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变形记》 知识精讲北京版必修5.docx
- 文档编号:6933914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2.61KB
高中语文《变形记》 知识精讲北京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变形记》 知识精讲北京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变形记》 知识精讲北京版必修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变形记》知识精讲北京版必修5
高二语文《变形记》北京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卡夫卡《变形记》
二.本周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变形记》达到三个教学目标
1.体会作品中揭示的金钱社会的人际关系。
2.欣赏作品中极度夸张以及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
3.领略外国小说心理描写艺术。
三.课文知识分析
1.作者介绍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
卡夫卡生于捷克(当时属奥匈帝国)首府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是家中长子,有三个妹妹(另有两个早夭的弟弟)。
自幼爱好文学、戏剧,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初习化学、文学,后习法律,获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保险公司任职。
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因而终生未娶,41岁时死于肺痨。
2.产生卡夫卡独特艺术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
在《致父亲的信》中,卡夫卡写到:
“最初几年里我记住的只有一件事。
你可能也还记得。
有一天夜里我不停地要水喝,不过不是出于渴,而可能一部分是为了要惹恼你,一部分是为了寻乐。
在一些强烈的威胁不生效后,你把我从床上拽起来,抱到阳台上去,关紧了门,让我独自一人穿着衬衣在那儿站了一阵子。
我不想说这是不正确的做法,也许当时除了这样没有办法使夜间的安静得到恢复。
但我想要以此说明你的教育方法及其对我的影响的特点。
自那以后,我当然惊恐地想象这么个场面:
那个巨大的人,我的父亲,审判我的最后法庭,会几乎毫无理由地向我走来,在夜里把我从床上抱到阳台上去,而我在他眼里就是这样无足轻重。
”
除了父亲的教育,“身为犹太家庭的孩子,也使卡夫卡遭受到存在性不安的深深的袭扰”。
“在卡夫卡时代,在奥地利,尤其在波希米亚这类捷克地区,主要由于捷克民族主义者的反犹情绪,一个犹太儿童随时可能遭遇各种形式的歧视、欺负、凌辱和打击”。
“历史上,在犹太人所遭受的各种歧视中,有一种特殊的歧视:
即认为犹太人在天生的邪恶之外又格外怯弱。
犹太人常被人称为‘懦夫’,甚至被称为‘死人的孩子’。
”
如此,父母、家庭、民族、国家、历史等因素以错综复杂的方式综合起来时,“最后必然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无比脆弱的存在性不安”。
也就是,只要是生活,只要是存在,就会不安。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活动的主要时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造成了他与社会与他人的多层隔绝,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
而社会的腐败,奥匈帝国的强暴专制,政治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双重困扰,人民生活的贫穷困苦,经济的衰败,这一切更加深了敏感抑郁的卡夫卡内心的苦闷。
于是,时时萦绕着他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
无论主人公如何抗争努力,强大无形的外来力量始终控制着一切,使你身不由己地伴随着恐惧与不安,最终归于灭亡。
在渗透着叛逆思想、倔强地表现了不甘放弃希望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一切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式艺术内涵。
因此卡夫卡将巴尔扎克手杖上的“我能摧毁一切障碍”的格言改成了“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
卡夫卡追随过自然主义,也受过巴尔扎克、狄更斯、易卜生、高尔基等作品的影响,并对其十分赞赏。
但卡夫卡的卓越成就主要不是因袭前者,再去描绘丑恶的客观生活内容,而是逃避现实世界,追求纯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慰藉,表现客观世界在个人内心心理所引起的反映。
而那种陌生孤独、忧郁痛苦以及个性消失、人性异化的感受,正是当时社会心态的反映。
因而有人说:
“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的话,那么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卡夫卡。
”卡夫卡创作勤奋,但并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
工作之余的创作是他寄托思想感情和排遣忧郁苦闷的手段。
许多作品随意写来,并无结尾,他对自己的作品也多为不满,
生前共出版七本小说的单行本和集子,死后好友布劳德违背他的遗言,替他整理遗稿,出版三部长篇小说(均未定稿),以及书信、日记,并替他立传。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主要的作品有:
《地洞》《城堡》《审判》
3.小说的情节线索:
双线结构:
《变形记》通过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金钱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也是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小人物的杰出著作。
△课本中删去的《变形记》的原文
第一部分:
第6自然段后删去了16个自然段——家人催格里高尔起床,态度温和、恳切、焦急;他吃力地起床;秘书主任上门催促,家人与他周旋;大家预感不妙,他们听不懂格里高尔的声音,妹妹去叫锁匠。
由于删去了这些内容,所以课文第7段中秘书主任的出现就很突兀,格里高尔暗自思忖“看我没用锁匠吧”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更重要的是无从了解家人在得知格里高尔变形前的态度是如此地温和、恳切,实在令人遗憾。
第二部分:
第一自然段后删去了10个自然段——格里高尔生活习性尤其是饮食的异化;仆人辞职,父母、妹妹生活的变化。
此外课文第5段后删去了两段——格里高尔视力减退,妹妹的态度有了变化。
第7段中删去了母女俩在清理格里高尔房间时发生的争论,以及格里高尔希望能不搬走家具:
他还想恢复人的生活。
卡夫卡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格里高尔生活习性的变化,意在突出他的彻底异化。
课文将这部分删了,我们所看到的就只有外形的变化,大大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由于这些删除,家人特别是妹妹的态度变化也让人觉得突然。
第三部分:
第3段后删去了以下内容——父亲做银行杂役,家里辞退了使女,雇了个老妈子;格里高尔回忆他的“朋友”,可没有一个人来关心他;妹妹已无心照顾哥哥,老妈子骂格里高尔是“老屎蜣螂”;格里高尔的房间成了杂物间;家里住了三个房客,他们听妹妹弹琴时发现了格里高尔,要退房。
有了这些内容,第12段妹妹说“驱赶房客,显然想占领整幢寓所”才有依据,尤其是一家人想“弄走他”才水到渠成。
格里高尔:
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
惊慌愤怒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第一部分:
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忧郁,却不忘工作。
家人发现后惊慌、愤怒,把他赶回卧室。
第二部分:
格里高尔养成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
他仍关心家人的生活幸福。
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家人都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
为了生存,家人打工挣钱,却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
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
格里高尔陷入绝望,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爱意死去了。
全家开始了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
㈠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第一次与家人接触,看看大家的表情与动作
母亲看到他的模样晕了过去,父亲——一个破产小公司的老板将本来握起拳头的手捂住眼睛“哭”了起来。
公司协理被吓得跌跌撞撞逃走了。
当格里高尔想追过去拦住主任、保住自己的饭碗的时候,母亲吓得从地上跳起,坐上了桌子;父亲则抄起手杖,又叫又跺脚,挥出一拳,把他打进了房间,关上了门。
㈡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第二次与家人接触,看看家人的表情与动作
妹妹要搬掉所有的家具,母亲不愿意,最后格里高尔保护自己的画不被搬走,吓坏了母亲,被回家的父亲看见,用苹果打格里高尔,在母亲的哀求下,才没要格里高尔的命。
㈢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第三次与家人接触,看看家人的表情与动作
家里人把房子租给房客,妹妹给房客拉小提琴,格里高尔被音乐感动,爬出自己的房子。
房客厌恶要退房,妹妹再也没有耐心照顾格里高尔,厌弃他,要把他赶出家门。
格里高尔绝食死去。
4.人物分析
格里高尔:
一个勤勉、善良、忠厚、坚强、富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无可挑剔的好人。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原因是什么?
工作:
太辛苦,高度紧张,巨大的债务压力
造成人变虫的深层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
公司老板严密地统治着整个公司和每一个雇员,秘书主任时刻监督着每一个员工的行动,就连医生也是一味站在老板一边,从不会为员工说话。
职业呢?
旅行推销员,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每天4点钟就得起床赶火车,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饮食很差又不定时,由于工作关系,连个知己的朋友也没有。
弄得晕头转向,“痴痴呆呆”。
格里高尔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这样一份职业。
这环境是具体的,但更是抽象的、普遍的,绝大多数人每天所面对的。
人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
人变甲虫,是多么荒诞的事情,但又深刻而尖锐地表现了社会与人之间一种可怕的“异化”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社会是强大的,而人是被动的、软弱的。
人变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以及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卡夫卡撕破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本质。
△格里高尔死去的原因是什么?
人际关系:
没有信任、关爱、友情
家庭:
冷漠,厌弃
再看《变形记》中对人与人关系的描写,这是小说的重心所在。
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和爱戴的。
当一个人被人依赖时,他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
但格里高尔一朝成了大甲虫,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显示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荡然无存。
格里高尔虽然成了甲虫,但作为人的思想感情还在。
他为不能按时上班而着急,他为老板要炒他的“鱿鱼”而焦虑,他为父亲暗暗地存了一笔钱而欣慰,他为妹妹明年上音乐学院的事而筹划,他为今后一家人的生计而忧心……
但专横暴躁的父亲却全忘了昔日的父子之情,害怕“家丑”外扬,要把他赶回房间关起来。
他甚至怀疑儿子会对家人采取暴力行为,而恫吓他、用苹果砸他,想置他于死地。
慈父之爱在他身上已消失殆尽,暴露出来的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
母亲对儿子的感情似乎要深一点,她同情儿子遭受的厄运,她不能接受儿子变成甲虫的事实,因此悲痛欲绝,但她内心已把儿子当作一个沉重的累赘了。
再看看妹妹葛蕾特的感情变化。
哥哥最喜欢她,时刻想的是她的快乐、前途,当哥哥最初变形后,她尚能做一点照料工作,如打扫房间、送饭等。
但时间一久,她就再也“受不了了”。
她痛哭着向父亲请求:
“我们必须设法摆脱他”,“他必须离开这儿”。
并狡猾地辩解说:
这只大甲虫并不是格里高尔,如果是的话,他就应该“自愿跑掉”。
这实际是在暗示格里高尔。
她还无中生有地说:
格里高尔会“要了你们俩(指父母亲)的命”,他在“迫害大家”,“想占领整幢寓所”。
这一番歇斯底里的哭诉,把她内心的自私、狡黠、冷酷暴露得淋漓尽致。
格里高尔对一家人的言语行动,并没有惊诧,也没有愤怒,而是用一种“清醒”的、“平和”的、“沉思”的心态,接受了这种事实。
格里高尔惶恐、回忆忍受痛苦绝望
秘书主任惊骇、逃走
父亲恼怒、驱赶打击厌弃
母亲惊骇躲避、昏厥冷漠
妹妹关心生气厌弃
使女辞职,老妈子骂格里高尔是“老屎蜣螂”,房客要退房
△妹妹由关心到厌弃
她给他带来了许多种食物,全都放在一张旧报纸上。
这里有不新鲜的一半腐烂的蔬菜,有昨天晚饭剩下来的肉骨头,上面还蒙着已经变稠硬结的白酱油;还有些葡萄干杏仁;一块两天前格里高尔准会说吃不得的乳酪;一块陈面包,一块抹了黄油的面包,一块洒了盐的黄油面包。
除了这一切,她又放下了那只盆子,往里倒了些清水,这盆子显然算是他专用的了。
她考虑得非常周到,生怕格里高尔不愿当她的面吃东西,所以马上就退了出去,甚至还锁上了门,让他明白他可以安心地随意进食。
格里高尔所有的腿都“嗖”地向食物奔过去。
而他的伤口也准是已经完全愈合了,因为他并没有感到不方便,这使他颇为吃惊,也令他回忆起,一个月以前,他用刀稍稍割伤了一个手指,直到前天还觉得疼痛。
“难道我现在感觉迟钝些了?
”他想,紧接着便对乳酪狼吞虎咽起来,在所有的食物里,这一种立刻强烈地吸引了他。
他眼中含着满意的泪水,逐一地把乳酪、蔬菜和酱油都吃掉;可是新鲜的食物却一点儿也不给他以好感,他甚至都忍受不了那种气味,事实上他是把可吃的东西都叼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吃的。
他吃饱了,正懒洋洋地躺在原处,这时他妹妹慢慢地转动钥匙,仿佛是给他一个暗示,让他退走。
他立刻惊醒了过来,虽然他差不多睡着了,就急急地重新钻到沙发底下去。
可是藏在沙发底下需要相当的自我克制力量,即使只是妹妹在房间里这短短的片刻,因为这顿饱餐使他的身子有些膨胀,他只觉得地方狭窄,连呼吸也很困难。
他因为透不过气,眼珠也略略鼓了起来,他望着没有察觉任何情况的妹妹在用扫帚扫去不光是他吃剩的食物,甚至也包括他根本没碰的那些,仿佛这些东西现在根本没人要了,扫完后又急匆匆地全都倒进了一只桶里,把木盖盖上就提走了。
她刚扭过身去,格里高尔就打沙发底下爬出来舒展身子,呼哧呼哧喘了几口气。
格里高尔就是这样由他妹妹喂养着,一次在清晨他父母和使女还睡着的时候,另一次是在他们吃过午饭,他父母睡午觉而妹妹把使女打发出去随便干点杂事的时候。
他们当然不会存心叫他挨饿,不过也许是他们除了听妹妹说一声以外对于他吃东西的情形根本不忍心知道吧,也许是他妹妹也想让他们尽量少操心吧,因为眼下他们心里已经够烦的了。
5.写作特点
⑴《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
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⑵是什么原因使荒诞的《变形记》具有真实性呢?
细节真实。
表现主义作品具有真实性,除得力于象征手法的运用外,还离不开细节的真实。
卢卡契说:
“卡夫卡作品的整个荒诞是以细节描写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荒诞而不荒谬,还离不开具有真实性的细节描写。
《变形记》中多处表现出细节描写的细腻真实性来。
“有一天,他花了两个小时的劳动,用背把一张被单拖到沙发上,铺得使他可以完全遮住自己的身体,这样,即使她弯下身子也不会看到他了。
”为了使家人不因为自己的外形而受到惊吓,格里高尔想得实在周到。
这些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为“非人”的主人公所固有的亲情(小说也以此反衬出家人和世人的寡情)。
“看到了太阳花墙纸上一大团棕色的东西,她还没有真的理会到她看见的正是格里高尔,就用嘶哑的声音大叫起来:
‘啊,上帝!
啊,上帝!
’接着就双手一摊倒在沙发上,仿佛听天由命似的,一动也不动了。
‘你,格里高尔!
’妹妹举起拳头,怒目闪闪地说。
”这些细节反映了母亲的恐惧无奈和妹妹葛蕾特对兄长的厌恶,从而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完全扭曲和冷酷无情的现实。
“他觉得整个房间竟在四周旋转,便掉了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准确地反映了格里高尔为家人对待自己的如此冷酷残忍而深感绝望的心态,而这正是一个弱者在现实的冲撞挤压下苦闷无奈的流露。
“父亲……连在家里也一定要穿上那件制服,他的睡衣一无用处地挂在钩子上,他穿得整整齐齐,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好像随时要去应差,即使在家里也要对上司唯命是从似的”,反映出父亲已成“非人”,只不过是一架听从指令的机器,从而从一个侧面暴露了生活的残酷,社会的残忍。
小人物是可悲的。
“窗户外面的朦胧晨曦他还经历着了,然后他的脑袋便不由自主地完全垂下,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格里高尔走到生命的尽头,尽管还眷念着这个家,还深爱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消灭自己,旨在减轻家人的恐惧,同时也反映出他的绝望。
一个小人物就这样在希望与失望、绝望的矛盾中,在渴求亲情与刻薄寡情冲撞的生活漩流中痛苦而寂寞地死去,这正是众多小人物共同的结局。
小说《变形记》正是通过众多细节描写,表现生活的本质,从而使作品具有普遍意义的真实性。
⑶文章的主观色彩强。
如何实现荒诞性作品的真实性?
除象征手法运用、细节真实描写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有,卡夫卡曾提出,“艺术不应是对客观现实的摹写,应当是内心世界的表现”,强调用主观的表现法来“再造”世界,把艺术创作的着眼点,由外部转向内心。
可见,卡夫卡避免对现实的纯客观的摹写,笔下的事物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是内心体验的外在化,因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也正是因为这一主观色彩,才实现荒诞性作品的真实性。
真实的现实——荒诞的形式——真实的艺术世界,在这一条链条上,起作用的就是主观力量。
《变形记》就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焦躁、忧惧、希盼、孤独、凄凉、绝望的心态正是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众多人的心态。
作家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态写作这篇小说的;由卡夫卡心灵“再造”的这个世界(尽管荒诞),我们可以捕捉到许多现实东西。
作家也正是在对现实细致观察、深刻体验的基础上来完成这一“再造”工程的,这里,作品的主观性、真实性得到融合。
需要指出的是,作家在叙述自己心灵“再造”的世界时,采用的是冷漠旁观的态度,平铺直叙的笔调,主观的东西“客观”的叙述,表现出一种冷峻质朴的风格。
四.帮你总结
《变形记》与《促织》的比较:
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碰撞。
两文都写了人与物之间不正常的关系,人异化成了非人。
但二者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又有明显的差异。
1.从变形的趋向看,有偶然与必然的区别。
格里高尔在现实生活中已是“非人”,他变成甲虫有一定的偶然性,他可以变成其他虫子,只要不使其为人;而成名之子只能变成蟋蟀,惟其如此,才能使成名免去杖责之苦。
2.从表现手法看,蒲松龄重在构建完整的情节结构和描绘具体的现实,层层推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卡夫卡则重在描写人物细腻真实的内心体验,尤其是格里高尔异化后的灾难感和孤寂感。
3.从叙述笔调看,蒲松龄在文中渗透了强烈的情感,催人泪下,充满了强烈的悲剧色彩;卡夫卡则以近乎冷漠的平静语调叙述一个凄惨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
他的不动声色、不加议论、不动感情给人一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感觉,更令人警醒:
当可怕变得平庸时,平庸就成了更加可怕的现实。
由此激发人们思索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改变这现状的问题。
4.从作者意识看,蒲松龄是无意中涉足了“异化”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只痛苦的、愤怒的、带着精神创伤的蟋蟀,而是一只机灵、驯服、善于讨好的蟋蟀。
而卡夫卡则是有意识地以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揭示了金钱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的异化现象。
有人说,中国传统色彩浓厚的小说,总是在“无爱”的人间给你找到爱的存在。
比如赶考的书生贫困潦倒时有多情的小姐出现,惨遭冤狱的人盼来了清官……《促织》中成名的得救也正好诠释了这个观点。
而西方现代色彩浓厚的小说中,总是在“有爱”的人间给你揭示那“无爱”的真相,《变形记》、《我的叔叔于勒》便是如此。
直到“五四”以后,中国文学在与西方文学碰撞之后才接受了西方文学的观点,中国现代文学长廊中才有了孔乙己、狂人、阿Q、祥林嫂等不朽的形象。
五.高考链接:
分析《变形记》中家人的三次哭泣,都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内心世界
(1)父亲恶狠狠地捏紧拳头,仿佛要将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似的,随即犹豫不定地扫视了一下起居室,然后双手捂住眼睛哭了起来,他那宽大的胸膛颤抖着。
(2)“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说罢,她号啕大哭起来,她的眼泪掉在母亲的脸上,她用机械的手势动作擦拭母亲脸上的泪水。
(3)这时卧室房门开启,只见萨姆沙先生身穿他那身号衣走出来,一只胳臂挽着他的妻子,另一只胳臂挽着他的女儿。
三个人都有点儿哭肿了眼睛;葛蕾特时不时将脸贴在父亲的胳臂上。
答案:
(1)是一次绝望的哭,因为家庭一时失去了经济支柱。
(2)是一次绝情的哭,是为了获取父母亲对她的支持,以达到抛弃格里高尔的目的。
(3)是一次虚假的哭,仅仅是为了格里高尔的死去而向外人作态。
六.课外拓展:
《变形记》与现实的比较:
挖掘经典作品的当代内涵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被异化的现象?
我们怎样才能不被异化?
卡夫卡在作品中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手法表达对社会、对人的思考,在荒诞的背后是并不荒诞的情感表达,寄寓的恰是卡夫卡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痛切思索——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的压力下,渐渐丧失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不都在一天天异化吗?
你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应付那没完没了的人际应酬,你逼迫着自己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你扭曲着自己去适应外在世界的游戏规则……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父子(母女)关系、朋友关系……也在一天天异化,面对强大的被金钱包围的现实社会,我们怎样才能不被异化呢?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35分钟)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寒颤(zhàn)转(zhuàn)动踅(xué)薄(bó)暮
B.重(zhòng)听思忖(cǔn)瞥(biě)气喘吁吁(yúyú)
C.积攒(zhuǎn)下颚(è)砰(píng)少(sǎo)不更(gēn)事
D.撂(liào)下休憩(qì)瘸(qué)羞赧(nǎn)
2.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的一组词语是
①而________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成为知心朋友。
②尽管遭到了种种不幸,还是从旧日的岁月里积攒下了一笔当然是相当________的财产,在这期间没有动用过的利息使这笔当然的财产略微有所增加。
③听到身后这________的嘈杂声,格里高尔大吃一惊,他的细脚顿时都发软了。
A.萍水相逢 微不足道 突如其来
B.同病相怜 微不足道 不约而同
C.同病相怜 微乎其微 突如其来
D.萍水相逢 微乎其微 不约而同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思义 一愁莫展 惦记
B.突如其来 疲惫不堪 晨曦
C.六神无举 小心翼翼 担搁
D.迄今为止 晕头转向 泻露
4.选词填空
(1)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__________(克制、抑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2)他舒了一口气,暗自__________(思索、思考、思忖)道:
“看我没用锁匠吧!
”并将脑袋搁在门把上,想将门完全打开。
(3)以后,等消除了__________(阻碍、障碍、妨碍),他一定会更兢兢业业地工作。
(4)不管他多么__________(谦和、谦逊、谦恭)地转动脑袋,父亲只是一个劲儿拼命跺脚。
(5)妹妹突然尖叫起来,“他又来了!
”在一阵完全令格里高尔不可思议的__________(惊慌、惊恐、惊愕)中,妹妹甚至离开了母亲,……
(6)对此他防不胜防,因为他对此等事情往往一无所知,待到他__________(精疲力竭、精疲力尽)做完一次推销旅行,在家里亲身感受到那糟糕的、莫明究竟的后果时他才有所感悟。
(7)父母对这一切__________(不以为意、不甚了然、不以为然);天长地久,他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以为格里高尔在这家公司里工作,一辈子可以吃穿不愁了,……
5.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
A.妹妹只是耸耸肩膀表示一筹莫展,刚才她还信心十足,如今这一哭她一反常态没辙了。
B.我并不是冥顽不化,我喜欢工作;出差是辛苦的,但是不出差我就没法活。
C.格里高尔有能力承担并且也确实承担了全家的开支,家里人也好,格里高尔也好,大家都司空见惯了。
D.格里高尔想挣扎着往前爬,仿佛一换地方这突如其来的,难以置信的疼痛便会消失似的。
阅读《变形记》第三节被删去的片断,回答6——12题
显然,谁也没有注意到他。
家里人完全沉浸在小提琴的音乐声中;房客们呢,他们起先双手插在口袋里,站得离乐谱那么近,以致都能看清乐谱了,这显然对他妹妹是有所妨碍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退到窗子旁边,低着头窃窃私语起来,使父亲向他们投来不安的眼光。
的确,他们表示得不能再露骨了,他们对于原以为是优美悦耳的小提琴演奏已经失望,他们已经听够了,只是出于礼貌才让自己的宁静受到打扰。
从他们不断把烟从鼻子和嘴里喷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形记 高中语文变形记 知识精讲北京版必修5 高中语文 变形 知识 北京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