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与胜利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932084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11K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与胜利教案.docx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与胜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与胜利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与胜利教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与胜利教案
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世界反
法西斯同盟的基础。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形成的标志:
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它们保证全力对法
西斯国家作战,互相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和议和。
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
形成。
C、形成的作用:
参加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有彻底击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并且承担了
义务,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
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的有力保证。
2、大战的转折
(1)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
(从苏德双方分析)
A、苏联:
斯大林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
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的交通要道。
B、德国:
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国已无力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只好改为重点进攻斯
大林格勒。
其目的是要切断苏联的这条交通命脉,从东南方向包围和夺取莫斯科,同时夺取
巴库油田和顿巴斯的煤,以加强德国的战争经济,从而改变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苏联军民怎样保卫斯大林格勒?
军民同仇敌忾——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捍卫斯大林格勒的每一寸土地,工人在战斗最激
烈的时候仍在生产,生产出的坦克、牵引车一开出工厂就直接投入战斗。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德军主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全歼,纳粹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所以斯大林格勒
保卫战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诺曼底登陆
(1)开罗会议
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
下,美、英、中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
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
B、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
主要内容包括:
三国宣布,对日作战的目的在
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得或占
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将被逐出其
以武力所攫取的所有土地;在相当期间内使朝鲜自由独立;坚持战斗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
罗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团结合作、彻底打败日本的决心和途径,打击了法
西斯日本的侵略气焰,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之一。
但是,
宣言只规定剥夺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岛屿的统治权,却不谈如何处理;关于朝鲜独立日期的规
定含糊不清;对香港的地位亦未作出明确规定等。
C、意义:
第一、开罗会议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
参加的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
第二、开罗会议和《开
罗宣言》为中国战后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了依据。
据此,中国不但名正言顺地收回了
被日本占领的大陆领土,而且收回日本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从中国窃取的长达50年之
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
从而恢复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第三、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为结束
战争和战后处置日本提供了依据。
《宣言》明确指出要“使朝鲜自由独立”,“将坚持进行
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这就向世界宣布,结束战争的惟一条件
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2)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
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
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英语:
OperationOverlord
)。
这场战役在
8月
19日渡过塞纳
-马恩省河后结束。
诺曼底战役是目前
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
底。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
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
美
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二、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
1、雅尔塔会议
(1)背景
1943
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随着反
法西斯盟国军事行动的发展,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问题需要迅速解
决,特别是应该制定盟军在反希特勒德国战争最后阶段的协同一致的军事行动计划,处置战
败的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对日作战,实现战后世界国际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则,客观
上愈加迫切地需要三大盟国举行新的最高级会晤。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4年的时候,似乎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无论是
在欧洲大陆、亚洲大陆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都促使美、英、苏三大盟国召开的一次重要的
会议而“积极”地准备着。
(2)内容
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
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
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
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
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
人士。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
维持外蒙古(原属
中国领土)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
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
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此外,会议还讨
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
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
《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
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
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行政完整。
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6]
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伊朗召开的的德黑兰会议后的第二次同
盟国首脑会议。
这次会议的结论在1945年7月17日至1945年8月2日的波茨坦会议就有
所争议。
许多人批评此次会议使苏联(1924~1991)以及各国共产党得以控制中欧,东欧以
及亚洲许多国家,因为在会中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以及英国首相丘吉尔(1874~
1965)都没有依照当时被占领的国家之期望,要求战后被苏联“解放”的国家交由联合国代
管。
此外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中部分内容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利益。
会前其他国家并不知情,故其结论亦有“雅尔塔密约”之称。
3)影响
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它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
系,取得了相互谅解,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有利于动员盟国全部力量,最终打败德日法西斯,对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一定的安排。
但是,在牵涉
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主权利益问题上,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有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表现。
2、德日投降
1945年5月8日,苏联和波兰部队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
8月
6日)和长崎(
8月
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2]。
日本帝国在
8月
15日正式宣布投降,并于
1945年
9月
2日签署投降书,广播世界。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
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
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1939年
9
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
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
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__
万平方千米。
据少数统计,
战争中军民共伤亡8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反法西斯 战争 转折 胜利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