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研究》.docx
- 文档编号:6927409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50KB
《老子的研究》.docx
《《老子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的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子的研究》
《老子》研究
[摘要]老子思想向来以清静无为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如果我们深入《道德经》,深入老子的哲学世界,我们便会发现老子思想实际是有很强的积极性和现实意义的,对于现代社会中为人处世和现在企业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关键词]道、无为、为人处世、企业管理
一、老子的思想:
道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认为一切由道生出。
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
1.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老子》第二十一章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第十四章又说:
“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
2.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第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
3.道是无。
第四十章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在这里生于“无”即是生于“道”,“道”就是“无”。
4.道是王者之道,为王之道。
整篇中都可以看到老子是在说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成为一个圣人,这就是为王之道。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为人处世之道及企业管理之道,甚至我们还应理解为政府官员的为政之道。
.如: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三章)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四十九章)
二、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一)、老子思想与现代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微妙,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导致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过于强调功利,强调竞争。
“无为”思想正是一剂良药。
如何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呢?
有人说是抑制欲望,而且认为禁欲是对道的坚守。
事实并不见得是这样。
老子反复强调道要求人顺应自然,欲望是人的自然属性,压抑甚至禁止欲望本质是在违反道的要求。
所以还是应该从根本上入手,改变人的追求,使人们切实懂得自由舒畅的心境才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有如此人才能活的快乐幸福,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在《老子》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对于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是一个与外在自然社会相对立的事物,反抗、扩张,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是它的本性,正是这种强烈的愿望,使它很难认识到人与自然社会之间本质的统一性。
故老子言: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你只能观察到自然社会的表象,如果你能够约束自己的欲望,让意识自然地顺应外在世界的变化,你就会发现,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个体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寻求统一的一个过程。
2.一个人活在世上,如何对待功名利禄?
或者说如何认识和对待权欲、物欲、名誉地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专为自己升官而不择手段,还是为广大民众谋福利?
我们读一读老子充满朴素辩证法的慧语,体味一下他对人生修养和处世的见解,可以感觉到他的许多话语,启迪心灵,不时在敲打,长鸣警钟,使人醉之复醒。
做人,是一个古老常新的话题,但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
老子认为,注重修养是做人的根本(“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老子·二十章》)。
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要顺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八十章》),他不主张去欲、无欲、绝欲。
但是,对于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即人们常说的身外之物,如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就必须减少到最低程度,根绝了私欲就可以得到安静(“不欲以静”《老子·三十七章》)的地步。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
老子提出,名誉与生命,哪一个重要?
生命与财富,哪一个珍贵?
得到与失去,哪一个更有害?
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大的耗费;聚财过多(过多的收藏)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最终会招致更惨重的后患和损失。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
这样,就可以长久平安。
因而,老子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辩证关系: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
这就是说,罪恶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祸患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灾殃没有比掠夺侵略更惨。
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
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特别是一些处于“一把手”位置的领导干部,把权利当作为个人、家庭和小集团牟取利益的手段,最后私欲膨胀,贪污受贿,成为阶下囚。
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原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等不少省部级领导堕落为腐败分子,相继落网。
这不是印证了老子“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的告诫吗!
①
3.一个人如何避免成为金钱财富的俘虏?
老子认为,应该保持平凡,坚持朴实;减少私念,降低欲望。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
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如果不能保持一种平凡朴实的心态,其思想和精神世界就必然会偏离正轨。
庄子说得好:
“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也”。
寥寥数语,道出了欲望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乃至与其人生观的关系。
为什么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呢?
老子认为,缤纷的物欲世界使人目盲,靡靡的音乐使人思想麻木,鲜美的滋味使人每天想念,纵马打猎行乐使人心性浮躁发狂,稀有难得的货物使人行为不轨。
(《老子·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所以,老子提倡,“圣人”不要多积蓄,自己的财富要用来济众,完全为人民;给予别人越多,自己越感富足充裕。
按天道行事,就是利于万物而不为害;按圣人之道行事,就是只施济于民众,而不与相争夺。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八十一章》)。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要人的清正廉明美德,值得后人学习,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发扬光大。
4.孰人无欲望?
只要是人,渴要饮,饥要食,繁衍需要性。
但是,人不能有太多或过度的欲望。
过之,必然会失去理智而妄为,偏离正途。
老子叫人保持恬淡、虚静的心境,就是不要使人走向罪恶的泥潭。
为官者尤应引以为鉴,一个时期的社会风气恶化,道德沦丧,主要源于掌握公共权利者,特别是处于高层领导者,他们地位高,权力大,影响面广。
好与坏,都影响非常大。
古人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不欲以静,天下自正”(《老子》三十七章)。
这就是说,当官的根绝了私欲,社会就自然会风气良好。
“不欲以静,天下自正”八个字,老子精辟地道出了为官者节制个人欲望的社会意义。
因此,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是摆在每一位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和长期任务。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老子从“圣人”即德才兼备最优秀的主政者、名士的人格高度,提出的理想人格的要求。
官也罢,民亦罢,完美的气节、人格,是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生的一大要事。
淡泊明志,肥甘丧节,这是被无数史实所证明了的真理。
一个人的志向要在物欲面前经受考验,而一个人的节操则会从贪图享乐中丧失。
生活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可能您认为对的,好的,我也许持反对意见。
这就难免有争议。
当然也就有强弱之分,弱者必须表面服从强者。
有些强者自己都认为是不好的东西常常强加给弱者,这就给弱者心灵带来了极大的愤怒。
弱者如何平衡心态。
将这种愤怒转化成对抗强者的动力呢?
一句话“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这句话的重点字是〈静》和《动》静:
宁静的心态。
万事不变的态度。
动:
适当的方法。
和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把握。
这句话的意思是:
“誰能在浑浊的社会里用头脑将事物理解分化的清楚。
精确认识到做一件事的得失。
誰就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老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
1.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老子的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 竞争是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衰败的原因。
按照企业整体意志对员工优胜劣汰,就可以使企业有秩序的发展;按照管理者个人意志对员工优胜劣汰,企业就会僵硬,进而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就是能够按照企业意志对员工优胜劣汰的人,对企业发展贡献大,掌控企业的资源就多,获得的也多;对企业发展贡献小,掌控企业的资源就少,获得的也少。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规则,员工就会努力地按照企业意志努力地工作,而不是彼此之间去争名夺利,争名夺利源于企业内部的不公平;不按照管理者个人意志去奖励员工,员工就不会采取欺骗的手段去获得;不用额外的东西去诱惑员工,员工就不会脱离企业整体的步调去追逐。
所以,管理企业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员工之间的竞争创造一种体现企业整体意志的大环境,这样员工就会在竞争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与企业目标相一致(虚其心)。
建立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让每一个人的特长能够在企业中找到最适合发挥的地方,人尽其才(实其腹)。
不要用小恩小惠去诱惑员工,让员工明白个人的成功与企业的成功是统一的,员工就不会以自己为中心(弱其志)。
严格按照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来进行分配,员工就会把全部精力放到工作中去(强其骨)。
有了一个能够体现整体意志的文化环境,员工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个人欲望,不断寻求与企业整体意志的统一,有一个公平合理的企业分配制度,员工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不会去投机取巧。
这有别于一般的管理者通过个人意志去管理的方法,而是一种利用企业整体力量来进行管理的高招,有了这种无为的方法,没有治理不好的企业。
老子在其哲学思想中提到: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它自身的情况去发展,不必参与外界的意志去制约,事物本身就具有潜在性和可能性。
“自然”就是道,它就是规律,就是法则。
我认为老子的这些论述实际上反映了其学说的精髓和本质,简而言之,就是倡导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
最好的领导者的态度是悠闲自然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对部属多鼓励、少责难,如此而为,则事事顺遂、功成业就,大家就会说:
“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
事实上,如果从管理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思想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老子的思想启示我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使企业管理“功成事遂”,就必须追求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唯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企业管理者才是真正称职和优秀的领导者。
2.对付激荡社会的管理策略
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已经演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层次,由单极转向多极,从区域遍及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层出不穷。
在这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将是对付激荡社会巨变一种行之有效、弹性柔化的管理策略。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膨胀,部门不断增加,人员不断扩充,企业活动所涉及的层面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即使再精明能干、智慧不凡的领导者也无法面面俱到、事必躬亲,样样“有为”。
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在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就要求管理者能辨别轻重,分清主次,在有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上有所为,而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则有所不为。
就现代企业而言,高明的管理者应该是领导和指挥众人的“导演”,而不是扮演什么具体角色的“演员”。
当代管理学提倡科学管理,讲求管理效率,这实际上与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想法不谋而合。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推行“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原则是企业顺应客观规律、尊重自然规律、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强调:
“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
”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管理理念实际上已从另一方面对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一说进行了充分肯定。
3.在用贤上“有所不为”
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领导者,如果要做到“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就必须在干部和员工的使用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伯乐寻千里马,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充分调动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是处处设限,事事干预,更不要不懂瞎指挥。
事实上,任何一个能干的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范围都是有限的,超过某一幅度,必会造成自顾不暇,效率低下,并最终导致整个管理系统的紊乱和失衡;只有分级管理,才能使管理者摆脱烦琐事务的束缚,集中精力抓大局和战略。
美国纽约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在研究工作方面成绩斐然,曾诞生过十几个世界第一的发明。
在谈及治所之道时,该所负责人陈煜耀博士会指着他办公室挂的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条幅解释说:
“领导者的责任在于既要做到你在领导别人,又要做到别人并不认为你在干预他。
”陈煜耀博士的这番话可谓一语中的,贝尔实验室的成功正是老子“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成功运用的一个鲜活实例。
事实上,只有分级管理,才能使管理者摆脱日常琐碎事务的干扰,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份内的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某一个企业而言,若过度依赖某个强势的领导,当有朝一日出现人事变动时,企业可能因而无法正常操作和运转,这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做大做强造成严重影响。
4.按既定道路坚定前行
企业的规章和大原则不能朝令夕改,一旦制定,就必须保持它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不乱作妄为;这就是说,只要认定所选的项目是社会所需,也是根据自身特点和相关条件办得到的,认准了,选定了,就应“守中”、“抱一”,按既定的道路,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前行。
如果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成天忙着为了一己之利变更项目或贪大求新,过分“有为”,到头来恐怕只会乱作一团,一事无成。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日本企业界在世界商业市场的崛起,令越来越多的西方管理学家开始关注中国道家,尤其是老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
结语:
老子思想是我们人类的宝库,是我们人类取之不尽的宝藏,对老子的研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深入学习老子思想对我们人类以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指数提高都有着莫大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北京日报,刘庭华,2009年3月4日。
参考书目:
1.《道德经》,陈才俊主编,国学经典01,海潮出版社出版。
2.《道德经的智慧》,丹明子解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的研究 老子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