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6966947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7.54KB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docx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本文主要从新大纲中体现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
新课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改革思路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活动。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可操作的模式,是教学思想、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
教学设计得如何,取决于设计者对教学思想、教学目的的理解与掌握,取决于对教材的掌握和对学生实际的了解。
了解。
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要适应时代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许多的新思路,如,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等等。
教学设计者必须在自己的设计中体现这些思想,以“弹性设计”为主,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新思想呢?
笔者就新大纲中体现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还是以课本为本,以传授知识为本,这是语文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新大纲里就突出讲了人的发展问题。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讲到: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这里就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这里的学生的发展是要学生得到全面性的、终身性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所有发展又都是基础的,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的
特点。
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要摆脱过去以课本为本,以传授知识为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探索、自行发现的过程,而不要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
”
二.充分发挥文学科在育人方面多功能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一段时间里,人们把语文的训练理解为纯知识纯技术的训练。
教师大量时间用在串讲、串问上;学生的精力用在做大量的机械、重复、毫无思维价值的作业和习题上。
这样既淡化了人文教育,也不利于语文基本能力的形成。
人们把语文学科性质定为“工具性与思想性辨证统一”,而对它的综合性、审美性、情感性、文学性、基础性等没有很好地整合。
这既不能全面地表述语文学科的性质,也不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对语文学科的要求,也大大削弱了语文教育的功能。
新大纲指出: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除了讲到进行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外,还讲到: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这里讲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科学方法的教育,还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都属于人文主义的内容,极大地扩展了语文学科在人的发展方面多功能的作用,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
而且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也就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训练中进行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情趣。
因此,教学设计者在教学内容上要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加强人文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功能。
三.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在自主实践中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一篇文章要靠自己去读,而不能依耐老师的讲解。
学生只有依靠自己去认真地读,自己去领悟、体验、揣摩,才能发现课文的真谛。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从被动从“学答”的地位提升到主动“学问”的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潜移默化地诱导学生走向主体控制的自主学习。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选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留出应变的余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开发潜能,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所以,教学设计者,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当好导演,组织、引导、点拨、调控,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四.引导学生在感悟、积累、运用中学习语文,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语文作为工具,它所负载的是见闻感受,所表达的是语言形式,如果语言形式脱离了“见闻感受”的实质,失去了“思想情感”的灵魂,变成了无意义的符号。
感悟是新大纲中特别强调的一个词汇。
感悟是对语言文字感受基础上的一种领悟、顿悟,是对语言文字某一方面豁然开朗的理解。
它借助感知直接思维和想象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了解认识。
感悟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历,离不开自己的经验水平。
新大纲指出:
“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新大纲强调语感,就是要求感性的领悟要多一些,理性的分析尽量少一些。
语言文字的积累是“感悟”的结晶,是“运用”的前提。
这里的“运用”是指听、说、读、写广义的运用。
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较强的感悟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空中楼阁。
积累和运用是新大纲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
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靠积累,积累语言材料,积累生活材料。
学生积累的材料多了,就会产生新的语言,发生质的变化。
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中又扩大了积累,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感悟。
新大纲中突出了阅读和背诵,而且规定了阅读的量和背诵的篇数,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材料和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其意义重大。
因此,教学设计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认知和情感的统一,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另外,除课堂教学外,教学设计者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总之,无论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还是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都要求我们教学设计者,应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教学改革,进行设计,与时俱进。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金和德
姜永志主编
《小学语文教学概论》
东北师范大学1999年出版
3.辛亮
《语文教学改革与教学设计》
山西教育报刊社出版的《小学教学设计》2001年第2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小学语文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