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鲷学习文章.docx
- 文档编号:6951033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68.66KB
养鲷学习文章.docx
《养鲷学习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鲷学习文章.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鲷学习文章
非洲湖产慈鲷的分类与演化
慈鲷科鱼类为演化相当成功的优势鱼种,踪迹几乎遍布世界五大洋,主要以中南美洲、非洲及西印度群岛为其主要栖地,大约有160个属和超过900种鱼种已被发表,为相当庞大的族群,其中约有一半的慈鲷为Haplochromis属,其次为Cichlasoma和Tilapia二属。
生存在非洲与南美洲的慈鲷,多变的色彩与体型,不但为窥探生物演化的最佳范例,也成为观赏鱼种的最佳选择。
慈鲷科在非洲适应得非常好,将近有700种被发表过,除了极西北和南部的区域外,几乎都可见其身影,其中,身处于示非内陆的三大湖区:
马拉威、坦干伊克及维多利亚湖,因水质及栖地环境大相迳庭,造就出不同的慈鲷鱼种,了解这些慈鲷鱼的生存环境,不但有助于了解其大相迳庭的演化背景,在饲养时也能更加掌握其需求的食物种类,模仿出与栖地相同的鱼缸环境,在混养时也更能掌握其习性与生态。
【分类与形态】
慈鲷英文为Cichlidae或Cichlid,属硬骨鱼纲(ClassOsteichrhyes),鲈形目(OrderPerciformes),鲈形亚目(SuborderPercoidei),慈鱼科(FamilyCichlidae)。
本科共有80属以上。
慈鲷科鱼的体长大约在5~30cm之间,大部分的身体为侧扁之长椭圆形。
口前位,上、下颌一般为圆锥形。
Cichlids在生物学上翻译为棘鳍类热带淡水鱼,因为慈鲷科鱼类最特别处,在于其背鳍由软条与硬条这两部分构成。
背鳍延长,硬棘多,一般多于8枚。
臀鳍硬棘多为3枚。
体被中大形栉鳞,侧线中断为二,上侧线近于体背处,下侧线位于体侧中央。
每一种慈鲷鱼个体相互辨认的关键点,包括外表与行为观察:
颜色型态、斑纹特征、行为模式;或解剖学角度:
牙齿、头盖骨、鱼鳞形状等,而籍由DNA测定来区分不同种的慈鲷鱼,也提供更为准确的判定方法,尤其自1980年代之后,慈鲷族群锐减,利用解剖方式分辨不同鱼种,可能让濒临绝种的慈鲷科鱼种更为雪上加霜,而单纯利用外表与行为又不够客观,因此DNA检定法即能两全其美地克服传统分类方法所带来的不便。
【慈鲷科的优势】
慈鲷科鱼类为进化程度相当高的鱼种,可从生物解剖、生理与行为学两个角度来探讨。
一般而言,硬骨鱼类进化程度越高,腹鳍的位置越位于身体的前方,慈鲷科鱼类的腹鳍,即位在身体前方。
慈鲷鱼具有封闭式泳鳔,鱼鳔中可以自血液中积存空气而不必到水面吸取空气,如此一来幼鱼在无水生植物遮蔽的湖中,就不必为了吸取空气而冒险游至水面,遭致掠食者的攻击。
慈鲷科的第二个重要解剖学上的特征,为在咽喉前的第二对下颚,慈鲷是唯一能把咽喉骨,当作真正下颚来使用的鱼类,判别不同种的慈鲷科鱼类,可由下牙床与咽喉骨的连接情形来监定。
除了第2对牙齿,慈鲷外颚的牙齿如同人类的手一般,它们可利用这些外颚的牙齿摄取食物,因此慈鲷可很容易的依据栖地的食物来源,改变下颚处的牙齿,这也成为慈鲷在大自然残酷竞争环境时的最佳利器。
而非洲的三大湖区,具大量盐类物质,慈鲷科为对盐类容忍度较高的次级淡水鱼类(海水鱼所繁殖出的后代),能忍受PH值高达8.5的水质,更拥有绝佳的生存条件。
从行为来探讨,慈鲷是少数会完善照顾后代的鱼种,这也是其面对天敌或它种竞争生物的最佳利器,Cichlid会翻译成“慈鲷”,即因为其亲性相当良好,多数慈鲷会保护卵,甚至以口孵方式进行,尤如“慈”爱的父母般,一改鱼类只生产不养育的既定形象。
【优势造就众多品种】
因为在非洲三大湖区占有绝对的优势,慈鲷科鱼类彼此的竞争压力相当大,且为适应多变的栖地环境,造就物种高度演化的绝佳环境,因此慈鲷的演化相当繁多,在数量与种属上都相当令人叹为观止。
非洲三大湖,因为地形、水质的不同,造就出不同的栖地环境,也演化出不同的特有种,坦干伊克湖因为栖地环境大异其趣,所以物种最为繁多,繁殖行为也最多采多姿,不过基本上,三大湖区的慈鲷鱼种都各有特色,不难窥见环境对生物演化的重大影响。
慈鲷已成功适应了非洲大地堑所形成的三大湖区,它们可居住在最不寻常的栖地,如:
盐水、温水与低溶氧水域,例如生存于维多利亚湖温暖水域的S.aureus,这些鱼类可生存在几乎测不到氧气的水域内。
慈鲷高适应的能力,让它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并演化出不同的品种,因此要探究三大湖区的慈鲷,先了解各个湖区的环境,再去逐步分析其分类与演化,也就相当重要。
【坦干伊克湖栖地环境多变】
坦干伊克湖位于东非大地堑西侧,大约900—1200万年前形成,为全世界第二深的湖泊,且为封闭的水域环境,最深处有1470公尺深,但只在200公尺以内有溶氧,全长2000公里的湖边的地形非常多变,造就了多种栖地类型,从盆地、岩石、广大的沙地,甚至特别的巨石滩,加上湖水的冲击,产生大量的气泡,造就高溶氧环境,各种水生栖地环境一应俱全。
坦干伊克湖的周围都是石灰岩,经年累月的分解溶化,加上Rusizi河带来大量矿物质,湖水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是因为蒸发而造成的,所以湖水的矿物质含量极高,PH值也很高(7.5—9.2)。
大量矿物质让湖水澄清,能见度常超过20公尺,沙地因为有较多悬浮微粒因而能见度稍低,但在无风时期则有10公尺左右,坦湖北边的雨季为10—12月至2—4月,南边为11至3月,大量雨水为湖泊带来可观的沉积物,使得藻类在雨季中大量繁殖形成藻华,导致湖水能见度降低。
【特殊水质需求】
因为坦干伊克湖特殊的水质,在饲养坦干伊克湖慈鲷时,务必摒除对淡水鱼的一般认识(中性水、低硬度),确实提供慈鲷所需的水硬度及化学成分,才能成功饲养和繁殖来自坦干伊克湖的慈鲷。
坦湖鱼类是非常独特的一群,不管是在形态还是行为它们都非常具有多样性,已知的坦干伊克鱼有40多属,超过200种是特有种,已被分类、描过的特有种也有177种。
少数非特有种是因为它们也会生存于附近的河流中,而非只单存于湖泊。
坦干伊克湖慈鲷包括了全世界最大的慈鲷—90天使(体长90cm),小至只有4cm的卷贝鱼,尤其是皇冠六间(Cyphotilapiafrontosa)、黄天堂鸟(Neolamprologusleleupi)、蝴蝶(Tropheusmspp.)与女王燕尾(Neolamprolobrichardi)等鱼种较为知名。
坦干伊克湖慈鲷体型、习性比起其它湖差异性大,正是其引人入胜之处。
所以虽然其体色不似马拉威湖慈鲷的艳丽,但体型与繁殖行为的千变万化,正是吸引爱好者投入其中,并提供养殖时的各种乐趣。
【鲜艳多彩的马拉威湖慈鲷】
马拉威湖表面积约30000平方公里,PH为7.7—8.8,水温约在24—29℃间,水质清澈有稍许的浊度,藻类含量低,最深704公尺,然而大多数马拉威湖慈鲷生活在200公尺含氧水层中。
因为湖水受风力影响,加上岩石崩解的关系,整个马拉威湖水并不似坦干伊克湖一般清澈,马拉威湖的慈鲷必须以更鲜艳的体色来吸引配偶的注意,且因透光度的关系影响到水生植物的生长,因此幼鱼缺少天然的屏障物,加上天敌众多,马拉威的慈鲷大都以口孵方式护幼。
马拉威湖的湖岸线有3种主要类型,三分之一属于岩岸且坡度陡峭,其余的三分之二大部分为砂岸,而河口及芦苇丛生的沼泽则属于第3种。
从古至今,不同的栖地环境,不但让慈鲷发展出不同的生活习性,导致新物种的演化,并有效阻隔了不同种慈鲷的往返。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新物种的产生,必须先有变异的产生,再使二者之间有所阻隔,这个阻隔可能是来自生物的变迁(不能交配产生后代),或者是地理环境的分隔,使两物种不能互为接触。
例如:
马拉威湖西岸有一大片砂岸,习惯依赖岩石生存的某些慈鲷便无法在此地适应存活,所以砂岸两侧的沿岸栖地就会有完全不同的鱼种出现。
【口孵慈鲷独大】
马拉威湖慈鲷包括含42个属600多种,主要以Haplochromine属及Tilapiine属慈鲷为主要族群。
Haplochromine属慈鲷可能是由一种原居于河中,于早期就进入湖中的鱼种演化而来,相同的鱼种居住于湖中的不同水域,经过数千年后,造就目前众多的品种。
现今的Haplochromine属慈鲷将摄取食物种类分化至最高点,其食物内容包罗万象:
藻类、水草、浮游生物、蜗牛、鱼鳞等,在繁殖行为方面,除了Tilapiarendalli这种非本土住的鱼种之外,所有马拉威慈鲷都是由雌鱼进行口腔孵育。
马拉威慈鲷长久以来可能都为口孵鱼种的大本营,使得其它鱼种难以与之匹敌。
因为马拉威湖缺少水草的庇荫,加上岩石栖息地非常珍贵,所以慈鲷渐渐的演化成口孵性行为,因为口孵性慈鲷并不需要筑巢,鱼卵一产下就能立即受到照顾,远离危险地带,且在独自面对充满危险的水域时,幼鱼会妥善得到照顾,造就口孵性鱼种在此地盛行。
马拉威湖慈鲷以颜色鲜艳著名于世,因为其湖水并不似坦干伊克湖一般清澈,而是带点浊度,所以为了找寻配偶,其颜色就相对的必须更加醒目以获得雌鱼的青睐,这也是马拉威慈鲷独特迷人的特色。
尤其是Aulonocara属的品种,色彩鲜艳,性情温驯且不会啄食水草,成为水族缸中相当热门的鱼种,如蓝天使(Aulonocarahanbaenschi)即为极具代表性的鱼种。
【面临生态危机的维多利亚湖】
位于非洲中部,横跨赤道的维多利亚湖,为东非第一大湖,总面积约68000平方公里,水深约45公尺左右,最深仅83—90公尺,湖水呈弱碱性(PH=7.1-9.0)。
在最近一万年期间,维多利亚湖区生态曾经做过一次全面的演变,证明慈鲷的演化是相当快速的。
纳伯加湖邻近维多利亚湖,两湖之间只相隔数公里的沙洲与沼泽,在纳伯加湖中发现从未在维多利亚湖发现过的数种慈鲷,而这些品种与分布在维多利亚湖的某些慈鲷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由于纳伯加湖湖龄不到3500年,说明慈鲷的演化是相当快速的。
维多利亚湖慈鲷对水质敏感度为三大湖最低,多属Haplochromis属,体色多以黄、蓝、红三色搭配为主,1950年代,肯尼亚政府为蛋白质之经济因素引入尼罗河鲈鱼,对原有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导致维多利亚湖慈鲷许多种有灭绝之虑,目前可在湖中找到的鱼种仅是全盛时期的15%而已,因此维多利亚虽也以盛产慈鲷,而与其它两大湖齐名,但湖中的慈鲷族群的资料却在尚未被了解之前,就已面临人为所造成的生态浩劫。
【振奋的新发现】
维多利亚湖慈鲷族群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衰减,说明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强大破坏力,经过数千年,甚至数万年才建立的稳定族群,可能在一夕之间就荡然无存。
但在最黑暗的时候,仍然透露着一丝曙光,三个原本以为已经从野外绝迹的品种,鼓舞了整个学术界与观赏鱼产业。
这3个品种分别是火战车(Haplochromiscryptogramma)、绿魔王(Haplochromisdichrourus)与黑金刚(Haplochromisnubilus)。
其出色的体型与颜色,加上重出江湖的背景,带动慈鲷市场的另一股风潮,但相对的也造就商业性捕捞的有利诱因,因此造成仍处于绝迹险境的维多利亚慈鲷的一大威胁,所以在捕捞的过程中,保育保种的工作也更刻不容缓,这也是在观赏鱼迷们在拥有一缸漂亮的鱼种时,也须考虑、关心的议题。
马拉威湖与维多利亚湖慈鲷的饲养
要将具有强健体魄的马湖与维湖慈鲷养得活并一难,但如何养得漂亮,体色呈现得出来,就是一门大学问了。
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的饲养条件与注意事项,期望对想进一步领略东非湖产慈鲷深度之美的读者有所助益。
【马拉威湖慈鱼简介】
目前已知的马拉威湖慈鲷约有40多属600多种,这些学名是在1989年确定下来。
马拉威湖慈鲷是三大湖慈鲷最早进入台湾市场,也是最为人熟知的品种,易饲养的非洲王子与斑马雀等品种,早些年曾经风光一时,直到现在仍是养殖东非慈鲷的入门鱼种。
目前马拉威湖慈鲷当中,最当红的应该是浑身闪耀着紫蓝色金属光泽,令人一见难忘的阿里,且因应市场的热烈需求,从阿里培育出来的蓝眼白金阿里与蓝龙王子,在市场上也颇受欢迎,另外黄金天使、蓝小丑等也具有广大市场。
【维多利亚湖慈鱼简介】
目前,维多利亚湖的慈鲷,大致上分作五个属,虽然这些属在分类上还有不少争议,但是,还是可以就外型及食性来区分其差异性来参考比较一番。
而现今流通在台湾市面上的鱼,大多是以Haplochromis属的鱼为主,像太阳神、火战车、绿魔王、翡翠王子、七彩天使、红背七彩天使等,色彩主要是由黑色、红色、蓝色、黄色等色彩所组成。
【饲养工具的选择】
著名的坦干伊克湖,是一个硬生生在东非大地堑上裂开的狭缝中,由河水注入添满而成的湖,湖中所含的矿物质普遍偏高。
而维多利亚湖与马拉威湖,与坦干伊克湖比起来,因为地质上的年龄非常的年轻,加上地型的关系,水质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矿物质含量,因此,在饲养马湖与维湖的慈鲷时,水质管理的困难度也明显地较坦干伊克湖来得简单多了。
平均来说,这两个湖域的水质硬度大约只有坦干伊克湖的1/3左右,硬度只要比台湾家用自来水稍为高一些即可。
饲养马拉威湖慈鲷的pH值大约在7.7—8.8左右,水温约在24—29℃间,硬度则通常在10—20°dGH范围间;饲养维多利亚湖慈鲷,水质则宜维持在23--26℃,弱碱性的水质,pH值在7左右,或是大于7,都没有问题,硬度则在5--15°dGH的范围内。
台湾在繁殖马拉威湖慈鲷上的表现相当出色,在市面上所看到的马拉威湖与维多利亚湖慈鲷,通常是由中南部鱼场所繁殖出来的,所以在水质的要求上并不像野生型的苛求。
特别是由台湾繁殖场自行出品的维多利亚湖慈鲷——红背天使、太阳神、翡翠王子,或台湾出口大宗品种——阿里、蓝小丑都已对台湾地区的水质有了不错的适应性。
在水质的管理上,就算没有下足功夫去测量做水,这些慈鲷还是可以在一般的水质下存活,不会死亡,因此,大部分非玩家级的饲养者,都用家用自来水直接饲养,没有特别去注意pH值与硬度,慈鲷仍非常健康,足以见得这些慈鲷是多么的身强体壮,容易饲养。
但饲养东非慈鲷决不只是单纯养得活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能把其体色呈现到最完美的程度,尤其东非的慈鲷都有二次性成熟,原本已经色彩缤纷的马拉威湖与维多利亚湖慈鲷,在适当的水质及照顾下,若能顺利地显现其成熟婚姻色,更将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这也是许多玩家自我挑战的终极目的,也是让他们饲养慈鲷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1、鱼缸
若就缸子的选择来看,如果只是想限定单纯地饲养维多利亚湖慈鲷,体型多半不大,市面上能看到的成鱼,最大也差不多十多公分左右;马拉威湖慈鲷体型则较大,例如:
蓝小丑与国王天使最大体长为30公分,流星鲷则可长至40公分。
假设第一次饲养的新手,建议饲养密度不要太高,以一个三尺缸为例,大概是10到15只就够多了。
很多人认为,缸子中的放养密度不要太高,以免慈鲷间的活动范围不足,造成彼此间的争斗但缸子大小毕竟有所限制,并无法满足慈鲷的领域范围,因此反其道而行的做法,为干脆让混养密度高一些,模糊慈鲷的地盘领域概念,也比较不会有打斗的心态发生。
但这种“假相”的和平状态顶多只能维持一至两个月,之后较强势的鱼只仍会追赶其他弱势鱼种,尤其新加入的鱼只更会成为显著的追打目标,此时,更换造景布置,可让慈鲷的地盘势力重新建立,或可以将全部的慈鲷移出水族箱,过一阵子再重新一起放入缸中,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水族馆中,常可看到一大群慈鲷其乐融融的相处,就是基于饲养密度高,让其地盘领域概念较难建立,尤其裸缸更能让慈鲷无从建立其领域概念。
2、造景素材
就底砂来讲,坊间各式各样的底砂随处可见,有监于南美鱼种及东南亚鱼种的充斥,大多数的底砂都是有助于让水质呈现微酸的状态,但是,这可是不适合非洲慈鲷,特别是那些强调什么造就亚马逊河环境的介质,在非洲慈鲷的水质控制上会有反效果的呢!
通常,我们会推荐珊瑚砂,如果真的找不到的话,宜兰砂、大理石也是可以的,因为,它们都可在水中释放出阳性离子,有助于水质的硬化。
至于造景部分,可以模仿海水的礁岩生太缸,使用一些石头,甚至是咕咾石,来布置成山洞的样子,除了可以让慈鲷们在其中游玩外,更可为它们制造躲藏的空间,要是有战斗的事件发生,即有完善的避难所来栖息。
除了石材之外,一些花器、砖材,也是经常被用作造景之物。
许多鱼友最爱绿意盎然的水草缸,不过很抱歉,这些“美丽”的水草是不适合出现在非洲慈鲷缸的,一则是因为慈鲷原本就喜欢破坏水草,不想给它们顺顺利利地生长,这种天性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二则,市面上大多数的水草没有办法在高硬度的环境下长得好,所以,很多非洲慈鲷缸内很难看得到水草,不过,也不是没有,像是榕科类与铁皇冠类的水草,只要能够将它们在水族箱内固定好,就不怕慈鲷“魔爪”的侵袭了。
3、过滤
过滤工具的选择,相信大家都知道一定要满足物理、化学、生物三过滤功能的过滤器,才是最佳选择。
现今坊间的过滤器,林林总总,各式各样都有,而且随着滤材的开发,皆已有上述的三种功能,所以,要用什么样的过滤器,都不是问题,而最重要的问题,是要算清楚到底过滤系统是否能够负荷住缸子的水?
而最基本的要求,至少过滤马达要能在一个小时内,将整个鱼缸中的水循环四到六次为考量,一方面是将水中的杂质碎屑滤除,另外,也让内部的滤材有机会吸附不良的金属及化学离子,同时,细菌有时间来去除氨及亚硝酸盐。
在此顺便一提,也有许多朋友喜欢在裸缸饲养非洲慈鲷,此时,我们会强烈建议使用珊瑚砂来作为滤材的一份子,会有助于水中硬度的稳定。
稳定的过滤系统,仍旧可能会因不同因子而发生变化,如:
温度、喂食量、鱼只密度与药浴等。
以鱼只生病下药为例,药物除了会杀死病原体之外,硝化系统或多或少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结果医疗最后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氨、亚硝酸盐过高,或长期聚集于底层的硫化氨所造成的中毒,而非因疾病所造成死亡,因此建议最好能将病鱼隔离治疗,若不得不在原缸中治疗,药浴时除应保持鱼缸中过滤系统正常运转,并适量减低喂食量,以防过滤系统负担过大。
若有水面气泡堆积不易消散或检测不或过高时,鱼缸水质可能即因下药而反水。
4、灯光
光照对慈鲷来说,是很重要的,市场上鱼儿大数的祖先,都是在湖岸的浅水区被捕获的,所以平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也不少,因此,最好能使用照度强一些的灯光,像是超光灯管、金属卤素灯、HI-PL灯具,都有不错的效果。
而不同颜色的光,照在不同的鱼种身上,也会有不同的色泽出现,原则上,偏红的鱼种,多半使用偏红色系的灯光,而偏蓝色系的鱼种,则可使用偏蓝的灯光,但是,这只是一个加乘的效果,想要让慈鱼颜色美丽,还是要从水质及营养的基础做起。
5、食物
目前常见的马湖与维湖慈鲷,食性主要是偏向吃食肉类的肉食性种类,因此,在蛋白质的需求上,会来得高一些,不过,我们还是会建议能够使用营养均衡的人工汉堡,再佐以人工红虫、赤虫等辅助食品,不然,三不五时,也可喂些冷冻红虫,可以让它们能够适时地补充营养,让色泽更鲜艳。
【结语】
维多利亚湖和马拉威湖慈鲷,与坦干伊克湖的慈鲷比起来,在饲养方面来说算是比较容易的,而且它们的色泽比较艳丽,很容易就成为众人的目光焦点所在,但经过细心调教的鱼只,其焕发的光泽与体色更具有无穷的潜力,这也是为何同样一批慈鲷,经由不同人饲养后,有时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采的主要原因。
因此,相信只要好好地饲养,每一只慈鲷都是最漂亮的鱼。
坦干伊克湖慈鲷的饲养与管理
笔者几乎尝试过各种水族品种与造景,而坦湖慈鲷或水草景,是个认为最有趣味的,有别于水草缸繁复变化不同搭配的美丽,以坦湖慈鲷为主体的水族箱所表现的是简单深沉而有内涵的个体艺术!
非洲大陆的地堑有三大湖是非常知名的,它们是维多利亚湖、马拉威湖及坦干伊克湖,维多利亚湖出色的鱼种不多,马拉威湖的鱼种则颜色非常鲜艳,在台湾南部有非常多的繁殖场繁殖,是台湾出口主要的观赏鱼之一,至于坦干伊克湖产慈鲷种类,如果连亚种计算绝对超过200种,大多数的种类虽然不像马拉威湖慈鲷那么艳丽,但因其历史的久远,不管是体型或体色,却演化出非常有特色的族群。
有别于马拉威湖慈鲷的艳丽,坦干伊克湖产慈鲷的体色多是物理折射所产生的颜色,水质或鱼的状况不佳是无法充分展现它的美丽,或许也因为如此,许多资深鱼友对其高雅的品味深深着迷,一般刚入门的慈鲷爱好者可能无法理解此一情形,而对血鹦鹉、非洲王子、阿里等色彩非常浓烈的鱼种较为喜爱。
但相信所有较为资深的慈鲷迷都理解随便养养就很漂亮跟费尽心思期望自己的爱鱼能在细心的照料下,完全展现其原味美丽的快乐,有何不同,笔者便是沉溺在这些个体艺术的感动中而无法自拔的一员,在曾饲养多达百种以上的坦干伊克湖慈鲷中,或者砂岸地型,或者岩岸地型,甚至深水区域者,都有它独特迷人的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坦干伊克湖生态介绍】
谈到坦干伊克湖慈鲷种类的多变性,跟它形成的历史有绝对的关系,坦干伊克湖是世界第二深的湖,中部地带最深可达1470公尺,中部也是这湖形成的起始,可追溯至一千两百万年到九百万年前,湖的北部则形成在七八百万年前,最新形成的南部水域也在两百到四百万年前,湖的南北长,超过670公里,最宽的地方则有80公里,湖岸周长则有2000公里,也因为它的宽广,不只种类繁多,连同一种鱼甚至有许多的亚种产生。
坦干伊克湖水质特色在于它的硬度,其水质总硬度(GH)约在9—11,碳酸盐硬度(KH)则在15左右,这样高硬度的水,即使在台湾南部也不多见,除非您使用的是地下水,才可能有如此的硬度(在总硬度方面),湖中水温因季节不同约在摄氏25—28℃间,pH值则为,一般湖中的鱼都生活在200公尺深以内的水域,因为超过200公尺水中含氧量就非常稀薄。
一般水族箱的搭配,因过滤器、滤材、底砂、添加物等的不同,我们会依选择饲养的鱼种而将水族箱分为偏酸性水质及偏碱性水质两类,像坦干伊克湖慈鲷的水质硬度这么高,pH值当然也不低,因为硬度高,在过滤系统运作良好时,水质非常清澈甚至有闪闪发亮的感觉,或者因为太清澈了,好似您养的鱼是在空气中游动而没有水的样子,这也是让我们更喜欢慈鲷的另一个原因。
在坦干伊克湖北部是世界上少数水质特别清澈的淡水水域之一,有时能见度甚至可达到20公尺。
坦干伊克湖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是因为它孕育了许多罕见的生物族群,其中更以鱼类中的慈鲷著称,而慈鲷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多样的形体和特殊的行为模式。
目前在湖中发现的慈鲷将近有200种(不含亚种),其中只有极少数是属于可在整个湖泊及其周边流域都可见到的非区域性鱼种。
早先在生物学者开始着手研究坦干伊克湖的水生生物时,着实被它所蕴含的各式不同的亚种所震憾而惊奇不已。
因为除了慈鲷外,还有几属鱼全都是坦湖所特有的。
慈鲷是坦干伊克湖中最主要的鱼种,除了湖泊外,非洲其它流域几乎是看不到它们的踪迹;相较于其它鱼种,它们的分布区域算是很狭窄的。
下列各项事实足以说明生活在这隔离式湖中的慈鲷,成为地区性鱼种的原因:
⑴.慈鲷本身就属于地域性很强的鱼种。
⑵.较低等的淡水鱼种具有分解矿物质的自然能力,所以可活在高硬度水质中。
⑶.慈鲷拥有一个密封式的鱼鳔,里头充满了许多可产生气体的腺囊。
所以它不需要浮到水面,将鱼鳔充满气体。
慈鲷之所以会成为坦干伊克湖最多的鱼种,原因之一是它非常尽心尽力照顾它的后代。
产卵后,它不仅谨慎地保护鱼卵,更在意缺氧的问题,所以不时地扇动水流;或者就干脆含在口中免受环境中其它天敌的威胁,此方式使氧气来源更不成问题。
而其它坦干伊克湖的鱼种就没那么用心对待下一代了,它们常把卵产在很容易被掠食者发现的湖边,尽责一点的会将卵产于水生植物附近,让小鱼有掩护的屏障。
坦湖慈鲷的孵蛋方法分为两种:
挖砂筑巢及口孵。
挖砂筑巢属于比较原始的方法,口孵则属于比较可靠的方式,因为它可使鱼卵免受到危险的威胁。
坦干伊克湖多岩洞的环境,的确也提供许多小型筑窝孵卵的慈鲷一个良好的屏障(例如大家所熟知的黄天堂鸟、珍珠虎就是属于此类的鱼只)。
经由挖砂筑窝式孵卵繁殖法出世的小鱼所要面对的环境威胁比口孵繁殖法多得多,所以若它要提升后代的数量不是找更好的屏障,就是改进孵卵的方式。
目前部分学者认为挖砂筑窝式慈鲷是属于一夫一妻制,而口孵式的是一夫多妻制的。
慈鲷成为坦干伊克湖主要鱼种的另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