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14单元.docx
- 文档编号:6990054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格式:DOCX
- 页数:64
- 大小:203.48KB
四上14单元.docx
《四上14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14单元.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上14单元
《观潮》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过程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师要教会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表现自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大潮美。
【教学重难点】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题。
解题。
点明钱塘江地点。
二、检查预习情况
找出小黑板上生字词注音、字形错误地方。
三、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导语:
同学们,许多人在观看了钱塘江大潮后,禁不住赞叹说:
“想不到天下还有这样的景象啊!
”现在,请同学们想像,你乘上车就要去领略钱塘江独特风采,出发前,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
同学讨论,引出问题:
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解释:
天下奇观。
四、初步感受,找“美”
师范读。
生边听边想边找出精彩语句。
五、朗读感受,画潮议潮品潮
1、自读
⑴ 把精彩语句在小组里交流,自读品味。
⑵ 全班交流精彩语句,再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
2、画潮
小组讨论。
潮水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画完后把作品送给听课老师欣赏打分鼓励。
3、评潮品潮
情景设置:
⑴ 站起来,指给教师看,潮水多高?
巨浪从天而降,声音像什么?
⑵ 此时此刻,你面对如此可怕的情景,你会怎样做?
怎样想?
归纳总结:
钱塘江大潮与一般的海浪有什么不同?
(声音大、浪罕见)
4、想象潮水壮观情景,了解潮水方向
⑴ 情景导语,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
⑵ 问:
潮水从哪个方向来?
5、引读,情景读
按时间顺序引读,并相应出现潮水变化情景。
6、指导朗读,感受“美”
哪些句或段你能够读得特别有感情?
哪些字你想加重音读。
7、运用
导语,你们学习许多优美词句,请当一回导游,把大潮景象说具体。
午后一点左右。
潮来了,开始时,声音较小。
浪细。
浪慢慢大起来。
再近些,浪有两丈来高。
浪越来越近,越来越大。
六、总结
出示刚才路上问题,说说: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想高声赞美钱塘江大潮吗?
师生齐读诗:
钱塘江大潮 你是我的向往
我多想有一天 看到
你汹涌的浪潮 直冲云霄
你声声的呐喊 震撼天地
钱塘江大潮
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七、布置作业
背诵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
天下奇观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奇特,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学习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怎样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具体地写出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哪位同学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
天下奇观
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过之后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潮来之前”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那么,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呢?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探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细细地读“潮来之前”这一部分,
2、交流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从观潮的时间、地点、江面的平静以及观潮人的心情这几方面来谈:
说一说,通过这次再读课文,你进一步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平静)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再次提出来一起说一说。
3、做一做,配合“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一段文字,演示课件《钱塘江远观图》:
这段话告诉我们,江面越往东越宽,那么越往西呢?
(越往西越窄),哪位同学能在黑板上画出钱塘江口的“示意图”?
4、小评价,结合学生的交流,演示课件《钱塘口地形图》深化学习效果:
大家说,这位同学画得好不好?
为什么?
他们的“示意图”画得怎样呢?
让我们来看一看钱塘江口的地形图。
有谁知道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从东方来的。
)你怎么知道的?
(从“大家昂首东望”这句话知道的。
)
三、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潮来之时”
1、读文,结合演示课件《潮来之时》的录像片段加深理解。
大家昂首东望,迫切地想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就这样从早上一直等到午后一点左右,才听到有人说:
“潮来了!
”急忙踮着脚往东望去,作者到底看到了什么奇观,让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2、引导自学。
多么奇特而又壮丽的钱塘江大潮,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一边圈圈画画,标出描写看到的和听到的语句。
3、交流所学所知。
谁来说说作者听到了什么?
板书:
越来越响
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
4、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听到潮声”的句子。
潮来之时,作者听到浪潮的声音,先是“闷雷滚动”,然后“越来越响”,最后“山崩地裂”。
可见浪潮的声音越来越大。
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这几句话,请同学们说说。
然后,同桌互相试着读一读。
5、读后再次交流。
那么,潮来之时作者看到了什么?
浪潮的样子,在远处时呈“一条白线”,再近些像“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可见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潮的?
板书:
白色战马
白色城墙
一条白线
由远及近
6、指导朗读“看到潮势”的语句。
大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猛,所以朗读时应由慢到快,声音由轻到重,注意读出潮来的气势。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读“提示语”大家读文中相应的语句。
结合演示课件,并呈现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描写“大潮”样子的语句(引读:
大潮的样子,在远处时……,从远处涌来时……,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
)
7、那你们能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地形图上画出“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和白色战马”吗?
8、请同学们看屏幕,结合这三幅图,想一想,这位同学画得怎样?
【演示课件】 出示“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三幅图。
9、那么是什么形成“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和“白色战马”?
(浪潮)
10、浪潮怎么会形成“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和“白色战马”?
同桌讨论一下。
(一条白线:
因为江水向前奔涌成白色,又因为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江面很宽阔,所以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白线。
白色城墙:
因为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呈喇叭形,这就使从远处宽阔江面涌来的浪潮受到约束,因而潮头涌起,越涨越高,如同白色城墙。
白色战马:
“千万匹白色战马”这是作者从远处看到的大潮的样子。
浪潮一浪压着一浪飞奔而来,气势非凡,所以作者把它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在引导学生说出讨论结果时结合板书:
由宽变窄
11、小结: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钱塘江口由宽变窄,在远处看起来像一条白线的浪潮涌进钱塘江口,受到约束,潮头耸起,越涨越高,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来到近处,浪潮一浪压着一浪飞奔而过,又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12、指导朗读
⑴ “潮来之时”这一部分如果让你朗读,你认为应怎样读?
⑵ 听录音朗读。
⑶ 带着激动而又惊喜的心情,用越来越激昂的语气齐读三、四自然段。
四、学习“潮过之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潮来之时,声势浩大,那么潮过之后景象又怎样呢?
请同学们看录像。
【演示课件】 演示“潮过之后”的录像。
2、谁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
这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什么?
4、从这一段地描写中,我们能进一步体会到什么?
5、小结:
潮过之后,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余波持续了好久,江面才恢复平静,钱塘江大潮确实气势非凡。
板书:
恢复平静
五、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
《观潮》这篇课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我们不由得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
六、作业
钱塘江能形成如此壮丽、奇特的大潮,与钱塘江口外宽内窄的地形特点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但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
农历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
请同学们去阅读课外书籍,比如:
《十万个为什么》,找找还有什么原因,使钱塘江形成了如此壮观的大潮?
【板书设计】
观潮
白色战马
白色城墙
一条白线
由远及近
恢复平静
【课后反思】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版块设计,给孩子们一块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动态推进中,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真实状况,整合学习资源,为孩子们进一步学习创设情境、架设桥梁,在品读、想象、练习中,让孩子们的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有效生成。
【教学目标】
⒈认识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边读边想象,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⒊结合课文,有机利用课外补充资料,学会用自己的话向他人介绍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
难点: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全面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
可登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初入大峡谷
⒈师:
二十世纪末,地球上一个重大的地理发现诞生在中国西藏。
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几乎同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和中国新华社宣布为世界大峡谷之最。
1998年9月18日,国务院代表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世界最大峡谷科学定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从此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名字正式载入史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
⒉自由朗读课文。
认真读通课文,然后把你认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最吸引你的段落再多读几遍,想一想它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⒊抽读课文
①师:
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②抽学生朗读课文,在这过程中结合学生朗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用这一段中的概括性的语言说说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读准“马蹄”的“蹄”。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注意读准“脉、涓、皑”等字。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区分“人迹罕至”的“罕”与“旱”的读音与写法。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神往中,有情趣地读通课文,明白课文要点。
二、拨开疑云
⒈师:
同学们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明白了它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有着奇异的景观。
请你静静地再读课文,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吗?
⒉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疑云朵朵”。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个别指导。
⒊交流。
不同层次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有些容易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间通过对话理解,例如“咫尺为邻”“堪称”的意思。
有些问题,教师可以提供资料为他们服务。
●“雅鲁藏布江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的大拐弯”,这座“最高峰”叫什么名字?
“大拐弯”是怎样的呢?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它以米林县派乡为入口,围绕南迦巴瓦峰,作了一个神奇大拐弯后进入墨脱县。
高峰、拐弯的峡谷构成一种自然奇观,这在世界峡谷河流发育史上是罕见的。
●“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
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九个垂直自然带”指什么?
为什么是“凌空展开”?
出示《南迦巴瓦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看到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神奇美丽的画卷”。
[设计意图]理解这篇课文,学生在许多地方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有关地理方面的内容。
给学生一块“静读中生疑”的时空很有必要,然后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学生在对话中解疑,并同时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之处。
三、创设介绍的情境
⒈自由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交流吗?
⒉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大自然赐给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珍贵自然遗产。
21世纪它必将和珠穆朗玛峰一样成为人们向往的热点。
有人说,大峡谷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让我们自豪地把它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它走出久藏的“深闺”,走进大家的心里,走向世界。
四、清楚介绍“世界之最”
⒈师:
你觉得我们首先要向人们介绍大峡谷的什么?
介绍时要注意什么?
⒉交流:
首先要向人们介绍“为什么说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介绍时要让听众觉得这是“不容置疑”的。
⒊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后交流。
●我觉得应该用课文中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事实胜于雄辩嘛。
●
对,我们还可以利用课文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列出表格进行说明:
●我们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差距:
中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与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相比,分别要比它们长134千米、414千米,最深处要深3876米和2809米,所以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⒋学生自我练习后,自豪地用自己的语言介绍。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列数字和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袋”的信息,灵活运用数字进行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
五、想象介绍奇异景观
⒈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用列数字和比较的方法,告诉人们“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让人们听得清请楚楚,明明白白。
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景观时,一定是引人入胜,让人身临其境。
⒉学生自由学习课文3、4自然段:
①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得具体形象,在边上写上自己的感受。
②边读边想象,哪些词句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甚至听到了它的声音。
③哪些语句写得真美,你要把它抄下来,背下来。
⒊交流感悟和背诵。
交流时,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感悟,补充一些内容,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例如:
●学习“大峡谷的水真是千姿百态”时可补充:
经过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共发现了四处瀑布群,跌水多处,急滩湍流相联,不计其数。
例如绒扎瀑布群,7个瀑布在相距200米之间形成,高差100多米,最大的高约30米,宽50米。
站在跌水前,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站在绒扎瀑布群前,又是怎样的浪花四溅,涛声阵阵呢?
再加上江面上的彩虹时隐时现,人们的心里又会是怎样的感受?
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映衬着这样的水,再加上云遮雾涌,让人觉得这是“蓬莱仙境”。
●学习“真不愧是‘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时可补充:
这里被美誉为“西藏的江南”,使藏东南地区成为我国除东北、云南以外的第三大森林区。
生物的多样性资源特别丰富。
据考察统计,这里集中分布着青藏高原60-70%的物种类型,其中维管束植物就有3600多种,约占西藏总数的2/3;昆虫有2000余种,约占西藏总种数的60%以上;大型真菌有400余种,占西藏总数的80%;锈菌200余种,约占我国锈菌总种数的25%。
大峡谷水汽通道的存在,它还是生物得以南来北往,东行西走的生命的通道,物种云集,珍稀、特有、孑遗物种丰富。
这儿是林的海洋,花的世界,鸟的天堂,动物的乐园……(相机配上几幅图片,例如濒危珍稀植物红豆杉、“活化石”——缺翅目昆虫、珍贵的动物小熊猫、豹猫等。
)
⒌学生介绍大峡谷的奇异景观,可以适当补充自己的想象、资料袋的信息和各自了解的内容。
⒍布置作业:
你准备把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谁,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课文内容,虽然很美,但比较概括。
所以,利用资料资源,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背景,让学生在边读课文和资料信息中,用眼、用耳、用心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画面,并学习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描述。
六、课外拓展
⒈听歌曲《雅鲁藏布大峡谷》,歌词为:
最深的是你,最高的是你,最险的是你,最长的是你。
野山羊往下看往下看,白头鹰往上看往上看,缺翅虫往近看往近看,红豆衫往远看往远看。
雪山在水中流淌,雅鲁藏布大峡谷,轻轻走过轻轻走过世界屋脊。
⒉听了歌曲,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想知道?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怎样形成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家历尽艰辛,那儿发生了多少感人的故事?
●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后又将怎样发展?
……
选做题:
我要去搜集反映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再和大家交流。
[设计意图]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和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之最:
最深最长
奇异景观:
“蓬莱仙境”“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
[设计意图]文字部分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和神奇,省略号铺设了孩子们继续学习的路。
【课后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而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
情感教学就是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文本折射的情感情境中,使学生共同完成内心体验及内心世界的丰富。
在这个体验和丰富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师生情感积极投入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与文本对话,与角色沟通,真正做到入境、入情、入心,达到“心入我书,我心入书”的效果,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三者融为一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整个教学过程,以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核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品析、感悟、体会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教学追求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懂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2、通过入境、入情、入心的阅读方法,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3、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悟体验大榕树的特点和鸟的特点
难点:
1、为什么要把大榕树称作鸟的天堂?
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2、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生活。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视频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学习课文5-9自然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课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1、同学们,请你们看一下教室,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有一种魔力,使你们再也看不到这些,你的脑海中,你的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副奇观。
信不信由你,请跟我来!
板书“鸟的天堂”,自己读一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或者说你会想到些什么?
(二)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想一想,在你头脑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抓住重点,感悟体验
1、学生默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边划,读完以后,想一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
(1)大榕树的“大”,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从文本具体的语句中感悟体验出大榕树独木成林的大。
(2)大榕树的“茂盛”、“富有生命力”,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再读你划出来的这些句子,感受大榕树的活力。
重点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
(注意评价)
2、默读课文这一部分,然后闭着眼睛,双手平放在课桌上,听老师范读课文,说说这时你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3、看图,进一步感受大榕树的硕大无比以及富有生命力的美丽。
教师配音简介“鸟的天堂”。
(这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榕树树冠大的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小岛上约20亩土地,独木成林。
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
(四)重点品析,有感情朗读课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课文的重点语句。
看哪位同学能把大榕树的特点摆在每一位同学眼前。
注意下面两句话的读法:
“我有机会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sh”目不可计数。
sh“”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
注意评价(你听到了什么,或者你感觉到了什么?
)
2、看到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展开丰富的想像,这时你最想怎样?
(老师也想变作一只小鸟,到大榕树上安家落户。
)
(五)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体验
1、学生默读课文描写“鸟”的这一部分,边读边划边想,读完以后,想一想,说说你有哪些体会收获?
(1)鸟“多”(数量多、种类多)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鸟儿欢快自由,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如果学生这时还感悟不到鸟儿的欢快自由,让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的12、13两个自然段。
)
2、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想像群鸟盘旋飞舞,婉转啼鸣,欢快自由,把这幅场景深深地留在自己的脑海中。
3、心无杂念地看着这幅图,加上刚才的想像,老师看哪位同学能够把这幅图看动了?
谁来把你看到的这一壮观的景象说一说,和大家一齐分享?
4、放课件影片,看一看和你们说的一样吗?
谁还想补充?
(六)重点品析,有感情朗读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哪位同学能把鸟儿给读活了,让它们自由地在我们面前飞翔。
注意评价(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
2、请你展开丰富的想像,说说你想对这些鸟儿说些什么?
注意下面词语读法:
寂静热闹到处到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应(y‰ng)接不暇兴(x‰ng)奋真
(七)通读课文,内化吸收(6分钟)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1)为什么把大榕树叫做鸟的天堂?
(2)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3)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八)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现在,告诉老师,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奇观吗?
是怎样的一幅奇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4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