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住宅的分类及规划策略研究.docx
- 文档编号:6967106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8.29KB
水景住宅的分类及规划策略研究.docx
《水景住宅的分类及规划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景住宅的分类及规划策略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景住宅的分类及规划策略研究
水景住宅的分类及规划策略研究
水景住宅规划策略研究―----以上海水景住宅为例姓名:
王敏骅单位: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日期:
二OO三年八月一日目录引言4.目前水景住宅规划设计中的几大误区4.1以人为本无从体现114.1.1临水而非亲水124.1.2忽视不同人群需求的相异性4.2生态设计,纸上谈兵124.2.1以人为霸4,2.2水际处理,草草了事134.2.3错误的河道整治方法4.3设计趋同,缺乏整体性154.3.1重榜样不重创新154.3.2急功近利,浮躁虚夸155.水景住宅规划设计的实施策略5.1对策一――尊重人们亲水的权利,给每个人以享受的空间165.1..1亲水平台的运用5.1.1.1亲水平台的设计要求165.1.1..2亲水平台施工注意点5.1.2亲水步道的设计185.1.2.1亲水步道的设计用材分类185.1.2.2亲水步道的设计要点185.1.3重视人的全息性205.1.3.1儿童是最好嬉水的205.1.3.1.1运用线式水面205.1.3.1.2设置水景小品215.1.3.1.3针对大龄儿童的水景设计225.1.3.2老年人应有属于自己的空间225.1.3.2.1现代老年人的生活现状225.1.3.2.2适合老年人活动的临水场地的设计235.1.3.3注重人际关系的水景住宅设计235.2对策二――师法自然,丰富水景内容245.2.1驳岸的处理255.2.1.1生态驳岸的概念255.2.1.2生态驳岸的功能255.2.1.3生态驳岸分类255.2.3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设计的具体策略295.3对策三――立足本土文化,勇于开拓创新315.3.1水景住宅应与周边环境相融洽315.3.2水景住宅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内涵326结束语参考文献33引言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追求一个自然、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
目前,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房地产市场掀起了水景住宅的热潮,它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了久居都市的现代人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是人类喜水这一天性的驱使所致。
但随着以水景取胜的居住小区的相继建立,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譬如水景设计往往以观赏为主,忽视人的参与性;水景的设计缺乏生态性,对自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等等。
那么,在生态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来创造一个平衡、优美、舒适的水景住宅,正是在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
水景住宅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对他并没用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我认为,作为水景住宅,首先他必须有水,另一重要特点在于景字上,即小区内的水,必须是构成一定景观的,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对于小区的环境优化、人居质量的提高,生态效益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才可以称得上是水景住宅。
就目前上海的一些水景住宅来看,主要是依自然水系,如黄浦江,苏州河,以及市郊的河网而建的,或是在小区内的水体,虽由人工开挖而成,但达到了一定的面积,对于改善居住环境有一定的作用的,也可以称为是水景住宅。
2目前水景住宅规划设计中的几大误区水景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仍存在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2.1以人为本,无从体现以人为本是目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卖点,而往往在设计中,这一思想确无从体现,临水而非亲水和忽视不同人群需求的相异性是具体表现,上海的众多水景住宅,水还只是一种摆设,只发挥了他的景观功能,其他如垂钓、游戏等实用功能并没有受到重视。
有些水景在岸边围以高高的围墙,有些则以铁栅栏拦住了人们亲水的通道,这些做法其实都是缺乏人性的,是对居民正当权益的侵犯。
(见图4-1)水景住宅是不同于其他类型小区的一类居住区,在这一类型的居住区中,水是环境的主体,他所面对的服务人群是小区里的常住居民,必须符合不同年龄层次人的需求,但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并与他们的生活起居的规律相结合起来。
以人为本的主要内涵是:
以人为中心、根据居民的行为规律和居住区的功能进行规划布局;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按照人体功效学原则进行住宅空间尺度设计。
显然,在这种认识中还存在着对人、对人与人的关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不全面认识。
这图4-1围墙和栏杆切断了人与水的交流 必将对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也就必然引发我们对以人为本思想的进一步探讨,因为源于人的本质的需求并不是从对居民的询问调查中就可以直接得到的。
4.2生态设计,纸上谈兵生态设计,是目前说的最多的话题,几乎所用水景住宅的环境设计都标榜自己的设计是具有生态性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
其实不然,生态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一般的含义是指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使人、生物、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平衡,到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多数小区整治滨河景观时,景观设计多采取传统的工程措施,即拓宽河道,裁弯取直,石砌护坡,高筑河堤等。
的确这些方法能够立竿见影,使滨河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干净、漂亮,但是却忽略了许多缓慢的或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
如导致大量的沉积和淤塞;石砌的护岸整齐划一,但却改变了在多种自然力作用下形成的河床、河岸的自然特征和重要功能,消弱了视觉美感,同时由于河岸垂直陡峭,落差大,加之水流快,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使得人们走在河边,有一种畏惧感,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典型的U字型硬质河道,完全改变了一个动态的自然景观系统,扼杀了河道两岸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岸边的芦苇、水草被清除,两栖类动物的生境廊道被切断,水生昆虫不能正常羽化。
滨河景观这个本应是水景住宅中最具丰富生态价值的环境失去了活力,成为钢筋混凝土的渠道。
工程治理方法只能解决单一的问题,对于丰富而多样的城市滨河景观生态系统存在这严重的缺陷,必须要以新的观念重新审视这份宝贵的资源。
4.3设计趋同,缺乏整体性纵观目前的水景住宅设计,许多设计师在对居住区进行设计时,没有把居住区放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没有考虑到小区的周边环境,这样就使得许多水景住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成为一个孤岛。
就上海在苏州河、黄浦江沿岸的众多楼盘来说,由于大多位于上海的市中心区域,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多的获利,许多住宅建筑都是小高层和高层,有的甚至是超高层,这就使得原本并不宽阔的河道显得更加狭小。
如果从高层上往下看,苏州河将变成一条水沟。
4.3.1重榜样不重创新。
目前就上海的水景住宅设计来讲,往往千篇一律,不少设计师重榜样不重创新。
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
如现在很流行的溪流的设计,几乎所用的水景住宅都有,有些甚至被用在了自然河流的旁边,可谓是东施效颦了。
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
同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
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
4.3.2急功近利,浮躁虚夸现在水景的设计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其实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2.水景住宅规划设计的实施策略2.1对策一――尊重人们亲水的权利,给每个人以享受的空间2.1.1亲水平台的运用由于人具有亲水性,在小环境中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的一种方法就是设置亲水平台和亲水栈台,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她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使人置身于水中。
亲水平台是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人可以最亲密地接触水的场所。
可以满足人们赏水,嬉水的双重需要。
图5-3木质平台3图5-4木质栈台15.1.2亲水步道的设计亲水步道是目前上海水景住宅中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形式,他一般是紧贴河岸的走道或是由多级沿河岸的台阶组成的,有些台阶淹没于水面以下,有些则高出水面,这样,就可以使人们的亲水活动不受水面高度变化的影响了,人们在沿着石阶在水边漫步地同时,只需弯下身子,就可接触到水,可以说与水的亲近程度是非常密切了。
以设计用材分类主要有人工步道和天然材料步道两类。
在设计时应降低踢板高度,加宽踏误区一:
以人为本,无从体现具体表现:
误区一:
对策:
a.运用亲水平台b.设置亲水步道临水而非亲水c.设置儿童活动场地d.设置老年人活动场地忽视不同人群需求的相异性板,这样可以提高台阶的舒适性。
亲水步道尽量不要太直,应该曲折一些,并且每隔一定的间距,设置一些小品景观,丰富水景内容,增加人们的欣赏兴趣。
(见5-12~5-14)图5-9木质步道15.1.3重视人的全息性人的全息性反映在两个方面:
(1)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居住区环境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认知自然的环境和景观,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娱乐和健身的场所,为老人提供一个身心放松和精神回归的家园;同时,居住区环境要为不同兴趣的人群提供丰富的景观、生态环境和生活、娱乐方式。
总之,居住区应当是一个环境综合体。
(2)人类历史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环境和景观。
由于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工业时代,居民有一种内在的反璞归真的需求,如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狩猎行为(垂钓、捉昆虫)和种植、养殖行为(种植花木、蔬菜和养鸟、养鱼等),或者说由于过去的生活形态的信息已经贮存在人的意识中,当居住区环境中所表现出的返璞的生态、景观、娱乐方式与人体内的贮存信息相吻合的时候,人就会得到满足。
5.1.3.1儿童是最好嬉水的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几乎没有一个儿童是不喜欢水的,因此在水景设计时,要充分为儿童着想,设置适合儿童玩乐的水景设施,既要符合儿童喜欢嬉水的天性,适于他们的尺度,能够发挥儿童想象力,增强动手能力,又要在安全性方面考虑多些、细些,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来实行。
(见图5-14)在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线式水面(如溪流等),他和小环境结合得比较紧密,在小环境中线形水面一般都较浅,不会发生什么危险,主要适合学龄前儿童玩耍,小区内的儿童可在就近嬉水,也方便家长看管。
同时,溪流还可以和桥、板、石块、雕塑、绿化以及各类休息图5-8人工材料的亲水步道图5-14儿童天性喜欢嬉水图5-15运用线式的水面图5-19供儿童游玩的水景小品设施结合创造出丰富、生动的室外空间。
为了增加儿童嬉水的乐趣,在水边,还可以设计一些以水为主题的小品。
他可以是水景的延伸,也可以起到烘托水景的作用。
如图5-18中的海螺设置在水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孩子们可以在上面玩耍。
另外,在设置小品时,要考虑到儿童的性格特征,小品图案要鲜明、具象,体量上也要比较小。
(如图5-19)对于10周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已经开始有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在设计可参与性的水景时,可以邻近河边设置阶梯状的平台,孩子们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水深深度进行玩耍。
(见图5-20)5.1.3.2老年人应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在上海这一老龄化城市,老年人往往成为居住区环境服务的主要对象,水景住宅由于邻近水边,通常空气较清新,环境较宜人,因此,在水边设置一些活动器械或活动场地比较能够吸引老年人来此进行活动,而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在场地的设置是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图5-16溪水要弯曲
(1)水体设置应以观赏为主,采用自然水池,池上设桥,池中植睡莲或荷花的传统手法,这样比较符合老年人喜清幽、恬静的性格。
(2)场地的设置主要考虑以休息、聊天、小型体育锻炼为主,注重户外活动、个体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水面设置一些水榭,内置座椅,老人可以在里面休息、打牌、下棋。
(3)室内活动室与室外活动室相结合,邻近水榭应设置一有一定面积的平台,一方面满足老人晒太阳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他们的跳舞场地。
(4)活动场地应有一定的遮阳、挡雨的设施,如雨蓬、亭子等。
老人可以使老人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出来活动。
(5)活动场地的铺设应做到平坦、稳妥,注意防滑、软质,平面设计不宜弯曲过多,竖向变化不宜过大。
除供跳舞之用的场地以硬质铺地为佳外,其他的都最好是木质等软质材料。
5.1.3.3注重人际关系的水景住宅设计中国人很重视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大多通过场所的合理布局才能体现出来。
在中国这种人口稠密的居住区中,邻里关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邻里关系在居民相识、互助、交换思想和信息,甚至排忧解难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
而水景住宅正是可以通过水这一特殊的媒体,起到沟通邻里关系的作用,因为人天生的趋水性,使得水可以较容易地成为人们联系的纽带,由于水的存在,人们更加乐于外出,乐于在水边游戏、休憩,为更好地方便居民之间的交往,在临水的步道或平台上,应该设置一些座椅,方便人们的休息与交谈。
5.2对策二――师法自然,丰富水景内容滨河景观生态规划总的目标是改善河道景观结构,加强景观功能,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滨河景观的持续发展。
5.2.1驳岸的处理目前,纵观市郊水景住宅中对自然河道的整治往往那个采取衬的方法,即钢筋水泥护衬水系。
将水系截弯取直后以钢筋水泥护衬,以为这便是将水系治服,可以一劳永逸。
错莫大焉。
自然的水系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水泥衬底和护衬之后,使水系与土地及生态设计,纸上谈兵水际处理,草草了事采取断、衬等错误的河道整治方法a.生态驳岸的设计师法自然,营造绿色廊道具体表现:
误区二:
对策:
其生物环境相分离,便失去了自净能力,从而加剧了水污染的程度。
相反,如果利用水系形成一个生态环境系统,则可成为一个城市中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同时可以净化水质。
实际上,在大地景观上,生态健全的水系构成绿色通道网络,恰恰最具蓄洪、缓解旱涝灾害的能力。
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设计时就应运用生态驳岸,即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抗洪强度。
生态驳岸除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以外,对河流水文过程、生物过程还有诸如滞洪补枯、调节水位;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为河流生物提供栖息的等多种功能。
在设计运用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自然原型驳岸:
主要采用植被保护河堤,以保持自然堤岸特性,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榛树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固稳堤岸,加之柳枝柔韧,顺应水流,增加其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见图5-22)
(2)自然型驳岸:
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见图5-23)(3)多种人工自然型驳岸:
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圆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并向其中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见图5-24,5-25)5.2.3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设计的具体策略滨水区是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可以说,这里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
河流滨水地带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的交界地区被生态学家称为生态交错带(Ecotone)),这里物质、能量的流动与交换过程非常频繁,因此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图5-25人工自然型驳岸2图5-23自然型驳岸图5-24人工自然型驳岸1力很高,河流滨水地带处于水陆文界边缘,正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与这种生态过程相适应.水滨的植被表现为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自然群落形式。
河流也是最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物流和物种常沿河流进行迁移,适应于这种生态过程.自然状态下的河岸带常表现为连续分布的绿色植被带,景观生态学中对其定义为河流廊道。
(见图5-32)通过前面对自然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
河流和滨水区发生的各种自然过程都有相适应的自然形式。
因此在今天水景住宅的开发建设和对河流的整治改造过程中,如何恢复并促进这些自然过程、积极利用和发挥各种自然形式应是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另外,这些自然过程和自然形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交织、相互促进的:
因此,自然过程和自然形式的重叠交织也要求城市河道和滨水区的规划设计要采取统一协调的系统化途径。
建议在对这些水景住宅的构成要素进行规划时,采取以下这些措施:
(1)降低临水居住建筑密度,或将建筑一、二层架空,使滨水区空间与居住区内部空间通透。
(2)调整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方向形成风道引入水滨的水陆风,并根据交通量和盛行风向使街道两侧的建筑上部逐渐后退以扩大风道,降低污染和高温,丰富街道立面空间。
(3)保护居住区内河流沿岸的溪沟、湿地、开放水面和植物群落,构成一个连接建成区与郊野的连续畅通的带状开放空间,利用它把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小区内,改善环境质量。
(4)
(1)建立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即沿河流两岸控制足够宽度的绿带,在此控制带内严禁任何永久性的大体量建筑修建,并与郊野基质连通。
从而保证河流作为生物过程的廊道功能。
(2)水系廊道绿地还应向居住区内部渗透,与小区内绿地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
(3)就水滨植被设计的层面来说,在设计途径必须适应场地自然过程的观念的指导下,可以得到多种水滨植被设计的原则:
A.绿化植物的选择:
以培育地方性的耐水性植物或水生植物为主;同时高度重视水滨的归化植被群落(naturalizedplantcommunities),它们对河岸水际带和堤内地带这样的生态交错带尤其重要。
B.城市水滨的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设计。
不同于传统的造园,自然化的植被设计要求:
①植物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与高大树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避免采用几何式的造园绿化方式。
②在水滨生态敏感区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比如在合适地区植树造林恢复自然林地.在河口和河流分合处创建湿地,转变养护方式培育自然草地形成,以及建立多种野生生物栖息地。
这些自然群落具有较高生产力、能够自我维护,只需图5-32河流走廊适当的人工管理即可,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和美学效益,同时在牦能、资源和人力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5.3对策三――立足本土文化,勇于开拓创新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
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
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
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5.3.1水景住宅应与周边环境相融洽目前的水景住宅大多数是为水景而水景,只是图一个卖点,而没有真正考虑过水景到底在居民的生活,游憩中有什么作用,处于怎么样的一个地位。
也正是由于某些开发商浅薄的认识,就使得有些小区在水景设置上是非常孤立的,没有与小区里的其他景观形成一体,更不用说与小区以外的城市景观整体相协调了。
在对一个水景住宅进行规划时,应注意到滨水地区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最重要的地段,要将滨水地区的景观特色放在全滨水区、以至全市的层面来考虑,反对只从单体建筑物的角度作设汁,尤其反对只顾单体建筑的视野开阔,而阻挡城市通向水边的视线走廊。
一般来说,滨水地区主张采用塔式建筑,反对板式建筑,因后者易阻挡视线走廊。
居住区环境应追求放松、平静和自然的气氛,追求人作为环境主体的存在价值。
因此,任何与水景不和谐的因素都应剔除。
在长期自然适应、调整直至稳定的过程中,每种自然过程都会出现独特的自然适应形式,表现在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之中。
因此.设汁尊重自然过程,就是要认识到:
各种自然过程都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设计的目的在于恢复或促进自然过程的自动稳定.而非随心所欲的人[控制;设计依从自然过程,就是要认识到:
各种自然过程都有自然的形式与之适应,设计中应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形式,而非天马行空的形式构图。
在此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深入了解场地的各项自然过程及对应的自然形式,一定可以得到多样、经济且符合场误区一:
设计趋同,缺乏整体性具体表现:
误区三:
对策:
重榜样,不重创新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设急急急急,浮浮浮浮地个性的设计形式。
5.3.2水景住宅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内涵上海虽不能说是历史名城,但他开埠以来的一百年,是见证中国近代发展史的一百年,对于现代化的中国来讲,也可算是具有光辉历史的了。
而苏州河、黄浦江两岸正是上海近代文化的集中展现场所,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时,把原本的人文景观也一同考虑进去,提高居住区的文化内涵。
如苏州河沿岸原先是上海许多仓库的聚集的,在对这些地块进行水景住宅的开发时,并非一定要拆除那些古旧建筑,因为他是历史的产物,起到了传承历史的作用,在对滨水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把这些历史建筑他一同考虑进去,和改造,或装修,而不应该愚蠢地以予拆除,这是对历史不尊重的做法。
评价一个居住区环境的质量不仅仅要评价它建成的一刻,还应当包括它在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方面。
应当确保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或负面影响是最低的。
要保护居住区原址环境中有价值的信息,如生态系统、水系、生物种类、地貌、岩石、文物、古老建筑和景观等,并通过这些残存的信息使居住区环境保持时空上的连续性。
原址环境中所保留的特征信息在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方面比人造的崭新景观更具有美学价值。
中国建成的许多崭新的居住区,由于彻底改变了原址环境,切断了信息的连续性,因而人与自然环境关涸的全息性也受到损害。
我们需要居住区环境的现在和将来,我们也同样需要它的过去,因为在时间上它们是整体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这些诗句几乎都成为家喻户晓的绝句,人们吟咏了干余年。
对于这些极具文化内涵的诗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景 住宅 分类 规划 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