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传统与传统技术的类型.docx
- 文档编号:6899343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46KB
技术传统与传统技术的类型.docx
《技术传统与传统技术的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传统与传统技术的类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传统与传统技术的类型
技术传统与传统技术的类型
摘要:
技术的分类和分类标准的研究是技术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
技术可以分为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在此基础上,把传统技术区分为三种类型,即从属于僧侣的技术、从属于民众的技术和从属于宫廷的技术。
这三种技术传统在历史上是相互独立、平行发展的。
分类主要是依据“技术传统”的生存论特征,而且这种区分的标准不是根据技术的规范,而是依据不同技术传统整体的形而上学水平的差异和生存论特性的不同。
这种分类对于技术的文化构成论的研究,对于完整地再现技术传统和我们人类的生存图景是恰当的。
文献标识码:
A
技术的分类问题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因为分类问题关系到理解的初始框架、技术的存在状态以及人们对技术所持有的观念。
换句话说,技术的观念怎样,我们确立的分类框架就怎样,特别是我们看待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定势。
第一,我们很容易从目前习惯的关于技术的经验出发去看待技术,从而得出有关技术的一些结论。
而我们对传统的技术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经验可供想象。
所以对传统技术可能缺乏深刻的理解。
第二,对传统技术的理解,我们只能从现代技术的眼光去推想传统技术的状况,而实际上这种推想多是武断的、歪曲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技术,以及技术对我们生存方式的构成关系,首先我们应该确立一种理解技术的适切的维度。
这就是我们研究技术分类的直接意义所在。
一、什么是技术传统
为了论证的方便,我们首先把研究传统技术的核心概念明确下来。
这个概念适合于描述和分析整个传统技术。
这个概念就是“技术传统”。
什么是技术传统?
技术传统是技术的细胞,是技术能够存在的最小单位,是一个个技术能够满足某个技术的最低限度的独立存在,保持和沿革的技能共同体。
技术传统是指那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能够独立传承发展的技能共同体。
如果从技术的简单发生来说,技术首先是一种技能发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技能发明都能作为技术保留下来。
能够保留下来,获得独立传承的东西才可能成为一种技术的存在形式。
人们发明了一种技能,用以制作一件物品,这个物品是所谓产品。
产生这个物品的形式就是艺术,而制作这个产品的技巧、手艺就是技术。
技术和艺术在历史上有的时候是同源的。
人类出现以来,我们有不可胜数的技能和技艺发明,但是只有那些稳定地传承下来,为人们反复使用的技能才是技术。
而更多的技能和制作,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没有形成固定的技术样式,或者没有得到传承和发展。
文化对器物需求的稳定保持和制作技术的制度化,是保持技术独立传承的两个基本条件。
单就技术的内部传承来说,技术要独立存在,世代相传,就要保持这样的技能共同体,即技术传统。
如果具体剖析每一个传统的技术,它的微观构成有三要素:
第一,有一套相对稳定成熟的操作规则系统;第二,有一套理解这些规则和技巧的工艺学知识;第三,这些操作规则和知识有一套完整的传承体制,使得其中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稳定而有
效的传承。
简而言之就是规则、知识和传承体制,具备了这三
点要求就是一个技术传统。
一般说来,一些艺人和匠人们按照分工合作的方式形成了一个技能共同体才形成了长久保持的技术传统。
如果没有形成稳定的技能共同体,技术就很容易因为
失传而消失。
所以我们说技术传统是技术能够存在的最小单位。
形成一个技术传统,这是艺人和匠人的生存方式。
艺人和匠人的生存方式就是在技术传统中生存。
技术传统不仅是技能共同体,同时还是生存共同体。
如果
形成了技术传统,技能共同体内的各个成员是一起生存的,那
么成员间的生存联系就会非常密切,每个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共同体。
所以对技术传统的保持来说与其说是技术的需要,不
如说是生存联系的联结。
技术传统的主要维系形式有两种:
一
是家族制,二是师徒制。
这样的生存共同体除了提高技术效能,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维护共同体中每个成员及其家庭的生存需要。
因此技能分工和伦理角色是维系技术传统的两大支柱。
技
术传统维系着生存联系十分密切的伦理共同体。
其中的伦理目
标就与文化的内涵有关。
一般说来,文化的目的是通过技术传统这种微观机制的确立来实现的。
所以技术传统也是整个社会
伦理生活的微观基础。
如果这种微观基础遭到了破坏,那么整
个社会的道德危机就会发生。
二、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
技术可以区分为两个大的类型:
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
现
代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根本的特征。
第一,现代技术以科学的世
界观为基础。
第二,现代技术对科学知识的强烈依赖。
第三,现代技术融人现代市场经济的模式当中,与现代的工商业体系融为一体。
第四,技术标准的全球化。
第五,现代人获得技能
和技术训练的主导途径是高等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通过标准化的学院教育完成的。
第六,技术的系统集结方式代替了单一技术的粗朴使用。
第七,技术本身产生与技术组织相适应的价值方式、人生态度,以及现代化的人际关系。
这样技术就
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成为了一种文化理性的方式。
这些特征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由技术的整体和系统决定
的。
也就是说,这些特征都是技术的系统特征。
现代技术的这些特征都是以往的任何民族、任何时期都不具备的。
现代技术的系统特征具有总体性。
我们关于技术的观念已经适应了技术的这样一种构成,我们仅仅拥有一种现代化的技术理念,我们
已经对其他的技术类型缺少必要的观念了。
目前的紧要任务之一就是找到这样一种技术的观念,能够说明历史上的技术,以及为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对比提供一个切实的基础。
以技术传统概念为基础,我们可以看一看现代技术和传统
技术的区别。
传统技术与上面的每一个特征都是相反的。
第一,传统技术是一个个具体的技术样式,与统一的世界观没有直接关系。
第二,传统技术依赖于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工艺学知
识”,与系统的科学知识没有关系。
第三,传统技术主要靠技
能的提高,商业运作和技术的进步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互分离的。
第四,传统技术之间没有普适的技术标准,而只有一个个的共同体的专门标准,也就是说技术传统没有对通用性的强烈追
求,对通用性的追求是现代技术体系的特征。
第五,传统技术
中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方式是人传人、心传心,离开了共同生活就没有技术传统的延续和扩展。
学院教育对于掌握技术没有多少帮助。
第六,技术的使用水平是个性化的,个性化经常是
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工匠们的作品经常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比
较现代木匠和鲁班的技艺就明白,鲁班的知识和技能涵养比现代工匠要高得多,但是他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水平不是学院教
育的结果。
第七,传统技术要求的伦理关系比现代要紧密得多。
传统的伦理关系就体现在每一个生存共同体当中。
技能的存在不仅在于技能的生产功用,更主要的是其中体现了匠人们的整个人格理想是做才德超群的人。
我们论及的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差别都是总体上的,具
有生存论水准的考量。
古代的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实质上不是水平上的差异,而是本质上的差异。
现代的技术实质上是技术座架的表现。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普遍有效的世界观来看。
古代的
人们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是所有技能共同体共同的宗教的世界。
不管是中国的道儒,印度的佛,还是西方的神,他们的文化理性都是一种普世的伦理世界。
无论是技艺还是工艺学知识都限制在一个个分离的技能共同体范围内。
技术座架下的现代世界
就不同了。
现代的技术座架恰好是技术赖以支撑的知识统一于
科学的世界观,而对于人伦却多元化了。
每一种宗教信念都丧失了普世价值,科学知识却成了衡量真假对错的普遍标准,这
种文化理性的价值是科学中心主义的。
也就是说古代的理性模
式是神本位的,然后是人本位的。
到了科学大行其道的时候,神的权威和人的主体都被科学吞没了,人成了科学技术的仆从。
古代人在信神的观念世界中反而享有精于技能、自由驾驭
不同素材的自然质料的自由,而今天的人,说是享有自由,实
际上,他没有能力自由地驾驭自然质料,没有了自由发明和运用技能的自由,在迷信科学的时候,也迷失了自己生存的自由。
我们看到,传统技术构成着的文化样式和现代技术构成着
的文化样式之间的差别是总体上的,是本质上的。
从具体操作
水平一直到可表述的世界观水平,甚至到形而上学水平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类型。
我们首先要区分的就是依据这两种技术之间的巨大的鸿沟:
现代技术生长于现代的科学知识和工商
业的体系中;传统技术则不同,它生长在技术本身与自然材质以及自然人群的自发状态中。
这就是我们对于技术分类所采用的两分法。
三、形而上学水平的分类标准形而上与形而下是一对相对的范畴。
形而上一般是涉及对知识、社会、人生的总体信仰的真理性。
它是文化类型的基础概念,比如亚洲属于儒家文化圈,欧洲属于基督教的文化圈。
欧洲文明的统领的概念是上帝,在这个核心概念相关的意义上,还有天国、地狱、救赎、审判。
自然和人伦都是为这个目的论的宇宙而存在的。
这个文化信仰的总体对于基督徒来说是当然真理,这个真理不能因为科学的发达而成为谬误,也不能引述任何其他教义的理由去怀疑或证明。
在中国,儒释道三教都曾广泛流传。
但就人伦生活的直接信仰而言,中国人讲究天、地、人三才。
天是统领的概念,其中的天是造化万物的自然力量,同时又是冥冥之中惩恶扬善的力量。
这不是世界观问题,因为每个民族对于自己的观念世界来说都是当然真理。
这种总体上的原则和形态我们叫做形上学。
每一个形上的境界中都有对世界的统观,都是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看做”。
所以,这个形而上学的看做,决定着对每一个自然物的描述和命名方法。
具体描述和命名了的物就是形而下,形上和形下是相互关联着的。
所谓形上可见于形下,形下也揭示形上。
按照西方文化的解释,形上学叫做先验或超验(tranxendent),先验领域与经验(experiences)领域是相对立的。
西方的科学主义者经常把超验的形而上学和经验科学的经验、实验对比参照着论述两者。
般的理论工作者都会认为技术是形而下的,是世界上最
形而下的事务。
比如亚里士多德,在智慧的等级上,仅仅把技术看做比经验高一点,离普遍的知识和智慧差得太远。
在传统技术存在的条件下,技能大多只能用手去体现,而手之所用又是最现实的物质事物,具体到了自然物的最细节当中去了。
按说技术应该是最形而下的,其实不然,技术是与文明的诉求相联系的。
我们的技术分类与文明诉求的形而上学层面有关系。
每一个工艺学上的器物实质上都具有体现某种超越价值的寓意。
技术的某些形而上学特性更经常地从器物的形式来体现。
一般说来,任何器物根据其器物的用途不同都渗透了器物的价值标志,比如形状、图案、铭文、纹饰等大多都不是几何学的完美能够解释的。
除了形式的纯粹美感以外,还有就是器物的文化角色和文化荷载,由器物来体现器物使用时的生存论意义。
比如鼎,那是神器,是祭祀用品。
这种器物的造型和铸造技术都是人类信仰境界的结晶。
即使是一件日常用品,其制作形式也有美好的意义凝结其中。
中国人生活中表示吉祥、表示美好的许多符号、造型都常见于器物。
器物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技术是这种载体的实现手段。
没有人类的精神生活追求就无需器物,也就无需技术了。
现代技术不再体现传统的价值,不再为传统的价值提供器物,但是否因此会和形而上学脱离关系呢?
按照19世纪到20世纪中前期的科学主义理性纲领,现代科学主义是严格拒斥形而上学的。
然而这只不过是用另一种形而上学代替了传统形而上学而已。
在某种意义上说,反形而上学、反传统的结果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宇宙观占据了本来的形而上学的原有地位。
物作为用具的属性永远不能代替物本身的物性。
科学技术只是把物的物性这一特殊视角看做唯一的理性准则。
而传统是把人的生命从属于的宗教世界看做唯一的准则。
从器物的功用来看,传统器物体现的是人的道德生活的需要,而现代器物体现的是我们自然生命的需要。
海德格尔准确地看到了在存在论转型背景下的技术的含义,把现代技术提高到了形而上学的水准,这其实也是技术哲学必有的基础维度。
四、传统技术的三种类型在现代观念中,技术完全是人为的。
但是在古代的传统观念中不是这样,古人认为,成物、成器具有超越的意义。
古人认为,是天成万物,手工只是实现天物的现实化方法。
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技术可以根据其形而上学特性分为三种类型:
从
属于僧侣的技术,从属于民众的技术,从属于宫廷的技术。
1.从属于僧侣的技术在形而上学层面上,僧侣的传统在现代人的观念中是有神秘色彩的。
僧侣的传统一般对于人类的事务以及人本身都有与世俗生活殊为不同的观念。
这些观念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实践模式。
我们一般知道道家有炼丹术,西方有炼金术,这些技术
一般是不会与普通世人发生很直接的关系的。
多数情况下只限
于僧侣阶层内部,以及与僧侣有更为直接联系的少数人群,比如,中国的炼丹术只有皇族、贵族阶层有可能得到。
我们都知道,炼丹术主要是为了长生,甚至为了不死,为了成仙成道。
但是炼丹术却非常复杂,而且炼法也大有讲究,关联到制陶、
制药、酿酒、冶金等等部门,而且有很长久的发展历史。
当然炼丹是一个个的独立的系统,不能混同非炼丹的其他部门。
就
实际的技术含量来说,和许多技术部门有形式上的相似之处,
而实际上炼丹有对物质世界独特的认识,名词术语和把握事物的性质的方法都是不同的。
从科学的观点出发,炼金术、炼丹术之类的活动包括了人
们改变物质结构组成的尝试,最终这些成果为现代化学的发展
创造了条件。
但是炼丹、炼金不是化学,这不仅因为炼金和炼丹不是为了研究的目的,而且因为人们对自身和对天地万物抱有的信仰是十分不同的。
炼金术和炼丹术的消亡,首先是因为
人们放弃了自身长生和成仙得道的信仰,放弃了他们赖以存在的神秘的宇宙论和人对自身的超越性的信仰。
没有这种信仰就没有这些技术。
同样的还有星象占卜之类的学问,其中也不乏严格的推算
和义理的推究,术的东西也是十分丰富的。
至少人们得相信人的吉凶祸福和社会的兴衰存亡与天象的变化有必然联系,相信人间的大事和宇宙有关,相信这些占卜推究之术大体上灵验。
但这样的技术能够存在是依赖于某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依赖于人对超越事务的向往。
炼金术、炼丹术都有一种神秘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科学对炼金术的改造首先是在形而上学层面上抛弃了长生和得道的可能性,割断了现实世界和其他的可能世界的联系。
也就是说,这个技术传统在形而上学层面上对无关的人来说,多少总是神秘的,首先其信仰体系是有神秘色彩的。
2.从属于民众的技术一般的民用技术部门形成的技术是最典型的技术传统,它在形而上学层面上是以伦理世界的超越性为条件的。
这些技术传统提供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这些技术的行业和部门大都表现普通人的信仰和对宇宙人生的超越的理解。
古代的人对于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也都有很深刻的生命体验。
在世俗生活中,形而上学信条同样是坚固而持久的。
比如中国人对血亲、祖先、尊长、轮回、报应等的信仰,对伦常的重视都是把人的生命作了超越的理解。
在传统观念中,人的现实生活和超越的信仰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相反,现世的俗世关联是超越性的一种体现,是连接前世和来世的一种暂时的方式。
这些观念体现在技术传统当中就是,人对技能的追求加上了更多的仪式。
比如敬师、敬保护神,甚至许多时候人们还会把技术运用的成功与否关联到祭祀和各种姻缘等因素。
人有灵气、艺有神气,方能够有好的作品。
这些并不是迷信,很多时候都是和必须的操作规则一样成了经久不改的惯例。
这是为什么?
因为古人不会仅仅把技术当做是手艺,巧夺天工的手艺是天地造化之功,人在其中只是分享某些东西,再现某些东西,而且是不够完美的。
器物本身总是没有它的意义完美。
艺无止境不单是说人的手艺会不断进步,很可能人老了细节操作能力会下降,但是作品可能会更传神。
人对传神器物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
3.从属于宫廷的技术从属宫廷的技术种类很多,但是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这类技术是由国家统辖,由官吏来控制、管理的。
这类技术不仅仅关涉到整个国家实用的方面,而且关系到国家的观念。
比如国家是真命天子还是世俗大王;是民族共同体还是部落宗族;是君权神授还是民主共和,这些都是不同的国家观念。
一般说来,国家需要特殊的物质设施,需要技术的支撑。
但是技术实现的仍然是国家或王族的理念。
国家的形而上的层面和其民众的形而上的层面是关联着的。
一个民族国家的整体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共同世界。
这个共同世界的授义一般来说是宗教性的,是宗教完成的。
从技术层面来说,技术通过器物的制作、摆放、安置、使用实现的就是这个意义。
比如,皇家的居所、园林、宫殿、用具、设施等等都是按照这些意义的实现方式安排的。
就是说,国家和王族的理念需要什么,技术就会发明什么,制作什么。
在有些民族的历史中,这些技术部门有相对独立的传承。
像中国的皇家园林、陵墓的规划建造技术往往由某个家族世代相传,甚至几百年由同一个家族承担。
中国的官窑陶器、兵器、青铜器、金银器、建筑、车帐等等都有特设的技术部门,从商周直至明清这些部门都是独立于其他技术传统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古代中国是一个礼仪发达的国度,宫廷用具的规制要求极高,对器物的制作要求很挑剔,没有单独的技术传承是不可能的。
所以其中技术的积累、规范的掌握都不能断档,一经失传很难恢复,甚至不可能恢复。
与民用技术相比较,宫廷的技术是不计工本的,要求的规格很高,每一件器物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民用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重复,而且民用技术部门必须要有效率,必须追求效率。
两种技术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工匠在文化素质、组织才能、知识涵养和技能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所以相对民用技术部门来说,宫廷的技术更容易失传,它的传承是单线的。
而民用技术部门则不同,它有大量民间的重复生产,规模和范围都很大,不容易失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之所以把传统技术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是因为这三种类型几乎是三种相互分离的技术系统。
彼此在历史的发展中很少相互混淆。
三种技术的理念不同,文化支撑条件不同,技术功用不同,知识要求不同(对对象的理解构架不同,从对器物的材质所用的语言,到对成物的把握尺度都不同),传承条件也不相同。
所以以上三种技术类型是相互独立、平行进展的。
它们各自形成了特殊的技术传统。
按照习惯的技术观念思考,我们仅仅认为技术的真正创造是科学教育和个人能力的结果。
但是如果我们反躬自问,仅仅是高等教育和个人的才智,我们能够创造史诗般的文明奇迹吗?
如果我们认为技术就是技术,和神话、巫术、宗教、道德、史诗等等无关,那么我们肯定是错了。
技术的分类不仅仅是为了精细地刻画技术的技能特征,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我们制作器物的方法、技术的物质内涵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对技术的分类还原到技术存在的那个生存情境中去再现技术。
为了再现技术的存在状况,我们需要更高的人文素养。
需要破除现代狭隘的建立在科学中心主义基础上的科学技术观念。
中国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壳龙虎图,仅仅有蚌壳排列起来的图案,但是却体现了死者对自身与天地共存、日月同辉的理解,贝壳如何摆列同样是艺术问题,也是技术问题。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需要高超的青铜加工技术,技术的含量肯定是很高的,但是这些技术不是由于它的繁简难易而令人赞叹,而是因为其铸造了三星堆人的整个精神和宇宙。
哥特式建筑是天主教、基督教精神的产物,而不单纯是建筑技术的产物。
这些技术的成就保存在贵族、僧侣和平民的生活世界当中,技术哲学不可能抛弃这些去还原技术的历史真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术 传统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