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汇编_精品文档.doc
- 文档编号:697967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
- 页数:39
- 大小:388.50KB
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汇编_精品文档.doc
《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汇编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工作实施细则汇编_精品文档.doc(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
(汇编)
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二〇〇六年二月
目录
地质填图工作实施细则…………………………………………………1
钻探编录工作实施细则·………………………………………………7
浅井编录工作实施细则·………………………………………………16
槽探编录工作实施细则·………………………………………………20
坑道编录工作细则(附老硐编录)……………………………………24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27
地质填图工作实施细则
(内部试行)
1.总则
1.1地质填图的工作目的
通过填图初步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情况;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形态、规模、产状变化特征、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其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信息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1.2地质填图的分类
地质填图比例尺按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分类。
预查阶段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为1:
50000—1:
25000;
普查阶段比例尺为1:
25000—1:
5000;
详查阶段比例尺为1:
10000—1:
2000;
勘探阶段1:
5000—1:
1000,甚至1:
500。
填图比例尺大于1:
10000的均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大比例尺>1:
10000;1:
50000<中比例尺≤1:
10000;小比例尺≤1:
50000;)。
2.填图工作的技术要求
2.1剖面研究
2.1.1一般要求
2.1.1.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
在一个矿区一般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
2.1.1.2项目技术负责直接参与地质剖面测量研究工作。
2.1.1.3地质填图研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地层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与代表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2.1.2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
2.1.2.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
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1.2.2剖面比例尺1:
1000(填图比例尺放大一倍作剖面比例尺)。
2.1.2.3剖面测制时,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与剖面测制工作。
2.1.2.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
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岩层以10—20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地层对比剖面需采集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矿产勘查剖面需采集岩石化学样,动、植物化石样。
2.1.2.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斜距及厚度等。
同时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
2.1.2.6注意岩石的含矿性、标志层及其分布情况
2.1.2.7详细研究褶皱形态,收集有关断裂性质、产状及规模、含矿性、脉岩、围岩蚀变的关系等资料。
岩体剖面要注意接触带围岩的蚀变、矿化特征、岩体冷凝边、岩体岩石成分、粒度变化和相带的划分。
2.1.2.8剖面原始分层号和剖面图应与记录一致。
并层后的层序号应在剖面图上注明,并应与原始编号区别开,柱状图中仅标并层后的层序号。
最终剖面图上岩性应和镜鉴结果相符。
2.1.3剖面记录
2.1.3.1剖面记录应用专用的记录本,保持剖面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要求字迹清晰,资料系统、真实,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主次清楚,素描图、照片目的明确、项目齐全、文图一致。
2.1.3.2记录格式
时间:
天气:
地点:
参加人员:
剖面名称:
剖面比例尺:
1∶1000
剖面线总体方向:
人员分工:
剖面起止点、地形控制点,均用经纬仪测定,标注点号、点位或打木桩标注点号。
导线点号、导线方向、坡度角、斜距。
岩性描述,产状(倾向和倾角)、样品、标本(薄片)、照片、构造轴、化石等位置应注明(描述内容及要求见后)。
2.1.3.3重要地质现象应尽量画大比例尺素描图及照像。
重要接触关系应收集其证据。
2.1.4剖面图作图按《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附图)进行,另作说明如下。
2.1.4.1剖面线方向尽量不改或少改,若必须改动可分层改变,然后接成一个剖面图。
2.1.4.2剖面图,正北、北东、东、南东端放在右侧,南、南西、西、北西端放在左侧。
2.1.4.3各类产状的标注应用引线到剖面图下方,然后注明倾向、倾角的度数。
2.1.4.4各类样品应标注在剖面图上相应位置,用虚线向剖面上方引出,在虚线上方标明样品代号和编号。
2.1.4.5剖面线方向、控制点号均标在剖面图上方,层号、地层代号均标示于剖面图下方。
2.1.4.6剖面图岩石花纹、分层线、地层组段界线和群系界线的长短应有所区别,一般参考数据依次分别为1.5、2、2.5、3厘米。
2.1.4.7剖面图要有图名、比例尺、责任栏,如有物化探成果应同时在剖面图上方相应位置依次加绘化探、物探成果曲线图。
构造解释要合理,图面要清晰。
2.1.4.8剖面所示要与记录一致。
2.1.4.9计算地层厚度时,产状控制范围一定要注清,斜距则按计算段数分别书写,地层重复需加减者分别在栏内用“+”、“—”表示,并注明重复原因。
岩脉不计算厚度。
第四系覆盖需推测界线位置,计算厚度时应注清。
应附地层剖面数据计算表。
2.1.5综合地层柱状图编制
2.1.5.1要有图名、比例尺、编绘日期、拟编、审查及清绘人。
2.1.5.2作图按《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附图)》进行。
2.1.5.3图面层序及其取舍应合理,与剖面图的构造解释应一致。
2.1.5.4图面清晰、项目齐全、内容要素要同剖面图、记录、镜鉴成果一致。
2.2填图单元的划分
2.2.1地层(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
在区域地质上,该矿区地层属什么时代什么岩性,地层单元的划分标志明显不明显,如变质较强的混合岩、岩浆岩往往难以区分次级单元,故大部不按地层单元填图而采用标志明显的岩性来区分填图单元的办法。
野外工作中各种岩性须注明岩性代号。
≥1:
2000比例尺填图单元,沉积岩一般划分到“岩性层”;1:
10000划分到“岩性段”;≤1:
25000划分到“组”。
2.2.2构造
2.2.2.1褶皱构造
实际材料图上应画褶皱轴线,地质图上不画褶皱构造轴线。
二图均以主要产状表示在图面上,力求位置准确。
褶皱构造轴线的长度,一般图上大于0.10米(实地大于200米)均应表示。
特殊情况者,图上0.05米(实地100米)应予表示。
2.2.2.2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是矿区填图主要研究对象。
要详细划分,区分先后顺序,与成矿关系。
断裂构造,长度在40米以上者,应按规定图例表示,加注断层编号“Fx”,小于上述规定具有特殊意义者可放大表示。
凡是图上有编号表示的断层必须按断层登记表要求填写清楚,详细记录。
2.2.3侵入岩
2.2.3.1要尽可能划分期、次和相、带。
相、带界线用虚线表示。
对外接触带、捕掳体或顶盖残留体亦应圈定,并量取接触构造带产状,若侵入岩实际长度大于20米者(或具特殊意义长度大于10米者,可放大表示)均需在图上表示。
2.2.3.2野外工作中应注意岩脉的穿插关系和组合规律。
对于比上述更小的岩脉,要注意观察,并详细记录,在记录本上画大比例尺素描图。
2.2.3.3对于各种裂隙要仔细观察,一般的观察范围不小于2平方米,填写裂隙登记表。
阶段总结时作裂隙玫瑰图或等密线图。
2.2.4含矿蚀变构造带
2.2.4.1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长度大于10米,厚度不论大小,均应在图上表示。
厚度较小者,可适当放大表示。
对带内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的蚀变岩石,要是能按蚀变类型圈定的均需分别圈定。
目估含矿较好者,必须采集标本和取化学分析样,对于在图上不能表示的短而小的含矿化构造带,必须在记录本上详细描述其地质特征,并作素描图,准确标明该带的平面位置。
填图工作时一定把地质点定在该带上。
2.2.4.2如果是新发现的含矿蚀变构造带,不论其规模大小,均须加注编号,并按矿脉登记表的要求,登记清楚。
可按发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
2.2.5第四系(Q)
如果矿区第四系不发育,可不进行时代和成因类型的划分,如第四系发育,可概略划分时代、成因类型。
3.1∶2000填图方法
3.1观测路线及地质观测点(以下简称地质点)
3.1.1观测路线以沿着地质界线的追索法为主,辅以穿越法。
选路线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线距为40米。
含矿蚀变构造带应根据槽探揭露情况适当加密观测路线。
3.1.2观测路线上要沿路线进行系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并进行详细记录,凡有露头处必须勤敲勤打,认真观察。
3.1.3对构造破碎带、蚀变矿化带及其它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段,地质点要适当加密。
3.1.3.1地质点应尽可能定在地质界线上。
距离地质界线比较远处,可以定岩性控制点。
第四系的地质点可适当放稀,一般点距为20—40米。
特殊情况可酌情加密。
3.1.3.2地质点一定有明确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描述内容。
地质点附近,必须周密观察,深入研究,详细记录。
地质点周围较远处,具有意义的地质现象,也须纳入该地质点的记录范围。
3.1.3.3在观测路线上,要注意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把有关系的各个地质点,在观察研究、定位绘图、描述记录等工作环节上都要综合考虑,有个总体概念。
3.1.4地质点在图上的定位要力求准确,可先用罗盘定向,皮尺量距,结合地形地物、地貌特征来确定(地质点分布草图),最后必须用全仪器法测定,由测量组负责标绘于图上。
3.1.5凡在同一地域内如有2个以上的填图组进行分叉填图时,要及时拼图,统一认识。
对于图上的地质成果(如点位、地质界线、构造线、产状、交代接触关系等)有怀疑者,必须到野外实地进行修改,不允许在室内改动。
3.1.6关于图面结构的几个问题
3.1.6.1地质界线的连接,应根据野外追索所见的实际情况,结合“V”字形法在实地勾绘,不得在室内主观臆断。
3.1.6.2植被或坡积物覆盖区,尽可能按零星露头推断,所覆盖的地质界线以实线相连,倘若覆盖面积内有矿脉、岩脉、断层等的交叉关系,则不得以实线相连,而须用槽探揭露它们的穿接关系后,才能连图;若覆盖面积较大可用小浅坑或剥土揭露,如无重要地质体通过或单一的岩性,不再进行揭露,有关地质界线可用虚线相连。
3.1.6.3图上应标定一定数量的岩层产状,要求每个地质观测点都要测量岩层产状,图上应标定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岩层产状,每个地层单元至少有一个。
3.1.6.4地质图与剖面图及文字记录要相互吻合。
3.2记录格式
3.2.1每天的记录开始要另起一页,填写日期、天气、地点、人员及路线。
3.2.2地质点的描述应该是地质点附近较大范围内的地质现象。
必须经过周密观察,深入研究,系统归纳,然后记录。
要考虑到各种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 工作 实施细则 汇编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