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地震地层学.docx
- 文档编号:689658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35.13KB
精品地震地层学.docx
《精品地震地层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地震地层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地震地层学
【关键字】精品
地震地层学
一绪论
1.基本概念
①含油气盆地②地层③地震及反射层④地震地层学
2.研究内容
①地震反射层地球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连续性﹑分辨率等
②地震层速度岩性分布、储层参数(Φ、ρ、So)
③地震反射层几何形态关系
地震反射层接触关系
地震相
④综合研究
3.历史及现状
1提出阶段(75—80)
P.RVaill等1997,第26届AAPG年会
Brown等1979,地震地层学
2发展成熟阶段(80—90)
徐大等译
地震地层学续集
物探局袁柄衡
胜利局杨云岭
3多学科发展(90—至今)
层序地层学
储层地震地层学
定量地震地层学
二地震层序划分和对比
(一)基本概念
1.地震层序:
定义,界面,实体
2.地震反射界面类型
①地层界面类型
②地震反射层终止关系
③地震反射层几何形态及规模(穆申1992)
3.地震层序实体类型
①地震旋回体类型
②地震相
(二)地震层序单元划分原则及方案
1.划分原则:
①界面最大②等时性③统一性
2.层序单元类型
①经典地层单元
②层序地层单元
③国内常用地层单元及层序单元对应关系
(三)层序界面形成机制及类型
1.层序界面类型
①具剥蚀时间间断界面
1)构造抬升机制——剥蚀角度不整合
2)基准面不稳定——剥蚀不整合面
②无剥蚀间断界面
1)欠补偿面
2)补偿面
3)超补偿面
③堆积界面
1)初始湖(海)泛面
2)最大湖(海)泛面
3)一般湖(海)泛面
4)岩相差异面—
2.层序实体类型及形成机制
①实体类型1)沉积韵律2)沉积组合
②变量要素及变量方程
3.层序体形成机制要素
1构造沉降
2海平面上升
③沉积物供给(数量、速度)
④气候
⑤综合要素—
(四)层序地层单元特征
1).层序:
2).准层序组:
3).层序:
4)岩层组:
5)岩层:
6)纹层组:
7)纹层:
(五)层序单元划分和对比方法
1.单井层序单元划分
1层序界面识别方法
1)古生物法
2)地球化学法
3)沉积相序法
4)测井信息法
5)地震响应法
②层序单元划分
1)沉积旋回分级法—2个
2)单井层序地层面图绘制—1个
2.地震测井地质层位标定
①全球地震记录:
A基本层组
B出现过程
图
褶积原理:
式:
X(t)—为t时刻地震响响值
W(t)——为地震子波
R(t)——为t时刻反射系数
Zi——为Δi层的声阻抗
ρivi——为i点的地层密度和速度
C.关键参数确定
●(Vct)选取:
●步长h的确定:
最小分层单元为准
●时深转换:
H=
●薄层效应:
去砂
图
实做过程应考虑去砂或并层处理
●基线漂移校正
低频和高频校正,滤波处理
演示图
②.Vsp方法
垂直地震法
过程图
3.地震地质层位对比
①沿层追踪法
按照地震反射层是一个时间层的概念,由井点外推,确
定分布界面的定向展布。
先过井剖面,向外井推一井地震剖面。
②地震旋回体追踪
1)基本原理
●地层旋回类型:
构造旋回———沉积旋回———自旋回
(带式构造)(环境迁移)(水动力)
A旋回体:
是指地层的内部构造中具有方向性的组合实体称旋回体。
A.地震旋回体概念
●地层旋回是指地层内部结构中具有岩性方向上的变化组合规律的地层实体。
●地震旋回体是指应用地震信息可识别的地层旋回体称为地震旋回体
B.地震旋回体尺度
●按成因分:
构造旋回沉积旋回自旋回
(带式构造)(环境迁移)(水动力)
●按识别方法:
C.地震响应与旋回体关系
●思路
X(t)=W(t)+R(t)+n(t)
X(t)=W(t)+R(t)
如果将地层旋回看作一个地震脉冲,相当于W(t)可将旋回(子波)分为三类:
如下
将R(t)作为地层响应,可通过沃西数学变换实行。
●结论
不同的沉积旋回脉冲,形成的地震波波形特征不同,同一沉积旋回脉冲,地震波波形基本相似。
即地震响应波形反映沉积旋回。
2)地震旋回体模式
表——五种模式
3)地震旋回体处理解释流
A.流程图
B.解释步骤
●单井旋回体确定(单井程序体图)
●观察地震反射层接触关系,确定构造旋回体层
(典型过井剖面图)
●建立过井地震道地震旋回体模式
(井点旋回体分析图)
●优选地震道进行外推(典型地震剖面图)
●绘制时频曲线(时频曲线图)
●旋回体类型解释(旋回体类型分布图)
●三维定向旋回体对比
4.地震层序划分综合研究
三.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及描述
1.地震相:
定义
2.地震相分析:
定义/基础/相模式
3.地震相描述参数
1相面参数
2速度—岩性参数
1)层速度
2)剩余层速度
3)岩性参数
(二)陆相断陷盆地相模式
1.沉积古地理背景
2.地震相剖面模式
1陡坡带(倾、走向)
2缓坡带
3深洼带
4凸起带
5长轴入口带
6特殊地震相
3.地震相平面演化模式
目的,从地震剖面相面确定
1断陷盆地充填历史
初始张裂深断陷断陷过度坳陷
(沙四下)(沙三—沙一)(东营)(g_Nm)
2地震相模式
(三)被动大陆边缘地震相模式
1.沉积背景
2.地震相模式
1按地理分布单元分类(Sagree.Vail,1997)
2按地震反射几何形态分类(Brown,1979)
3按海平面演化特征划分(参考层序地层学)
1)低水位期地震相
A.沉积体系类型
●常深海—深海
●正常深海
B.地震相
●丘状上覆充填
●常状
●杂乱丘状和超充填
●发散楔状
2)海进体系域
A沉积模型
B地层模式
3)高水位体系域
4)陆—边缘体系域
(四)前陆(坳陷)型含油盆地相模式(自学)
1.沉积背景
2.层序我国模式及地震相
1陡坡带
2缓坡带
3隆起带
(五)地震相分析研究方法
1.基本原则
1统一性
2等时单元
3层次性质
4特殊一般
2.研究流程
3.研究步骤
作业:
①基本概念
●地震相分析
②试述陆相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类型及分布(图、文并茂)
③试以陆相断陷盆地地震模式为例,论述地震相分析方法及步骤。
三.速度—岩性解释(自学)
1.基本原理
①不同岩性具有不同的地球物理性质,速度是最明显,易被拾取。
A.速度反映岩性变化,不同速度区反映不同岩性。
B.同一岩性的速度具多解性
C.地震层速度是岩性、岩相及物性的综合反映。
②等效地质模型(见笔记)
2.计算参数求取
①层速度计算
1)单井层速度
2)地震速度谱计算层速度
A.计算方法
B.解释步骤
②砂泥岩压实模型(Vs.Vm求取)
1)井点资料压实模型确定
A.岩性识别:
砂泥岩
B.读取不同岩性声波时差
C.计算不同岩性层速度
D.绘制单井曲线
E.绘制多井综合曲线
F.砂泥岩线拟合——Vs=Vs(H),Vm=Vm(H)
2)计算层速度的压实模型
散点法。
3)砂泥岩压实模型类型
A.正常型:
V砂﹥V泥
B.异常型:
V砂﹤V泥
C.波动型:
V砂.V泥多变
D.等速型:
V砂≈V泥
3.解释流程
1岩量了解
2压实图制做,确定研究区地层压实模型
3速度谱解释
4岩性指数量板制作
5计算砂岩含量或岩性指数
6绘制砂泥比图。
四储层地震地层学
引言
(一)基础知识
1.地震信息
2.地震反射层描述参数类型
①基本参数:
②地震处理提取的参数
1)地震波运动学分析参数(时间曲线)
2)地震波动力学分析参数
3)地震道的相关分析参数
4)地震道自回归参数
5)地震道振幅分析
6)功率谱分析参数
2.地震反射分辨率
1定义:
是指地震反射新识别地址体的能力,即多宽多厚的地质体能用地震识别。
2纵向分辨率
1)定义:
应用地震能够确定地质体顶底面的最小距离(厚度)
2)确定方法(Waless1982)
式中:
P—纵向分辨率
bn—波的主极值(振幅)能量
E—波的总能量
△—坐标间隔
③横向分辨率
1)定义:
是指两个绕射点得以分辨的最小水距离。
2)确定方法A:
非涅尔带半径R=
B:
地震坐标参数△x=
3.研究思路及方法
①基本思路
1)解决问题
2)研究方法
3)研究内容及流程
4)关键技术
思考题①概念地震分辨率
(二)储层地震微相预测技术
1.基本概念及描述
1定义
2描述参数
2.解释原理及方法
1地震物理参数地质意义及优选
2地震纵向分辨率方法
1)主成分2)象类3)样变4)模式5)非地震
3.解释流程及步骤
1流程
2步骤
4.实例分析
(三)储层横向预测(储层厚度)
1.预测原理
2.预测方法
1)波形—振幅法
2)频率—振幅法
3)低频频谱法
4)多参数统计法
5)正演模型法
6)积分能谱法
(四)储集体物性参数预测
1.孔隙度预测
①地震层速度法
1)威利方程(Whyllie)
2)扩散威利方程
3)实验室统计方法
4)预测步骤
3地震波阻抗估算法
③地震反射时地质统计法
2.渗透率预测
①孔渗关系法
②直接估算法
(五)地层流体压力预测
①地震层速度与压力关系
②速度预测地层压力方法
1)等效深度
2)正常压实超覆法
3)压力梯度法
4)贝罗蒂—梗卡法
5)菲利普思法
6)思通法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地震 地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