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预压方案.docx
- 文档编号:6974860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00.83KB
满堂支架预压方案.docx
《满堂支架预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堂支架预压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满堂支架预压方案
满堂支架预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满堂支架预压方案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集美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以及业主提供的工程地质和周边环境情况等资料;
2)国家、行业或地方颁布的有关现行施工规范、标准、规程、法规和图集;
3)《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2、编制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2)做到安全施工“八到位”,即:
安全生产策划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到位、安全生产职责到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员到位、安全生产资金到位、安全生产检查、整改、落实到位。
3)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安全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安全防护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统筹组织,超前安排,确保重点,确保工期。
4)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努力提高机械化程度,确保工程进度。
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施工程序,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的施工。
强化质量控制,加强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意识,做到文明施工。
3、编制目的
为保证箱梁砼结构的质量,钢管脚手架支撑搭设完毕铺设底模板后必须进行预压处理,以消除支架、支撑方木和模板的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压缩沉降影响,同时取得支架及地基的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作为梁体立模的预拱值数据设置的参考。
4、适用范围
集美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浔江北路跨线桥。
二、堆载预压方案简述
支架预压范围为上部结构的实际投影面。
预压方法依据箱梁砼重量分布情况,在搭好的支架上堆放与梁跨荷载等重的预压块,预压荷载系数取,按规范规定,每级加载完成后,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监测;当支架测点连续2次沉降差平均值均小于2mm时,方可继续加载。
预压验收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1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2连续三次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累计小于5mm。
箱梁底模可在预压前安装,侧模在预压完成卸载后再安装,预拱度设置要考虑模板与骨架间的间隙。
34m简支箱梁混凝土的自重为吨,同时还要考虑模板等荷载,并要在横断面上模拟箱梁的实际载荷分布,模拟堆载试验选用的材料应具有计量准确、比重大、质地均匀、方便运输和吊装等特点,在综合考虑以上特点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别选用砂袋进行预压。
试验程序与步骤流程:
试验准备(技术交底、施工组织等)→地基处理→支架搭设→分配梁布置→预压前支架全面自检→观测点标记布设→分级加载→观测读数、记录→终值静置→观测、分析数据,确定是否继续下一级堆载预压→全面检查→卸载→观测结果整理、分析→梁体施工。
1.预压荷载
为了准确模拟梁体重量,进行分解计算。
在加载预压过程中,根据不同部位梁体自重进行相应重量的预压。
并进行沉降观测,等沉降量稳定以后再进行相应部位梁体重量的20%的超载预压,同时也要进行沉降观测。
2、Ⅳ-Ⅳ截面梁体重量计算
IV-IV截面
①、1#块:
重量q1=×=m
②、2#块:
重量q2=×=m
③、3#块:
重量q3=×=m
④、4#块:
重量q3=×=m
3、梁体其他荷载
根据设计图纸中,现浇箱梁每片梁重为。
需要堆载×120%=。
堆载试验采用混凝土预制块代替荷载进行,施工方案采用砂袋预压,每个砂袋重量为吨。
计划堆载重量约吨。
堆载过程中采用吊车配合吊装,人工进行堆放。
三、预压方案
1、梁体预压荷载
根据堆载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计划采用砂袋进行堆载预压,堆载预压时,按照梁体自重分60%、80%、100%三级加载。
加载完毕后还要进行沉降观测,记录数据。
沉降稳定后在进行超载预压。
加载完成后进行沉降观测,记录数据,分析计算沉降量,设置支架预拱度。
砂袋预压断面图
2、预压施工
本方案采用砂袋分段预压法进行预压:
施工前,把砂装入袋中并秤好重量,计算每平方应该承受的荷载,换算成砂袋个数进行逐孔分段预压。
为了解支架沉降情况,在加砂袋预压之前测出各测量控制点标高,测量控制点按顺桥向每5米布置一排,每排4个点。
在加载60%、80%和100%后均要复测各控制点标高,加载100%预压荷载并持荷24小时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如果加载100%后所测数据与持荷12小时后所测数据变化很小时,表明地基及支架已基本沉降到位,可卸砂袋,否则还须持荷,直到地基及支架沉降到位方可。
卸沙袋完成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以便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等于卸沙袋后标高减去持荷后所测标高),用总沉降量(即支架持荷后稳定沉降量)减去弹性变形量为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变形(即塑性变形)量。
砂袋质量计算:
本桥梁为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根据箱梁断面计算箱梁混凝土断面面积为㎡,砂每立方重量按吨/m3(一般的要求建筑用砂子堆积密度为1350-1450kg/M3,由此很快可以算出一方(即一立方米)砂的重量约为吨),混凝土质量按吨/m3计算,本预压方案采用砂袋预压,根据要求预压采用一孔预压,浔江北路跨线桥选9~10墩身箱梁进行预压,箱梁跨度为24米,为了保证箱梁墩柱四周能够全部预压,预压范围要向箱梁两侧多预压5米,合计预压范围为34米,根据以上数据计算预压砂袋放量及重量:
1、箱梁每延米混凝土总重量:
3×吨/m3=吨
2、箱梁总重量:
吨÷34=吨
本方案时按120%超载预压合计×120%=吨
3、计算每个区域砂袋量
①、1#块砂袋数量:
÷=个
②、2#块砂袋数量:
÷=个
③、3#块砂袋数量:
÷=个
④、4#块砂袋数量:
÷=个
三、支架卸载
1、卸载顺序
支架卸载时仍采用分级方式进行,按照加载相反的顺序进行卸载。
首先卸载进行超载预压的20%的部分,再卸载顶板混凝土重量,然后卸载腹板重量,最后卸载底板重量。
每卸下一级载荷,均对所有测点进行一次测量,并作详细记录,在数据分析时与加载时的挠度进行比较。
2、施工机械
预压块吊装采用1台25t汽车吊进行吊装。
从低处往高处进行堆载预压。
在吊装过程中,用小型机械配合汽车吊,做到可用可行。
四、观测点布置及沉降观测
1、观测点布置
纵桥向有五个断面:
跨端2米、1/4跨、1/2跨、3/4跨和跨端2米,从小里程到大里程方向,为I、II、III、IV、V断面;每个断面有七个点,分别为翼缘底、腹板顶、底板底两侧、底板中间相对应下分配梁位置,顺着线路前进方向,从左往右,为1~7号点。
共35个点。
具体点位布置如下图所示:
沉降观测点纵向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横向布置
下分配梁上共设测点30个,观测支架变形,在对应观测点下方的枕木上布置30个点,观测地基变形。
观测时由工区测量队进行测量,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测设。
2、变形观测
观测采用高精度水准测量仪和毫米塔尺进行观测沉降。
为减小人为观测误差,应定人、定仪器观测,观测时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免在强光、高温时进行。
加载前测量地基和支架原始标高,每级加载完成静载后分别测设支架和地基的沉降量和支架变形量,做好记录。
超载后,连续两天观测,每天四次,直到48小时内累计沉降不超过2mm为止,可认为稳定。
预压时应注意测量支架的沉降量,并观测其沉降变化是否稳定。
待沉降停止后,根据观测的数据计算出底模应设置的预拱度值调整底模。
3、数据整理
为准确设置施工预拱度,指导今后其余各跨支架预拱度的设置,根据预压卸载前后的实际测量的高程变化,确定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值。
A、荷载作用变形量计算
加载前的初始读数-满载稳定后的终读数=总变形量
加载前的初始读数-空载稳定后的终读数=非弹性变形量
总变形量-非弹性变形量=弹性变形量
B、数据处理
以变形量为纵轴Y,以观测间隔时间为横轴T,绘制不同点的变形速率图。
以梁水平纵向长度为X轴,以观测点的弹性变形量为Y轴,连接各点绘制出梁的纵向弹性变形曲线。
五、预拱度设置
考虑到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施工及拆架后,上部结构要发生一定的下沉,产生一定的挠度,施工时采取预留预拱度控制,预拱度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A.拆架后上部结构及荷载作用产生的竖向挠度δ1。
B.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δ2。
(通过预压测量)
C.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δ3。
(通过预压消除)
D.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δ4。
(通过预压消除)
预拱度根据上述计算之和确定最大值,设于跨中,其它各点按二次抛物线公式y=f挠×(L-x)/L2计算分配确定。
六、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支架沉降观测关键五步:
第一步预压前,对支架进行高程测量;第二步底板模拟加载,测量支架高程;第三步腹板模拟加载,测量支架高程;第四步顶板、翼缘模拟加载,测量支架高程;第五步卸载后对支架进行高程测量。
沉降数据每4小时观测一次,直至日沉降小于2mm为止,方可卸载。
1)、仪器:
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沉降观测的五定: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4)、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5)、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
(2)沉降观测的记录应采用统一表格。
观测的数据必须经过严格核对无误,方可记录,不得任意更改。
当各观测点第一次观测时,标高相同时要如实填写,其沉降量为零。
以后每次的沉降量为本次标高与前次标高之差,累计沉降量则为各观测点本次标高与第一次标高之差。
6)、如中途停工,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7)、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另外,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8)、工作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
9)、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整理原始记录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
(2)计算沉降量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
①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
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
②计算累积沉降量:
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
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情况等记入“沉降观测表”中。
10)、绘制沉降曲线为沉降曲线图,沉降曲线分为两部分,即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1)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首先,以沉降量s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
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2)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首先,以荷载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
再根据每次观测时间和相应的荷载标出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11)、通过预压取得支架非弹性沉降高度h1、弹性压缩沉降高度h2,则底模安装时升高—△h=h1+h2高度。
七、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水准基点使用时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2)参与观测的人员经过培训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八、注意事项
1).观测仪标保护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等,观测标位置应做醒目标志等措施以保证观测仪标的功能及安全要求。
2).沉降观测应按照规定时间和频次要求严格执行,并定期复测避免沉降异常。
3).观测数据中应将各加载阶段标识清楚,避免数据分析时造成误判。
4).应加强对观测标的定期检查并严格落实,如出现观测标被敲击或挖橇、丢失等情况时应及时恢复并进行重测。
九、仪器检校
水准仪尺应有出厂检验书,水准仪使用前应检外观检高、圆水准器检校、十字丝检校、气泡式水准仪交叉误差检校、i角≤15″的检校,使用中对i角定期检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满堂 支架 预压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