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习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939847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406.71KB
统计基础习题答案.docx
《统计基础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基础习题答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基础习题答案
《统计基础》
习题答案
第一章与数字打交道的常识——统计概述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2.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变异性
3.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
4.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5.属性、特征。
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3.A 4.B5.D
三、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3.BCE 4.ACD 6.BCD
四、判断题
1.×2.× 3.× 4.× 5.×
五、思考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及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出来的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一是数量性。
如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就要对其数量、构成及数量变化趋势等进行认识,这样才能正确地分析和研究国民生产总值的规律性。
二是总体性。
如研究居民生活状况,不能用某户居民的数字,而计算出的全市居民的平均月消费、工资总额等总体指标才是所称的统计数字。
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是从个体的实际表现的研究过渡到对总体的数量表现的研究的。
三是具体性,如某市上年的居民人均收入为20000元,该数代表该市的居民收入实际水平。
四是变异性。
如研究某市居民消费水平,不仅要看具体统计数字,还要注意研究不同类型居民消费差异,消费水平的前后升降差异等。
2.总体全称称为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
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或简称单位。
两者关系: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确定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但是随着统计研究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可以作为总体,也可以作为总体单位。
如:
要了解某一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研究目的),总体是该地区的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企业,每一个规模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要了解某一企业职工工资情况(研究目的范围变小),总体是该企业所有职工,总体单位是每一位职工。
3.统计标志简称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统计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如经济类型是品质标志,标志表现则用文字具体表现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
如工人的工龄是数量标志,标志表现也就是标志值。
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总体单位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运作的结果。
4.大量性是总体的量的规定性,即指总体的形成要有一个相对规模的量,仅仅由个别单位或极少量的单位不足以构成总体。
因为个别单位的数量表现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只对少数单位进行观察,其结果难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特征。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有一种性质是共同的,同质性是将总体各单位结合起来构成总体的基础,也是总体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违反同质性,把不同性质的单位结合在一起,对这样的总体进行统计研究,不仅没有实际意义,甚至会产生虚假和歪曲的分析结论。
总体各个单位除了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的性质以外,在其他方面则各不相同,具有质的差别和量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变异。
正因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才有必要进行统计研究,是统计的前提条件。
总体中各个单位之间具有变异性的特点,这是由于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作用的结果,所以有必要采用统计方法加以研究、才能表明总体的数量特征。
5.统计指标是指用来刻画于描述总体基本状况和各个变量分布特征的综合数量。
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构成要素: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除了包括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外,还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制。
根据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按照统计指标在管理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考核指标和非考核指标。
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只能用数量表示;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标志可以用文字来表示也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标志和指标的联系:
①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到;②指标和标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第二章寻找战机中弹点中蕴藏的玄机——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
1.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2.现场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通讯法、实验采集法
3.单一表、一览表
4.总体单位、调查单位
5.调查目的调查单位
二、单项选择题
1.D2.C3.A 4.B5.B
三、多项选择题
1.ABE 2.BDE 3.CD4.ABCD5.BCE
四、判断题
1.X 2.X 3.√ 4.√ 5.√
五、思考题
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完整方案具体包括:
①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式;④确定调查的时间、期限和方法;⑤制订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以及调查项目之间的关系:
调查的目决定着调查对象及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只有明确调查的目的才能明确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用何种方式调查等。
调查对象即统计总体,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
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统计调查阶段称调查对象。
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
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征,这些特征统计上又称标志。
2.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
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例如:
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而填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
而对工业企业进行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工业企业,而填报单位也是每一个工业企业,两者一致。
3.校园网收费状况调查问卷。
某学院校园网用户调查问卷
为了改进校园网服务水平、规范校园网服务行为,真正发挥校园网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当中的作用,特制定此问卷,请认真填写,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将以此来改进我们的工作。
你所在的宿舍楼号院系
(1)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2)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概是多长?
()
A、1个小时以下B、1-3个小时C、3—5小时D、5个小时以上
(3)你上网的目的?
(可多选)()
A、查找学习资料B、玩游戏C、聊天、交友、QQD、阅读新闻E、收发电子邮件F、音乐,娱乐G、更新博客或个人主页H、其他
(4)您报修网络故障,从报修到故障解决有多长时间?
()
A、小于4小时B、1天之内C、2天之内D、大于2天
(5)您在浏览网页时觉得网速如何?
()
A、比较快B、网速一般但可以接受C、上午快,下午和晚上慢D、其它
(6)您在玩游戏和观看视频时觉得网速如何?
()
A、比较快B、网速一般但可以接受C、上午快,下午和晚上慢
D、其它
(7)你下载文档资料和视频资料时觉得网速如何?
()
A、比较快B、网速一般但可以接受C、上午快,下午和晚上慢
D、其它
(8)您使用校园网主要做什么事情?
可多选()
A、玩游戏B、看电影C、查询学习资料D、网上聊天
(9)您认为办理网络开户手续复杂吗?
()
A、简单B、还可以C、复杂D、很快
(10)你经常访问的视频网站()
A、土豆优酷B、QQ视频C、爱奇艺(iqiyi)D、新浪视频
E、其它
(11)您喜欢哪种在线游戏?
()
A、LOLB、魔兽世界C、DNFD、CF
(12)您每天的上网时长是多少?
()
A、小于1小时B、小于2小时C、2至5个小时
D、大于5个小时
(13)你认为校园网到桌面单机短裤的合适网速为()
(1)2M
(2)4M(3)10M(4)不限速
(14)您觉得宿舍区和教学楼区的无线网络(CMCC-ZMD-HHXY),网速怎样?
()
A、比较快B、网速一般但可以接受C、经常断线
D、其它
(15)当您上网出现故障时,您会求助于?
A、自己解决B、周边同学C、到电脑医院维修
D、学校网络管理中心
(16)您比较希望校园网提供哪些服务?
□校园一卡通明细查询□学生缴费信息查询
□教室使用情况查询□学生“奖、贷、助”信息查询
□影视在线播放□论坛
□其它
(17)您对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有何建议?
谢谢您的合作!
4.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虽然都是全面调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
全面统计报表需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
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因此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靠全面统计报表。
5.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三者联系:
三者都属于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具有调查单位少,省时省力的特点。
三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调查单位的意义和取得方式不同,重点调查是选择为数不多但标志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绝大比重的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根据研究目的有意识选择的代表性单位,单位的选择具有主观性;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位是按照随机原则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具有较高代表性。
其次,三者研究目的不同。
重点调查是为了了解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是为了研究现象总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进行的深入细致的调查;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以样本量来推断总体总量。
再次,适合场所不同。
重点调查适用于部分单位能比较集中地反映所研究的项目或指标的场合;典型调查比较灵活,即可研究几个典型,也可研究部分典型;抽样调查最适合于不能或很难进行的全面调查,而又需要全面数值的场合,在能进行全面调查的场合也有独到的作用。
最后,推断总体的可靠程度不同。
重点调查不能推断总体总量;典型调查中一定条件下可以推断总体总量,但不知道可靠程度;抽样调查可以推断总体和控制推断的可靠程度。
第三章恋爱和数字——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完整性、准确性
2.品质分布数列、变量分布数列
3.根据研究目的、应选择最能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标志的选择要考虑经济条件的变化
4.总体单位数
5.总体按某标志分成的各组、各组的频数
二、单项选择题
1.C2.B 3.C4.C5.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E 3.BCDE 4.CDE 5.ACD
四、判断题
1.X 2.X 3.X4.√ 5.√
五、思考与练习
1.统计整理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如何?
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2.什么是统计分组?
为什么说统计分组的关健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怎样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3.怎样理解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4.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如何理解组数和组距的关系?
按数量标志分组时,何时采用等距分组,何时采用不等距分组?
5.统计表有几种类型?
统计表的宾词指标是怎样配置的?
6.星火苗圃种植园经对110株树苗的高度进行测量,得到如下数据(单位:
厘米):
1541331161288510010515011897110131119103931081001111301041351131221151039010811412787127108112100117121105136123108899413982113110109118115126106108115133114119104147134117119911371011071121211251038911012212312412511511312885113143801021329612983142112120107108111100971111311091459313598142127106110101116110123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变量分布数列,计算频率、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并依据110株树苗的高度测量数据,用Excel绘制饼形图和直方图。
1.统计整理介于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之间,在统计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统计调查阶段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是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的必要前提。
统计整理的内容通常包括:
(1)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选择应整理的指标,并根据分析的需要确定具体的分组;
(2)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计算;
(3)通过统计表描述汇总的结果。
在统计整理中,抓住最基本的、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2.统计分组是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现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但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分组标志就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分组标志一经选定,必将突出总体单位在此标志下的差异,而将总体单位在其它标志下的差异掩盖起来。
分组标志的选择直接影响分组后的数据所能表现出来的特征,即分组后的数据是否与研究目的相关。
如要研究老龄化问题,年龄是最重要的一个分组标志。
如果用其它标志分组,可能会导致分组后数据不能满足研究目的,所以分组标志的选择是统计分组的关键。
分组标志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2)在若干个同类标志中,应选择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标志进行分组。
(3)结合所研究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选择分组标志。
3.简单分组是每次只按一个标志分组。
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究竟是采用简单分组还是复合分组,要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来确定,采用复合分组一般能对研究对象作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
复合分组只适用于调查单位数足够多的条件下。
因为复合分组把分组标志复合在一起,使组数大大地增加了,当调查单位数较少时,造成各组所分布的单位数相应减少,据此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缺乏充分的根据。
另外,复合分组在选择分组标志时,还应注意它们的主次顺序。
即首先应按照主要的标志对总体进行第一次分组,然后按次要的标志对第一次所分的组再进行第二次分组,依次按所有标志分至最后一层为止。
4.离散型变量如果变动幅度小,应该用单项式分组,如果变动幅度大,变量值个数多,则用组距式分组。
而连续型变量由于无法逐一列举其数值,其分组只能是组距式分组。
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越多,则组距越小;反之,组数越小,则组距越大,两者成反比关系。
当客观现象的变动比较均衡时,宜采用等距分组。
当客观现象的变动不均衡时,则宜采用异距分组。
在下列情况下,就必须考虑采用不等距分组:
(1)标志值分布很不均匀的场合。
(2)标志值相等的量具有不同意义的场合。
(3)标志值按一定比例发展变化的场合。
5.按分组情况不同,统计表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简单表:
主词未经任何分组的统计表(原始表);分组表:
主词按照某一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复合表:
主词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的统计表。
按作用不同统计表分为调查表、汇总表、分析表。
统计表的宾词指标配置,分为简单设计和复合设计两种方式。
简单设计也叫平行配置,是将说明主词的各个指标在统计表的宾词部分平行排列,也就是说,各个指标的数字资料是彼此分开独立整理。
宾词指标占有栏等于各标志的分组项数之和。
复合设计也叫层叠配置,是将说明主词的各个指标在表的宾词部分层叠在一起,也就是说,一个指标的数字资料是和其他指标数字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整理。
宾词指标占有栏等于各标志分组指标的分组项数乘积。
6.解:
按树苗高度分组
频数
频率%
较小制累计频数/人
较小制累计频率
较大制累计频数/人
较大制累计频率
100以下
17
15.5
17
15.5
110
100
100-110
26
23.6
43
39.1
93
84.5
110-120
30
27.3
73
66.4
67
60.9
120-130
18
16.4
91
82.8
37
33.6
13-140
12
10.9
103
93.7
19
17.2
140-150
5
4.5
108
98.2
7
6.3
150以上
2
1.8
110
100
2
1.8
合计
110
———
———
———
———
———
第四章不因怕撞车而步行——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一、填空题
1.受总体规模大小的影响
3.水平
3.正指标、逆指标
4.分组
5.1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B
三、多项选择题
1.AB2.AE 3.BCE 4.CE 5.ADE
四、判断题
1.X 2.X 3.X 4.X 5.X
五、思考与练习
1.总体单位总量是用来反映统计总体内包含总体单位个数多少的总量指标,用来表明统计总体的容量大小。
总体标志总量是统计总体各单位某—方面数量标志值的总和,它表明总体某一方面的数量特征。
—个已经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而总体标志总量却不止一个。
总体和总体单位联系紧密、会随着统计研究目的的改变而改变。
2.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时点上的状况的总量指标。
如人口数、商品库存额、外汇储备额等也都是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又称“时期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上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水平的指标。
如产品产量、社会零售商品销售额等都是时期指标。
3.计算总量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1)明确规定每项指标的含义和范围。
(2)注意现象的同质性。
(3)正确确定每项指标的计量单位。
4.结构相对数就是部分与全体对比得出的比重或比率。
由于对比的基础是同一总体的总数值,所以各部分(或组)所占比重之和应当等于100%或1。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内部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态。
它是同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静态对比的结果。
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
比较相对指标就是将不同地区、单位之间的同类指标数值作静态对比而得出的综合指标,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差异程度或相对状态。
可以用百分数、倍数和系数表示。
5.强度相对指标和其他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是:
⑴结构、比例等相对指标属于同一总体内的数量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总体同类指标数值之比,而强度相对指标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但又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⑵计算结果表现形式不同。
其它相对指标用无名数表示,而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是用有名数表示。
⑶当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的位置互换后,会产生正指标和逆指标,而其它相对指标不存在正、逆指标之分。
6.某公司产值资料如下:
车间
2008年
2009年
计划产值(万元)
计划完成(%)
实际产值(万元)
计划完成(%)
甲
150
100
184
115
乙
180
105
179
125
丙
178
102
295
120
试计算所有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
6.解:
首先计算相关总量指标
甲车间2008年的实际产值=150×100%=150万元
乙车间2008年的实际产值=180×(1+5%)=189万元
丙车间2008年的实际产值=178×(1+2%)=182万元
甲车间2009年的计划产值=
万元
乙车间2009年的计划产值=
万元
丙车间2009年的计划产值=
万元
其次计算所有可能的相对指标如下:
(1)综合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2008年公司综合计划完成程度=
同理可计算年公司综合计划完成程度,结果见下表。
(2)结构相对指标
2008年甲车间实际产值所占比重=
同理可计算乙、丙车间比重,结果见下表。
2009年甲车间实际产值所占比重=
同理可计算乙、丙车间比重,结果见下表。
2008年、2009年各车间实际产值所占比重,反映了公司内部各车间的结构特征,它们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
(3)比例相对指标
08年比例相对指标:
29:
36:
35
09年比例相对指标:
27.96:
27.2:
48.83。
(4)动态相对指标
甲车间实际产值动态相对数=
同理可计算乙、丙车间实际产值动态相对数,以及公司总的动态相对数,结果见下表。
车间
2008年
2009年
实际产值动态相对指标(%)
计划产值(万元)
计划完成(%)
实际产值(万元)
结构相对指标
实际产值(万元)
计划完成(%)
计划产值(万元)
结构相对指标
甲
150
100
150
29
184
115
160.00
27.96
122.67
乙
180
105
189
36
179
125
143.20
27.2
94.71
丙
178
102
182
35
295
120
245.83
44.84
162.09
合计
508
102.56
521
100
658
119.85
549.03
100
126.30
7.解:
09年实际产值=1200×105%=1260万元
08年实际产值=
万元
09年实际增长:
1260/1000×100%=26%
即09年的实际产值比08年增长26%。
8.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按计划2009年的单位成本应在2008年的812元的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单位成本为736元,试确定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8.解:
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即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92%。
9.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450万吨,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时间
第
一
年
第
二
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上
半
年
下
半
年
一
季
度
二
季
度
三
季
度
四
季
度
一
季
度
二
季
度
三
季
度
四
季
度
产量(万吨)
300
320
160
190
100
100
110
120
120
120
130
130
试求该产品的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并计算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时间。
解:
五年计划完成程度=(120+120+130+130)/450×100%=111%
即超额完成了11%。
由第四年的第二季度至第五年的第一季度实际已完成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 基础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