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01030陈双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与分析.docx
- 文档编号:6946156
- 上传时间:2023-01-1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69.65KB
82101030陈双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与分析.docx
《82101030陈双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2101030陈双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与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2101030陈双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检测与分析
编号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
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
检测与分析
学生姓名
陈双
学号
82101030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级
821010
指导教师
张秋霞助教
顾问教师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摘要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是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的依据。
润滑系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润滑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使其润滑,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
润滑系虽然不参加发动机功能转换,却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使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通过对发动机润滑系故障的检测分析和维修的讲述,知道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功用,并对润滑系的常见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机理、故障的检测分析和维修及故障排除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了检测分析和诊断的基本思路。
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及对一些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常见组成和功用及故障检测与维修做了相应说明。
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汽车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检测仪器快速准确地查找汽车的故障原因,并把故障排除。
本文简单概述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发展及功用,重点介绍了车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结构原理,详细分析了车用润滑系统的检修及故障自诊断,最后结合具体的故障实例分析了帕萨特润滑系统故障的排除。
关键词:
润滑系统;故障;检测;分析
目录
摘要I
第一章润滑系统的概述1
1.1润滑系统的研究现状1
1.2润滑系统维护的重要性2
1.3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现实意义2
第二章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方式4
2.1润滑系统的组成4
2.2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方式8
2.3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构造特点9
第三章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诊断10
3.1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分析10
3.1.1润滑系统压力过低10
3.1.2润滑系统压力过高11
3.1.3润滑系机油消耗过多11
3.1.4润滑油变质11
3.1.5润滑油油泥过多12
3.2润滑系统的诊断与维修12
第四章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状况的检测15
4.1机油消耗量的检测15
4.2机油压力的检测15
4.3润滑油品质的检测16
第五章帕萨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案例18
5.1帕萨特B5轿车机油灯长亮不熄灭18
5.2帕萨特B5乘用车机油压力报警器报警19
5.3机油压力指针为“0”报警灯未点亮19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23
6.1总结23
6.2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23
致谢24
参考文献25
第一章润滑系统的概述
1.1润滑系统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系统科学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70年代德国工程师从润滑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润滑系统模型,并借助计算机进行了大量的优化计算,同时结合试验验证,第一次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模拟设计,指导总成及零件开发,自上而下,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润滑系统的开发水平和效率。
这一方法随后迅速推广,尽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设计者思考侧重点不同、应用软件工具不同,导致模拟研究的重点不同,但都遵循“系统”设计这一理念。
其中,比较著名的应用软件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开发的一种往复式发动机摩擦与润滑分析综合软件包FLARE,该软件使用液力学、混合和边界润滑模型模拟润滑现象,根据分析目标要求的复杂程度和精确度可灵活选择不同的分析等级:
法国IMAGINE公司开发的AMESim软件和英国FLOWMASTER公司开发的FLOWMASTER2软件是机械液压方面比较成熟的商用软件,用其可以进行润滑系统的建模并仿真,从设计初级阶段开始设计和优化润滑系统,减少开发时间和降低系统的开发成本。
利用计算机对发动机润滑系统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美国Ford公司报道了用计算机模拟润滑系统,随后Cummins公司发表了用网络解法进行润滑系统模拟,80年代后,英国Perkins公司开发了通用的润滑系统油路网络模拟程序,能对润滑系统作细致的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法原理辅以先进的计算工具(高性能计算机软、硬件)则成为目前润滑系统分析计算的主要手段。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研究并不多,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润滑系统的某一摩擦副,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曲轴轴承摩擦副等,对发动机润滑系统整体特性的分析很少。
传统的发动机开发,一般都沿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汽车工业刚兴起时翻译成中文的资料中介绍的方法,将润滑系统的开发重点放在零部件的开发上,如机油泵开发、机油滤清器开发等,在总成开发成功并在发动机整体装机后,再通过简单的油道压力等判断润滑系统性能。
这种研究方法的缺点是由零件、总成到系统是简单的经验组合,比较粗糙,定性的成分多,定量的成分少,系统性能差,优化改进效率低,且很难获得量化的参数而使得寻找优化的途径困难。
90年代末期,我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发展高峰,市场经济和汽车研发技术的客观现实使得我国的主流汽车企业走向了对外开放、联合开发。
国内一些研发公司在合作过程中也逐渐了解了国外一些著名公司如德国的奔驰公司、FEV公司、奥地利AVL公司、英国RICARDO公司、美国西南研究所等关于润滑系统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
但出于对知识产权和数据库的保护,上述公司对其分析方法、软件工具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近年来,以左正兴教授为首的北京理工大学和以毕小平教授为首的装甲兵工程学院都对发动机的润滑系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北京理工大学与国防科工委合作首次在国内开发了润滑系统流场仿真软件DELSAS(DieselEngineLubricationSystemandSimulation),该软件可以针对不同型号发动机,建立相应的润滑系统网络模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润滑系统网络模型,经过仿真分析研究,得到不同结构、不同工况和不同给定参数条件下,流场不同空间位置的特性数值。
如今,国外对润滑系统的仿真分析已日趋完善,各大公司都有自己开发的软件,借助软件可以精确地求出润滑系统内给定的压力场、流量场等特性。
而国内很多院校和科研机构对润滑系统的分析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非常成熟的仿真软件。
1.2润滑系统维护的重要性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是指汽车的许多构件是通过相互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实现整体功能的。
固体之间接触的表面用肉眼看似乎很平整,但将表面极细微部分放大就会发现处处是凸凹不平的,所以一运动就会有摩擦。
用润滑剂可以将两个互相摩擦的表面分开,从而有效减少摩擦。
因此,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提高使用寿命,必须对相对运动零件表面进行润滑。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是润滑发动机中运动机件的接触表面,以减少运动机件间的摩擦阻力和磨损,并通过润滑油的循环,驱走热量,降低温度,延长机件的使用寿命。
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润滑系统的正确、可靠,对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用寿命都有帮助。
在对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中,我们要根据气候、车况来选择正确的机油。
此外,为了避免发动机磨损,还要合理的使用汽车发动机养护品。
1.3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现实意义
发动机运转时很多具有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都是在很小的间隙下做高速相对运动的,如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面,曲轴主轴颈与主轴承,曲柄销与连杆轴承,凸轮轴颈与凸轮轴轴承,配气机构各运动副及传动齿轮副等。
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必然会产生摩擦,导致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下降,零件工作表面的磨损增加。
而且因摩擦产生热将零件工作表面烧损,致使发动机无法运转。
因此,润滑是保障汽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润滑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将数量足够而温度适当的洁净润滑油输送到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形成液体摩擦,启动后的发动机带动机油泵旋转,通过机油泵的压力,将机油不断的供给到各部件的摩擦表面上,以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使摩擦阻力减小,功率消耗降低,机件磨损减轻。
流动的机油可以消除摩擦表面上的磨削等杂物,冷却摩擦表面。
此外,气缸臂和活塞环上的油膜能够提高气缸的密封性,以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润滑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经常处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润滑油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很容易产生胶质和污垢,这样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将会降低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发动机润滑系统要根据汽车的行程来进行一系列的维护和维修。
更换润滑油和更换三滤,并对润滑系统进行清洗,将系统内的胶质和污垢排出,否则更换新的润滑油会被没有排出的胶质和污垢所污染,导致刚刚更换的润滑油性能的下降,对发动机造成影响。
如果长时间不对润滑系统进行清洗,导致气缸压力下降,实际表现为动力不足、噪音大、油耗高等,这主要是活塞环槽上的胶质和污垢造成的。
曲轴箱通风口处也会被产生的污垢所堵塞,造成曲轴箱内压力上升,导致烧机油。
如果润滑油道内的污垢不及时清除,就会越积越多,导致润滑油道变窄,润滑油不能充分地到达摩擦面,使发动机过早磨损。
定期对润滑系统进行维护清洗和维修,能极佳地保护发动机,延长其使用寿命一倍以上,降低发动机故障率一倍以上,因此,润滑系统的维护与维修对汽车发动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2.1润滑系统的组成
汽车润滑系统由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主油道,压力开关,曲轴箱通风装置,凸轮轴等部件组成。
图2-1发动机润滑系统
1—旁通阀;2—机油泵;3—集滤器;4—油底壳;5—放油塞;6—安全阀;7—机油滤清器;8—主油道;9—分油道;10—曲轴;11—中间轴;12—限压阀;13—凸轮轴
发动机有最复杂的润滑系统,通过输送机油或飞溅的形式使机件表面形成油膜,不仅起减少摩擦和磨损的作用,还可以带走摩擦表面的热量和杂质,增加气缸的密封性等等。
发动机一启动,机油泵就通过集滤器把油底壳内的机油吸到缸体油道,输送到各个部位,对摩擦表面润滑后的油滴又回到油底壳。
在反复润滑循环的过程中,机件金属表面的细小毛糙体在不断的摩擦过程中会脱落,机油就会混入金属片或者尘埃等杂质,因此要在油路中安装机油滤清器,将这些“多余分子”拦截下来。
为了防止机油滤清器堵塞,还有一个旁通阀做应急,当机油滤清器堵塞造成进出口两端压力差变大时,旁通阀就会开通让机油“免检”通过,以免发动机零件受损。
(如图2-1所示)
1.机油泵
机油泵将一定量的润滑油从油底壳中抽出经机油泵加压后,源源不断地送至各零件表面进行润滑,维持润滑油在润滑系中的循环。
机油泵大多装于曲轴箱内。
分为齿轮式机油泵和转子式机油泵。
(1)齿轮式机油泵
齿轮式机油泵多安装在曲轴箱内,利用曲轴或凸轮轴直接或间接驱动。
由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轴、从动齿轮、壳体等组成,两个齿数相同的齿轮相互啮合,装在壳体内,齿轮与壳体的径向和端面间隙很小。
主动轴与主动齿轮键连接,从动齿轮空套在从动轴上。
(如图2-2所示)
图2-2齿轮式机油泵
齿轮式机油泵效率高,功率损失小,工作可靠,需要中间转动机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应用于普桑、桑塔纳2000GLi、捷达、奥迪等轿车发动机。
(2)转子式机油泵
转子式机油泵多安装在曲轴箱内或曲轴箱外,利用曲轴或凸轮轴直接或间接驱动。
由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泵盖等组成,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的偏心距为e,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
内转子有4个凸齿,外转子有5个凹齿,这样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转。
(如图2-3所示)
图2-3转子式机油泵
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泵油压力大,供油量大,供油均匀,噪声小,吸油真空度高,但滑动阻力大,功率消耗较大。
应用于桑塔纳2000GSi轿车发动机。
2.机油集滤器
机油集滤器安装在油底壳内、机油泵之前。
能滤掉润滑油中较大的机械杂质。
分为浮动式集滤器和固定式集滤器。
(1)浮动式集滤器
浮动式集滤器漂浮于机油表面,保证机油泵吸入较清洁的机油;但油面上的泡沫易被吸入,使机油压力降低,润滑可靠性较差。
只在部分发动机上采用。
(如图2-4所示)
图2-4浮动式集滤器
(2)固定式集滤器
固定式集滤器淹没在油面之下,吸入的机油清洁度较差;但可防止泡沫吸入,润滑可靠,结构简单。
应用非常广泛。
(如图2-5所示)
图2-5固定式集滤器
3.安全阀
安全阀安装在机油粗滤器上,与滤芯并联。
当机油粗滤器的滤芯堵塞而失效时,机油便顶开安全阀直接进入主油道,以保证发动机各部分有足够的润滑油。
4.机油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是用来过滤掉润滑油中的杂质、磨屑、油泥及水分等杂物,使送到各润滑部位的都是干净清洁的润滑油(如图2-6所示)。
分粗机油滤清器和细机油滤清器。
机油泵输出决大多数的机油通过粗机油滤清器,只有很少部分通过细机油滤清器,但汽车每行使5km,机油被细机油滤清器滤清一遍。
帕萨特用的是全流式机油滤清器,现代汽车发动机所采用的全流式滤清器多为过滤式。
机油从纸滤芯的外围进入滤清器中心,然后经出油口流进机体主油道。
机油流过滤芯时杂质被截留在滤芯上。
如果滤清器使用时间达到了更换周期,就把整个滤清器拆下扔掉换上新滤清器。
纸滤芯由经过酚醛树脂处理的微孔滤纸制造,这种滤纸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腐蚀性和抗湿性。
纸滤芯则具有质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滤清效果好、阻力小和成本低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机油滤清器的滤芯还可以采用其他纤维滤清材料制作。
图2-6机油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的功用是滤除机油中的金属磨屑、机械杂质和机油氧化物。
如果这些杂质随同机油进入润滑系统,将加剧发动机零件的磨损,还可能堵塞油管或油道。
5.限压阀
限压阀安装在机油泵出油道或主油道上,用来限制机油泵输出的润滑油压力,防止因压力过高而造成过分润滑及密封垫、密封圈发生泄漏现象。
2.2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方式
发动机润滑系统一般采用复合润滑,即包括压力润滑、飞溅润滑和油脂润滑三种方式,发动机各零件的润滑方式取决于该零件的工作环境、相对运动速度和承受机械负荷、热负荷的大小。
1.压力润滑
压力润滑方式就是在气缸体或气缸盖上设置专门的润滑油道,利用机油泵使润滑油建立一定的压力,通过润滑油道向零件的润滑面间输送润滑油,润滑油在进入主油道前,要先经过粗滤器过滤。
由此可见,发动机上相对速度高、机械负荷大的零件都采用压力润滑润滑,为了显示油路压力,在主油道上还安装了机油压力传感器或机油压力报警器开关。
2.飞溅润滑
飞溅润滑方式主要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某些运动零件(主要是曲轴和凸轮轴)旋转时搅起的油雾,或从连杆大头上专设的油孔喷出的油滴和油雾,对摩擦表面进行润滑,这种润滑方式适合于暴露的零件表面(如气缸壁、凸轮等)、相对运动速度较低的零件(如活塞销等)、机械负荷较轻的零件(如挺柱等)的润滑。
3.油脂润滑
油脂润滑方式主要是定期加注润滑脂来进行润滑,适合于发动机辅助系统润滑。
2.3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构造特点
发动机零件承受的压力不同,润滑的方式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承受的压力大要求润滑油的黏度大、供油压力大,象曲轴主轴承、凸轮轴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摇臂等负荷较大的部位,要用机油泵所供给的带压力的机油,这些机油是通过油路输送过来的。
而象活塞销、活塞、缸壁等负荷较小或者难以实现压力润滑的部位,则利用曲轴连杆转动时飞溅起来的机油进行润滑。
机油飞溅到活塞和缸壁上,使缸壁与活塞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润滑,但会使机油上窜到燃烧室内。
为了防止机油上窜,活塞头部有一道油环,专门用来刮落气缸壁上的机油,防止机油上窜。
由于采用机油飞溅这一润滑形式,油底壳油面高度就显得很重要,油面过高使飞溅量太大,容易使机油冲过油环进入燃烧室,油面过低飞溅量不够又起不到润滑作用容易使机件受损,因此设计师就弄出个“油标尺”的东西,用来供驾车者测量油面高度,随时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发动机曲轴箱还设有通风装置,通过强制通风令箱内有害气体逸出,防止机油过早变质。
同时,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机油可以通过活塞环或气门导管流入燃烧室、泄漏、以气体或雾化形式从通风系统逸出,因此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消耗一点机油是正常的,尤其是高速运行的汽车。
由于曲轴主轴承的压力非常大,一旦机油压力减少进入不到这些部位润滑,就会造成烧瓦等严重后果。
因此,发动机润滑系统都有机油压力检测装置,一旦势头不对会立即报警,提醒驾车者注意。
有的还装置了高、低压机油传感器,高压传感器安装在机油滤清器上,监测主油道油压;低压传感器安装在气缸盖油道上,监测怠速时的油压。
第三章润滑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诊断
3.1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分析
车辆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影响润滑系统的故障。
在这些故障中,常见的有润滑油压力过低或过高、消耗量过多、变稀及油泥过多等。
3.1.1润滑系统压力过低
压力过低与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润滑系统各部件的工况、运动部件的配合(曲轴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机油型号是否正确等都与油压有关系。
造成发动机润滑系统压力过低的原因有:
机油油量不足;机油粘度太低;限压阀弹簧过软或调整不当;机油滤清器旁通阀弹簧折断或弹簧过软;机油泵齿轮磨损,使供油压力过低;机油滤清器堵塞;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或凸轮轴轴承间隙过大;机油压力表传感器失效;汽油泵膜片破裂,使汽油漏入油底壳稀释了机油;气缸体水套裂纹,使冷却液漏入油底壳稀释了机油;润滑系统内、外管路或管接头泄露。
首先拔出机油尺,检查油底壳内的机油量及机油品质,若油量不足应及时添加;若机油中含有水分或燃油时,应通过拆检找并修理渗透部位;若机油粘度过低,应更换合适牌号的机油。
如果机油量充足,检查机油压力传感器的导线是否松脱。
如果导线连接良好,在发动机运转时拧松机油压力传感器或主油道螺塞,若机油从连接螺纹孔处喷出有力,则为机油压力表或机油压力传感器故障;若机油喷出无力,则应立即使发动机熄火,并检查机集滤器、机油泵、限压阀、粗滤器滤芯是否堵塞、旁通阀是否无法打开、各油管、油道及油路是否漏油等。
若以上检查均正常,则应检查曲轴轴承、连杆轴承或凸轮轴轴承的间隙是否过大(间隙增大会直接影响机油压力)。
按以上步骤逐一排查,即可诊断出故障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油压过低,不能通过改用粘度高的机油来消除故障,这样做可能会暂时有效,但会消耗发动机动力,并掩盖了发动机的故障隐患,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润滑系统压力过低的危害:
发动机润滑系统油压过低,会对发动机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使发动机提前报废。
油压过低意味着润滑油量不足或润滑油的粘度过低,那么对采用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的零件就有直接的影响,轻则使传动副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增大(这是因为出现了半干摩擦,破坏的润滑间隙,使零件运动受阻,清除表面金属磨屑的能力减弱),造成发动机功率损耗增大,并且使用寿命缩短;重则会出现卡滞现象,使发动机不能转动。
由于零件之间缺乏润滑,会出现活塞环和汽缸壁磨损甚至“拉缸”曲轴轴承、连杆轴承“烧瓦”等故障。
另外,凸轮和挺杆这对摩擦副,由于单位面积上承受的载荷较大,多处于边界润滑状态,如果润滑油间断,在运转期间不断保持润滑油膜,凸轮顶会发生摩擦甚至被磨秃,从而影响配气系统正常工作。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保持各摩擦副的正常运动,减小这些部件因磨损和摩擦引起的功率损失和摩擦热,各摩擦面之间的充分润滑是非常重要的。
在汽车使用中,应随时观察机油压力表或报警指示灯,若发现机油压力指示过低甚至为零时,应立即停车,并使发动机熄火,否则很快发生“烧瓦”、“抱轴”等机械故障。
3.1.2润滑系统压力过高
现象:
接通点火开关,机油压力表为正常值,发动后压力过高超出标准值;发动机在运转中,机油压力过高,有时会冲裂机油细滤器盖。
危害:
致使机油泵负荷增大、磨损增加,同时消耗功率过多。
原因:
机油温度低或机油粘度过大;限压阀、减压阀调节压力过高,阀门卡死或油路堵塞;机油滤清器滤芯油路堵塞且旁通阀开启压力过低;主轴承、连杆轴承间隙过小或油路堵塞;机油压力表或传感器失效。
诊断:
压力过高时,首先检查机油粘度是否过大,限压阀是否调整不当;对于新装发动机,应检查主轴承,连杆轴承尤其是凸轮轴轴承是否间隙过小。
机油压力突然变高应检查机油滤清器滤芯是否堵塞,旁通阀弹簧压缩过多或强硬。
若上述良好,则一般为润滑油道堵塞。
凸轮轴正时齿轮打碎后,其碎屑容易阻塞油道,必须立即清洗。
3.1.3润滑系机油消耗过多
现象:
机油消耗量逐渐增大,超过正常值。
危害:
若消耗量大于正常值过多,则出现故障。
原因:
活塞与汽缸壁磨损间隙过大;活塞环磨损过甚或弹力不足;活塞环抱死或对口;大修后扭曲环装反;曲轴封密封不良;凸轮轴后油堵漏油;进气导管磨损严重;曲轴箱通风不良;润滑系油底壳或外部接头、接缝密封不严。
诊断:
检查主要的漏油部位,曲轴前端和后端因油封破损,老化和磨损过甚导致漏油。
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排气管大量排出浓蓝色烟,但机油加注口也会冒烟或脉动冒烟。
说明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磨损过甚,使机油窜入燃烧室内即而燃烧,则应拆下活塞连杆组进行检查分析,并检查第一道活塞环的端隙、背隙和边隙。
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排气管大量冒浓蓝色烟,但机油加注口并不冒烟,飞溅到气门室内的机油沿气门导管间隙被吸入燃烧室,说明进气导管磨损严重。
当各部分状况良好,机油仍损耗较大,机油在油底壳衬垫或气门边盖衬垫处出现渗漏,说明曲轴箱通风不良,由曲轴箱内气体压力和机油温度升高所致。
3.1.4润滑油变质
润滑油使用时间过长,在高温和氧化作用下形成氧化物和氧化聚合物使机油逐渐老化,含有二氧化硫和水的废气下窜入油底壳中使机油呈酸性。
用机油尺取数滴机油观察,机油显示雾状,油色浑浊和乳化,则机油已被水严重污染;机油呈灰色闻有燃油气味,则表明机油已被燃油稀释;用手指捻搓机油,有细粒感,则表明机油杂质较多;机油油面上升且机油含有汽油味,可能是汽油泵膜也破裂,曲轴箱通气不良,活塞漏气量过大造成的,机油呈乳化状态,则是缸壁有裂纹产生渗漏。
3.1.5润滑油油泥过多
发动机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在润滑油中会出现一种黑褐色而粘稠的物质—油泥。
过多的油泥会产生集滤器滤网和油道堵塞、润滑油流动性变差、活塞环槽结焦而使活塞环粘连等不良影响。
油泥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进入曲轴箱中的水混入润滑油后在高速旋转的曲轴的搅拌下成粘性胶体,再吸附污物(如金属屑、润滑油在高温下生成的各种氧化物)就形成油泥。
如果车辆经常短途行驶,发动机工作温度较低,不能及时清除曲轴箱中的水蒸汽,油泥便会增多。
3.2润滑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润滑系的检测与维修主要包括机油泵、集滤器、滤清器、机油散热器以及润滑油道故障的检测与维修。
1.机油泵的检测与维修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压是靠齿轮泵或转子泵供给的,发现机油压力不足时,要调整主油道的压力调节器和机油泵的限压阀,确认无效,判断为机油泵的故障时应维修或更换机油泵,更换机油泵是快速的维修方法。
机油泵维修时应首先拆下机油盘,再拆下机油泵并解体。
机油泵的检测与检修:
(1)拧下机油滤清器连接管的2个螺栓。
(2)拧下机油泵盖上的4个螺栓。
(3)用铜质锤轻轻敲打泵盖,取下泵盖和限压阀及锁止垫片。
(4)用厚薄规测量主、从齿轮与泵壳端之间的间隙,如超过0.15mm应更换主、从动齿轮或泵壳或更换机油泵。
(5)用厚薄规测量机油泵主、从动齿轮与机油泵壳的径向间隙,如超过0.20mm应更换。
(6)用厚薄规测量机油泵主、从动齿轮的啮合间隙,如超过0.15mm时应更换。
(7)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装配机油泵,四只泵盖固定螺栓的拧紧力矩应为20N·m。
(8)装好限压阀和锁止片,拧紧力矩为60N·m。
(9)装上机油集滤器的连接管。
2.机油泵的试验
(1)在试验台上测试机油泵的技术性能,应符合表4-1所列要求。
表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2101030 陈双车用 发动机 润滑 系统 检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