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象体会.docx
- 文档编号:6988514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7.13KB
药象体会.docx
《药象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象体会.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象体会
甘草气香,味甘,色黄,形圆,这都是外在的象,都是中土之象,都属于土气的特征,所以甘草能守护中土,能够守护土气,守护脾胃之气,所以,甘草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补益脾胃,补益一身的土气,守护土气,偏于守。
所有的中药都有流通之性,流通的力量有大有小,甘草的力量相对小一些,以守为主,所以,我们用甘草的时候,主要用于虚证,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虚证,中土虚的很厉害的时候用;一个是缓和药性,所以说甘草能调和百药,药的偏性比较大的时候用甘草调和一下。
大量的甘草守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有一些脾胃虚,气血虚弱的人,有时候用一般的药是守不住的,就要用甘草。
那么,什么时候不能用姜呢?
因为姜偏散,如果中焦本身火气就旺,再往外散,就会消耗阴气。
中医讲的气是阴阳和合的,不偏阴,也不偏阳,既是温的,也是比较湿润的。
如果大量用姜这样发散的药,就如同烧干了锅,把湿气都散出去了,就会偏燥而生火。
所以,热证不宜用干姜,主要用于虚寒证。
干姜一般用量5-10克,不要用太多。
干姜和生姜有什么区别呢,干姜温胃的效果好,因为老姜气流通的慢一些,但力量大,局部气流通很快,可温破,温通。
生姜虽然也辣,但比较柔和,走窜的快一些,所以,生姜发汗更快。
但如果驱寒,一定是干姜好。
而炮姜基本没什么辣味了,很柔和,一般用于身体很虚的人,需要缓缓温补脾胃的时候用炮姜。
我们主要体会干姜这种温热而散的感觉,走的范围以脾胃为主,不过一身上下其实都能到达。
姜的形态很浑圆,给人的感觉就是,它有一定的范围,不会太出格,所以,姜尽管比较辣,用量大了也不会出太大意外,它的药气虽然偏散,偏快,但不至于散的太大。
黄连苦寒为什么能清热呢?
因为它能把人体的气收在一起,不让气流通。
所以,黄连是收藏、凝聚力量非常强大的一味药。
上火了用上黄连马上就好。
但黄连治疗虚火好比大炮打蚊子,虽然起作用,但是老收,就会把脾胃的阳气按压住,脾胃就运化不动了,气就会郁结,更容易生火。
所以,长期吃黄连上清片的患者,最后都会上火,收的太过,物极必反。
黄连苦寒清热的作用只是镇压,而没有真正去除病因,所以长期使用黄连,容易留淤(寒凉容易留淤)。
黄连的苦味什么时候用呢?
当体内有热毒的时候,比如一些毒疮、臃肿疮疡等火热实证,可以用黄连。
可以把体内嚣张的火气收住,先控制局面,然后再想办法把热毒通透散出去。
很多人认为黄连只是清火的,其实,黄连清火只是黄连收藏作用的一种体现。
另外,黄连的这股收藏的力量,还可以用来收藏身体的阴气。
当人体阴虚的时候,可以用黄连辅助着来收藏阴气的,比如,乌梅丸中的黄连,就是帮助收藏的。
肾阴虚的时候,也可以用少量的黄连帮助收藏,不可大量,大量会造成气的瘀滞,走不动。
和滋养的药,如黄精、熟地、山药配合使用,可以把阴气慢慢收进去,起到滋补之效。
孙思邈《千金要方》已有相关记载。
此外,干姜和黄连是临床上配伍很好的对药。
黄连收的作用很明显,干姜发散作用明显,一收一散。
比如《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的主药就是黄连和干姜,治疗脾胃嘈杂不舒服,效果极佳。
就是运用黄连往里收向下推的作用,干姜往外三往上推,二者的双重作用就会把脾胃运转开。
所以,当人吃多了不消化食积的时候,可以用干姜和黄连按照10:
1的比例煎水喝,效果非常好。
所以,半夏泻心汤这方子,其他药都不用,只用干姜和黄连就可以起效。
与干姜的散的作用不同,干姜的散是靠一股力量去散,白豆蔻这种香气的散,是靠本身这种干净去分散,去化解,不是靠力量,而是缓缓的。
所以,白豆蔻靠的是本身那股很干净,很香的气的净化作用把浊气化开,推行正气运行。
白豆蔻更多的是化浊行正,恢复正气的清透。
人体之气本身是很清透的,生病后气不但郁结,而起会变浊,不干净。
白豆蔻我们要尝它的芳香清透,缓缓下行的力量,你就会体会到气有清有浊。
它不同于甘草,甘草的气就没有这么清透,而是很缓和、饱满、醇厚,白豆蔻气很干净。
所以,感冒流感用甘草反而会加重病情。
半夏的是将一股很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又辣又不容易散去,待在一处,很快局部就会肿起来。
相反,如果局部肿了,半夏的这种力量就会起到消肿作用。
半夏辛温,通行的力量非常大,但通行的范围很小,走得很慢,只作用于局部,有种凝聚之象。
生半夏,用于中焦顽痰或外伤局部壅滞比较重(需要局部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疏散通开)。
半夏泻心汤,原方君药为生半夏。
当脾胃有痰湿凝聚,用半夏可将痰湿揉开,力量很强大,较重的脾胃病基本都能治好,甚至像胃炎都有效。
而现在的半夏泻心汤用的都是制半夏,其实完全没有半夏那种作用了,而是干姜和黄连在起作用。
不过,方子作用柔和了许多,比较虚的脾胃不调、痞症用生半夏反而受不了。
生半夏力量太强,用多了易伤正,所以,太虚的人不能用。
临床上大多用于治疗肿瘤(顽固性郁结),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效果不错。
半夏为凝聚之象,药都有它的气、味、性,每味药都是有灵性的,药物在炮制的时候是为了降低它的毒性,减少偏性。
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已经把半夏的毒性基本去除,但保留了半夏的灵性,也就是这股收敛的作用。
所以,半夏不管是生的还是制半夏还有收敛、凝聚、潜降的力量。
我们可以用他这股力量来镇静安神,治疗失眠。
如顽固性失眠用大量的制半夏(30-50克),久煎(40分钟以上),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好人参主要用于两方面:
一是救急用,人很虚的时候,如大出血病人,失血过多,气随血脱,随血外泄,造成的严重气虚,人参可以起到救急的作用。
二是可以安神,可“安魂魄,定神智,主惊悸”。
凡心神不安,睡不着觉的人。
因人参之气与人体脏气非常接近,可以直接补益五脏元精,“心藏神”,五脏之气充沛了,神气自然安稳。
从“扶正祛邪”的治病角度来说,人参是扶正的一个比较好的补益作用的药。
(2)人参用量:
补气的话一般6克以上比较好,6为水之数,主收藏,小孩酌情使用。
好人参可以炖汤喝,药气来的比较快;若是平时补益的话,可以打成粉做成丸药慢慢吃,效果更缓和,更持久。
(3)人参的禁忌症:
凡是淤结重的患者不要轻易用人参。
若用了人参,气很足,又没地方可去,四处乱撞,有可能会引起意外。
所以,用人参的指征就是人体真的特别虚,并且淤结不会太重时方可使用。
一味白术的效果相当于干姜、甘草、人参合在一起的效果,既可以温补脾胃守住中焦脾胃之气(一气周流的枢纽),又可以运中焦。
白术可以止汗,多用于出虚汗,这种虚汗是由于中土虚弱,动的力量不足引起。
用人参虽可以暂时止汗,但没有运转的力量,这时用大量的生白术(50克以上),就可以把脾胃转动起来。
脾胃运转就是守护的一种表现,转的同时就起到守护作用,将气以脾胃为中心聚集,而且不会形成壅滞。
所以,凡是脾胃虚弱,是需要大量白术去养,比如一些术后患者、中风患者也会出虚汗,大部分是由于中土虚不能固守引起,用白术止汗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如果出虚汗比较紧急的时候,也可以用大量黄芪,但从根本上来讲,白术固守效果更好。
玉屏风散中(黄芪、白术、防风),其核心就是白术。
当脾胃比较虚,中土薄弱,消化能力比较差,消瘦者,可用大量白术。
如《金贵要略》中的“枳术丸”(白术、枳实)就起到这种治疗作用。
白术用多了也会壅滞,引起腹满、腹胀。
单方:
生白术(50克以上),浓煎1-2小时,顿服,治疗老年人便秘。
这里说的是脾虚便秘。
主要是由于白术缓缓的温运的力量,可以把老年人脾胃缓缓转动起来,同时又有一定的补益作用,避免了在运转的过程中消耗了正气。
炒白术,是用麸皮炒的,这样不易吵糊,而且增加了白术的土气,药气更柔和。
炒白术偏燥、偏守,生白术偏润、偏运。
腹泻的时候用炒白术,土气浓厚,更偏燥,固守的效果更好。
白术的用量,饮片一般15克以上。
苍术因气比较燥,用10克就可以了,儿童酌情减量。
如果用于固守的话,白术必须用在30克以上。
若要用白术运的作用,用量要50克以上。
临床应用多是制黄精,是用黄酒或者蜂蜜炮制而成。
生黄精微微偏凉,制黄精很平和。
黄精养阴气效果特别好,《黄帝内经》讲“人年四十而精气自半”,就需要养阴气了。
黄精很干净,很清透,又很柔和。
用黄精养阴的好处就是,基本不会造成壅滞(滋补药容易阴气瘀滞),比熟地要清透些,不是很滋腻,与麦冬相比较而言又不太凉,比较柔和。
所以,在身体没有明显淤结的时候,滋阴的时候首选黄精。
黄精的用量也要大(阴柔的药用量都要大,量小起不到作用),一般在30-60克之间。
禁忌症:
凡是气郁的很厉害者不要用黄精,因为黄精有一股油润封藏的作用。
脾虚,中土阴亏的时候,用山药来养脾胃的阴气。
为什么不能用黄精呢?
虽然黄精有股阴柔之气,可以养阴,但还是有股收藏的力量存在,这对于脾虚的老年人或者小孩来说,承受不住这种收藏的力量,增加脾胃负担(虚不受补),这就需要甘润、平和的山药去养。
《金贵要略》中薯蓣丸,是以山药为主的方子,治疗虚损。
山药的用量15-30克,没有绝对的禁忌症。
临床多用炒山药,很平和,生山药微微偏凉,多用于虚火明显者。
如果身体虚寒,用的时候不要单独用山药,要配合温养的药,如干姜、小茴香、肉桂等。
黄芪的气清透、柔和、走动流通如同小孩喜动,《神农本草经》中说“黄芪主小儿百病”,黄芪之气与小孩身体之气最为接近,所以,小儿疾病多可用黄芪,尤其是小儿虚证。
案例:
大量黄芪可治疗小儿心肌炎(寒入心包),可以很好的补气。
黄芪补气不同于人参,黄芪补气走的是肌表,稍微偏外,人参补气偏于补五脏之气。
当归的药气以生发为主,带着润养之气,生发过程中有一定的润养作用,当归本身的生发的力量要强于润养的力量。
但其本质上还是生发的,生发就是由阴化阳,所以凡是生发的药都是消耗阴精的。
当归疏肝、养血、升达木气(升达人体生发之气)。
调血养血的“四物汤”,第一味药就是当归。
当归的象是阴柔、包藏之象,带有一股相对柔和而持续的生发之力。
当归是养血还是活血呢?
从其气味很足,比较油润的属性来讲,它是养血的;从它的比较冲的气味上来讲,它又是活血的。
所以,年头比较长的(5-6年)的老当归,小量的吃应该是养血的。
小当归,流通的力量比较强,比较快,其养的作用就差一些,而偏于活血,用多了就会耗血。
不过,不管是老当归还是小当归,用的量只要足够大(30克以上),连续用的话,生发木气的力量还是很明显的,用久了一定会消耗阴精,消耗阴血,小当归消耗阴精的作用更明显。
当归主要用于活血,所谓的活血就是升达木气,肝气生发,由阴化阳,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好比可把身体内脏的血外调。
当归的药气是往外散的,不是往里走的。
只有当身体需要一股气推动其流通而阴精不足的时候,可用当归来推动血气流通。
但这个过程是消耗气血的,用多了会消耗气血,一般配合熟地使用,加强滋养功效。
此外,久病顽咳,燥咳,肺津亏损(肝血虚,肝气不能顺畅生发),在滋养阴精的同时,用大量当归去开通肺气,肺气只有先开达才能降下来,既开达肺气,又润泽肺气,止咳效果非常好。
妇科有催产的一个方子“佛手散”,其中当归3克,川芎3克,量很小,就能起到催产的作用。
当归和升麻是一对药,当归流通血分,升麻流通气分,这两味药力量都比较强,他们可以从左路把整个气流通开。
当归一般用量为12克,治疗燥咳30克以上。
当归的禁忌症:
当归偏于耗血、动气、流通,所以,当气血比较虚,尤其是气虚心悸,脉律不齐的时候慎用当归。
本身就没那么多气血,再用当归去推,有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
味微微苦平,气寒凉,喝完之后寒凉之气直抵小腹。
直入中土,走肠胃,入阴分,入血分,白芍有股阴凝之象。
3、临床应用:
仲景用白芍治疗内郁腹痛(中气郁滞)。
拉肚子,里急后重(气血瘀在肠道),用白芍,起到凉降的作用,又有一种通破的力量,能把肠道局部瘀滞破开,从而止痛。
此外,当需要养肝阴的时候,用大量白芍,利用它这种凉降收藏的力量,可以把阴气收回去,当然不能只用白芍,需要配合甘草、山药等养阴的药。
《伤寒论》里“芍药甘草汤”养阴作用也体现于此。
禁忌症:
中土阳虚时慎用。
临床还比较常用的是赤芍,赤芍和白芍的区别:
白芍一般都是种植的,赤芍一般都是野生的;赤芍药用时是直接切片晒干的,不经过什么处理。
白芍要煮一下,再切片晒干。
白芍用量一般6克左右就见效了,如果用白芍来养阴止痛的话,量就要大,30克左右。
川芎的气与当归比较接近,其气略淡一些,没有当归那么浓郁,喝起来不如当归醇和。
川芎的气散的更快,走得更急,力量不如当归,疗效来得快,去得快,但气比较清透。
当归的气更老道,后劲足;川芎之气好比一阵风,气比较迅速就过去了,散得快,走得急。
推动气血升达的时候,当归要比川芎力量大。
3、临床应用:
因川芎的气走的比较快,一般用川芎来引气血上头目,如头痛、面瘫、头皮麻木等上焦气血不通的时候可以用川芎升达一下。
川芎之气走得比较快,比较急,更容易消耗阴血,但其升达气血的力量不如当归大。
丹皮性比较阴凉,与白芍类似,从寒凉的气来比较,丹皮凉性不比白芍差,且直入血脉。
白芍是整个根,丹皮是根皮,所以丹皮的药气比白芍柔和一些,但凉性也是很大;皮是植物养分输送的通道,有很多纤维束,所以,丹皮流通、通达的效果比白芍好;丹皮潜病的效果不如白芍,一般白芍直中木气,木郁风动的时候用白芍息风,丹皮性凉,用于清血分淤热,犀角地黄汤里面用丹皮清血分淤热。
3、临床应用:
丹皮用于阴虚血热,清内在郁热。
当血虚心烦睡不好觉,阴虚血热,脉细且急时,可以适量用一些丹皮,清内热,其流通的性质可以引导气血恢复周流。
丹皮的好处就是既清凉,又有比较好的流通性(一种药物的弊端大小主要看其流通性,流通性好弊端小,流通性差弊端就大。
流通性好的药即便用错了,也还有挽救的余地。
),丹皮用错了问题不大,无非就是伤了胃的阳气,但不会引起太严重的瘀滞。
丹皮因其性凉,用量也不要太大(一般8-12克),一般也不会单独使用,一般配合温养脾胃的药使用,用来流通血分郁热。
桂枝气味与肉桂相同,比较热,比较香,比较温散。
因桂枝为嫩枝,有生发之气,流通、通达的效果更好,气比较薄弱,比肉桂之气柔和软弱一些。
桂枝生长在南方,南方开达火气较足,在如此开达的气候条件下,肉桂的叶子长得细小狭长,树枝也较细,桂枝有股辛辣的味道,说明它有很强的收藏之象,才能把气聚那么足。
桂枝升达的力量有点像当归,只不过一个阴一个阳,当归是从里面往外托,柔柔润润的托出来。
桂枝比较偏表、偏潜、偏上,带着一股收敛的力量往前推,它的皮偏收、偏藏(所有的皮都是金气收敛之象)。
3、品药交流:
桂枝皮很薄是暗褐色,木心是淡黄色。
不带皮的桂枝熬出的药液是非常淡的黄色,几乎没颜色,喝起来气味非常柔和,没有辛辣味;带皮的桂枝有股很冲的辣味,有种向上的辛散之力;单独熬桂枝的皮,其味道与肉桂一样。
这就说明,桂枝的这种力量是在皮上,也可以把桂枝的皮理解成很少的肉桂的力量。
桂枝的效果好比肉桂加了点流通的气进去,让它能够动起来,肉桂本身辛温也能升达,但是其升达通破的力量稍差一些。
用上桂枝,就好比加了股向上走的力量。
桂枝本身皮薄,其温散的力量也没有肉桂那么强,一个是辛温走散,再就是带着一股香气(香气就是正气),所以,桂枝可以辅助心阳。
4、临床应用:
还有一种说法,桂枝可以降肺气。
肝气的升达和肺气的敛降本身是一个整体,肝气不升,肺气肯定就降不了,桂枝降肺气的作用可以理解成这么一个象:
桂枝的皮的这股收藏的力量,把气聚在一起,中间的木心带动着这股气向前跑,皮收的力量就是肺气向下降的力量,木心向前冲的力量就相当于肝气升的力量,最终表现的综合效果就是推动气血前行,而且走的比较表浅,偏上,偏外一些,最终达到降肺气的效果。
乌梅主要用它的酸味,从四气五味来讲,酸柔、酸收、酸敛,是收敛之气。
收敛之性只是酸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酸性还可以生发,所以,酸味既能收敛又能生发,收敛中带有生发之气。
酸之所以能够刺激唾液分泌,是因为从中医角度来讲腺体分泌是生发肾气的过程,属于水生木,内经讲酸味入肝,肝气本身就是水气生发而成,从一种收藏的状态向开达状态的转换,由阴出阳,由内向外的过程。
乌梅以酸味入药,它的气比较淡,味比较足,但里面藏的生气还是很明显的。
乌梅养肝的最初的最本源的生发之气(酸养肝的本意),可以理解成一股很柔和,力量又比较大的这股气,拖着你慢慢往上升。
乌梅主要用它的酸味,从四气五味来讲,酸柔、酸收、酸敛,是收敛之气。
收敛之性只是酸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酸性还可以生发,所以,酸味既能收敛又能生发,收敛中带有生发之气。
酸之所以能够刺激唾液分泌,是因为从中医角度来讲腺体分泌是生发肾气的过程,属于水生木,内经讲酸味入肝,肝气本身就是水气生发而成,从一种收藏的状态向开达状态的转换,由阴出阳,由内向外的过程。
乌梅以酸味入药,它的气比较淡,味比较足,但里面藏的生气还是很明显的。
乌梅养肝的最初的最本源的生发之气(酸养肝的本意),可以理解成一股很柔和,力量又比较大的这股气,拖着你慢慢往上升。
3、临床应用
乌梅也是疏肝的药,和柴胡、桂枝不同。
柴胡是从行气的角度来疏肝,肝气已经升达上来了,已经由阴化阳到气分了,在气分郁滞的时候可以用柴胡来疏达,是在比较表浅的层次疏肝;如果肝气在升达的过程当中阳气不足的话,可以用桂枝去升达,桂枝是辛甘温散而升达;如果本身阴津就不足,有点阴虚无力升达的时候,可以用乌梅向上升达,乌梅是酸柔养津而升达。
如果临床上碰到肝气郁结较久的老年患者的话要分清楚病情的转归而用药。
肝郁的病人一般刚开始都是柴胡症(气郁),随病情发展,气郁化火,化火就伤阴耗气,慢慢由实证变为虚证,最早表现的是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这时候用桂枝去升达,可以改善。
如果肝郁化火更久,阴津就会亏虚,变成阴虚,这个时候用桂枝就会上火,郁结反而加重,这个时候就需要用乌梅,乌梅是从肝气生发的源头去救。
可以形象的比喻肝气升达的过程的不同用药,肝气生发的源头的话就是乌梅,再向上一点就是当归,再往上差不多是桂枝,再往上是柴胡,大概是这么一个层次。
五味入五脏,五味养五脏,五味还可以救五脏。
肝经阴血很虚,升达的力量很弱的时候,一般的药是救不了的,只有酸味的药可以,酸味药可救肝疾。
如用大量乌梅或乌梅炭可以止血,效果非常好。
原因就是酸味不是单纯的收敛,收敛的同时会带动着这股气慢慢流通,重新恢复气的生发,收敛的力量不会太过,能够推动气向前走。
乌梅疏肝作用是推动气的运行,是从养的角度促进肝气的流通,所以,久病、阴亏、郁结又重的时候,需要润养流通的时候就用乌梅。
临床上乌梅可用木瓜来代替,木瓜不如乌梅。
有些老大夫用乌梅、山萸肉治疗关节炎,因其疏通的力量很强,此时乌梅的收敛作用相对于疏通的力量来说,起到辅助作用,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虚证、阴津不足的时候,乌梅的作用好比把阴津积聚一下,然后再推动它向前走。
乌梅的收敛作用与其他种子类药或苦寒类药的收敛作用有所不同,这些药收进去后是压着往里走,是阻碍生发的,如黄连,收的力量很强,苦寒沉降,气很快会被压下去。
乌梅虽然收,但收的同时没有完全按压下去。
乌梅是从养阴的角度进行疏肝的一味好药。
自创方“柔四逆散”,尝试用酸柔的方法进行疏肝,效果很好。
这种病人一般都有明显的燥热之象,郁结比较重,肝郁的症状比较多,就用乌梅酸柔润养,慢慢流通。
木瓜煎出液的酸度与乌梅相差很远,生发之气会差很远(酸味越足,生发之气越强),木瓜相对于乌梅来讲偏涩,临床会用炒木瓜柔肝止泻。
木瓜总的来说收涩的力量要比生发的力量明显,收藏的力量相对而言更明显。
乌梅收敛和生发的力量都很强,木瓜更偏于收藏,生发力量缓和。
木瓜还有明显的香气,具有守护的力量(香气有两方面作用,一个是芳香化浊,醒脾,另一方面,味香属土,土性缓和,自然就有守护的效果)。
3、临床应用
临床用木瓜,就是借它收涩的力量,把温阳的药气收藏到体内,去破内脏陈寒,所以,我常把干姜和木瓜作为一对药来用。
之所以不用别的收涩的药物来代替木瓜,是因为木瓜既有往里收的力量,又不会造成气郁,收的同时还是留了一条“通道”的。
这也是酸味药的一个共性(酸敛、酸收,又不失生发之性),是不同于苦寒药的收涩作用的。
我的方子里,只要用到木瓜的,说明病人肝气比较弱,或者中焦比较寒,用木瓜配合温阳的药来去中焦陈寒。
临床木瓜一般用12克左右,可以起到收敛气又不至于引起气郁的作用。
酸柔的药物大部分用于虚证。
但肾虚的时候一般用不带有生发之气的苦寒药物来收,如黄连,而不用酸柔药物。
酸味药偏收,但收藏的目的是为了生发,而不是为了藏起来。
苦味主收藏、收敛,味越苦,收藏的力量越大。
元胡的收藏的力量不同于以上两味酸性药,这股收藏的力量是向下压的感觉。
3、临床应用
元胡一般用于活血,元胡的药气能量更偏寒、偏凉,越寒凉的药越偏阴,入脏的程度越深,更容易入少阴心、肾。
元胡味苦(苦能收、能聚,同时也能破),质地较硬(硬是金气凝聚之象,如莪术、槟榔、三棱等),所以,元胡可以破血瘀,就可以疏通郁结,可以止痛,
这是元胡在有形瘀结方面的一个用途,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元胡对心神的调理作用,可以安定心神。
就是因为元胡的气入少阴,这种刚强、凝聚、稳固的力量不容易散,睡不好往往都是心神散乱引起,元胡的气可以让心神稳定。
现代药理研究元胡有麻醉作用,左右的麻醉药都是作用在少阴的层面的。
一般来讲,安心神2-3克即可,破瘀血大约用到十几克。
有长期失眠的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5-6克元胡也可以起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三七和元胡的区别,二者都可活血,三七是靠它那股坚硬的气去破瘀血,而且养正气,但三七没有安心神的效果。
元胡治病不养人,如果淤结较重,用药的时候要配合补气药。
如果气虚比较重的患者,元胡慎用。
现在我的方子里元胡用的比较多,是因为现在的人实证多,虚证少。
临床一般用醋元胡,加强流通的效果。
薄荷药液清凉,气的流通性也不错,比较淡,轻松发散。
薄荷宣散比较清凉,力量较弱,但它的趋势是向外散的。
3、临床应用
薄荷轻轻宣散,在上面宣达,可用来宣散上焦比较表浅的郁结之气,如头面部郁火,尤其是扁桃体化脓的患者,重用薄荷20-30克,很快见效。
如果火气很重,可以配合栀子一起用。
香附有两种,一种是毛香附(毛根没有去掉),一种是光香附,毛香附的根有很多毛毛,本身也是穿透宣散之象,疏达的效果更好。
2、药气分析
香附比较清香、淡淡的、缓缓的疏达之气。
3、临床应用
香附疏肝是在偏深部的,层面比柴胡要深,疏肝作用从内到外来说的话,香附、柴胡、薄荷依次向外。
薄荷和香附是我比较喜欢用的一对药,香附从比较深的层面将气疏达,然后薄荷从比较浅的层面继续疏达。
香附的气走得比较柔和,薄荷走的比较急。
“香附去心内愤懑之气”凡是心情压抑,想不开,只要用上薄荷和香附,心情很快就可缓解,疏达体内郁结之气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临床一般用醋香附,一般用十几克即可,用的时候要切片或打碎,以便气的煎出。
无明显禁忌症。
女性的郁结,常用香附,因为女性的气比较阴柔,气结会比较深。
男性的话,久病可以用香附。
龙胆草只能用在实证,不能用于虚证,如肝经郁热化火(目赤、眼屎多、)尤其是那种湿热,或妇科下焦湿热等实热的时候,可以少量暂时使用,通开,如果用多了,会将湿热封藏疏散不了。
湿热重的时候,龙胆草治标效果较好,但只能暂时短时间使用,量也不宜过大。
利用龙胆草的这种强大的封藏力量,可以用来清郁热,尤其是清肝经郁热是最快的,如妇科的白带异常、盆腔炎、阴道瘙痒等,药物成分里只要有龙胆草,病情很快就会改善,就是因为它的这股气会很快把淤热封藏起来。
但这种封藏力量也是双刃剑,曾报道大量吃龙胆泻肝丸造成肾衰,就是因为龙胆草的苦味带有很强悍的封藏之气。
如果长期使用含有龙胆草的制剂,这种封藏的力量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新的淤结,并且这种郁结是不可逆的,从而引起体内器官结构性的改变。
从西医角度来讲,肾脏的功能是靠肾小球虑过作用来完成,如果长期使用龙胆草,这种封藏的力量就会破坏肾小球的滤过膜,从而引起肾衰。
所以,用龙胆草的时候,量要小,一旦用多了容易把病气收在体内。
临床使用不超过3克,一般1克左右。
与栀子的苦味相比,栀子是最清透的,用多了不会伤肾气,而龙胆草6克以上就可能伤肾气。
比龙胆草收藏力量更厉害的是马钱子。
临床用麻黄有两种,一种是生麻黄,一种是炙麻黄,炙麻黄的发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