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金水区姚砦城中村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docx
- 文档编号:6927380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43.14KB
郑州市金水区姚砦城中村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docx
《郑州市金水区姚砦城中村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金水区姚砦城中村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市金水区姚砦城中村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章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45-95(2005年版)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5.《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BJ41/T085-2008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8.《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541/075-2006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0.《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2.《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
13.《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1/062-2005
14.《郑州市金水区姚砦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性规划》
15.《郑州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讨论稿)
16.《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二、设计理念
1.都市主义新理念——第三种居住模式
规划内容涵盖住宅、商务办公、幼儿园、医药店、储蓄所、商业服务等居住配套设施,形成了一个高效、便捷、合理的生活环境。
城市干道和居住区道路网状连接,为居民出行提供了便捷流畅的道路系统。
通过绿地广场的空间组织强调居住氛围和休闲活动场地,避免商业过于密集对居住的影响。
小群落建构方式的建筑布局,将带给居民亲切的空间领域感和归属感。
人性化尺度的街道,层次分明的空间,完善的服务设施,使居住区区别于城市街区的拥挤,创造出惬意舒适的生活方式,这一切使第三居住模式成为可能。
2.开放式自由街区——自由与放松
传统的居住小区多为封闭式的,如“城市孤岛”。
它没有主路→支路组成的城市序列感,很难满足人们对外部环境的亲近要求,而开放式自由街区增强街区文化,强调住宅与环境文化相融合,是一种协调了住宅与城市、居住与生活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我们运用“开放式自由街区”这一新时代的住宅理念,打破传统的封闭围合式小区概念,通过绿色植物和建筑小品的巧妙布局,把社区外的交通主干道与社区的分干道联系起来,居住区成为城市街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将是一个充满吸引和活力的小区,自由,优雅而有序。
3.多元的生活空间形式——三度空间
“建筑为人而不是为物,建筑是对人的研究,了解人才能设计为人喜悦的有生命的建筑。
”居住空间除了要给予居住者以安全感、归属感和舒适感,还被注入了社会关系、文化意识和情感交融等,这是场所精神的内涵,是开放式新街区的关键。
在对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中,淡化组团,创造公共和共享空间以及不同层次半公共休闲空间,使街道空间广场化,营造出丰富立体的“三度空间”,以建立起具有强烈认同性的邻里关系,让人体会到无比温馨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设计原则
这项规划的实施将创造一个全新的都市村庄改造社区。
通过打造一系列购物、餐饮、休闲、文化等一体化的功能配置,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城市经济。
新的城市规划不单是对旧城区空间的填补和“充实”,更是尊重历史,融合未来。
1、创造优美临街环境,打破街道传统的单一功能,使街道空间广场化,将休闲娱乐贯穿其中,深入挖掘土地价值和其发展潜力,以最终提升城市总体发展价值。
2、结合周围环境及城市特点,综合社区文化的现代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创造舒适、安全、经济、配套服务设施合理并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城市新区。
3、在城市土地弥足珍贵的今天,充分利用土地、挖掘土地潜力,有效配置资源。
四、总体规划说明
(一)规划空间结构
根据小区与郑东新区CBD遥遥相望的独特位置,以及城中村改造的容积率要求,项目定位于以中小户型住宅为主、配备丰富城市服务功能的新型居住区。
规划采用开放式街区的构思,以50~70米左右间距的道路网格将规划用地划分为20个小地块,每块地1~2幢高层或多层建筑相连形成一个独立“Block”。
这样既提高了道路密度,解决了区内的交通问题,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同时又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的街区生活空间。
以每个“Block”作为一个基本生活单元。
裙房上设置屋顶花园及健身设施,供其上部居民活动。
裙房内部设小区配套服务项目,使每个“Block”都功能独立,增强了居住的私密性、安全性和便捷性。
形态设计,平面上采用小街区BLOCK形式,在外立面造型上以轮廓线控制为主,既要有自己的亮点又要与CBD相得益彰。
景观设计由广场开放空间体系(面状空间)、街道开放空间体系(线状空间)、节点开放空间体系(点状空间)三部分构成统一整体,并力求其具有可生长性,同时有机结合了商业设施,以解决高容积率与公共场所开放性间的不平衡。
(二)形态设计指引
1、街区规模
街区规模体现在道路主次层级和临街面。
为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现有车道和人行步道是相互连接的,这样也能清楚界定区域内的交通运行流向。
大多数步行道能穿越区域,纵横于街道间,而有些则将在重要地段前终止,例如特殊建筑或入口。
2、街道和交通运行
建立了明确的道路层次以区别各类交通,如前门投递,货物装卸,人流,商业活动和过境交通等,对于过境交通应尽可能由外环解决。
清晰的道路纹理和线路指引可快速引导和疏通小区交通。
道路和开放空间的一体化可扩大行人活动和街景的整体范围。
在人行专用区内,用相同材料铺理地面,无道牙路边用护柱栏护以增加整体效果。
3、开放空间/城市景观:
都市空间
项目内部街边广场等为公共活动空间,可用于举办活动,如商业展示和居民休闲等。
活动空间周围配备有零售商店和娱乐设施。
场地上点缀的树蓬将提供树阴,帮助形成户外“都市空间”上方“活的吊顶”,街头绿地,建筑退让线中,营造了活泼、自由的休憩场所。
4、发展架构
由于在经济上和空间上既相互依赖又有所限制,为体现现代住宅规划场所状态、环境融合以及时效上的最大化,我们将总体发展架构分为三个区域:
建筑裙楼、地上塔楼和地下建筑空间。
建筑裙楼的作用是帮助勾勒出各大厦间空间距离,在为公众创造独特的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发挥着其商业和多种功能用途;塔楼的主要功能是住宅。
而地下空间具有会所、卸货、停车库和设备用房的功能。
(三)总体布局
小区内道路采用两纵五横的布局。
其中一条横向道路与红旗路对接,向西通向红旗路,向东通向中州大道。
道路划分出20个“Block”。
“Block”裙房高2—4层(局部为5层),裙房作为商业服务网点功能,主体住宅楼为32层(部分为29层)。
西南区以布置安置房为主,以保证安置房的较好日照条件。
东南角空间开阔日照充足绿化怡人,在此设幼儿园。
其余部分以商品住宅为主。
建筑的体型采用点式,以减少空间压迫感,增加小区空间的灵活性。
高层之间错开布置以减少相互干扰并形成整齐有韵律的城市景观,同时提供最有利的日照条件。
在中部区域周边布置各种形式的下沉式广场。
地下一层围绕下沉广场设小区会所及配套设施,下沉式广场设人行系统与地上相连,结合采光井,使地下空间和一层地面自然方便的连为一体,充分挖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地下一层其它部分和地下二层为车库和设备用房。
外围主楼±0.00以下设地下夹层,用于停放非机动车辆,方便楼上居民使用。
(四)空间组织
高层建筑围合形成了小区的“四个围合空间”和“两个景观带”的布局。
“四个围合空间”:
居住区西侧上中下形成三个围合空间,其高层建筑之间的距离南北95~149米,东西77~187米。
东侧为一个带状围合空间,该空间高层建筑之间南北295米,东西95米。
整个规划地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可以实现各个高层建筑群空间的均好性,并在其中心区形成四个广场空间。
南北高层间距一般在40米左右(局部24米),东西间距局部为23米以上,保证了建筑之间视线卫生距离。
“两个景观带”:
小区内沿两个纵向道路,分别形成两个宽敞的景观带,包含四个广场游园。
其最小宽度30米,最大宽度97米贯穿小区内部南北之间,两侧视线内主要是多层建筑物,下沉式广场,街头绿地游园,从而形成两条空间张弛有度、高低错落、形式丰富、具有活力的休闲、娱乐、休息观赏的景观带。
(五)道路交通设计
外部交通:
由于东南角为大型立交桥,小区外部交通条件有一定限制,北侧红专路可上中州大道立交桥南行;西临姚砦路可向北通至农业路,向南通向黄河路;南临黄河路立交桥,交通受制约;东临中州大道辅道,辅道为中央绿化带,两侧为各10米的道路,向东可以与中州大道及未来路北端相通,通行能力较强。
区内交通:
采用开放式交通组织,高密度道路布局,道路间隔为70-100米左右。
并采用地面交通地下交通空中走廊的立体交通组织,形成两纵五横的道路路网。
地下交通:
地下车库为增加地下交通的方向感,按地面交通路网形式布置地下交通路网,道路命名与地上对应,并在四周形成环形主道,提高交通效率和方向性。
每个“block”下形成相对独立的车库,一可保证地下交通的通畅,增强识别性,二是便于分期开发,三是便于将来与城市地下交通对接。
地下车库由于停车数量达到7200辆,分别设6对共12个车道进出口,并吸取大城市经验,采取了刷卡口部放大措施,提高通行能力。
考虑正常每个道通行能力接近500辆∕小时,采取了适当加宽口部的措施后,再结合专业化的管理程序,可满足车辆进出要求。
具体地下车库出入口布局为:
地块北侧、中部、南侧分别设两组双向口,共六组。
使一二三期均匀设置。
●交通架构和道路等级
明确的道路和街道等级系统能够促进交通的顺畅和导向性,主要干道,次要干道,分支道路和当地街道起着重要的作用,十字型的道路模式形成网络系统。
1、车流线路
多对单向车道有助于车流明确而快速地通过地块,遇到更少的交叉点,进入更大的道路系统。
运用街道共享理论,路边停车,减缓车速。
2、出入口
地块有良好的出入口,是由于其周围为黄河路、中州大道以及郑东CBD等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中心区。
3、卸货/停车
为保持地上交通流畅,所有卸货及停车均安排在地下一层进行。
●综合交通对策
以发达地区的量化模型为参照,我们建立了本地块基于时间和区域发展的二维平面量化交通模型,并以此为基础,从道路分级系统、路段功能改造、交通节点管理、道路节时管理四个方面着手建立交通设计指引。
1、路段功能改造设想
着重解决宏观交通与微观交通的不平衡性,分别为中州大道与红专路下穿通道,中州大道右转至黄河路辅道结合绿化带改造分道,红旗路延长路段与中州大道渠化右转相接,以进一步加强地段在饱和时段的交通吞吐能力。
2、道路分级系统
以周边的红专路、中州大道(辅道)、黄河路、姚砦路作为本项目的外环道路,以红旗路延长段(向东)和区内南北向道路组成基地内部的十字形主要道路,其余的分隔各个街区的次要道路则作为辅助道路使用与管理。
红旗路延长段(向东)道路宽度9米,其余区内道路均为7米。
3、道路管理系统
对重点道路的重要节点进行管理上的可行性探讨,以提高效率,加强交通的稳定性。
同时对社区内的次要道路采用低速为主的人车混行模式。
●人行系统
1、地面人行流线
通过安全良好的周围环境和室内外不同的路径选择来创造和促进人行活动。
美化后的人行空间(非停车区)有助于创造有活力的街道。
街道的先行权的主要概念是在车辆流通的情况下仍保有优先的步行环境。
在设计上尽量减少道路的宽度和转弯半径,为地面商铺及活动空间提供良好的可达性。
在设计上我们使无路牙的街道与室内空间相连接,从而强化人行空间感。
项目地块将是一个适于步行和人行交通良好的城市区域,这对小街区非常有利。
地块将规划穿过街区的联结点和总体的人行道平面,从外面进入该区域的联结点将会得到改善。
2、垂直人行流线
为减轻地面交通压力,设计多个地下出入口,连续的、相互连接的地下系统更为行人提供了便利、安全和服务。
通过下沉广场人行系统使地下系统形成是一个半公共开放空间。
地下层内自然的日光、清楚的标识和明亮的视线可以帮助用户把握方向分清行进路线。
利用裙房天桥,解决对应的主要人流问题,是连接上部裙楼区的纽带。
(六)临街界面设计
小区内横向街道建筑控制线为20~24米(局部18米),纵向街道建筑控制线大部分大于30米左右,局部20米。
高层建筑下部局部架空的骑楼式设计使行人有亲切的尺度感,尤其多层建筑布置挡住人对高层建筑的注意力,减少了高层建筑的压抑感。
底层建筑结合景观要求局部一层或两层架空设计,或结合下沉广场与地下一层相连,形成丰富的临街界面。
(七)绿地系统及公共开放空间设计
●绿地系统设计
规划地块位于郑州旧城区与郑东新区的交界地带,区域周边东西绿化环境差异较大。
地块东部周边隔中州大道现状有河川公园,为郑东新区规划的城市综合性公园绿地,面积较大,通过地块北部约100米处的人行过街天桥以及黄河路立交下的慢行交通系统的便利联系,对满足规划地块的休憩休闲生活需要提供了较好的客观条件。
地块邻近的中州大道是城市重要的景观大道,小区和中州大道之间有宽30米的道路绿地。
根据区域、道路绿化、街区花园,下沉广场和屋顶花园来分散或整合绿地覆盖范围,以创造出一个不同主次关系的开放空间。
小区地面覆土约0.7米,屋面覆土约0.5米,可适应不同植物生长。
●公共开放空间设计
公共开放空间由广场开放空间体系(面状空间)、街道开放空间体系(线状空间)和节点开放空间体系(点状空间)三部分构成完整的整体,并力求具有可生长性且与商业设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以解决高容积率与开放性公共场所间的不平衡性。
1、广场开放空间体系
以纵向双极化的长形开放空间为基本架构,与道路分级系统和商业分级系统相关联,在人车流的引导、社区空间的视觉质量、商业活动的扩展三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符合人的行为心理学习惯,是联结地上、地下商业配套空间的关键性基础设施。
2、街道开放空间体系
以鱼骨状的辅道为主干,配合严整的街墙、统一的骑楼、专业的道路管理手段以及人性化的街道家具和行道树,形成了具有内外交替连续感的商业空间,与广场式的多功能开放性旷地体系形成有趣的对比,增加了空间感知的纬度和商业的纵深感。
3、节点开放空间体系
在基地的角点等重要位置进行了空间的强化和引导,再让地于民,一方面强化了社区的整体形象,加强了人流引导;另一方面也使地上、地下的商业设施能更有机的联系,既挖掘了用地的商业潜力,也体现了开发者的社会责任感。
⑴采用多中心的绿化景观设计方法。
沿小区道路设多个小游园或小绿地,下沉广场,形状为带状或方形等,形式多样。
⑵住宅入口空间绿化带隔离,以区分街道公共空间和专属开敞空间,以低矮常绿花木为主结合时令花卉种植,形成绿化屏障,营造幽静的环境空间。
⑶室外下沉广场及建筑物架空部分的绿化景观形成小区绿化高低起伏的丰富界面。
⑷屋顶花园的绿化大大改善了“Block”的居住舒适性和便利性,提供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并且丰富了建筑从空中向下看的建筑第五立面。
(八)公共服务设施
小区内的商业设施以小规模分散形商业网点为主,主要内容为:
冷饮店、快餐店、美容店、书店、文化用品店、医疗保健中心、医药店、便民店等,避免引进大型商业活动和影响居住环境的专业市场。
根据控规对小区内配套设施的要求,小区配建了现代化的12班幼儿园一座,另在姚砦路和红旗路交叉口西南角联建一座18班幼儿园。
控规中已经说明:
根据《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关于姚砦村黑朱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规划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郑政会纪[2008]26号),改造范围内原则上不再单独规划建设消防站。
即原规划的消防站用地不再单独供地,在村庄改造建设时一并进行配套建设。
因此,小区南部2#楼地块设消防站一处,与裙楼结合设计。
另外按控规要求设置了医疗卫生站,储蓄所、邮电所、垃圾收集点、小型商业服务中心、便民店、派出所、公厕、停车场、室外健身场地等。
地下人防工程结合人防要求分三期建设。
在地下一层结合多个下沉广场和采光井,布置了小区会所(包括健身、休闲等)以及开闭所等配套设施。
地下一层夹层分散布置了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用房、非机动车库。
居委会以及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分散布置在各blok的裙房屋面层,便于就近服务居民。
(九)小区内产业规划和规划目标
根据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地块的改造开发应强化商业服务、商业办公等城市楼宇经济的建设,以繁荣城市经济、增加就业。
因此开放社区的规划理念,功能混合布置方式,以及中小户型为主的设计原则对原住地居民以及CBD周边城市功能的需求能最大限度的得到满足。
小区内的商业模式为小型商业,小区外侧的商业性质可结合市场需求设置服务型商业。
⑴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尊重社会公平,确保原住村民以及周边参与改造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郑州市有关规定集中安置原住村民,通过提供有亲和力的空间,延续原有街—院的居住方式。
建设大量的小户型,为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普通居民提供居住地,促进社会和谐。
⑵可持续原则
力求经济、环境、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良好的开发效益创造可持续建设的条件,以优美、超前的环境建设奠定可持续开发的基础。
规划目标为通过姚寨村的改造建设,把规划地块建设成为土地空间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建设组织有序,配套设施完善,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现代化复合型城市街区。
为实现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目标、推进城市管理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村民城市意识的培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城市稳定、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作出最大努力。
10.立面设计
整个社区建筑选择体量小、面宽短及划分灵活的点式建筑,主体建筑面宽不超过60米。
公共建筑的裙房连续,形式统一。
避免布置排式建筑。
点式建筑体量与CBD建筑群遥相呼应,充分起到了烘托CBD及城市景观的作用
根据控规的要求建筑群立面控制高度为100米,考虑社区自身的性质和CBD的空间位置,建筑风格部分借鉴了现代简约的“ArtDeco”建筑风格,淡化居住建筑形象,使之既风格统一,又CBD建筑相协调,从而确立了建筑形式的基调。
建筑体量简洁,使建筑有向上的挺拔感。
采用统一的建筑风格,使建筑群的秩序感、韵律感增强,通过建筑顶部变化,住宅形象公建化,以及建筑的朝向变化,使建筑群统一有对比、有谐调、有变化,组成一道美丽的城市风景。
社区中心区域采用简洁的现代建筑风格,形成区域中心形象,形成主旋律中的变奏曲,丰富了社区的建筑元素。
建筑立面中注意细节上的处理,将空调等设备以不同方式隐藏起来,保证立面的完整。
内部街道两侧裙房采用丰富的细节以体现亲切宜人的人性化尺度,吸引人的视觉焦点,减少高层建筑的压迫感,增强街道空间的舒适性。
五、建筑设计说明
1.消防环道和消登高面:
“Block”四周均有消防环道,高层部分满足消防规范中一条长边或1∕4周长的消防登高要求。
2.住宅“Block”设计:
住宅入口与商业入口分开,其±0,00以下设夹层停放非机动车辆。
五层以下为商业服务及商务办公用房(裙房为2~5层)。
裙房屋顶设屋顶花园。
上部为住宅,整体为32层(部分为29层)。
住宅和裙房之间设设备夹层。
户型设计以中小户型为主,目标为年轻白领。
局部做大中户型设计。
3.“Block”之间局部设连廊连通,方便行人交通,减少地面交通压力。
4.幼儿园建筑东南方向开敞,面对道路绿化带,所以将建筑作为景观建筑去处理,体型要有韵律感,色彩跳跃有活力。
5.裙房内部空间设计加入采光中庭部分通至地下室,方便地上地下的连系,同时改善地下的采光环境。
六、建筑节能说明
1.形体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的体型完整、建筑群体组合进行合理设计,以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
2.建筑单体节能设计要点
1)郑州属于寒冷气候分布,其建筑宜采用紧凑的体型,缩小体型系数,从而减少热损失。
公共建筑的体型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当不能满足规定时,必须按照相应标准进行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控制在0.3以及0.3以下。
当不能满足规定时,则应进行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调整外墙和屋顶等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使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达到规定的要求。
2)建筑单体的热工性能设计要求:
建筑单体设计,在充分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离(包括平面分割和竖向分割),以改善室内通风,采光,热环境等。
如在住宅设计中,可将厨房,餐厅等辅助空间布置在北侧,形成北侧寒冷空气的缓冲区,以保证主要居室的舒适温度。
3)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热工性能的基本要求:
建筑设计中对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下同),遮阳进行合理设计,以调节建筑室内的通风,采光等,改善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设计采用气密性良好的外门窗。
外门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析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6级,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规定的3级。
3.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基本要求
1)公共建筑节能50﹪,居住建筑节能65﹪。
2)公共建筑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制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表4.2.2-3规定。
3)居住建筑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符合《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1∕062-2005表4.2.1规定。
4)维护结构热桥部分采取保温措施,保证其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露点温度。
5)外墙墙体:
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体,开窗面积适中,在减轻建筑物自重的同时,也使墙体设计满足最小传热阻要求。
住宅采用外墙外保温的形式进行节能设计。
6)采用可开启式外窗,有利于非冷季节组织自然通风。
外窗为断桥型框料彩铝中空玻璃,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隔热性。
7)屋面采用挤塑板保温,使屋面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
七、新技术新材料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1.新技术新材料创新
(1)景观灯具采用太阳能照明灯具,节约电力资源。
(2)采用外墙保温技术及断桥型铝合金窗,减少不必要的开窗面积。
使住宅达到65%的节能效果。
(3)外窗采用中空玻璃,有效隔绝噪音
(4)机械设备及室内管道采取降噪措施及消音管材。
2.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
计量单位
数值
备注
居住区用地(R21)
m2
180015
住宅用地
m2
82368.08
公建用地
m2
54278.15
道路用地
m2
27368
公共绿地
m2
16000
居住户(套)数
套
12885
实际户数
居住人数
人
28970
单间小户型住宅户均人口按每3.2人/90m2
户均人口
人
3.2
地上总建筑面积
m2
1348937.94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m2
982811.10
住宅全阳台建筑面积
m2
59006.13
按一半计入容积率
商务办公建筑面积
m2
123402.28
商业建筑面积
m2
191940.78
公共配套建筑面积
m2
21280.71
见公共配套详表
其中
幼儿园建筑面积
m2
6027.67
其中
幼儿园地上建筑面积
m2
3632.81
幼儿园地下建筑面积
m2
2394.86
地下总建筑面积
m2
354988.60
住宅平均层数
层
31
高层住宅比例
%
100
多层住宅比例
%
0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万m2/hm2
5.46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万m2/hm2
11.93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套/hm2
715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套/hm2
1564
住宅建筑净密度
%
48.16
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郑州市 金水 区姚砦城中村 改造 项目 修建 详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