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5名著导读课后题汇总.docx
- 文档编号:6895667
- 上传时间:2023-01-1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7.50KB
人教版必修15名著导读课后题汇总.docx
《人教版必修15名著导读课后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15名著导读课后题汇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15名著导读课后题汇总
一、《论语》中有很多格言警句,你觉得哪一句给你启发最大?
例如:
(1)孔子认为“仁人”应当具备五种品德:
“恭、宽、信、敏、惠”(《阳货篇》),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仁”是为人的最高准则,仁人要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对别人无所要求。
孔子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出发,提出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为仁。
”(《颜渊篇》)“爱人”是仁的第一要义,是仁的实践中的理论基础。
“爱人”就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为此,孔子还提出:
“克已复礼为仁”,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克制个人欲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的伦理道德规范,从而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从恢复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的目的出发,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学而篇》)
“孝”即爱自己的父母,“悌”即爱自己的兄弟和家族的同辈,然后广泛地爱其他一般的人,这是对“仁”进一步作出的补充。
强调实行仁德必须从“孝悌”开始。
(3)从道德修养着眼,提出“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篇》)“仁者安仁”是说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真正具有仁德的人,他的仁德要建立于内心信念的基础上。
(4)从道德完成,坚持真理着眼,提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篇》)作为仁者,必须勇敢地实践仁,坚持仁,要经得住考验,甚至不惜为此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论语》中“仁”与“礼”是紧密结合的,要彻底地研究“仁”,就必须研究“仁”与“礼”的关系。
“礼”,是我国古代的社会行为规范、仪式的总称。
它的内容包括:
制度(指官制)、刑法、仪文(指各种仪式和车服、器具的文饰)、伦理、道德规范等。
认识名分以及人伦纲常的重要作用
(5)孔子认为: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子路篇》)孔子的正名,就是从原两周政治结构(亦即宗法等级结构)的观点出发,来纠正当时政治领域中天子、诸侯、大夫这一等级序列中名实不符的情况,以保持他所希望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篇》)的政治稳定秩序。
其目的是希望在保持旧的政治结构的前提下,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社会条件下,进行封建性的社会变革,从而达到天下的统一。
这就是所谓的“王道一统”。
二、你认为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没有意义?
(1)“有教无类”与“诲人不倦”
孔子认为人不分类别,不分阶级出身,都应有受教育的权利,“有教无类”(《卫灵公篇》)。
在教育实践中,孔于还提出了—个影响深远的原则,即“诲人不倦”(《述而篇》)。
孔子曾经认为很难与互乡(一个地方)的人沟通,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对此都感到迷惑不解。
孔子解释说: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篇》),意思是“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
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应该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孔子“有教无类”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
(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孔子提出做人要重视全面发展,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篇》)即立志要高远,根据在于德,凭借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不努力学习知识,那就会有缺点,甚至犯错误;他还经常和学生探讨诗文,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季氏篇》),借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联系实际,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联系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篇》)他很注意对自己弟子的观察了解,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雍也篇》),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子路胆大过人,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篇》)
(4)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孔子在教学中,不使用灌注式,而充分使用启发式。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孔子认识到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乐于学习。
孔子特别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积极状态,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篇》)
(5)慎言慎行,学以致用
孔子的教育方针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篇》)他经常向学生灌输“读书”与“从政”互为依存、相互补充的思想。
他曾鼓励学生漆雕开去做官,但漆雕开认为“吾斯之未能信。
”(《公治长篇》)即对自己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自认为尚未达到“学而优”的程度,要继续学礼,晚点做官,所以孔子听后很高兴。
学诗时,孔子也要求学生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政治活动之中,否则“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
”(《子路篇》)意思是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5、《论语》的学习思想
(1)学习态度上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治长篇》),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篇》),并且认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篇》),就是说读书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个人吃穿等生活俗事所拖累。
甚至要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篇》)的精神。
(2)学习方法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篇》)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思学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篇》)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学习上还要精益求精,如诗经所言“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学而篇》),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6、《论语》的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可以说是孔子“仁”的方法论,是其思想的最高层次,主要有:
(1)“过犹不及”思想。
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讲过头和“不及”一样有害,处理—切事情既要反对过大,也要反对“不及”。
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政治上,提倡“居敬而行简”,但又反对“居简而行简”;经济上,提倡“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文艺上,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道德伦理上、反对“以德报怨”,提倡“以直报怨”;教育上,提倡学思不可偏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和而不同思想。
所谓和,就是矛盾对立面或各种不同因素的和谐结合。
所谓同,就是人为地取消矛盾对立面的差异,或人为地去掉各种不同的因素,而强求简单的同—。
这种思想,政治上,强调缓和矛盾,既要求人们不“犯上作乱”,又要求统治者克制私欲;强调君臣之间交换意见,臣子对君主要“勿欺也,而犯之”。
经济上,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三、你能否在《论语》中找到接近自己性格的描述?
1、好行小惠;惠:
同"慧",聪明。
原指好耍小聪明。
《论语·卫灵公》: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2、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3、孔子说:
“如果只有恭敬的态度而内在没有礼的精神,就会很劳苦;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惧拘谨,什么都不敢做了。
只是勇猛而内在没有好的修养,就容易出乱子,个性直率得太过分了,就会说话尖刻,出口伤人,没有回转的余地。
在上位的人如果真心爱自己的亲人,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爱的风气;好的传统不要遗弃,老百姓就不会投机取巧,民风就淳厚了。
”
欢欢问:
“恭敬、谨慎、勇敢、直率不都是好的品德吗?
怎么会有不好的结果呢?
”
妈妈说:
“恭、慎、勇、直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在‘礼’的指导下,经过文化教育来中和它,才会有好结果。
否则太恭敬了,中国人有句话是‘礼多必诈’,太谨慎了就变成窝囊。
太勇敢了,容易冲动误事。
太直了,有时不能成事,反而坏事。
所以做事不可走偏,要知道中和。
项羽的个性就是太勇太直。
现在反思一下你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呢?
”
《大卫科波菲尔》
1、为什么说《大卫科波菲尔》不是生活实录,而是艺术创造?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可以看成是狄更斯的自传体小说。
是狄更斯根据自己的经历所编写的长篇小说,既然是小说,那当然就不像纪实文学那样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
其中的大卫是作者杜撰的一个人物,并不真实存在。
不过它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并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经过艺术加工和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生活素材进行的崭新的创造。
不过,这部小说当然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2、试以狄更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艺术成就加以说明其经典性。
通俗并不意味着它简单。
要做一个好的通俗小说家,其难度其实不亚于做一个高雅小说家。
它是把高尚情操、从平易生活中的哲情感悟以朴实无华的文风表现出来,使其深入人心,即便完全不懂文学的人也能受触动。
这种通俗是人通晓生活与文学艺术,人生乃至自然造化之至理之后的返璞归真,大智若愚之态,那些自命通俗小说家的写手又有几个真的已臻此境呢?
更有甚者,不是通俗而是低俗、粗俗,或者行文不通,语法错乱,此等人算不算作家,就算已出书且粉丝众多,也还是有争议的。
好的小说家必然要对语言掌握娴熟,文字精辟,思想独到,影响人的灵魂于无形。
狄更斯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
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
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他在艺术上更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
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3、本书塑造了众多正面的和反面的人物形象,你喜欢哪几个、憎恶哪几个,为什么?
喜欢的人物:
大卫·科波菲尔:
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曾经是个孤儿。
作家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
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佩葛蒂:
在大卫的成长经历中,不能不提到的还有一个人──佩葛蒂,大卫的老奶妈。
她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童年的大卫在她的照顾和陪伴中幸福快乐的成长,成年后的大卫仍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佩葛蒂对大卫母子俩忠心耿耿,既是仆人又是亲人,在大卫被继父打得遍体鳞伤之后,锁在房里,母亲不敢去看他,只有佩葛蒂顺着锁眼去安慰他。
无论在哪里,她总是把大卫照顾地很好,她的家永远有大卫的位置。
她对大卫的爱是那么真挚、淳朴,她心地善良,她所有善良淳朴的人,她也很能干,家务井井有条
憎恶的人物:
摩德斯通小姐:
大卫童年的灾星、继父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的性格特点是极端冷酷和残忍。
从一出场就奠定了她这种性格:
面色阴郁,皮肤黝黑,声音男性化,两道浓眉连在一起,她的钢制钱包合上的时候,咔哒一声,像是狠狠地咬谁一口,在狄更斯笔下,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成了活的,她打扮时用钢制手铐和铆钉,这都是这位冷血的钢铁女人的性格写照。
摩德斯通小姐是一个十足的男人婆,她讨厌男人,却长着男人的脸孔,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爱心和同情心,她和她弟弟一直折磨可怜的克拉拉,并把大卫看成眼中钉,用各种手段折磨大卫,造成大卫童年的苦难。
以后,在朵拉的家中又出现了她阴郁的影子。
4、试以本书的例子说说狄更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用夸张、对比和反复等手法,塑造了大量的漫画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发展的,他们是幽默的或讽刺的喜剧人物,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
如运用对比,凸显人物性格:
青年渔民海姆为人木讷,憨厚,没读过书,更谈不上仪表风度,然而,他的胸怀比海洋更博大,当一艘从外国归来的船在暴风雨中即将沉没时,海姆奋不顾身的救了船上的那个诱骗他未婚妻的纨绔子弟史蒂尔福斯。
美丑对比,使美的更美,使丑的更丑,显示了人的灵魂的巨大力量。
再如狄更斯将上流社会所谓的有教养的夫人(史蒂尔福斯的母亲)那颗自私,冷酷的心与劳动人民(保姆佩葛蒂)善良,慷慨,自尊心相对照,从而丰满人物性格。
还有如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克拉拉、朵拉、摩德斯通小姐、米考伯太太、艾米丽……贝西姨婆与摩德斯通小姐的对比,克拉拉、朵拉与艾妮斯的对比更使她们栩栩如生。
《家》
一、阅读《家》的过程中,哪些场面或人物描写最令你感动?
陈述理由。
1、鸣凤投湖
鸣凤身份卑微却善良纯洁,虽然她与三少爷觉慧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她仍因为能天天看到他而幸福不已。
知道那个万恶的冯乐山要娶她为妾,她为了保全清白,投湖自尽,嘴里轻轻喊着“三少爷,觉慧……”脸上还含着笑。
展现了旧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鸣凤美好的品性。
2、瑞珏难产而死
高家因为迷信,在高老太爷死后把即将生产的大少奶奶瑞珏送到条件严酷的乡下待产,引发了这场悲剧。
瑞珏生产时,旧礼教把觉新隔在门外不得相见,瑞珏痛苦地喊着丈夫的名字直至死去,觉新悲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3、梅表姐的悲惨遭遇
本来觉新与梅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却因为长辈之间的无端恩怨断送了幸福,封建大家长的专制有时会毁了子女的一生。
梅芬嫁了一个病夫,丈夫不久就死了,每分回到娘家处处受辱,她也意志消沉,渐渐积劳成疾,悲惨的死去。
从一个青春少女到全身素缟色的寡妇,梅芬的悲惨命运与她妥协的性格有关,更显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
二、怎样理解觉慧那种叛逆,反抗与追求理想的性格?
你觉得这种精神在当今还有没有意义?
参考答案:
主要性格特征是幼稚和大胆,具有叛逆精神.他大胆的冲决一切陈腐观念和秩序.他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学生的请愿示威,抛散反对军阀的传单;他反对觉新的逆来顺受,支持觉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灾的封建说法;他藐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及深严的家法,和丫头鸣凤的恋爱最后愤然离家出走.他大胆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然而他又是幼稚的.他的反抗还带有一些盲目性.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他是一个激进,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知识分子.。
他是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三、《家》曾经是过去几代青年非常喜欢的畅销书,你能理解前辈读者喜欢这类作品的原因么?
和当今许多流行小说比较,巴金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
《家》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
在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时代,引动着无数青年激血的青春,而在那以后的几十年甚至百年,都牵动着青年们带血的激情,在当代这个和平时代,无处施展的青春与勇气似乎已成为对以前激情岁月的崇拜。
也许唯一的不同就是巴金把那个时代以一本书的名义在我们面前重现了一次。
他向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没落家庭的故事,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存在在千千万万青年内心最低处的精神,他们有热血,可以反抗,可以追求,就像我们每一个青年,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追逐这个时代不断前进的步伐,或是以我们的力量推动这个时代的前进。
《巴黎圣母院》
一、你如何看待雨果“美丑对照”原则?
丑陋的事物当中是否包含美的成分?
美的事物中是否可能包含丑的因素?
参考答案:
美丑对照原则即是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与丑不是简单的对立对比。
"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美的化身,从相貌到内心都展示出美轮美奂的典型,敲钟人伽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地纯洁善良;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
内心阴险狠毒,卫队长弗比斯外表潇洒风流!
内心卑鄙自私"
这几个人物本身就有着显著的对照特征:
爱斯梅拉达内外映衬,相辅相成,完美和谐;伽西莫多丑陋的外貌蕴涵着高尚的心灵;克洛德与弗比斯则是以好看的外表反衬出丑陋的灵魂"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与鲜明对比:
在爱斯梅拉达的至善至美和伽西莫多的外丑内美面前,克洛德显得格外的丑恶不堪,弗比斯也尤为卑劣琐屑"这里,美丑对照的运用,达到了理想化的效果,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这两种类型的美好形象在丑态人物的反衬下,更为鲜美艳丽!
光彩照人;而克洛德与弗比斯这两个丑角在美好人物的光照之下,更显形象猥亵!
灵魂肮脏,令人作呕"
二、小说中的男主角都爱着爱丝梅拉达,你认为哪一种是真正的爱?
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我认为卡西莫多的爱是真正的爱。
他开始很自卑,躲在暗处默默关心着她,直到她被送上绞刑架,他再也无法沉默终于挺身而出救爱斯美拉达。
他为此反抗并杀死了他罪恶的养父克洛德,最终他抚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他的爱,是源于爱斯美拉达的美丽而产生的,最终也由爱生恨。
配角
弗比斯也是因为爱斯美拉达的魅力,对爱斯美拉达带有欺骗性的。
甘果瓦先是由美丽吸引,以至后来的仰望。
并不能称为爱。
必修三《红楼梦》课后题
一、《红楼梦》的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薛宝钗]
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
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
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王熙凤]
凤姐聪明能干,管理着贾府的上上下下。
她善于察言观色,也喜打小算盘,可谓“机关算尽“;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多,曾想出“偷天换日“的法子把宝钗嫁给了宝玉。
除此之外,她也有重情的一面,对大观园里的姐妹非常照顾。
[史湘云]
“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
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象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她热情大方,在大家结社作诗时直抗议说诗社怎么能少了她;她快人快语,曾与黛玉和宝琴进行“对诗联句大战“。
[贾探春]
探春在贾家虽为庶出,但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
她活跃且好奇,“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议下组织起来的;她性格乐观,虽远嫁他乡仍勇敢面对,而且反过来劝慰家人。
二、《红楼梦》的语言值得称道。
试从书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两段细细品味。
黛玉的容貌也许不能算倾国倾城,但却别有一番风情,曹雪芹刻画她的容貌时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第三回)”但看这一段话,黛玉呈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病态美”,娇弱、凄楚然而超凡脱俗。
这里实际上暗示了黛玉的身世凄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只能艰难地生存,挣扎在黑暗的封建社会。
三、一般认为高鹗续补的《红楼梦》后40回,描写了贾宝玉应试中举和贾府的“家道复初”等,并不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如果由你来续补,你会怎样安排小说的结局?
(学生自圆其说)
参考:
《红楼梦》后40回续书,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显然不如曹雪芹所著前80回。
但其最大贡献在于能遵循曹雪芹隐喻暗示的线索,大体完成全书的悲剧构思,使故事首尾完整,因而使《红楼梦》得以迅速广泛地流传开来。
对于一些重要情节的处理,如贾府日渐衰败、大祸迭起而导致锦衣军的查抄,黛死钗嫁、宝玉出家以完成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等,都能体察原作的艺术用心,与前书有所呼应,气氛也较一致,并具有一定感染力量。
某些章节如夏金桂撒泼、贾政作官、黛玉焚稿及袭人改嫁等描写都写得较为生动。
但续书存在严重缺陷,根本之点是背离了曹雪芹原著的精神,结尾写贾宝玉科考中举,贾府衰败后居然又“沐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等等,显然有乖原作主旨,也未能摆脱“大团圆”的窠臼。
它还过多渲染了神鬼显灵、因果报应之类的迷信色彩。
在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细节描写等方面也存在许多失败之处。
此外,程伟元、高鹗对前80回的改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原著。
例如对贾宝玉的对话、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等方面的多处文字修改和尤三姐故事的变动,反映出他们无论在思想认识、艺术才能还是审美情趣上,都与曹雪芹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尽管如此,这种续书与同时代的其他各种《红楼梦》续书相比,显然胜过一筹。
它得以随曹著前80回而广泛流传,不是偶然的。
《高老头》
《高老头》选自《人间喜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恩格斯称“《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四个:
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
【作品主题】
《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
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
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
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金钱怎样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的利己拜金原则,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
在崇尚金钱万能的社会,“崇高的父爱”是斗不过金钱的。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追逐金钱的世界,在资产阶级那里,每桩婚姻都是一次交易,但裴纳为了金钱嫁给了纽沁根,拉斯蒂涅为了金钱去追求但裴纳。
以金钱为交易还渗透到至亲骨肉之间,“资产阶级撤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就是当时社会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典型人物。
当高老头有钱时,他们对高老头的照顾是“多么周到、体贴”,“她们陪我坐着车子上戏院,我在她们的晚会里爱待多久就待多久。
她们承认是我的女儿,承认我是她们的父亲。
”当高老头财产所剩不多而搬到伏盖公寓时,他在女儿、女婿家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财产被榨干后,临终前想见女儿一面也不可能。
高老头“呼天抢地的哭诉”也唤不回女儿的到来,只能长叹一声,说:
唉,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头来反给女儿遗弃。
“
高老头的悲剧正是拜金主义毁灭人性,败坏良心,破坏家庭的证明。
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
从《高老头》中举出一些环境描写的例子,说说巴尔扎克是怎样看待环境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作者善于描写典型环境。
巴尔扎克是最早认识到环境描写重要意义的作家之一。
他认为一处环境,甚至一个家具,都可以从中反映出时代的面貌。
正如一块化石可以反映出一部生物史一样。
所以他十分注意描写地区的外貌、街道、房屋、家具、陈设、衣服等等。
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出时代的风貌。
另外,他也看到生活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他的环境多为塑造人物形象而紧密结合的。
这也是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的特征之一。
巴尔扎克的小说经常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一大段环境描写,从环境引出人物,再进入情节,这就是巴尔扎克小说的三段式。
这种环境描写可以增加小说的真实感。
《高老头》就是先描写伏盖公寓,然后再引出人物。
它的环境描写,在《人间喜剧》中具有代表性。
《高老头》中着力描写了两个环境:
一个是伏盖公寓.它的一切都暗淡无光,人们一想到这个地方,就会不快活。
小说从街道写到室内陈设,无一不是破旧的。
公寓里的家具古旧、龟裂、腐烂、残缺,个别房间还有一股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叫人发冷。
这就是19世纪20年代初巴黎下流社会的宿影。
另外一个环境是名门贵族和新贵族所代表的上流社会——鲍赛昂夫人的府邸。
院子里停着豪华的轿车,门丁也穿着金镶边的大红礼服。
楼梯是金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必修 15 名著 导读 课后 汇总