。
命题人还往往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例1] (2011·安徽高考)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
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
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
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
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
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
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
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
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类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B项:
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比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文介绍了两种想象空间,其中第二种“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才“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
该项属于张冠李戴。
解题对策:
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
“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二)曲解文意
类型阐释:
选项中说的观点与原文不一样,错项故意更换个别词语或者说法,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或直接歪曲作者的观点。
[例2] (2012·北京高考)《内经》理论体系十分注意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生命活动。
古代阴阳学说认为,人体阴阳对立,双方在矛盾运动中此消彼长、此盛彼衰,不断维持动态平衡。
“阳化气,阴成形”,从有形物质转化为无形物质,是“化气”的过程,是“阳”作用的结果;从无形物质转化为有形物质,是“阴”作用的结果。
一旦阴阳失和,即是病态。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内经》理论体系就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的。
C项:
阴阳学说认为有形物质为阳,无形物质为阴,要防止阴阳此消彼长、此盛彼衰。
比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文是说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的转化是阴阳作用的结果,并不是说“有形物质为阳”“无形物质为阴”;且阴阳在矛盾运动中处于“此消彼长、此盛彼衰”的状态。
解题对策:
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意。
特别注意研究概念与概念、事物与事物、事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
(三)主次颠倒
类型阐释: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例3]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B项:
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比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据原文可知,“茶马互市”只是“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并不是军费的主要来源。
解题对策:
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弄清楚哪些是主要方面,哪些是次要方面。
或者文中先说了什么,再说了什么。
(四)无中生有
类型阐释:
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文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例4] (2011·北京高考)生物质发电,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技术,目前都比较成熟。
国外重点发展的是较大规模的直燃发电系统。
在S县我们参观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一个直燃发电示范项目。
该项目去年并网发电,已稳定运行9个多月,累计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
B项:
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比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根据原文可知,只有直燃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有突破,完全没提到气化发电的规模化,该项属于无中生有。
解题对策:
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五)因果混乱(强加因果、因果倒置)
类型阐释: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另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例5] (2012·天津高考)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生态哲学将生态理念引向社会生活,将自在的哲学本质转换为自为的生态智慧。
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
“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思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
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包括外部自然生态的危机,而且也包括社会内部的自然生态的危机,前者导致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后者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破坏。
生态哲学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准备,是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后的生态觉悟,以及作为这种觉悟的生态智慧和理念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推进。
D项:
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首句强调“不仅是……同时也是……”,可见该项中“因此”前后并无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
在遇到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六)混淆时态
类型阐释:
一是弄错时态,如将“将来如此”说成“已经如此”;二是模糊现实,往往在“必然这样”“可能这样”上做文章。
即指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把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者“或然”与“必然”(如:
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不分,或者“已然”与“未然”(如:
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混淆,以假当真,超前肯定。
此时应特别注意表程度、范围的关键词。
[例6] 法律规则不过是国家强制推行的道德规则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说,法律早就存在了。
在人们制定的法律产生之前,已经有自然法存在。
所谓自然法,实际上就是一些道德律令和道德戒条。
比如,自然法告诉我们:
不得杀人,不得奸淫,不得偷抢。
人们制定的法律中许多内容不过是依据这些自然法而已。
…………
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生活在自然状态中。
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个人都要行使自己的自然权利,采取各种手段去占有一切东西。
这样就产生了利害冲突,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对人就像狼对狼一样,残忍而狡诈,任何人的生命和安全都没有保障,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也无法正常进行。
没有法律限制人性的自然状态是可怕的,人们可以干出各种各样无法无天的事来。
人的内在理性告诉自己:
要摆脱自然状态,大家就必须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战争,实现自我保存的目的。
这个大家要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就是自然法。
它是高于人间法律的更高法律,是人间法律的源泉和准绳。
C项:
国家产生之前,由于人们生活在自然状态中,自私的本性得不到约束,因此人们便制定了法律,并强制推行。
比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们制定并强制推行法律,是在国家产生之后,而非“国家产生之前”。
解题对策:
注意勾画与时间(时态)有关的关键性的或者具有标志作用的词语。
(七)以偏赅全
类型阐释:
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来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的方式形成干扰,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7]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
对此,摩尔根认为:
“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
”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
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
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B项: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比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普遍”在选项中说成了“全都”,偷换了词语(概念),意思发生了变化。
解题对策:
阅读时要字斟句酌,不放过每一个词语,特别是比较特殊的词语或具有标志性的词语。
(八)混淆是非
类型阐释: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例8]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
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
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
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
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动作。
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
这种智慧不能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D项: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比对分析:
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语文 复习 教学 方案 专题 十一 论述 实用 文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