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题库上_精品文档.doc
- 文档编号:691783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126.50KB
高考古诗鉴赏题库上_精品文档.doc
《高考古诗鉴赏题库上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题库上_精品文档.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诗鉴赏题库(上)
高考古诗鉴赏题库
(一)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
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
怀古二首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
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
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
请简述理由。
要求:
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
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蟾宫曲?
九日①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
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
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
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
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
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
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
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6分)
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
(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
好像。
了自:
已经明了。
空复情。
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4分)
答:
(1)①天色已晚。
②下起细雨。
(2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
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
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
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1分。
意思对即可。
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3分,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
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
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
B。
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
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答:
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
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
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雉雊”“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两题(6分)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
答: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 楼 旧 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
内容:
(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
(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
(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
(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
《汉武故事》载:
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
汉武帝的陵墓;封侯:
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了些什么?
想到了些什么?
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
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
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
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
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1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古诗 鉴赏 题库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