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江南水乡苏州有这么桥你认得出多少走过多少.docx
- 文档编号:6951965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543.38KB
这才是真正的江南水乡苏州有这么桥你认得出多少走过多少.docx
《这才是真正的江南水乡苏州有这么桥你认得出多少走过多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这才是真正的江南水乡苏州有这么桥你认得出多少走过多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才是真正的江南水乡苏州有这么桥你认得出多少走过多少
这才是真正的江南水乡】苏州有这么桥,你认得出多少,
走过多少
苏州是建立在水网上的城池,城内河流密布,桥梁众
宝带桥
六里,与运河平行,象一道长虹一样横卧在澹台湖和运河之
兴、
间。
该桥以五十三个环洞构成一个大连环,雄伟壮丽。
它是苏州至杭州、嘉兴、湖州陆路所必经,又跨诸湖之口,是船只通往运河及吴淞江的一个关口。
自古以来,帆墙络绎,为物资转运的孔道。
据《苏州府志》载:
约在元和元年(806
年),刺史王仲舒先在这里筑了一条长堤,他把自己佩用的宝带捐作造桥工料的费用,人民为纪念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就称此桥为“宝带桥”。
相传宝带桥在八月十七日夜间有“串月”奇观,据说那夜的月亮照在湖上,每一个环洞都有一个月影,远远望去好似一串明月,实在美丽极了。
枫桥枫桥地处苏州西南端,离城仅五六里。
南北舟车在此交会,自古就是水陆交通要道。
因唐代时在此设卡,每当皇粮北运时,便封锁河道,枫桥又作封桥。
枫桥是江南随处可见的
座单孔石拱桥,只是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的诗作后,从北而名噪天下。
枫桥地带由于舟车云集、商旅际会而异常繁华,是旧时苏州物资的集散交流中心,苏州旧有
探听枫桥价、买物不上当”
普济桥
1925)重修。
三孔石拱桥,花岗石砌筑,南北走向,拱券
高4.37米,桥面中宽4.05米。
南次孔跨5.31米,矢高2.60
米,北次孔跨5.29米,矢高2.54米。
两端石砌踏步,南30
级,北26级。
拱券内壁刻有捐款人姓氏。
东西两面明柱刻
有桥联,分别为:
“东望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西瞻虎阜,云车咫尺到梁溪。
”1986年因中孔顶部严重下沉,左右次孔两侧推移,桥身变形下沉,出现险情,故进行拆卸大修。
坚持保持原貌,做到修旧如旧。
拆卸前对原桥进行测绘,外露石构件编号绘图,修复时按图到位。
在桥身隐蔽部位采用
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四个桥墩水盘石以下不再采用传统的木桩地钉,而浇制深3.60—3.80米的钢筋混凝土桥台,扩大基础;桥孔拱券背部增设一层钢筋网,并作水泥灌浆处理。
清。
1982年10月22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众安桥
甪直双桥
昆山双桥位于昆山周庄,跨市河和银子浜十字交汇处。
由世德桥和永安桥联袂筑构。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1576~1620),世德桥跨南北市河,东西走向,系石拱桥,宽3米,长17米,圆孔,跨度6米,永安桥跨银子浜口,
南北走向,系石梁平桥,宽2米,长6米,方孔跨度4米,仅能容小船通过。
麻条石桥栏。
北堍与世德桥东堍连缀,有
步跨两桥”之趣。
因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形似古代之钥匙,俗称“钥匙桥”。
清。
2002年10月22日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山桥
位于山塘街普济桥西,跨山塘河支流。
古时半塘寺以西
带称“云霭水竹,田晦波池,塔影钟声,与茅屋炊烟相映带”,桥当其处,山青水秀,故名。
又名白云桥。
陈基有《青山桥即事》诗云:
“两情如水水如环,柳外春桡数往还。
招手渡头人不见,二分新月近青山。
”宋代建,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
石板桥,跨度2.35米,宽3.10米,长3.50米。
月河
康石。
宋至明。
1982年11月17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里桥
走向,单孔拱型,花岗石构筑。
顶宽4.65米,堍宽53.8米,长52米,矢高12.50米,跨径16米。
拱券除以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外,还采用收分法,即把拱券做成拱顶较窄于拱脚的形式,有利于高大桥梁拱券的横向稳定。
东桥台建有宽约50厘米的纤道,以利船民纤。
清。
1986年7月1日公
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桥升明桥
中孔
列法砌筑。
顶宽4.25米,堍宽5.45米,长46.94米。
较大,矢高5.39米,跨径10.70米,便于通航。
两次孔较
虹高,千秋壮丽;喜溢乾坤新月满,万户盈宁”。
西向为:
“雁齿衔堤,近由页白漾流五聚;龙腰互渡,遥通沧海窦三环”。
清。
1986年7月1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寿康桥位于吴县角直敞滩头,跨市河。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建。
东西走向,单孔梁式结构,花岗石砌筑。
宽0.75米,长20.80
米,高3.40米。
镌有桥联,南侧:
“安流北注汾缓道,通市南来第二桥”,北侧:
“利济通衢安且固,徵祥合境寿而康。
忠信桥
位于望星桥南,跨第四直河。
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
1862-1874),原名中信桥。
民国初年改现名。
现为条石板
平江图》中名营桥。
明《水得全书》插图称延寿桥,相传因浚河时于桥下得瓷寿星而改名。
清代更今名。
明、清两代皆曾修建。
现存单孔拱桥用武康石砌筑,石色紫褐。
桥身长18米,拱跨4.70米,矢高2.60米,两设踏步各15级。
年久失修颇有损缺。
1965年将附近被拆除的百狮子桥之栏板3块移置此桥北侧,两面各有浮雕舞狮16头。
此桥原残存桥栏3块集中置于南侧,两面各有浮雕花鹿16头,因年
代久远,仅具物形。
拱顶侧刻“重建寿星桥”字样。
该桥保存宋代构件较多。
宋至清。
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顺民桥位于常熟虞山镇北门外李桥村与张坝村交界处,跨福山塘。
清乾隆言如泗《常韶合志》载:
“顺民桥,弘治间都御史侣钟
现存者系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重建。
单孔拱桥,花岗石砌筑。
宽3.60米,长26.30米,矢高5.80米。
两堍各设踏步21级。
据考证,此桥拱圈采用全圆型构造,为建桥史上所罕见。
清。
1982年11月17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思本桥位于吴江同里辽浜村,跨市河。
南宋宝囿年间
1253~1258)诗人叶茵所建,俗称思汾桥。
后代曾重建。
为武康石,拱券以分节并列法砌筑,顶宽1.85米,堍宽1.90
米,长22.50米,矢高4.50米,跨泾9米。
其矢跨比率恰
合成整圆,
为1:
2,拱圈呈半圆形,与水中倒影虚实相接,波光粼粼,秀丽异常,宋。
1995年4月19日公布为省文保单位。
思范桥
有纪念古代越国贤人范蠡而于明代建造的思范桥迎阳桥
位于常熟王庄镇,跨市河。
始建年月未详。
据其形制结构,当为清代中叶所建。
单孔石拱桥,花岗石砌筑。
宽3.90米,长25.60米,矢高5.30米。
顶石板上雕云龙太极图。
梁枕石“迎阳桥”额。
清。
1982年11月17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平山石桥唐家桥
位于平江路中段、胡厢使巷西端,跨第四直河分支胡厢使河
隆九年(1744)重建。
1982年再建。
现为石板平桥,宽3.40
米,长4.40米。
乌鹊桥
位于平桥直街南端,跨第三直河东南段。
始建于春秋时阖闾其规模之宏伟,仍属城内石拱桥之冠。
据称拱桥之顶与玄妙观三清殿等高,桥体纯用武康石构成,雨后斜阳,明丹莹紫,至为壮观。
唐白居易有“乌鹊桥红带夕阳”之句,明高启诗曰:
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汉水盈盈。
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边织妇女行”。
民国为钢筋水泥平桥,下部赭红桥台留存。
当时跨度5.50米,宽5.20米,长22米。
桥面水泥灯柱下段分嵌汉白玉石碑四块,其中两块镌修桥收支款项和《修桥记》;两块镌桥联:
利涉同资会看千秋湲渚北,嘉名永锡每逢七夕意淮南。
”1983
年3月重建为单孔花岗石拱钢筋水泥平桥,花岗石空腹桥栏。
跨径6米,宽8米,长12米。
原汉白玉石碑桥联分嵌于东面桥拱两侧。
通贵桥
位于东杨安滨北,跨山塘河。
拱形环洞石级桥,明弘治初建。
隆庆二年(1568)桥上曾现五色彩云,故又名瑞云桥。
崇祯
三年(1640)曾修整。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光绪六年(1880)五月再修。
跨度7.20米,宽2.30米,长19
米。
桥侧有碑,字迹漫漶。
桥栏刻有重建时间。
越城桥
位于市郊横塘乡石湖北侧,跨越来溪。
始建于南宋淳熙
年间,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
东西走向单孔石梁桥,
花岗石构筑路,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
长系石端部雕神兽
纹。
明柱镌对联,北联曰:
“碧草平湖青山一画,波光万锓
桥面石刻纹饰。
条石栏板。
两坡踏步东22级,西23级。
宋
代已有,清重建。
1982年10月22日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有西山庙,故名。
清康熙九年(1670)里人王延台等人助建,时称元庆桥,后改为今名。
拱形石级桥,跨径6.70米,宽
南护城河)。
宋《平江图》所载为三桥相连,下设三洞。
北宋元丰七年(1084)由石氏出资建造。
初名“新桥”,由北段两座相连的木构大桥与南段一座石构小桥形成直线组合,
清波三叠,故亦称“三条桥”。
南宋绍定中改建为整体石级拱
因名“吴门桥”。
明正统间(1436-1499)知府况钟再建,弘治
年(1734)
年(1498)、清顺治三年(1646)、雍正
宽4.80
拱桥,杂有少量武康石。
底宽5.80米,顶4.80米,中米,长66.30米,净跨16米。
矢高9.85米,拱券石10排,长系石11根,纵联并列砌置。
南北两坡各铺设条石踏步50
级,北端金刚墙左右两翼均砌有宽约0.60米的纤道,为纤夫穿越桥洞而设。
1989年,部分拱券石被船只撞落,修补时发现各拱券之间用定胜形榫卯拼接,以增加牢度,避免移位。
条石桥栏凿成凹凸状,犹如通常之靠背椅,桥额阴刻楷书桥名,为苏州所存最高单孔石拱古桥。
始建于北宋,清重建。
1963年3月20日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属盘门三景之一。
西城桥位于古吴路西端,跨第一直河,西堍为学士街。
明弘治八年
1495)知府邝蹯建。
清嘉庆十九年(1814)曾重修。
民国
河(古运河段)。
明成化十八年(1482)建。
清代重修。
1984
全长36.70米,净跨12.20米,矢高6米。
青石拱券分节并列砌置。
花岗石桥台,南北踏步共59级。
条石栏板,明清。
1982
口子桥
年10月22日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甪直众安桥众安桥,俗名麻皮桥,修茸于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2
年)。
香花桥
海寺志》载:
“香花桥,光绪辛卯三月寺主道机募建。
长.50米,矢高1.60米,两端设踏步16级。
明柱楹联两副,
东联曰:
“弓影腾空流通万壑,花名独表香透重门”;西联曰:
月17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潘家桥
原名通济桥,俗称新造桥)位于潘儒巷东端,跨第四直河。
1981年10月31日定现名。
原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四年(1878)修年10月重建。
现为石级拱桥,花岗石桥栏。
跨径6米,宽2.82米,高4米,西堍踏步17级,东堍踏步
位于吴县市角直牛场弄附近,跨市河。
始建于明成化年间
1468~1487)清乾隆三十年(1765)修建。
东西走向,单孔石拱形结构,武康石桥基,青石拱圈,花岗石踏步。
宽2.37
米,长17.60米,矢高3.51米,跨径7.20米。
禹迹桥
修,四十四年(1779)重建。
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
宽4.30米,长43.50米,南堍宽
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
跨径10.45米,矢
高5.56米。
桥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
案。
不远处有慈云古塔,拱形落虹,塔影横斜,构成水乡特有景观。
清。
1986年7月1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花桥
之间石板和两桥台夹杂青石和花岗石,属后代修缮所致。
宽
显示逸秀,造型美观,保护宋桥风貌。
宋。
1986年7月1
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星桥(又名新桥)跨山塘河,桥南为星桥湾,桥北为山塘街,明成化二十年
1484)修。
清同治五年(1866)重修为拱形环洞石级桥,宽1.80米,长26米,跨径8米。
行春桥苏州西南6公里处有石湖,为著名旅游景点。
相传吴越争霸之时,越国名臣范蠡在灭吴后,带着西施由这里归隐太湖,故附近有镇名蠡墅。
南宋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退休后即在石湖养老,自号石湖老人。
在湖东面田圃相间,水系杂错之处有一座行春桥,因为桥下洞函中不仅流过一条小河,而且
几处溪流分别流经其不同的桥孔,故人称九环洞桥。
桥上有
亦名鸟嘴渡桥。
位于常熟张家镇卫浜村,跨羊尖塘、宛山荡、嘉菱荡相交汇处。
民国《重修常韶合志》载:
“钓渚渡桥在云庆庵前,亦名云庆桥,士人呼为大桥,明崇祯间范祢恬兄弟重建,沈颢有记。
清康熙嘉庆间修之。
”三孔石拱桥,青石夹花岗石砌筑。
宽2.50米,长39米,矢高10米。
枕石镌
云庆桥”额。
跨度较大,气势甚宏。
张桥卫浜。
1982年11
塘镇西泾村,跨西泾。
考其用材、结构、纹饰,当始建于宋代,明正统八年(1443)重建。
3孔连缀平梁式五康石结
构。
全长24.90米,南北引桥分别长5.90米、5.85米。
中孔跨度4.40米,南北两孔分别为3.65米、4.10米。
桥面宽
2.50米,厚0.75米,离水面3.60米。
主体由17块巨石搭
案。
宋。
2002年10月22日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会春秋时越国范蠡和西施曾途经此桥,并停留议事,故名
清张大纯有《过斟酌桥》诗云:
“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
1585)乡人引相泰改建为石梁石面桥。
清嘉庆三年(1798)
并改桥栏为铁栏。
1977年修建拓宽,6.40米,6.30米,19.60米。
玉龙桥
原名玉虹桥)位于昆山玉山镇东门外,跨古娄江。
明
代中叶始建,清顺治十二年(1655)重修,光绪十五年(1889)
再建。
三孔石拱型结构,拱券作纵联分节并列砌筑。
宽3米,
孔跨径各约10米。
共砌石阶72级。
两堍均有东西向石阶
16根望柱均雕纹饰。
明始建。
清。
1991年7月27日公布
位于太仓城厢东门街,跨至和塘。
原名海门第一桥。
建于元
至顺元年(1330)。
三孔石拱结构,一色青石砌筑路,拱券
孔拱高4.77米,跨径11.60米,桥面正中地幅石上刻
有“海门第一桥”五字。
桥栏石上刻有牡丹、缠枝花和动物追逐腾跃两种浮雕图案,形象逼真,刀法粗纩,为典型的元代石雕风格。
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思婆桥
位于大郎桥巷东端,跨第四直河。
《平江图》中名寺东
桥,清初名师婆桥,后讹为今名。
清嘉庆十年(1805)曾重建。
现为砖石拱桥,跨度5米,宽3米,东堍踏步10级,西堍踏步7级,桥长11.20米。
板桥位于阊门内石幢弄南头,跨古城北部第一横河。
建筑年代无考。
石板桥,跨度9.90米,宽1.80米,长16.20米。
庆桥(又名庆历桥)位于狮林寺东端,跨第四直河。
又名庆历桥,见载于宋《平江图》清带更名。
现为石板平桥,花岗石桥栏。
跨度6米,宽2.30米,长8.50米。
拙政园曲桥糕桥
位于肖家巷东端,跨第四直河。
据《宋平江城坊考》,因
孝子搏雪为糕以奉亲”而名。
清乾隆十八年(1753)、光绪
年(1905)曾先后重修。
原为砖砌石拱桥,民国三
四年(1945)改为石板平桥。
桥上原有观音堂,现已拆除。
1983年重修跨度4.50米,宽3.20米,长5.80米。
周通
又名迎春桥)位于园林桥东,跨第一横河,见载于《平江图》。
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修。
民国十六年(1927)改建为石板平桥,石桥栏。
宽2米,长9米。
尚义桥小蓬莱曲桥
留园里的小蓬莱,亲切如邻家女孩,两千多年了,桥上的紫藤花廊,每当春季,紫花串串,香气袭人,慢慢从桥上踱过,风雅极了。
福民桥
①位于明清两代苏州府衙(今苏州人民大会堂)前,跨第三横河。
明宣德五年(1430)况钟任苏州知府时建。
旧时衙门前之桥多以“福民”为名,取义“造福黎民”。
嘉靖元年
1522)曾重修。
1984年改建为单孔条石板梁平桥,沥青
铺面,宽4.50米,长8米。
并移宋代所建百狮子桥(在望
桥,花岗石桥栏。
跨度5米,宽2.90米,长6米。
张公桥
原名张公祠桥)位于香花桥东、殿基巷北端,跨第一横河。
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原为横条石板桥,1979年重建为石板平桥。
宽2米,长12米。
福星桥
重修。
原为石级桥,现为石板平桥,跨度6米,宽2.40米,长9米。
木渎吉利桥张香桥位于石板街北端,跨第一横河。
建造年代无考。
相传唐时有富室使妇女张香与长工相恋,被发觉后投河徇情,乡人乃以
其名名桥。
原为木结构平板桥,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建为石级平桥,后改为石板平桥,石栏。
1965年重修。
宽
2.80米,长10.90米。
绿水桥
又名普福桥)位于山塘街青山桥西数十步,跨山塘
河支流。
明万历二年(1574)重建。
清嘉庆三年(1798)修
3.10米,长3.50米。
木渎廊桥平安桥
2.20米,长27.80米。
通利桥位于菉葭巷东端,跨第四直河。
见载于《平江图》清嘉庆九年(1814)曾重修。
现为石板平桥,跨度6米,宽3.50
米,长12米。
艺圃石桥
阊门下崇真宫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才是 真正 江南水乡 苏州 这么 认得 多少 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