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 文档编号:6899677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02.08KB
精准解析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精准解析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解析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准解析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邵东一中2020年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枫叶片细胞中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由于液泡中含有色素,此色素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合作用
C.红枫叶片细胞光合作用产生[H]的部位是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D.对于不能正常生长的红枫植株,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一定小于呼吸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植物细胞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液泡中,红枫叶片也不例外。
红枫叶片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液泡中含有花青素,呈红色,且反射红光,所以红枫叶片呈红色。
【详解】A、红枫叶片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A错误;
B、红枫叶片含有叶绿体,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液泡中的色素不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B错误;
C、红枫叶片细胞光合作用产生[H]的部位是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的薄膜上,C正确;
D、对于不能正常生长的红枫植株,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由于植物中存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也可能大于或等于呼吸速率,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生物膜的面积主要靠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而增大
B.图乙所示的结构来自图甲中的③
C.③中含有4种色素,其中叶绿素b含量最多
D.④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甲是叶绿体的结构,其中①是叶绿体内膜,②是叶绿体外膜,③是叶绿体由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基粒,④是叶绿体基质,图乙是类囊体膜,类囊体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
【详解】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增大膜面积,A错误;甲图③是类囊体薄膜,乙图含有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所以乙图也是类囊体薄膜,B正确;③类囊体薄膜中含有4种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C错误;④是叶绿体基质,不含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D错误,故选B。
【点睛】对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及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关系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原理:
放射性P和S元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通过对放射性的追踪知晓两物质的去向;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
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将其杀死并染色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处于不同分裂相的细胞;
绿叶中色素提取与分离:
绿叶中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和层析液,层析液中不同色素的溶解度有区别。
【详解】A、搅拌的目的是打断噬菌体对细菌的吸附,A正确;
B、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
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已经死亡,无法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的彼此分离过程,C错误;
D、纸层析法的原理即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将色素分离开,D正确。
故选C。
4.在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使用染色剂对生物体的结构或物质进行染色,以便观察和鉴定。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线粒体时用甲基绿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B.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可用龙胆紫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C.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料对细胞染色,可将细胞核染成红色,细胞质染成绿色
D.鉴定蛋白质时用斐林试剂,混合后加热变成砖红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大分子
检测方法: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详解】A、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色,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A错误;
B、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可用龙胆紫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以便于观察,B正确;
C、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料对细胞染色,因为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而RNA与吡罗红的亲和力强,因此可将细胞核染成绿色,细胞质染成红色,从而检测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错误;
D、鉴定蛋白质时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溶液显紫色,D错误。
故选B。
5.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bc段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处于cd段的细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ef段含有2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某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其形成原因是S期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可表示G2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其形成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四分裂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详解】A.ab段表示G1期,进行蛋白质合成,所以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A正确;
B.曲线bc段为间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此时细胞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C.曲线cd段可表示G2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正确;
D.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在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有4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D。
6.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是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病毒通过增殖繁殖后代。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就是进行个体的繁衍,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只是个体的生长发育。
【详解】A、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错误;
B、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B错误:
C、人的成熟红细胞不能发生细胞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
D、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这是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不正常的基因
B.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C.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信息有所不同
D.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或抑癌基因突变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
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正常的基因,A错误;
B、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增殖,可促进细胞的凋亡,B正确;
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信息有所不同,C正确;
D、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掌握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
B.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不同
C.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D.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这反映植物种子具有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每个细胞都含有该个体的整个基因组,这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在离体条件下,加上其他合适条件就可以使基因组基因表达,从而发育成某个器官或个体。
【详解】A、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都含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A错误;
B、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
C、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在离体情况下才能表现出全能性,C正确;
D、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成植株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表现全能性的条件,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增殖主要发生在幼年个体中,成年后基本不再发生
B.某细胞出现了血红蛋白说明该细胞已高度分化
C.细胞坏死是有害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D.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从而导致细胞皱缩、细胞核体积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
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在个体发育中,通过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目,成年后细胞增殖产生的细胞数量和细胞凋亡死亡的细胞数量基本相等,使生物体的细胞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某细胞合成了血红蛋白意味着该细胞已发生了细胞分化,B正确;
C、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C错误;
D、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体积减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坏死和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基础知识考查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10.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有丝分裂,则e~f时期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若为有丝分裂,则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于c~d时期
C.若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的细胞都有23对同源染色体
D.若为减数分裂,则c~d时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
①自由组合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A、若为有丝分裂,e~f时期,着丝点已经分裂,此时包含了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A错误;
B、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是有丝分裂中期假想的一个平面,B错误;
C、若为减数分裂,c~d时期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若为减数分裂,c~d时期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到后期,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而出现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11.已知某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相同,此时该细胞中不可能()
A.存在等位基因B.发生交叉互换
C.含有两条Y染色体D.与体细胞含有相同的染色体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某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相同,说明此时细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处于间期的G1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据此答题。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后期会存在等位基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会存在等位基因,A正确;
B、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此时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一定有两个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有2个Y染色体,C正确;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正确。
故选B。
【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染色单体
4n
4n
4n
2n
2n
2n
0
0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12.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
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与2、5与6、3与4、7与8为相同基因,1(或2)与3或4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6)与7或8可能是等位基因。
【详解】1与2是相同基因,1与3、4可能互为等位基因,1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1~8,B正确;若不考虑交叉互换,1与3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与2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1与2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1与3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1与5在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5与6是相同的基因,因此1与6的组合不能形成重组配子,D错误。
故选B。
13.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现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
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F1的雌雄羊自由交配,F2不可能出现的是
A.有角∶无角=1∶1
B.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C.雄羊中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
D.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说明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但又不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如果是伴性遗传,后代中雄羊应全为无角),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雄羊表现为有角,而雌羊表现为无角。
【详解】AC.根据题意可知:
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为有角,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为无角,F1中的雌雄羊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
Aa:
aa=1:
2:
1,雄羊中有角:
无角=3:
1,雌羊中有角:
无角=1:
3,故有角:
无角=1:
1,AC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F1雄羊和雌羊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雌雄羊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2:
1,B正确;
D.F2的雌羊中有角:
无角=1:
3,其中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
aa=2:
1,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信息中进行假设;然后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解释。
14.在遗传实验中不同的交配方法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的后代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
B.自交不仅仅适合雌雄同株的植物
C.测交是判断个体基因型的唯一方法
D.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鉴别纯合子和杂合子以及显隐性的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据此答题。
【详解】A、杂交后代不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如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F1不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
B、自交不仅仅适合雌雄同株的植物,广义上的自交指的是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B正确;
C、对于雌雄同株的植物来说,自交也可以用来判断个体的基因型,C错误;
D、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不一定就是显性性状,如aa×aa,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理解不同交配方式的作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材料和方法。
下面有关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选择了自然条件下是纯合体、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数学统计分析
C.先提出假说,据此开展豌豆杂交实验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演绎
D.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部分性状的遗传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利用纯种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先进行杂交实验,再让子一代自交,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孟德尔的假说有:
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详解】A、选择了自然条件下是纯合体、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
B、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数学统计分析,B正确;
C、先开展豌豆杂交实验,据此提出假说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演绎,C错误;
D、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核基因,有些生物的性状是受细胞质基因控制。
因此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部分性状的遗传现象,D正确。
故选C。
16.某生物种群中,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
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到子一代(Fl)个体。
F1个体自交,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F2总数的
A.8/9B.1/9C.5/6D.2/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一个杂合子(Aa)自交,F1个体中,有AA、Aa和aa三种基因型,但aa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所以有繁殖能力的是AA和Aa,比例为1:
2,据此分析。
【详解】由分析可知,F1个体中,AA占1/3,Aa占2/3。
1/3AA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而2/3A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1/4AA、1/2Aa、1/4aa),因此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F2总数=1-aa=1-2/3×1/4=5/6。
故选C。
17.女娄菜为XY型的二倍体植物现有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含A基因的植株完全正常。
现有基因型为Aa的女娄菜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
A.11∶1B.7∶1C.5∶1D.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以基因型为Aa
女娄菜为亲代,子一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由于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父本不能提供aa,而母本可以提供aa。
【详解】由分析可知,子一代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比例A∶a=1∶1,由于基因型为aa的植株花粉败育,仅基因型AA和Aa可以产生雄配子,子一代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A∶a=2∶1,自由交配后,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2∶3∶1,所以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5∶1,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通过诊断可以预测,某夫妇的子女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
该夫妇生育的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A.a+b-2abB.a+b
C.1-(1-a)-(1-b)D.a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已知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则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a,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b。
【详解】由题意分析可知,甲乙两病都患的概率为a×b,甲乙两病都不患的概率为(1-a)×(1-b),所以该夫妇生育出的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可以表示为1-甲乙两病都患的概率ab-甲乙两病都不患的概率(1-a)(1-b)=1-a×b-(1-a)×(1-b)=a+b-2ab。
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a)又患红绿色盲(b)的男孩。
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AaXBY、AaXBXbB.AaXBY、aaXbXb
C.AAXbY、AAXBXbD.AaXBY、aaXBXb
【答案】C
【解析】
【分析】
已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分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可能是A_XBY、A_XBX-,他们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a)又患色盲(b)的男孩(aaXbY),则说明这对夫妇的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准 解析 湖南省 邵阳市 邵东县 一中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