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docx
- 文档编号:694293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60KB
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docx
《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苏州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案
张家港第三职业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一:
教育改革背景
80年代,小平同志指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此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揭开了中国教育大变革的序幕。
98年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发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
2001年5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学生在情感领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情感领域的发展。
因此,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背景二:
我国的职业教育文化背景
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五的召开,从加入WTO到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导致了我国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原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带来强烈的冲击。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引入,境外教育资本的涌入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进,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特别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创造了更有利的运行和发展环境。
背景三:
学校发展背景
我校是地处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由原锦丰中学高中部和市机电职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张家港市一所规模型职业学校。
学校自2003年组建后,2004年就取得了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2005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连续三年每年招生超过1000名,使得在校学生人数超过3千人,成为一所规模型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学校能取得了如此大的发展,一方面靠政府政策及全体教职员工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另一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意义一:
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的呼唤,符合社会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的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精神文明呈现出许多与现代物质文明相适应的时代特征。
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过程中,随着中外文化不断地交流、碰撞,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乃至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逐渐趋向现代化,年轻一代更崇尚主体精神的塑造,并追求个性的发展。
校园文化必然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
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意义二:
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教育工作的内涵,扩大了教育工作的外延,切合学生的需求
青年文化相对于社会主导文化而言是局部文化,即整个社会的亚文化,而青年生活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未来。
在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青年文化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或两极性。
一方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另一方面深受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因而在其内心深处矛盾重重,彷徨、苦闷、抱怨、压抑。
他们既希望模仿传统文化,又希望反叛这种受其支配、摆布的非自立的文化的束缚与禁锢,追求一种独立的富含个性的新文化。
其行为带有明显的盲目性与反叛性,追求一切“时尚”的、“新潮”的事物。
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穿着打扮等也发生改变。
这一切都带有社会的时代的特征。
与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一样,现代文化也有精华和糟粕,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如果协调失当,必然影响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与优良品质的培养。
所以,在学校这块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调试、导向的育人功能。
意义三: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通过全方位向学生输送营养,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觉接受教育,切合我校实际情况
我校是一所地处工业发达地区农村的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现有学生3千多人,学生受社会文化影响大,但自身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不高,喜欢标新,并易于接纳社会上的一些所谓“新潮”的、“流行”的事物,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言语风格、穿着打扮带有明显的差异性,常出现一些异常的过激的行为。
另外,学校德育重传统、重说教的方法单一,学生的思想品德参差不齐,再加上,我校还是一座年轻的学校,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很难起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我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课题的界定
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硬环境建设,如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绿化等;二是软环境建设,如墙面、楼廊、橱窗的环境布置,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的开展,制度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等。
显然后者更为重要。
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
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体现职业学校的特色,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学习基础、行为习惯都较差,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不仅要着眼于表层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更重要的还要着眼于深层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重点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七个方面素质的影响,即研究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把学生培养成为“心善、嘴甜、手勤、脑活、技高、体健、忠诚”的合格技术工人。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校园文化研究兴起于八十年代中期,目前,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建设实践均有显著发展,一致认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对学校目标的认同感、让学生感受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和归属感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对职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尚相当缺乏,更未形成成功模式。
职业高中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显示出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领域。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积累,我校老师撰写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学生七个方面的素质》的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公开发表。
本课题将充分研究本方面理论,在理论指导实践的基础上,再由实践上升为理论,使本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从而为我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同类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因而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
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合金”,其中环境影响和制约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水平。
因而,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人文环境与自然物质环境,挖掘蕴涵在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德育影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生活环境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速率和所能达到的现实水平,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
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因此,建设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施的有效手段。
3、美学理论依据
弗洛伊德曾说:
“我房子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有意义的”。
也就是说作为整体存在的环境它同样能代表主体意识。
校园文化环境也是如此。
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创造美。
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育人模式。
2、探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3、基本摸清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一般规律和遵循的原则。
4、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析校园文化与学生素质提高的关系并构建以提高学生“七素质”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育人模式。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学生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
职业学校教育要有生命力,必须帖紧和服务于地方经济,但如何才能服务于经济,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使职教改革的理念、方法、措施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提高教育的主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
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不仅要着眼于表层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更重要的还要着眼于深层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重点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七个方面素质的影响,即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心善、嘴甜、手勤、脑活、技高、体健、忠诚”的合格技术工人。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总结已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提高学生“七素质”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育人模式。
潜移默化,教会学生“心善”。
围绕“心善”,我们引导学生崇尚利国利民利他人的思想的形成、做好利人又利已的事、反对损人利已甚至损人不利已的行为。
长期训练,教会学生“嘴甜”。
嘴甜,要让语言更具有大众化、通俗化、易接受的特点。
我们首先让学生分清楚,嘴甜并不是油嘴滑舌,而是一种文明、积极的社交态度与能力。
率先垂范,教会学生“手勤”。
“手勤”,就是要具备劳动的技能与主动劳动的习惯。
训练思维,教会学生“脑活”。
“脑活”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这个人脑子活”、“这个人点子多”、“这个人会钻研”。
主要是以踏实的态度为基础,注重知识积累。
开展活动,教会学生“体健”。
主要是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
榜样引路,教会学生“技高”。
主要是帮助学生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岗位意识,二是责任意识,三是竞争意识。
典型启迪,教会学生“忠诚”。
就是教育学生要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传统、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家庭、忠诚于朋友。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诚实的品格,为人要有责任感。
2、探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文化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亦是如此。
我们认识到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我们将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载体,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提高学生七个方面的素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以校风学风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我们三职中成立三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文明、崇实、鼎新、奋进”的校风和“立志、好学、求是、成才”的学风,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学生“七素质”。
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学校环境文化。
1998年,沙钢集团投资2000万,易地新建锦丰中学,2003年,锦丰中学高中部和市机电职业学校合并组建三职中。
如今,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绿树成荫,草坪如毯。
楼廊布置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人文警示语,校园内添置了宣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学校 特色 校园文化 建设 实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