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docx
- 文档编号:6939931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2.86KB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docx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概念:
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
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
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
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
政府干预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重点考点:
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配置资源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A、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E、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所要研究的问题是:
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基尼系数(测定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
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以下的总面积之比。
系数<1,系数越小,越趋于公平。
根据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出于0.3—0.4之间被视为合理区间。
我国目前的系数已近接近0.5,说明收入差距已经较大,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A、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加大转移性支出力度;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充分就业,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一个很高的比率。
发展的含义:
不仅意味着产出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表现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相应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建筑业等的比重相应上升,随之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人才培训水平逐步提高。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通过财政政策维系社会总供求平衡,保持经济稳定
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组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使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第三章
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
国防、外交、科技等
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政府某项活动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
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工作所发货的具体事项:
“水利”款下的“抗旱”等
财政支出经济分类:
即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即根据财政支出所产生收益的时间将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净贷款三类。
经常支出:
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这种支出的特点是:
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
资本性支出:
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其中有用于建筑厂房、购买机械设备、修建铁路等生产性支出,也有用于建筑办公楼和购买汽车、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
这种支出的特点是:
它的耗费的结果将形成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
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即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
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政府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
转移性支出:
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无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通常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指标来表示,但通常是以两个相对数指标来表示,即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
由这两个基本指标又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三个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以?
G(%)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长率。
公式:
?
G(%)=?
G/Gn-1=Gn–Gn-1/Gn-1
【?
G代表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财政支出的增(减)额,Gn代表当年财政支出,Gn-1代表上年财政支出】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Eg=?
G(%)/?
GDP(%)
(式中?
GDP(%)=?
GDP/GDPn-1=GDPn-GDPn-1/GDPn-1代表GDP增长率,?
GDP代表当年GDP相对于上年GDP的增长额)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
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公式:
MGP=?
G/?
GDP
重点: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三个理论):
(1)瓦格纳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他认为导致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随着工业化的逐步发展,扩张中的市场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愈加复杂,为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社会公众必然会要求政府制定并建立司法组织以执行各种法律来保护商业贸易和合同契约。
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于是诸如“拥挤”等一些外部性问题就随之产生,社会公众同样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管理和调节。
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资源被集中在政府手中,政府的职能范围,在公众的推动下不断扩大,公共支出的规模相应地也就会出现持续增长。
(2)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即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会增加。
但在危急时期过去以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因此,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被称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偏重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
在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一旦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专项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支出的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行政管理支出:
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
包括三类科目:
一是一般公共服务(主),二是公共安全,三是外交。
按费用要素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但自改革开放后总体呈现占比升高趋势(部分年份除外)。
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较世界主流国家高出很多。
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1、经济总体增长水平2、财政收支规模3、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4、行政效率及管理费本身使用效率低
国防支出:
是用于国防建设和解放军方面的费用。
我国国防支出项目包括:
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
我国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政府投入(主)、民间筹办、社会捐赠、收取学费和杂费等。
我国教育经费的规模、结构和效率:
绝对规模不断攀升,相对规模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教育经费结构不合理—初级和中级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内部经费分配不均衡(不同高校间、软硬件间)投资效率和效益低下(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难见大师)
我国科学技术支出支持方式:
1、完善科技投入机制2、税收激励3、政府采购
政府干预医疗卫生事业的三个理由:
1、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2、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重点:
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
在财政支出项目中也是一项经常性支出,它的属性属于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险制度:
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政府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意义:
1、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2、发挥“内在稳定器”作用3、私人保险或商业保险市场存在种种局限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特点:
1、保险项目名目繁多2、社会保险资金有确定的来源3、社会保险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4、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全社会化的5、社会保险资金的运作,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两种模式(现收现付制:
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
基金制:
又分为完全基金制和部分基金制两种。
完全基金制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
部分基金制则是介于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之间的一种筹资模式,即期的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
)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保险覆盖范围,运行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即统账结合制),养老基金管理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需解决的问题:
养老保险的筹资运行模式,是否开征社会保险税,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
第五章
政府性投资支出的一般性分析
社会总投资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部分
特点比较:
政府(财政)投资:
目标在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对于盈利性并不过分看重;多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非政府投资:
首先要考虑经济效益,通常不能兼顾社会效益;投资于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
政府投资在全社会总投资中占的比重不同的原因:
1、经济体制的不同2、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
重点: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我国主要采取1和5))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后收取使用费用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方针: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财政加大“三农”措施和力度:
1、全面取消农业税。
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
2、财政补贴。
从04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
3、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4、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5、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第六章
财政补贴:
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与社会保险支出的区别:
财政补贴总是和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社会保险支出则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发生直接联系。
)
财政补贴的分类:
我国主要有物价补贴(在财政科目中成为“政策性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
WTO按照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危害程度,将补贴分为禁止的、可诉的和不可诉的三类。
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2、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2、财政补贴能够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挤出效应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
1、财政补贴项目偏多,规模偏大,会加重财政负担2、长期的财政补贴不可避免地会使受补单位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人为地加剧企业的不公平竞争3、长期过多过广的补贴,人为地扩大了经济体系中的政府行为,相应的缩小了市场活动覆盖的范围4、某些补贴的不当,扭曲了价格体系,扭曲了合理的消费结构,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完善财政补贴的思路:
1、取消不符合WTO规则的补贴2、合理利用可诉补贴3、用足用好不可诉补贴:
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补贴;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4、调整现行一些效率不高的补贴:
改变农业补贴方式;取消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
考:
税收支出:
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间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税收支出的形式:
(8种)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等{没有校对}
税收支出的分类:
照顾性税收支出2)刺激性税收支出
税收支出的形式:
(联系与区别,记住)
A)税收豁免:
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来源不予课税,或对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
B)纳税扣除:
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之处,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利润1000万,先减20%,800万,再按30%纳税240
C)税收抵免:
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之处,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理论1000万,纳税1000*20%=200万,减免税额40万,需纳税160万)
B&C的不同之处:
纳税扣除是从应税收入中减去一定金额,而税收抵免是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后,从中减去一定数额
C)优惠税率:
指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比一般较低的税率。
本来按20%缴费,后按15%缴费
E)延期纳税:
“税负延迟缴纳”,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合乎规定的税收,延迟交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相当于纳税人得到一笔无息贷款
F)盈亏相抵:
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第一年亏100万,第二年赚200万,最后以-100+200=100为基点纳税
G)加速折旧:
(很普遍,没有违规的风险,较公平)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题列较多的折旧,可以早一些得到折旧费和减免税的税款。
税=(利润-折旧)*税率
H)退税:
(以出口退税为主)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
出口退税:
指为鼓励出口而基于纳税人的税款退还
第七章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归根结底受到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财政学基本观点之一。
经济影响财政的因素主要是经济条件,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价格水平等。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制约。
一般,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收入总额大,占GDP的比重也高。
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实际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研究的深化。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调整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是必需的,但必须有缜密的整体设计,并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
3、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②现行税制因素;③产品比价关系变动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从总体上说,增长形势是良好的。
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各年的增速虽然是波折的,但增长速度不算慢。
然而,相对于GDP的增长而言,则呈现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
1995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年表现为快速回升的趋势。
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及其经济影响:
这一时期的财政收支形式呈现四个特点:
1、从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财政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
2、从财政和各部门关系来看,由于财政收入拮据,难以满足各部门正常的公共需要,特别是各部门的公共投资,于是各部门纷纷出台各种收费和基金项目,预算外以及随之而来的制度外资金迅速膨胀。
3、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来看,由于长期实行财政包干制,财政收入增量向地方倾斜,中央可支配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4、从财政与银行的关系来看,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同时,居民储蓄急剧增长,银行贷款呈迅速扩张的趋势。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1、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度的空间2、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3、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中不可质疑的部分4、继续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5、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
6、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
税收和非税收收入(收费)的区别:
1、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2、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3、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可以有所不同。
4、税收的法治性和规范性强,而收费的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
第八章
考
税收:
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即政府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
税收三性:
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税收术语:
纳税人:
又称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
是指最终负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它与纳税人有时是一致的,如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有时是分离的,如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条件下。
课税对象:
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税源:
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如财产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财产,但税源往往是纳税人的收入。
(弄清税源和课税对象的区别)
税目:
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
课税标准:
指的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
如纯所得额、商品流转额、财产净值等。
税率:
是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
一般来说,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分为:
(1)行业比例税率;
(2)产品比例税率;(3)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我国大部分税种采用的都是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也称固定税额,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累进税率:
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
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免征额:
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二者中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课税基础:
简称税基,是指建立某一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税收分类:
1、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分:
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2、直接税与间接税
3、按课税标准分:
从量税与从价税
4、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
价内税(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和价外税(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
5、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
中央税和地方税
考:
税收原则:
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它决定政府对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课税规模)、怎样征收(课税方式和方法)等税制的基本要素。
亚当斯密四大课税原则:
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
瓦格纳四项税收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没有特权和个人)和平等征税(横向/纵向---能力相同征收一样,能力不同有差距)。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要求:
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二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
公平类税收原则(发达国家—公平为先):
1受益原则(按个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难量化,难执行);
2能力原则(支付能力为标准,有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税收效益类原则(新兴市场国家—效率为先,兼顾公平):
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财政 概念 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