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961283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94
- 大小:100.43KB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古诗二首
小儿垂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
学习生字“稚、侧”等,理解“蓬头、垂纶、侧坐、遥招手、不应人”的意思。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一位诗人。
他的名字叫“胡令能”。
谁来读一下这段文字。
(出示:
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即修补锅碗盆缸的手工业者,人称“胡钉铰”。
但是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
他隐居在家乡圃田,其诗传世仅四首。
)
2.一位手工匠最后能写出千古流传的诗歌,真了不起呀!
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他的名字。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出示:
小儿垂钓)
4.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
“钓”字里面有个点。
5.“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6.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你们钓过鱼吗?
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7.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出示整首诗内容,师配乐范读诗歌。
)
二、初读探趣。
1.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
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2.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谁会读?
(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
zhìcèlúntáichuídiàotángzhāoyìng
稚侧纶苔垂钓唐招应
3.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
开火车认读生字。
你们读得真准!
4.“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
示范写。
5.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个别读。
6.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
每行停顿都是2/2/3。
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出示:
标上分隔号的整首诗内容)谁愿意再来读读看?
齐读。
三、细读品趣。
1.诗读正确了,可是,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还需要好好的读一读。
请你再去轻轻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1)出示第一、二行。
①在古诗的第一、二行有个词写出了小孩的外貌,找到了吗?
“蓬头”头发梳得不是很整齐。
从中你品出了什么?
“蓬头”中品出了淘气,一个“蓬头”,真是野趣十足呀!
②“蓬头”写出了小孩的外貌,还有个词形象的写出了小孩钓鱼的姿态呢?
“侧坐”就是侧身而坐。
从小孩坐的姿态看得出小孩钓鱼时怎样呀?
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悠闲自在!
③这里你还圈出了词?
“草映身”小孩就坐在草丛中。
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使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④“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小结:
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
教你方法:
边读边想形象。
(2)出示第三、第四行。
①小孩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大声向他问路,小孩心里会怎么想呢?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③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连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现在我们再来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来。
4.读得很好。
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现出来吗?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演一演诗句的内容,过会我们来进行个表演赛。
(情境表演)
5.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演情景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
四、吟诗诵趣。
1.吟诗是自我陶醉的体现。
同学们在吟诗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稍微慢一点,声音低一点。
(示范读)
2.请同学们也来试着吟诵这首诗。
先自己练练看,过会我们来举行一个吟诗赛。
五、拓展赏趣。
1.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高鼎
草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共同选择一首古诗好好的读读,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诗中小朋友快乐的心情吗?
①能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
②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
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③蝴蝶是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六、总结明趣。
1.出示:
冰心奶奶说过:
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
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愿我们小朋友永远都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
七、作业。
诗歌学习完了,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诵:
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
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
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能力目标:
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
师:
这些古诗都从很多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美丽。
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课题,师读课题。
)
宿:
住宿。
新市:
地名。
公:
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店,是姓徐的男人开的店。
(题目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齐读课题。
)
2.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
是的,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别有风趣。
那么,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赏读古诗。
1.学古诗之前,同学们能不能给自己提些要求,你觉得应该学些什么内容?
(学生汇报)师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弄清不懂的词语,能背诵古诗。
2.自主学习,课件显示《宿新市徐公店》全诗内容。
师:
自由朗读古诗,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把古诗读熟。
3.谁能叫出这些字宝宝、词宝宝的名字。
他叫对了,就请全班同学齐读。
xúlísòngyángzhuīcài
徐篱宋杨追菜
4.再读,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
师:
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三、赏析古诗,有感情的朗读。
1.课件第一、二句闪烁,谁愿意来读一读前两句。
师:
谁能试着来说一说这两句话中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师补充: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未成阴——还没有成为树阴。
谁能来说说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数头的花已经落了,树叶不是很茂盛,所以还没有形成树阴。
)
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象?
课件显出春末初夏图,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课件显出“静”。
你觉得怎样读能显出它的幽静?
(学生回答,示范读),请你根据老师的停顿画出节奏,(出示课件节奏)请你们也试着读一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竞赛读,指名读,生评价。
)
2.课件第三、四句闪烁,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学习后两句。
这两句诗讲的是什么?
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又出现怎样的景象?
划分节奏。
3.学生汇报学习方式和收获,不足之处教师补充(孩子们使劲的追赶黄色的蝴蝶,飞到菜花当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其他小组评价。
4.提问:
寻,寻找的意思,为什么说寻找还无处寻?
(黄色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中,颜色差不多。
)
5.这两句写了儿童捕捉蝴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喜爱的心情。
汇报划分的节奏,再请这些同学读一读。
四、创新练习。
(一)1.我说诗意,你对诗句。
(同桌练习)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古诗。
(出示课件,显示诗文和景色图,欣赏配乐朗读。
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景色?
)学生汇报(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了菜花中,只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3.在打开课件中的音乐,学生配乐朗读。
(二)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情意盎然,充满童趣。
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
(篱笆、小路、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绿、黄)
3.学生动手绘画。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五、课外延伸。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的描写,发挥想象。
题目为《捕蝶》。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倒映”、“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多次朗读文本的基础上大体了解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
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
听的时候可以把课本翻开到第一页,边听边看课文,看看歌词和课文有什么联系?
2.播放歌曲,指名说。
这首歌好听吗?
想唱吗?
如果我们把课文读熟了相信你们一下就学会唱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吧!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认识这些生字,并将这些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出示生词,生开火车认读。
jiǎngpiāoyúbōyìngtǎzhōulǐngqiāoxìngfú
桨漂愉波映塔周领悄幸福
3.指名说说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美读品味。
1.指名读课文第一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第二行写了怎样的情景?
第三、四行,让小朋友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你感觉怎样?
理解什么是环绕。
)
3.指导朗读。
(展开想象,小朋友正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眼前的美景。
)
4.细读课文第二小节。
预设:
着重理解这一节中的借代、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
在反复诵读中细细体会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时无比愉悦的心情。
四、指导写字。
先认读课后生字,再用钢笔描红,然后展示描红效果。
五、延伸拓展。
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论语》一则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背:
熟读成诵,积累名言佳句。
4.会用:
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读文、背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玩一个游戏“猜猜他是谁”。
2.谈对孔子的印象。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名丘,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名人。
编撰了《春秋》。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3.走入《论语》,学习课文《学而时习之》。
(板书课题,读课题)
《论语》: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我会读
第一站——“我会读”
1.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会读本课生字:
论、亦、愠
会写本课生字:
伦、曰、亦、乎、愠、君
2.跟录音读,感受节奏
3.接力赛读,强化练习
4.变式朗读,挑战自我
5.配乐朗读,读出韵味
6.专家示范,体验吟诵
第二站——“我会说”
1.文译对读
2.交流分享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说”怎么读?
通“悦”。
表示什么意思?
喜悦、高兴。
读该句,小结:
学了知识后不断地去练习实践,不也是高兴的吗?
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2)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理解“愠”(恼怒),谁读懂了这句话?
拓展: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读。
这里包含了一个成语,是什么呢?
(理解“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另一种学习方法。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是什么意思?
殆怎么理解?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思考却不学习就会()
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
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
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学问要结合在一起,就是学思结合。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是孔子教给我们的又一种学习方法。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长句,反复朗读。
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是为了干什么?
(冥思苦想)师补充:
光想不去行动,能行吗?
所以,像孔子说的那样,我们既要有想法,又要有行动。
第三站——“我会背”
1.自由练背
2.检测
第四站——“我会用”。
请阅读下面的场景,你会把今天学到的论语中的句子用在里面吗?
场景一:
全国小学生夏令营深圳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欢迎你们来到深圳。
”
场景二:
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我们班来,同学们还不了解他,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老师引用了《论语》中的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他解除了心中的烦恼。
场景三:
马上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小强认为自己很聪明,不用复习也可以考得好,每天仍然沉浸在玩乐之中,见此情景,爸爸批评他: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应该要好好复习,才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呀!
场景四:
小丽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可她连上课都不专心,学习也不用功。
这时,你会用孔子的哪句话来劝她呢?
三、作业
1.将课文背给家长听。
2.搜集《论语》中的名句,带来与同学分享。
3.在今后生活中常常做到“学而时习之”。
肥皂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28个生字,并正确书写。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3.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并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的练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吹泡泡的感受。
2.简介冰心奶奶童年的快乐。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标上记号。
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生词:
féizàopàoshīlièshèngróngtàozhānruǎnyōuruò
肥皂泡湿裂剩溶套沾软悠若
Shānshànbáochěchànbingìlèiáiduxīhuò
扇(扇)薄扯颤(屏)泪挨渡夕或
zhěchōngjiāoàoxī
者充骄傲希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
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边读边给各个自然段标序号。
思考:
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师生交流。
四、指导书写。
1.自主学习生字。
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2.小组合作讨论。
音、形、义、写。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溶”与“熔”、“骄傲”与“娇小”的对比、区分。
4.学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5.学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读中理解。
(一)自读感悟。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
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2.说说你的理由。
3.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二)学生自读感受文本。
三、集体交流,读中感悟。
师生交流。
1.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以读为本,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和态度。
借助读加深词句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进入梦幻般的泡泡世界,也把听者带到意境中去。
2.拓展想象,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
肥皂泡给孩子们带来梦幻般的感觉,教学中不仅要留意作者的美好想象,还要挖掘省略号可能隐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心情。
(一)感受吹的过程:
做泡泡、吹泡泡。
课件出示第三段:
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
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点拨要点:
1.引导学生注意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
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动作轻:
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
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3.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上“先……然后……接着……”一组词语将吹肥皂泡的过程叙述出来。
课文的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语言,强化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4.指导感情朗读。
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
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
(二)感受吹起来的泡泡。
1.课件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
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来理解。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点拨重点:
(1)五色——即五彩。
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
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
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指导朗读。
(2)“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
指导朗读:
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
(3)“玲珑娇软”:
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
玲珑,精巧细致。
娇软,美丽、娇嫩。
体会喜爱、娇爱之情。
把感受读出来。
(4)“有时吹得……光影凌乱”,还“颤巍巍的”。
为什么说“颤巍巍”的?
和脆弱结合起来体会。
“光影凌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样,显得不整齐、没有规律。
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2.课件出示:
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
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想象引导:
体会紧张的心情。
课件出示填空:
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里在对肥皂泡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朗读。
(三)体会作者梦幻般的感觉。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课件出示:
1.课下玩一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或者其他游戏。
这次要有意识地去玩,留意玩的过程,按顺序记叙下来。
玩儿时还要认真观察,积极想象,像冰心奶奶那样把想象的内容记录下来。
2.布置学生继续读冰心的作品。
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重点生字词。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通过品读,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初识课文。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个别解释重点词语。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认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培养学生的解词能力,指导解词的方法。
)
dūfēnglidǒujíliànjìxiàngbiànlìyīngjí
都峰哩陡级链鲫相辫励应汲
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快速感知课文的能力,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提炼信息,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
二、直奔课题,导入新课。
1.写作者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设计意图: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出示天都峰的图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在此基础上用文中的两个字,概括天都峰的特点,即“高”和“陡”。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
三、扣住重点,理解内容,体会中心。
1.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语、重点语句理解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做勾画是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注”的习惯。
)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
”、感叹句“真叫人发颤!
”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自由读文。
3.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预设问题:
“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
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设计意图:
引导生扣住课文内容,展开发散思维,为突破课文重点,理解小作者的心情变化做铺垫。
)
4.读读议议,释疑。
(1)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讨论体会:
为什么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
(设计意图:
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
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
指导朗读:
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设计意图:
以读促悟,抓住语气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作者内心活动。
)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边读书边勾画。
指名说全班交流: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