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 教案示例.docx
- 文档编号:6980568
- 上传时间:2023-01-14
- 格式:DOCX
- 页数:109
- 大小:92.15KB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 教案示例.docx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 教案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 教案示例.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绿叶的梦教案示例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1绿叶的梦教案示例
【内容简析】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描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重点记叙了与小伙伴们在启蒙老师的引导下,到大自然里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讲述这些绿叶的知识和趣闻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和有益活动的留恋之情。
【设计理念】
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读,把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粱、瓢、搜”等生字,会写“汇、岗、戒”等字以及课文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感悟课文。
难点:
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各种树叶的标本。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说出童年的乐趣。
2.师述:
是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对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
2.教师配上音乐,边出示相关课文内容的课件,边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清楚生字词的读音。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想一想: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4.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利用字典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4)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
如“汇”字:
“汇”字的最后一个笔画“竖折”不能写成“竖、横”两画。
三、表情朗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
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练习,看谁读得好。
(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
)
3.播放配乐,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过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你读懂了什么?
(如:
绿叶最使我着迷。
)
2.绿叶为什么会使我着迷?
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
(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
3.同学们请看,多快乐的场面!
(播放录像或看图讲述。
)
4.同学们,通过看录像(或看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
5.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作者搜集绿叶觉得很快乐的地方画出来,把重要的动词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爬大树,钻丛林,嬉笑、打闹……树叶串成项链……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
(让学生反复读,个别读,齐读,感受采集绿叶的快乐。
)
6.秋天的收获更大,请你们采用老师刚才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收获。
先默读,再讨论。
(引导学生汇报:
作者在秋天的收获更大,课文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用词很贴切。
如:
“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堆、躺、打滚、翻跟头、挑选、串成、挂”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既忙碌又欢乐的场面。
)
7.同学们,请把眼睛闭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生活。
(配上音乐,老师有感情地范读第三和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内容说出来。
)
8.绿叶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
(文章最后一句“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表明了那一串串叶片,那采集树叶标本的活动,那绿叶带给“我”的生活知识,无不给“我”留下永久的记忆,正因如此,“我”对绿叶是那样的着迷。
)
三、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有感情。
(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来感悟课文的内容。
)
指导学生要读出深深的留恋之情、浓浓的喜爱之情。
2.读到这里,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四、拓展内容,讲述自我
1.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2.指名把最有趣的童年生活说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课文里有许多好词佳句,把你喜欢的抄写下来。
2.小练笔:
写一写自己童年有趣的事。
探究活动
课后自学实践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树叶的知识?
写一写吧。
2.读下边的句子,收集一些叶子的图片或标本,把它们画下来,看谁画得多。
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
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绒毛的……
2芦叶船
教案示例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回忆了童年与伙伴们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和长江里的事,记叙了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表达了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培养学生自主朗读、自主识字、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蜘、蛛、桅”等生字,会写“横、竖、蜘”等字以及课文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有的还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试着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老师引导:
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这就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
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课后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找出有关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说一说:
“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四人小组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说得有道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
)
(让学生在读中,在交流中,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感受他们当年的乐趣。
作者童年的生活乐趣,还在于这小小的芦叶船装载着他们儿时的丰富想象,开向长江,开向大海,开向未来。
)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预设:
生A:
我感到他们能用普普通通的芦苇叶做成大篷船、小舢板,还可以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真是多种多样,手艺高超。
生B:
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在这简单的生活和游戏中,他们不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想象中自得其乐。
生C:
作者在如此简单的生活中,只是用普通的芦叶做小船玩儿,却感受到如此丰富的童年生活乐趣。
但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儿童所缺少的正是这种乐趣,这不能不让我羡慕、向往。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课后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
)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么有趣的画面,你能把课文连起来用情、用心地读一读吗?
(配乐朗读课文。
)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
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课后练习3)。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见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同步读本》)。
探究活动
课后自学实践
课下自己也试着折一只小船放到河里,看看会产生什么想法?
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吧。
3《一只贝》
教案示例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海里的贝被潮水送到岸边后,其中有一只普通的贝,因为一粒沙子钻进壳内,它的壳失去了光泽,破烂了,里面却形成了一颗闪光的大珍珠。
【设计理念】
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咸、涨、虹”等生字,会写“咸、拢、虹”等字。
正确体会课文中“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字词卡、贝壳、珍珠、挂图、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
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一只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2)自由拼读词语。
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与同学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记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从“有一次……还留着这些色彩和线条”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作者丰富的想象,虽然我们无法考证事实是否如此,但这些光洁的贝壳上留着的色彩和线条,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
)
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
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
(一颗罕见的大珍珠。
)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
(不是的,珍珠的形成是因为有杂物刺激。
)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后“学习链接”介绍了有关珍珠形成的小知识。
)
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
“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是作者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对贝赋予的感情。
)
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
(因为它没有留给人们漂亮的贝壳,却为人们奉献出一颗宝贵的珍珠。
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
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思想感情。
)
三、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师:
漂亮的贝壳令人喜爱,但用血和肉磨制成珍珠的贝更令人可敬,下面这两句话,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A.多漂亮的孩子!
多漂亮的贝壳!
B.这是珍珠!
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第一句话重点描写的是美丽的贝壳,主要是强调贝壳,所以“贝壳”二字比“孩子”二字读音要重些:
“多漂亮的孩子!
多漂亮的贝壳!
”第二句朗读时,要把惊喜、赞叹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是珍珠!
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
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吗?
为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
)
2.老师总结归纳:
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奉献出最珍贵的东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
说给大家听听。
(让学生充分说。
)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第四课《快乐的暑假》。
(1)自读诗歌,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2)结合课后思考题,自学诗歌。
探究活动
课后自学实践
你的童年里有什么让你得到启示的事情吗?
想一想,写一写。
4《快乐的暑假》
教案示例
【内容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儿童诗,描写的是学生们结束了紧张的学习生活,走进暑假,在丰富的暑假生活中,享受大自然的阳光,感受童年的快乐。
【设计理念】
以感情朗读为主线,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憧、憬、泼”等生字。
2.感悟诗歌语言,领悟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或图片展示“郊外采花”“海滩戏水”等画面。
2.导入(指着画面):
同学们,你们向往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吗?
请跟老师一齐走进《快乐的暑假》。
(板书课题。
)
二、范读课文,感受快乐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要求:
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画出生字,再多读几遍。
(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
)
2.小组合作,分节试读,交流体会。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探究发现
1.听课文朗读音带,让学生感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可采取个人读、小组里读、全班指名朗读等形式。
)
边读边体验诗中所描绘的暑假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小组交流:
你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
你希望怎样度过自己的寒暑假?
4.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紧张、严肃”的教室、学校,“沉重”的书包的意思。
5.把这首诗美美地朗诵给大家听。
五、作业
熟读课文。
探究活动
课后自学实践
课文最后一节写道:
“喜欢蹦蹦跳跳,喜欢唱唱笑笑,对着天上飞过的白鸽,齐声呼叫。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一个小朋友,对着天上飞过的白鸽,你会喊些什么?
你会表达怎样的心愿?
把你想喊的话写下来吧!
语文百花园一
教案示例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安排了五个栏目,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话会道、笔下生辉”。
这些练习既能巩固本单元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可以积累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通过看、听、说、读、做、写等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能说会道。
难点:
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出示多音字。
)汉字真有趣!
我们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准确。
2.读一读,想一想:
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有些字意思不同,读音就不相同。
)
4.教师点拨:
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为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学习自主填写。
答案力求丰富多样。
如:
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
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语进行搭配吗?
如:
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
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
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作用即可,不要讲授有关修辞知识。
)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
同桌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积少成多——背诵古诗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一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验眼前仿佛看见什么景色,入情入境地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等等。
)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
课外搜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3.再读短文,讨论:
(1)你想对受伤的那只小鸟说些什么?
(2)你想对用弹子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三课时
内容:
“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一、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境,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
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钓鱼、找朋友等游戏。
)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本单元中,《绿叶的梦》的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
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最令自己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先分成小组,把自己最感兴趣,最难忘的事讲给同组同学听,要重点讲述“有趣”“难忘”之处在哪里,让听的人与自己有同样的感受。
听者要认真,听完后作出评价,看谁讲得最好。
)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上讲台前,讲给全班同学听。
4.师生合作评价:
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学习“笔下生辉”
1.激发习作兴趣。
刚才,我们通过口语交际,评出了班中的“故事大王”。
现在,我们将通过习作训练,评出“最佳小作家”。
希望大家努力!
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本题“笔下生辉”部分。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
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在写作中别忘了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
组员之间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
5古诗三首
教案示例
《望洞庭》
【内容简析】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作者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从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具匠心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自悟词与句的大意,在诵读中体验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解释诗中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洞庭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洞庭湖图片。
师: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2.板书课题(《望洞庭》刘禹锡);齐读课题。
3.创设情境。
请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
二、学习诗文
(一)交代学习古诗的方法——“五读法”。
(二)运用“五读法”读古诗。
1.一读读通,咬准音。
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ng 磨m$
2.二读读懂,知大意。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月夜遥望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
3.三读读精,解词义。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②根据书后注释练说诗意。
③重点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读第三、四句(遥望洞庭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绿叶的梦 教案示例 语文 小学 四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 绿叶 教案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